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四中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四中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01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四中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02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四中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四中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四中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赤峰第四中学高二(下)期中生物
    一、选择题:
    1.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可使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和干咳,部分患者出现腹泻等 症状。下列对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的方式获得能量
    B. 病毒可以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C. 新冠病毒RNA复制与翻译发生的过程不遵循中心法则
    D. 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原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RNA)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强,导致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识别变异后的病原体,因此易造成反复感染。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无氧呼吸,所需能量由宿主细胞提供,A错误;
    B、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染色体,通过复制进行增殖,所以病毒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是不会产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
    C、新冠病毒RNA复制与翻译发生的过程也遵循中心法则,C错误;
    D、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是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该病毒遗传物质(RNA)的原料,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反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发生配对
    B. 复制与转录过程中均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
    C. 转录与翻译过程中不会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
    D. 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伴随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tRNA有61种,其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识别一种密码子,转运一种氨基酸。
    【详解】A. 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终止密码子没有tRNA的反密码子与之配对,因此起终止翻译的作用,A错误。
    B. 复制与转录过程中,均以DNA为模板,都有相关酶和DNA结合,所以均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B正确。
    C. 转录以DNA作为模板,会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而翻译是以mRNA作为模板,不会发生,C错误。
    D.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不会发生,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和tRNA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区分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位置及功能,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3.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 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C.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 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种氨基酸对应有一种至多种密码子决定,A错。HIV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可以逆转录生成DNA,B正确。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生成RNA和翻译合成蛋白质,C错。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互补的RNA,但转录是以基因一条链为模板的,D错。
    【点睛】明确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是解题关键
    4. 如图表示基因表达遗传信息的某些过程示意图,已知tRNA内部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一些区域,如图中的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甲图所示过程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 ①②③④虚线区域均有“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的关系
    C. 甲图中①②虚线区域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 乙图中③④虚线区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表示DNA,②表示RNA聚合酶;乙表示翻译,其中③表示转运RNA,④表示信使RNA。
    【详解】甲图所示过程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①②③④虚线区域都是双链结构,均有“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的关系,B正确;甲图中①中碱基配对方式是A-T、T-A、C-G、G-C,而②虚线区域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C-G、G-C,不完全相同,C错误;乙图中③④虚线区域的核苷酸配对方式A-U、U-A、C-G、G-C,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 如图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端是3′端,d端是5′端,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5′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B. tRNA为双链分子,图中b处上下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
    C. c处表示密码子,可以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
    D. 该tRNA在翻译过程中可搬运密码子为ACC的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析上图:tRNA是由许多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其结构图c处的三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图中b处上下链中间的化学键表示氢键。
    2、tRNA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被一种或多种tRNA搬运。
    【详解】A、tRNA是由许多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也存在局部双链结构,A错误;
    B、tRNA为单链分子,图中b处上下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B错误;
    C、c处表示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该tRNA在翻译过程中,可搬运与反密码子(UGG)配对的密码子(ACC)对应的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tR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 关于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③、④、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
    B. ①、③过程的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C. ①、②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进行的场所为核糖体
    D. ①、②、⑤所需的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的复制、⑤表示翻译。
    【详解】A. 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通过DNA的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来表达遗传信息,即动植物细胞中可发生①②⑤,所以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③④⑥,A正确;
    B. ①③过程的产物都是DNA,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③过程需要逆转录酶,B错误;
    C. ①DNA复制、②转录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C正确;
    D. ①是DNA复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②是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⑤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D正确。
    7.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重组的结果
    B. 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且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D. 肠道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可引起幼儿手足口病,其易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基因重组至少在两对等位基因间发生,而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只有一对,A项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二者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项正确;EV71是一种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存在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D项错误。
