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决战2023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考点14 《散文词句理解》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决战2023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考点14 《散文词句理解》含答案,共4页。
考点14 深析词义、句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莱茵河(节选)[法]维克多·雨果(1840年8月28日至11月2日,雨果畅游了莱茵河地区。在旅途中,雨果一般都在当天把自己的印象、见闻与观感写下,作为信件报道寄给在巴黎的妻子阿黛尔。)您知道,我常对您说,我喜爱江河。江河既可载运货物,也能传播思想。在天地万物中,任何东西都自有其神奇妙用。江河,就像是巨大的喇叭,向着海洋唱颂着大地的美景,田野的耕耘,城市的壮丽以及人类的光荣。我也曾对您说过,在所有的江河中,我最喜欢莱茵河。我第一次见到这条河,是在一年前,在凯尔经过浮桥的时候。夜幕降临,车子缓缓地移动。当我通过这条古老河流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某种敬仰之情。每当我与这些大自然中的伟物相接触——我几乎要说是与其心心相印时,我都被深深地感动。这些大自然中的伟物在历史上也起着重大作用。我的朋友,您还记得瓦尔斯里纳城的罗讷河吗?1825年,在那次愉快的瑞士旅行中,我们曾共同观赏过它。那次瑞士之行是我一生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那时,我们都还只有二十岁!当时,罗讷河是以怎样的狂啸,怎样的怒号翻卷着冲入旋涡的啊!而那柔弱的木桥却在我们的脚下战栗发抖,摇摇欲坠。这一切您还记得吗?从那时起,罗讷河在我的脑海中便是一只老虎,而莱茵河却是一只狮子。那天晚上,当我第一次看到莱茵河时,我觉得它确实是一只狮子。我长久地注视着这骄傲而高贵的河流:凶猛而不疯狂,原始中却显出威严。当我过河时,正值它水涨河满,极为壮观。它那浅黄褐色的浪花如同雄狮的浓发——布瓦洛称之为“黄泥色的胡须”——拍打着桥面。它的两岸隐没在黄昏中。它的声音是一种有力而沉着的咆哮。在它身上,我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是的,我的朋友,这是一条高贵的河流。它目睹了封建社会、共和体制和皇家帝国。它当之无愧,既是法国的骄傲,也是德国的自豪。这条河流既是战争者,也是思想家的见证,因为它概括了整个欧洲历史的这两大面貌。在那使法国前进的壮丽波涛中,在那使德国思索的深沉的潺潺水流中,我们都能找到历史的痕迹。莱茵河集河流的万般面貌于一身。它像罗讷河一样迅速敏捷,像卢瓦尔河一样雄浑宽阔,像缪斯河一样峭壁夹岸,像塞纳河一样迂回曲折,像索姆河一样绿水潆潆,像台伯河一样历史悠久,像多瑙河一样庄严高贵,像尼罗河一样神秘莫测,像美洲的河流一样波光闪烁,像亚洲的河流一样蕴涵着寓言与幽灵。在史前,也许在人类存在之前,在今日莱茵河的地域上,曾有两条火山脉在冒烟,在燃烧;火山熄灭了,在大地上留下了两大堆熔岩和玄武岩,像两座长城一样平行排列。同时,巨大的结晶凝聚了,形成了今日的原始山脉,大量的冲击层干涸了,成了今日的从属山脉。那慢慢冷却下来的巨大熔岩堆,就是我们今日所称的阿尔卑斯山。据历史记载,最早出现在莱茵河岸边的人类是被称作凯尔特人的半开化民族。罗马称他们为高卢人。恺撒曾说过:“在他们的语言中,称作凯尔特人,而在我们的语言中,叫作高卢人。”随后,时机来临,罗马出现了。恺撒征战了莱茵河。古罗马的第二十二军团曾扎营在耶稣受难时的橄榄树下。当这个军团从耶路撒冷驻地撤回时,蒂杜斯便把它派到了莱茵河畔。后来,北方种族向南方地区的可怕涌入,在民族生活的某些灾难时期不可避免地往复重演,人们将它称作蛮族入侵。它吞没了整个罗马,正值罗马帝国应改革的时期,莱茵河上城堡的花岗岩军事屏障被这股浪潮所摧毁。而在六世纪左右,曾出现过这样的时刻:莱茵河的浪峰冲击着罗马废墟,就像今天冲击着封建遗址一样。查理大帝修复了这些瓦砾,重建了堡垒,用来对抗以其他名字再生的古老的日耳曼游牧部落。但是,尽管查理大帝才华横溢,毅力超群,他的所作所为也仅仅是刺激了一下残骸枯骨。古老的罗马帝国早已寿终正寝。莱茵河的面貌已今非昔比了。这个时期出现了深刻的崩溃,文明似乎瓦解了,牢固的传统之链断开了,历史好像变得没有痕迹了。