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
重庆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可追溯至《禹贡》。《禹贡》托名大禹,实时记录了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及以往的地理现象。B.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先秦的地理现象,有赖于班固和郦道元对之前地理记载、地理研究成果的利用、研究和考证。C. 《禹贡》改名为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这说明顾颉刚等学者产生了向现代历史地理学转向的愿望。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达到新的水平,全面迈向现代化,并在历史地图编绘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书·地理志》对重要地理要素的记载和考证尽管没能建立历史地理学,但让相关研究具备了初步形态。B. 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都在研究中加上了时间的尺度,具有将时间过程与空间过程结合的独特价值。C. 根据历史地理学的理念,学者不仅应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还应探寻重要地理要素的未来发展趋势。D. 全面系统地观察,掌握环境演变的规律性内容,是历史地理学进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研究的前提。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A. 梁州所辖地域考 B. 函谷关兴废研究C. 河口三角洲发育条件 D. 北宋后黄河河道变迁4.请根据材料二为历史地理学下一个定义。5.为何说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有质的区别?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雕刻师墨中白泗州城香花门外的闹市,常有白胡须老者在葫芦上雕像。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其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雕刻的人同真人似的,就是价格不便宜。舍得花银子让葫芦先生雕刻人像的多是城里的商贾。他们有钱,可给再多的钱,葫芦先生也不会去他们家里。想雕像,到香花门花鸟市场找他。要求在宣纸绸缎上画不行,就在葫芦上刻。普通市民是拿不出钱坐在那儿让葫芦先生雕像的。但,他们可以看。围观葫芦先生雕刻,是不需要掏钱的。泗州人说,葫芦先生的刻刀一转,热闹的香花门,突然就安静下来,连市场上比赛唱歌的画眉也挂在笼边,一动不动了……还有人说葫芦先生住在东城墙根的一棵葫芦树下,那棵树结满了葫芦。葫芦先生就睡在最大的一个葫芦里。树上的葫芦摘也摘不完,却无人敢偷,葫芦藤上缠着一条蟒蛇,日夜守着那些葫芦……葫芦先生原来是红遍京城的一个魔术师,最擅长演百变葫芦娃,那些葫芦和蟒蛇都是他变出来的……泗州人乐于讲,大家更喜欢听。不管别人如何说他,葫芦先生一个葫芦雕像收五两白银,这个价格不会变,在花鸟市场现场雕刻的规矩不改。就这样,看值就来。葫芦先生一周才来一次,日期也不固定。可能逢二,也可能是八或是十。即使这样,有钱人也愿意去坐着,候他。据米商米吨说,自从他把老娘的像雕刻在葫芦上,天天抱在怀里暖着,他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商家生意不顺,听后,将信将疑,也将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供在家中。说来也奇,生活中,他们把父母当佛敬,生意真的慢慢好起来了。有天,看着许多人围着看,葫芦先生便摇摇头说,今夏飞雪,家里粮,省着吃。望着太阳,大伙笑了。地里的麦子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还能饿肚子吗?当大家把镰刀磨得雪亮准备收麦时,起了狂风,天黑得像悬在头上的一盘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先落下鸡蛋大的冰雹,随后,飘起鹅毛般大雪。夏日飞雪。泗州人这才想起葫芦先生说的话,后悔没有听他的。城里,许多人家都盼着新粮下来哩。一场雪,让他们感受到了无言的寒冷。大雪后,雨不停。断炊,一顿两顿可以,三顿不吃,肚子饿得慌。有人就盘算起东墙下那些葫芦,可一想到传说的蟒蛇,又吓得缩回了念头。大雨声中传来葫芦先生在香花门作画的声音,刻的是收获的麦子。葫芦上那胖乎乎的麦粒,诱得人直流口水。泗州人见了摇头说,画的粮食不能充饥。有人走近,试探着向葫芦先生讨要,真的就给了。捧着葫芦的人,回家就有麦子度日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排着队要想一个刻有麦粒的葫芦。帮着发葫芦的人是米吨。抱着葫芦回家,明明葫芦上雕刻的是麦粒,倒入锅里的却是大米,稀稀拉拉不多,够续命的了。天晴了,大水退去。田里的麦子减产,但不至于绝收。晒着有点瘦长的麦粒,大家说,多亏了葫芦先生。有人抱着鸡上门感谢葫芦先生。葫芦先生说,要谢,去谢米吨吧。大家知道米吨是个善人。这次雨雪,钱多本以为会大赚一把的,没想到让葫芦先生刻的葫芦给搅和了。这两年,当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钱多想,大家不缺吃穿,这当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他看来,灾季就是他的丰收年。葫芦先生是拿刻刀在划破他的钱罐子哩。