    8.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不一定能发生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基因重组具有定向性
    C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而基因重组只能改变基因型
    D.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重组是基因间重新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对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一般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性状组合)。
    【详解】A、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重组时,非等位基因的组合也是随机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而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只能改变基因型,C正确;
    D、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重组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性状组合,D正确;
    故选B。
    9. 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基因突变
    B.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 染色体变异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从图中看出一个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DT,Dt,dT和dt四种精子,而正常的减数分裂只能产生四个两种类型的精子,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精子。
    故选B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结合图中四个细胞的基因型进行分析。
    10. S基因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在该基因中插入一个碱基对引起了果蝇眼色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B.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该基因序列的改变
    C. S基因突变后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例发生变化
    D. 突变后的基因是S基因的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突变的结果是产生原来基因的等位基因。
    【详解】A. 该变异只可导致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不能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A错误;
    B. 基因序列的改变属于分子水平,所以在高倍显微镜下无法看到,B错误;
    C. S基因突变后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例不变,仍是1:1,C错误;
    D. 突变后的基因是S基因的等位基因,D正确。
    11.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2n=16)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用甲基绿染液对染色体染色
    B. 低温诱导实验中,将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C. 可设置常温处理的对照组,以确认低温成功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64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染色,A错误;
    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低温处理再制作装片,B错误;
    C、应设置常温处理的对照组,以确认低温成功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洋葱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6条,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细胞为32条,这样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就变成64条,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以有16、32、64条,D错误。
    故选C。
    【点睛】
    12. 下列关于动植物选种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 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新品种
    B. 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 F2代后,再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
    C. 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D. 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 F2代后,即可通过测交检验选出新品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鉴定纯合子的方法:①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反之,为纯合子。②异花传粉的植物和动物采用与隐性性状个体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反之,为纯合子。
    【详解】AD、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得到的F1自交产生的F2中会出现新的性状且含杂合子,所以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新品种,若进行测交,则形成的子代中含有了隐性基因,因此不能留种,A正确;D错误;
    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获得F1代后,让F1代雌雄相互交配获得F2代,F2代可通过测交获得纯合子,B正确;
    C、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故只要出现所需要性状即可留种,C正确。
    故选D。
    13. 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竹子和二倍体水稻杂交,得到F1,F1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最终培育出新品种,命名为“中华竹稻”。下列相关推理合理的是( )
    A. F1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B. 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
    C. “中华竹稻”自交。所得子代既有竹子,也有水稻
    D. F1幼苗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单倍体植株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为单倍体。
    【详解】A、F1幼苗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分别是竹子和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多倍体育种的过程,B错误;
    C、“中华竹稻”自交,子代依然是“中华竹稻”,C错误;
    D、F1幼苗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分别是竹子和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故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属于二倍体,D错误。
    故选A。
    14. 离体培养二倍体西瓜的叶肉细胞,得到幼苗后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可获得品种a;对品种a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幼苗后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可获得品种b;离体培养品种b的叶肉细胞,得到幼苗后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可获得品种c;用β射线处理品种c的种子,将其种植后可获得品种d。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秋水仙素起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B. 品种a、 b均是四倍体,品种c是八倍体
    C. 品种a和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 品种c到品种d的过程中发生了定向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
    (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详解】A、秋水仙素溶液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A正确;
    B、品种a是由二倍体西瓜的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经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为四倍体品种,b是将品种a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经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也是四倍体,品种c是由品种b的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经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为八倍体,B正确;
    C、品种a是四倍体,其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高度不育,故品种a和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有关单倍体及单倍体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B. 利用单倍体育种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单倍体育种中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