这一灰暗时期的人类与事件像幽灵一样通过了莱茵河,给河流留下的仅仅是一种幻象,刚一闪现马上就无影无踪了。由此,莱茵河在经过了一个历史时期之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阶段。人的想象力同大自然一样,不接受空白的存在。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大自然便使鸟儿们啁啾不休,使树叶沙沙作响,使成千上万的声音窃窃私语。而在历史朦胧的地方,想象力便使幽灵出现,使幻想和表象共存。寓言在消失的历史空白区生存,成长,结合,开花,就像英国山楂树和龙胆树生长在倒塌的宫殿裂缝中一样。文明犹如太阳,有黑夜,有白昼,有圆满,有环食;时而落下,时而升起。(刘华译,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大自然的“伟物”,作者说自己“几乎要说是与其心心相印”,这种“心心相印”可以看做一种对天地自然的共鸣与感悟。B.在莱茵河一条河身上,作者却说“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主要是因为莱茵河的惊涛骇浪的凶暴程度能跟大海中的巨浪相比。C.在古老的罗马帝国崩溃后,作者认为“这个时期出现了深刻的崩溃”,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典文明陨落的批判。D.“就像--------宫殿裂缝中一样”,这里的“宫殿缝隙”与前文中的“历史空白区”含义相反。A [B项,主要是因为莱茵河的“博大、威严与沉稳”和大海相似,而非“凶暴”。C项,“文明陨落的批判”错误,应该是对文明陨落的叹息。D项,含义应该是相近的。都有历史空白区。]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描写莱茵河时,使用了比喻、拟人、铺排等手法,描绘出莱茵河千变万化的浪漫雄浑。B.作者使用第二人称,这既是书信体散文特征的体现,也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发相同的回忆或共鸣。C.在本节选中,作者以追忆莱茵河两岸的人文历史为主,以自然风光作为点缀,描绘了一幅自然伟物与历史记忆交相辉映的宏伟画卷。D.本节选的节奏处理正如太阳,有黑夜,有白昼,有圆满,有环食;时而落下,时而升起。A [C项,选项上除了比喻、拟人等,还运用了对比。]★3.理解“寓言在消失的历史空白区生存,成长,结合,开花,就像英国山楂树和龙胆树生长在倒塌的宫殿裂缝中一样。”这句话?(4分) [答案] ①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语言的发展和树的生长类比,写出莱茵河的文明发展经历的艰难过程。②写出莱茵河经历一段历史时期,文明似乎瓦解,不接受历史空白,又孕育出新的想象,有新的发展。4.莱茵河畔的风光与历史,在雨果的笔下熠熠生辉。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都有对自然江河的描写与感悟,结合所学谈谈。(6分) [答案不唯一]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的大江波涛汹涌,由此生发时光流逝的人生感慨。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的湘西小溪与茶峒的大河,展现了边城静谧美好的自然风光,衬托湘西人们恶人性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决战2023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考点18 《散文艺术综合》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决战2023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考点17 《散文主旨标题》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决战2023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考点16 《散文要点形象》含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