地痞牛二不知好歹,乘着酒兴直奔香花门。到了葫芦先生面前,也不坐,像石碾般杵在那儿。“刻,刻,刻!”牛二厉声道。“坐下来吧。”葫芦先生轻言细语。“你站着刻。”牛二喷着酒气,如耕地累倒的黄牛。“刻什么?”葫芦先生也不生气。“我属蛇,雕蟒。”牛二的声音,半条街都能听见,“必须在我衣服上刻。”“不刻在葫芦上,你不后悔?”葫芦先生笑着说。“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牛二哈哈大笑,脸上的横肉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缝。“站直了。”葫芦先生并不起身,刻刀一挥,说,“好了。” 牛二就感觉身上冰凉,低头一看,衣服上真有条大蛇。他能感觉到蛇越缠越紧,仿佛有人用手攥着他的心。他的脸色顿时煞白,兜里的银子也被挤到葫芦先生的手里。“找钱多,抱着。”葫芦先生将一个刻有蛇身牛头的葫芦递给牛二。牛二听话地将葫芦抱在怀里,果然舒服多了。吓得他头也不回,跑了。回家后,牛二酒也醒了,却放不下葫芦,放下就揪心地疼。想到葫芦先生的话,他找到钱多,一把将其搂在怀里,心疼好多了。牛二舒服了,钱多可受不了,似被条蛇缠着。无奈,两人相拥去找葫芦先生。葫芦先生递过两个葫芦说,回家敬着吧,转身走了。钱多手捧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牛二手捧的葫芦上坐着他的母亲,身后立着一尊佛。钱多望了眼牛二,发现他的横脸舒展了许多。牛二悄悄告诉他,心疼好多了。(选文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葫芦先生”不是白胡须老者本名。这个外号源于他住在东城墙根结满葫芦的葫芦树下。B. 人们从刻着麦粒的葫芦里倒出的粮食和牛二衣服上的大蛇一样,都是葫芦先生刻进去的。C. 钱多怨恨葫芦先生搅破了他的发财大计,专门安排地痞牛二在酒后去找葫芦先生的麻烦。D. 牛二“你站着刻”“俺就要破你的规矩”等语言表现出他凶狠霸蛮,对葫芦先生不安好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中人名展现了人物形象的某方面特点,如“牛二”与《水浒传》中的同名人物都是地痞,“钱多”跟他的当铺生意有关。B. 葫芦先生刻刀一转,香花门突然安静了,唱歌的画眉鸟一动不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侧面烘托出葫芦先生技艺高妙。C. 文中“把父母当佛敬”,生意会变好;牛二收到刻着母亲和佛的葫芦之后,心就不太疼了。这展现了小说的因果报应思想。D.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使用全知视角,以类似说书人的口吻,灵活地叙写葫芦先生的雕刻技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8.葫芦先生雕刻的葫芦有多种神通,小说通过这些葫芦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9.本文被视作传奇小说,前人言“凡变异之谈,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 幻 设语(凭空想象)”为其特点,你认同此看法吗?请根据本文说明你的观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陛下至仁至圣,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文帝嗔目叱之,通又顿首曰:“臣一身如死,望免千余人命。”帝寤,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 炀帝即位,遣通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守河东。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刘文静遣副将窦琮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窦琮纵通子寿往谕之,通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众皆释仗。通知不免,乃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代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 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 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明年,卒,年七十二,谥曰忠。(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B. 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C. 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D. 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仆卿,官名。始置于春秋,秦、汉沿袭,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车马和马政。B. 顿首,“九拜”之一,俗称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的敬礼,也可以用于平辈之间。C. 判,唐、宋时期的官制用语,表示以高位兼任低职,或者以京官出任州郡官职。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用以表示褒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屈突通爱惜士人。