    D. 与多倍体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茎细、叶小且营养不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却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常常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详解】A、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在单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
    C、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先是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所以诱导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获得纯合子,C正确;
    D、与多倍体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茎细、叶小且营养不高且高度不育,D正确。
    故选A。
    16. 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育种过程,①②分别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不同优良性状由不同基因决定)的该种植物纯合子,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获得④植株的育种方法与培育“黑农五号”大豆的方法相同
    B. ③一④过程可能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 获得⑨⑩植株的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均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D. 图中获得的⑥植株均为稳定遗传的纯合子,获得⑦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
    【答案】A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②杂交得到③,③到④过程中多次射线处理种子,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由③到⑤是自然生长的过程;由③到⑥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由③到⑦到⑩的过程中包括了花粉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⑤是二倍体植株,⑥是四倍体植株,⑤⑥杂交得到的⑨是三倍体植株。
    【详解】A、培育“黑农五号”大豆的方法为诱变育种,图中获得④植株的方法也是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的,A正确;
    B、③→④过程为诱变育种,发生了基因突变,该过程发生的有丝分裂,B错误;
    C、获得⑨植株的方法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⑩植株的获得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也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⑥植株由③植株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而③植株为杂合子,故⑥植株并非稳定遗传的纯合子;③→⑦为花药离体培养,即以花粉为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D错误。
    故选AC。
    17. 下列人类遗传病中依次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
    ①原发性高血压②先天性愚型③软骨发育不全④性腺发育不全⑤青少年型糖尿病
    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⑦苯丙酮尿症⑧抗维生素D佝偻病⑨猫叫综合征
    A. ③⑥⑦⑧ ①⑤ ②④⑨ B. ①⑥⑨ ③④⑦ ②⑤⑧
    C. ③⑥⑦⑨ ①④ ②⑤⑧ D. ②③⑧ ⑤⑥⑨ ①④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①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②先天性愚型是由于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③软骨发育不全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④性腺发育不全为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病,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⑤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
    ⑦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⑧抗维生素D佝偻病 是显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⑨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缺失导致的遗传病,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③⑥⑦⑧;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①⑤;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②④⑨。
    故选A。
    【点睛】
    18.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生物的一个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则其为四倍体
    B. 若某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则其为单倍体
    C. 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可能是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
    D. 患有遗传病个体的某些细胞内一定会有致病基因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2、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3、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若由配子直接而来的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A错误;
    B、某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其为单倍体,B正确;
    C、如果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结合,就不仅仅是21号染色体多一条,其他染色体均多一条,C错误;
    D、患有染色体遗传病的个体的细胞内不含有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各组成分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为
    A. 尿素、抗利尿激素、维生素、血浆蛋白
    B. 抗体、载体、线粒体
    C. 尿酸、氨基酸、肌酸、胃液中的盐酸
    D. 白细胞、溶菌酶、呼吸氧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尿素、抗利尿激素、维生素、血浆蛋白都可存在内环境中,全是内环境成分,A正确;
    B、载体、线粒体位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成分,B错误;
    C、胃液中的盐酸位于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成分,C错误;
    D、白细胞不属于内环境,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成分,溶菌酶不一定属于内环境,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D错误。
    故选A
    【点睛】
    20.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 内环境之间均可以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
    C. 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
    D. 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
    B、血浆可以与组织液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但淋巴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能发生相互渗透和扩散,B错误;
    C、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C正确;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血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因为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21. 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
    B. 该miRNA通过与W基因的mRNA结合成双链使W蛋白合成过程提前终止
    C. 该miRNA在细胞核内转录后立刻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加工并发挥作用
    D. miRNA、rRNA、mRNA、tRNA都由DNA转录而来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miRNA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再加工后与W基因的m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阻碍翻译过程的进行。
    【详解】A、由题意可知,miRNA与W基因的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miRNA蛋白质复合物与W基因mRNA结合,阻止核糖体移动,从而使W蛋白合成过程提前终止,B正确;
    C、miRNA基因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再次加工并发挥作用,C错误;
    D、miRNA、rRNA、mRNA、tRNA都属于RNA,都是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来,D正确。
    故选C。
    22. 下图表示某细菌细胞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部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表示翻译过程,mRNA 上的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B. mRNA上的AUG是起始密码子,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的
    C. 该mRNA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就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D. 蛋白a、β和γ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该图中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详解】A、图示表示翻译过程,一分子mRNA上5′端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错误;
