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歌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诗人当时的孤独、凄凉之感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难点】
    品味词句,体会诗歌含蓄的美。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回忆之前学过的与思念有关的诗歌,比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籍《秋思》,李白《静夜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画出节奏,体会情感。
    3.学生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4.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北方亲友,“寄北”。(2)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明确:孤独、凄凉、思念
    (三)深入研读
    1.讲解文章重点
    (1)教师提出问题
    ①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品析两个“期”。③具体品析三个“夜雨”。
    (2)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抓住诗句进行体会探究。
    师生合作明确:
    ①特点:诗歌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如两个“期”,三个“夜雨”
    ②“期”。第一个“期”是“日期”的意思,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第二个“期”是“期限”的意思,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③“夜雨”。第一个“夜雨”点明具体的时间和天气;第二个“夜雨”重在烘托氛围;第三个“夜雨”是想象中的景,使得诗人的情感更进一步。
    2.带着浓浓的思念,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含蓄的美。
    (四)课堂小结
    师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拓展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
    《夜雨寄北》试讲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的试讲题目是《夜雨寄北》,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思念,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也一直是文人所青睐的话题。同学们,大家还能回忆起与思念有关的诗歌吗?我听到有同学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能背出相应的句子吗?很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吗?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嗯,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好,其实还有很多诗歌,我们就不一一说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歌,叫做《夜雨寄北》,我们来看一下诗人在这首诗里又是如何写思念的?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声朗读这首诗歌,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开始!
    (学生齐读)好,大家读完了,读音都很正确,看来预习的不错。老师呢,也忍不住想要朗读一下这首诗歌,同学们认真听,注意诗歌的断句与节奏。
    (老师读)老师读完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好,谢谢同学们的表扬。刚才大家在齐读时,出现了几个小小的问题,个别语句断句不是很正确,情感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老师给大家做了个示范。接下来,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出情感,同时,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学生齐读)好,这次大家读的都很有感情,进步了许多。
    读完诗歌,接下来我们就来对诗歌进行品味。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1)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2)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坐在第二排举手的女生你来说。很好,她说的很准确。这首诗歌是作者写给他北方的亲人的,从“寄北”这个词就能看出来。通过前面的朗读,我们也能感受到,整首诗歌充满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孤独、惆怅的情感也包蕴其中。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具体诗句,体会诗人是如何运笔的。
    大家请看PPT,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诗歌,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我听到有同学看出来了,大声说出你的观点。没错,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夜雨”和“期”。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词入手,来品一品。
    首先看“期”。“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两个“期”有什么不同?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好,我看大家讨论完了,哪个组愿意派代表回答一下?第一组。很好,请坐。第一个“期”呢是指“日期,归期”,从首句可以看出亲友对诗人的期盼。而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所以,诗歌从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孤独惆怅,笼罩全篇。
    接下来我们看“夜雨”。诗歌中提到了三次“夜雨”,分别是题目、第二句和第四句。我们再来看它们有何不同?我们能够从这些词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们先看题目,
    “夜雨寄北”,这里告诉了我们什么?对,这个很简单,大家都齐声答了出来。从标题中。我们能够知道诗人作这首诗的时间和天气。再来看第二个“夜雨”,出现在第二联“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很好,巴山和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象?大家都说是“涨”。“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作答。好,第三组同学想要回答。嗯,很好,请坐。其实“涨”不仅仅说的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包括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包括对亲友的无比思念。我们再看最后一个“夜雨”,出现在第四联“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可以将它与第二联中的“夜雨”对比一下。“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对,是眼前景,是实景。“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是眼前的景吗?很好,这个就不是眼前景了,而是想象中的景。这句诗其实是和上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相呼应的,它们二者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谁能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代表举手了,你来说。非常好,她描述的画面很美,很符合诗歌的意境。这两句其实是在说:“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到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的巴山,今晚的夜雨,我再对你说说我是多么的想念你。”诗人整首诗中并没有提及一个与思念有关的字眼,但处处都是在写思念。这种含蓄的美,更耐人咀嚼,耐人寻味。
    好,到这里整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通过这堂课,同学们收获了什么?可以来说一说。
    大家说的都很好,看来这节课大家听的都很认真。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李商隐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课下请同学们背诵这首诗歌,并拓展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以便更好地了解作者,提高审美能力。
    好了,同学们,下课。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进作者,读准,品诗韵,读懂,品诗情,读通,赏诗情,当堂检测,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总结,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潼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潼关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品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