他曾冒死劝谏隋文帝,反对因为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由此逐渐得到隋文帝的信任和重用。B. 屈突通遇事从容。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发觉事情有变之后沉着应对,最终顺利回到了长安。C. 屈突通大义凛然。显和降于刘文静后,窦琮让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前去劝降,屈突通命令身边人射杀屈突寿。D. 屈突通崇尚气节。他在隋朝为官时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随唐军平定薛举后并不像其他将领一样抢夺珍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2)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14.为何屈突通作为隋朝的将领却能在唐朝得到重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舟中晚起①白居易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注】①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五十一岁的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请求外放,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本诗作于前往杭州的途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日高犹眠”照应题目中“晚起”,后一句通过触觉描写,表现了秋日的凉爽。B. 颔联对诗人行舟泊宿环境进行描写,用简单笔墨勾勒出诗人借酒浇愁的落魄形象。C. 颈联所发表的议论看似写自己无用以及朝廷有贤能之人辅佐,实则反语,暗含深意。D. 本诗语言平易朴实、通俗易懂,起承转合的结构严谨,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典型特点。16.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以动衬静,表现出乡村静谧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在山腰见闻的奇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声声慢》写天气变化无常,不利健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文言文考查(本题共3小题,9分)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全对的一项是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舟漂向它要去的地方,越过那茫茫的广阔江面。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C.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译文: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南面,济水向东流去。D.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译文:戊申日月初这一天,五更时分,我与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19.翻译下列句子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四、语言文字运用20.根据《乡土中国》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以及从熟悉得到的信任来进行的,法律并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B. 许多沿用至今的老地名,比如“李家院子”等,其实反映了农民和土地的依附关系,乡村里的人口是附着在土上的,不太有变动。C. 中国乡土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一个人的圈子是固定的。D.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是通过文字向一套已有的生活方式学习;但乡土社会中的“习”,却并不必然靠文字实现。21.下列有关《乡土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土社会中,人们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由此形成熟人社会。B. 与西方社会捆柴式的团体格局不同,乡土社会呈现出同心水波纹式的差序格局。C. 依靠传统的力量,通过教化,人们服膺于“礼”,乡土社会的秩序便得以维持。D.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是契约社会的基础,而血缘则是身份社会的基础。22.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如同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而乡土社会的道德基本观念也建筑在这种以己为中心的私人联系里。请简述中国乡土社会道德体系的特征。 我觉得散文首先是好好说话,不用力。新散文也好,原生态也好,都不过是衣裳。我们可以穿不同的衣服,但是不能为了穿衣服,而把自己的身体扭曲。