    B、启动子是DNA上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启动子转录来的序列不一定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子,B错误;
    C、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因此该mRNA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就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C正确;
    D、由图可知,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子,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出多种蛋白质,因此蛋白a、β和γ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调控、育种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
    C. 红螺菌在缺氧时可利用有机酸、醇等物质快速繁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中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氨基酸被替换从而导致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体现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和发展称之为共同进化,B正确;
    C、红螺菌在缺氧时可利用有机酸、醇等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快速繁殖,这是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八倍体小黑麦的体细胞含有8个染色体组,其花粉含有4个染色体组,因此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即为单倍体,D正确。
    故选A。
    2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协同进化
    C. 基因型为Dd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 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 Abart松鼠,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不同物种间可能进行杂交,但后代不育,A错误;
    B、黑色和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B错误;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变,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 Abart松鼠,由于地理隔离,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正确。
    故选D。
    25. 某昆虫种群中,DD基因型个体占40%, dd基因型个体占20%,已知dd在性成熟前死亡。若该昆虫种群之间能自由交配,则下一代中基因型Dd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D、d基因频率分别为(  )
    A 37.5% 75% 25% B. 12.5% 5% 25%
    C. 25% 75% 5% D. 48% 60% 40%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题中显示,DD基因型个体占40%, dd基因型个体占20%,则Dd个体的比例为1-40%-20%=40%,又知dd在性成熟前死亡,则该昆虫种群中能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和Dd,且二者的比例1∶1,则该群体中雌雄配子的比例分别为D∶d=3∶1,则该群体的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Dd出现 的概率为2×1/4×3/4=3/8=37.5% ,DD的概率为3/4×3/4=9/16,dd的概率为1/4×1/4=1/16,则D的基因频率为9/16+1/2×3/8=12/16=3/4=75%,则d的基因频率为1-75%=25%,即A正确。
    故选A。
    26.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神经递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25~7.35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①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可存在于内环境中,①正确;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错误;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③正确;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④错误;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⑤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共三项。
    故选C。
    27. 下图是人体饥饿状态下肝脏部位的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甲、乙两处的箭头代表液体流动方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②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结构
    B. ②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水肿
    C. 甲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处
    D. 甲处O2浓度低于乙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构成细胞外液,④是细胞内液。
    【详解】A、②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组织细胞一层膜、线粒体外膜和内膜5层膜结构,A正确;
    B、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人体饥饿状态下肝脏会分解肝糖原补充血糖,因此甲处葡萄糖浓度高于乙处,C错误;
    D、有氧呼吸会消耗氧气,因此甲处O2度低于乙处,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8. 下面是测量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装置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图甲装置或图丙装置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B. 给予图甲和图丙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后,发生偏转的方向和次数相同
    C. 图乙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灵敏电流计偏转的大小代表了静息电位的大小
    D. 给予图丁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未产生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A、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图甲装置或图丙装置的电极分别都位于膜外和膜内,所以不能用来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A错误;
    B、给予图甲和图丙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后,由于图甲测的是相邻两点的膜外电位差,而图丙测的是膜内相邻电位的电位差,由于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是相反的,因此二者发生偏转的方向相反、次数相同,均为两次,B错误;
    C、图乙测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在图乙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灵敏电流计偏转的大小代表了静息电位的大小,C正确。
    D、给予图丁中神经纤维一个强刺激,由于刺激部位到两电极的距离相等,所以灵敏电流计的两极同时发生电位变化,因此,指针不偏转,但产生了兴奋,D错误;
    故选C。
    29. 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 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 新生婴儿的⑤兴奋,就会引起①兴奋;正常成年人的⑤兴奋,①不一定兴奋
    D. 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效应器,②表示传出神经,③脊髓低级中枢的一个突触,④表示传入神经,⑤表示感受器。①②③④⑤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详解】A、⑤是感受器,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①处有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A正确;
    B、因神经传导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B正确;
    C、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完全,所以新生婴儿的⑤兴奋,就会引起①兴奋;由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成年人大脑发育完全,所以正常成年人的⑤兴奋,①不一定兴奋,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D错误。
    故选D。
    30. 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 a点兴奋时,a点膜内电位为正、b点膜内电位为负
    C. 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 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轴突,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前膜,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详解】A、①表示轴突,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前膜,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A错误;
    B、a点兴奋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而未兴奋部位的b点为负电位,B正确;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⑤(突触间隙)处液体属于组织液,C错误;
    D、神经递质通过④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D错误。
    故选B。
    31.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刺激D处,A、C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 刺激C处,A、D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 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
