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寒假作业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796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寒假作业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796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寒假作业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8796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寒假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寒假作业,共8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寒假作业1.如图为陕西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铜器-裘卫四器之一,裘卫四器的铭文记录了一庶姓贵族卫快速积累土地、财富,成长为大贵族的过程,铭文中透露出卫对“获取大量土地”的自豪感。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土地所有制度松动 B.等级制度受到冲击C.荒地得到大量开垦 D.血缘政治得以强化2.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贵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汉初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干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体制。这说明汉初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 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C.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 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3.《汉书》记载:“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汉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4.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 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5.翦伯赞先生主编《中国史纲要》认为:“(商鞅)又下令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权,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然而当今许多学者研究指出,此说并不符合战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战国时各国都要加强君权,君主和国家势必要把土地牢牢地抓在手中,这样才有富国强兵的物质支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中允许土地买卖的措施不存在B.历史材料的分析年代越靠后越客观准确C.多数学者的观点一定能得出可靠的结论D.历史问题的研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6.下图是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A.东西方实现了直接的经贸往来 B.武力扩张是对外交往主要途径C.文明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 D.丝绸之路成为联系双方的桥梁7.在中国古代政治中,皇权、贵族、官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政治局势的三种力量,皇权更希望与官僚,而不是与贵族结合。从王朝统治成效的角度来看,下列能反证上述观点的是( )A.七国叛乱 B.国人暴动 C.废除宰相 D.朋党之争8.何清谷在《秦币探索》一文中指出,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秦朝开始出现铜铸币②“半两”是记载钱币的重量③半两钱流通已遍及全国④半两钱为秦朝的统一货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山东东部地区通鱼盐之利,历来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主要是由于A.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 B.丝路贸易高度繁荣C.政府经济控制的加强 D.儒家义利观的影响10.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和的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活跃的理论创新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高度“忠君”D.法家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民本”思想11.小张的历史笔记中记录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齐桓公首霸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确立 D.百家争鸣12.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段材料表明( )A.舜代尧职属于禅让制 B.舜代尧职属于宗法制C.舜代尧职属于分封制 D.舜代尧职开启世袭制13.下表是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出土工具统计。这说明,新石器时代( )工具类别数量(单位∶件)使用者的性别男性墓(29座)女性墓(40座)纺轮117女石斧30男石锛60男石凿140男石刀40男 A.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C.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优势地位 D.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14.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管理皇帝家族事务C.管理全国军务 D.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官员15.“清议”是东汉后期官僚、儒生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来臧否人物的一种舆论风尚。“清议”的主要斗争对象最有可能是A.外戚 B.豪强地主 C.宦官 D.地方军阀16.社会改革大多是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或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革新。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高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针对这种情况,统治者不得不逐渐改变剥削方式。——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1和2,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结合所学,总结当时各国是如何应对上述状况的。(2)依据材料3及所学,请以商鞅变法为例说明秦是如何“改变剥削方式”的,成效如何?(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商鞅变法的实质。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汉承秦制,货币有黄金和铜钱两种。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还未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币制紊乱,有仿秦半两所制铜钱,又有三铢、四铢钱等等,民间私铸钱币的情形也很猖獗。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行以前钱币,改用五铢钱。此后又将五铢钱的铸行权收归中央,任用专职官员管理,自此西汉的货币制度得以规范统一。五铢钱是古代中国比较先进的货币。它大小轻重适中,与同时期罗马钱币第纳留斯轻重相类,钱币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外廓,不易磨损和冒仿。从汉武帝铸行五铢钱之后,五铢钱就取得中国主要流通货币的地位长达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钱币之一。唐初改行通宝,仍继承了五铢钱的许多优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杜永涛、姜德富著《世界古代后期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铢钱的特点。
参考答案:1.A2.C3.B4.B5.D6.D7.A8.C9.C10.D11.B12.A13.C14.A15.C16.(1)社会变化:西周以来的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逐渐解体。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社会经济得到重大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应对:各国纷纷进行变法,以适应社会的变革,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2)做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成效:秦的国力迅速上升,军队战斗力增强,实现了国富民强,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3)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 17.(1)背景:货币制度混乱,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诸侯国在地方上还是很有势力,积累着大量金钱,依然对中央安全构成威胁;战争耗费大,国库空虚。(2)特点:大小轻重适中;钱文严谨规矩;铸工精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