我经常看到《一把刀子割破夏天》《被水洗掉的稻田》等等一类的散文题目。甚至有一天,我看到一篇著名的散文的标题就类似于此,叫做《一枚钉子在某某路上狂奔》。我觉得好笑。有必要这么写文字吗?吃饭,行路,说话,穿衣都是入文的平常片断。有人写吃饱饭以后的样子,有人写饥饿时的样子,这本 ① 。可是,有些新散文的代表作者,一下笔就很用力,像钉子一样把文字往饭桌上砸,仿佛食物是一切比喻的源头,写了半天, ② 。其实,拼命想着与众不同,就有当珍珠的危险,强迫症一样扭曲文字正常的流向, ③ ,连好好说话都不会了。此外,当下散文写作,成功的和失败的,乡土散文居多。这些乡村歌手们,是一个旁观者或者路人,他们有熟练的画笔和 ④ 的表情。 但是,乡土成了可以用油来炒拌的一个食物。滋味虽然有了,却缺少良心。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无可非议 不知所云 旷日持久 高屋建瓴B. 无可厚非 不知所以 旷日持久 居高临下C. 无可非议 不知所云 长此以往 居高临下D. 无可厚非 不知所以 长此以往 高屋建瓴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所以,乡土成了可以用油来炒拌的一个食物。虽然有了滋味,却缺少良心。B. 所以,乡土成了一个可以用油来炒拌的食物。虽然有了滋味,却缺少良心。C. 但是,乡土成了一个可以用油来炒拌的食物。虽然有了滋味,却缺少良心。D. 所以,乡土成了一个可以用油来炒拌的食物。滋味虽然有了,却缺少良心。五、写作(60分)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这是自然的解封;疫情缓解,复工复课,这是居家的解封;理解他人,消除隔膜,这是情感的解封;认可自己,自我和解,这是心灵的解封……请以“解封”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思想健康,叙事符合逻辑;有故事,有细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B 2.D 3.C4.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5.①两者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性质上不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更广,还涉及地理现象变化的规律。②历史地理学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却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6.D 7.C8.①给米吨的葫芦刻了他母亲的像,抱在怀里暖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商家把父母的像刻在葫芦上也可以),宣扬了孝敬父母的道德规范。②给牛二的葫芦刻了蛇神牛首,暂时减轻了牛二的痛苦,又惩治了钱多、牛二两人,宣扬了对恶人的惩治。③文章末尾给牛二和钱多的葫芦解除了他们的痛苦。钱多的葫芦上站着他的父亲,身后是泗州百姓,劝告钱多要孝敬父母,敬爱父老乡亲;牛二的葫芦上刻着母亲和一尊佛,劝他要顾念母亲,心存善念,举头三尺有神明。9.认同。①前人说,超乎常理的言论文章,大多是流传抄录时出了差错,不一定都是凭空想象的。②本文语境中葫芦先生是真实存在的,但泗州人对他的讨论就有明显的变形,如说他睡在葫芦里,说有一条蟒蛇日夜守着葫芦等。③葫芦上刻佛、刻父母像、刻惩恶劝善图案都是真实存在的情况,葫芦先生的广大神通是真实之上的夸张传说,是增强劝勉力度的手段。事实上,人们也喜欢听这些夸大的传说。④小说发生的地点“泗州”是真实存在的地名,不是凭空想象出的“幻设语”。不认同。①前人说,超乎常理的言论文章,大多是流传抄录时出了差错,不一定都是凭空想象的。本文虽有较强的现实色彩,却是明显的虚构创作。②本文的人物是虚构的,葫芦先生、米吨、钱多、牛二等都是根据需要塑造的人物,名姓不详,来路不知。③本文的人物行为和事件是虚构的。葫芦先生可以预知天象灾变,葫芦雕画可以惩治恶人,种种神通都不是现实中可以存在的。④小说的时代未知,地点模糊。“泗州”虽是真实存在的古地名,但所辖地域及所用名称一直在变,小说不知发生于何时何地,就是虚构“幻设语”的明证。10.B 11.D 12.B13.(1)屈突通听说京城被攻破,便留下显和镇守潼关,(自己)率领主力军队向东进发,将要赶往洛阳。(2)当时珍宝像山一样堆积,将领们都争相抢夺珍宝,只有屈突通没有掠夺的行为。14.①屈突通为臣忠诚,坚贞不屈;②屈突通清明正直,献身为国;③唐高祖和唐太宗两位明君懂得识才惜才。15.B16.①对朝中“贤人”/不贤之人把持国事的不满与讽刺;②对自己放逐江海,于国无用的无奈与自嘲;③对自己调任杭州后官闲无事、饮酒赋诗的吏隐生活的想象与自我宽慰。17.(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2)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3)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18.A19.一会儿看见云海中隐约浮现出几十具像樗蒲一样东西,那是远处的群山。20.C 21.A 22.C 23.B24.①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己”(“克己复礼”);②不存在超越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团体道德缺失);③不同于基督教,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④根据亲疏关系具有伸缩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