    D. 兴奋传到A时,神经纤维膜外为负电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靠神经递质,所以速度慢。乙图中①是突触后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详解】A、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处,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前膜,A、C不能检测到膜位变化,A正确;
    B、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虽然AB+BC=CD,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的后变化,B错误;
    C、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C正确;
    D、兴奋传到A时,神经纤维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正确。
    故选B。
    32. 下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刺激a点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两次,说明兴奋能由a点传递到d点
    B. 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
    C. 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由c点传递到b点
    D. 兴奋经过神经纤维和突触时,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A、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但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导是双向的。a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d点的膜电位表现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a、d两点间出现电位差,引起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通过突触到达d点时,d点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a点的膜电位早已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a、d两点间又出现电位差,引起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即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两次,说明兴奋能由a点传递到d点,A正确;
    B、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B正确;
    C、刺激c点时,产生的兴奋不能到达a点、可到达d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由c点传递到b点,C正确;
    D、兴奋经过神经纤维时,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经过突触时,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故选D。
    【点睛】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的难点与易错点分析
    ①在神经纤维上:
    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②在神经元之间:
    a.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33.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主要是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主要是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主要是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主要是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ab段上升是因为Na+内流所致,流动过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错误;
    B、bc段上升是因为Na+进一步内流所致,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
    C、cd段下降是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是K+外流所致,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C正确;
    D、de段下降是神经纤维恢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为协助扩散,也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34.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B.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C.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D.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详解】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A错误;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B错误;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学习和记忆的区别及脑的结构和功能。
    35. 如图是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 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Na+的通透性大
    C. 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D. 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该部位Na+内流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
    B、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B错误;
    C、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错误;
    D、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受到刺激后该部位Na+内流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36. 如图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过程是______。
    (2)图1中基因表达的最后一阶段是在[ ]______上完成的,这一过程中还需要mRNA、④氨基酸、______、______和______。
    (3)图1中③称为______,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将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与mRNA上的遗传信息联系起来的物质是______。
    (4)图2为该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X在MN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B.多聚核糖体能够加速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原因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C.该过程直接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相同
    D.合成MN的场所在细胞核,而X一定附着在内质网上
    【答案】 ①. 转录 ②. ⑤核糖体 ③. 酶 ④. tRNA ⑤. ATP ⑥. 密码子 ⑦. tRNA ⑧. D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为RNA聚合酶,②是RNA分子,③是密码子,④是氨基酸,⑤是核糖体;分析图2,图2表示翻译过程,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详解】(1)图1表示细胞核中DNA分子正在进行转录。
    (2)基因表达的最后阶段是在核糖体即⑤上完成的,这一过程称为翻译,翻译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还需要ATP、tRNA和酶。
    (3)③为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称为密码子。由于tRNA一端存在反密码子,另一端携带相应的氨基酸,因此tRNA是将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与mRNA上的遗传信息联系起来的物质。
    (4)图2表明,多聚核糖体是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以判断,X在MN上是从左向右移动的,A正确;由题图可看出,同时有多条多肽链合成,这能够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率,B正确;由于T1、T2、T3的模板相同,都是MN,因此其上氨基酸顺序也相同,C正确;mRNA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而核糖体既可附着在内质网上,也可游离在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学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7. 下图所示为两种西瓜的培育过程,A——L分别代表不同的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依据的遗传学是____________。A时期需要用
    (试剂)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图示还有某一时期也要用到和A相同的处理方法,该时期是_____________。
    (2)K时期采用_______方法获得到单倍体植株,K L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示A——L各时期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L 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C、H(或B、C、H、K) 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无子西瓜是三倍体,所以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能将二倍体培育成四倍体需要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它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要形成可育的二倍体也需要用其进行处理,即图中的L过程。
    (2)K时期获得单倍体植株需要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减数分裂过程中。在A-L进行减数分裂的是BCH和K,故是BCHK。
    (4)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常见遗传育种方式的不同点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代表实例

    杂交
    育种

    基因
    重组

    杂交

    操作简单,目标性强

    育种年限长

    矮秆抗
    病小麦

    诱变
    育种

    基因
    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

    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高产青
    霉菌株

    多倍
    体育


    染色
    体变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

    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

    无子西瓜、
    八倍体小
    黑麦

    单倍
    体育


    染色体变


    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京花1
    号”小麦

    基因
    工程
    育种

    基因
    重组

    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

    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转基因
    抗虫棉


    38.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内总称为_____,其中B代表___。
    (2)图D、E名称是___、____。
    (3)静脉输入的葡萄糖,经____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填“升高”或“降低”),尿量___(填“增加”或“减少”),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体外会使细胞外液的pH有所___(填“升高”或“降低”), 但不会剧烈变化,是因为_____的作用。
    (4)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层膜才能被肝部的组 织细胞利用。
    (5)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目前普遍认为,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 ①. 内环境(细胞外液) ②. 组织液
    (2) ①. 消化系统 ②. 泌尿系统
    (3) ①. 循环 ②. 降低 ③. 增加 ④. 降低 ⑤. 缓冲物质
    (4)11 (5) ①.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②.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箭头判断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淋巴起源于组织液,终止于血浆,围绕淋巴的只有单箭头,因此C为淋巴,A为血浆,B为组织液。
    【小问1详解】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完成物质交换,图中虚线内总称为内环境,其中B代表组织液。
    【小问2详解】
    图中D系统完成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表消化系统;E系统排出代谢废物,代表泌尿系统。
    【小问3详解】
    静脉输入的葡萄糖,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CO2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使细胞外液的pH有所降低,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细胞外液的pH不会剧烈变化。
    【小问4详解】
    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肺泡上皮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上皮细胞(2层膜)、红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上皮细胞(2层膜)、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才能被肝部的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11层膜。
    【小问5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9. 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地中海贫血症的一个患者家系图,相关一对基因用A和a表示

    ①据图初步判断,β-地中海贫血症是由位于 ___染色体上的___性基因控制,III-4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的β-珠蛋白结构异常。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其 中一种异常β-珠蛋白从第31位氨基酸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改变, 且肽链更短,请解释该β-珠蛋白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
    (2)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会导致一系列的 临床症状,包括流产、发育畸形等。
    ①某女性的一个生殖细胞发生了如图1所示的染色体变异,除易位之外,该 细胞还发生了____变异类型。

    A.缺失B.重复C.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化D.染色体组数目变化
    ②若该女性产生的一个卵细胞如图2所示,且与正常精子受精,生下一个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的女性患儿,则该患儿体细胞内含有____种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③为了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可通过____和产前诊断进行监测;人类的一个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研究对象各包括__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1) ①. 常 ②. 隐 ③. 100% ④. 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2) ①. C ②. 24 ③. 遗传咨询 ④. 23 ⑤. 24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根据系谱图中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系谱图中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患者的基因型均为aa。
    【小问1详解】
    ①由分析可知,β-地中海贫血症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由于Ⅱ-5为患者,而III-4表现正常,因此其基因型为Aa,即其为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的β-珠蛋白结构异常。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其 中一种异常β-珠蛋白从第31位氨基酸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改变, 且肽链更短,根据第31位氨基酸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改变可推测与控制31位氨基酸所对应的基因的碱基系列中发生了碱基的增添,同时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或者是由于第31位氨基酸的相关基因序列的部位发生了碱基的缺失,进而引起终止密码提前出现。
    【小问2详解】
    ①由图示可以看出,某女性的一个生殖细胞发生了如图1所示的染色体变异,除易位之外,该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还减少了,即还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少。
    故选C。
    ②若该女性产生的一个卵细胞如图2所示,且与正常精子受精,生下一个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的女性患儿,则该患儿体细胞内含有24种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分别是正常的1~21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再加上易位的21号染色体,共24种类型。
    ③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从而提高国民素质;人类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23条染色体,而由于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生物,若要开展人类的基因组研究,则需要研究24条染色体,即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和Y。
    40. 如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并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总结出: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____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答案】 ①. 感受器 ②. d ③.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④. 高尔基体 ⑤. 突触前膜 ⑥. 胞吐 ⑦. 兴奋或抑制 ⑧.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⑨. 神经中枢 ⑩. a、c、d、e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甲图中a、b、c、d、e、f分别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突触、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2.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丙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即A;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B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使神经递质释放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
    (3)丙图中由于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所以③为神经中枢.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b点,发生兴奋的点有a、c、d、e。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共7页。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 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