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8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8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为某离体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刺激位点4,在位点3检测到电位变化且丙有反应,则可以初步认为兴奋在B上双向传导,且B为传出神经
B.若刺激位点4,在位点1检测到电位变化,且刺激位点1,在位点4没有检测到电位变化,则可以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且B为传入神经
C.若在位点1切断A神经,刺激位点2后丙有反应,则可以初步认为A神经为传入神经
D.若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后,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则可以初步认为A为传入神经
2.下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中的灵敏电流计可测得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B.兴奋传到b处时,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
C.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处浓度比膜外更高 D.d处产生动作电位时,与相邻部位间会形成局部电流
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正常海水和低钠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延缓动作电位峰值的产生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4.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γ-氨基丁酸经突触间隙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受体,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
C.该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相同
D.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阻碍 Na+内流
5.如下图所示将电流表两电极分别接到神经元膜外a、b两点,c点到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4中的物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已知当两个相同兴奋相遇时会相互抵消,假设刺激强度相同且能产生兴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别刺激图中的三点,会使电流表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的是a、c两点的刺激
B.同时刺激b、c两点,若c点产生的兴奋比b点先传到3处,则电流表发生三次偏转
C.同时刺激a、c两点,电流表会发生两次偏转
D.给予c点刺激时,若降低2处Na+的浓度,则可能会导致3处的动作电位减小
6.Na+、K+是神经细胞产生电位变化的重要离子。神经元膜内的K+通过K+通道向外扩散并最终达到膜内外动态平衡的水平。静息状态下,Na+可以通过极少量的Na+通道内流,中和部分由K+建立的膜电位。Na+- K+泵可以将进入胞内的Na+主动泵出细胞,并将扩散至胞外的K+主动泵回胞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K+等在细胞内外的不均等分布及选择性的跨膜移动,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静息电位时,离子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使膜电位稳定,跨膜的净流动速率为零
C.Na+- K+泵可防止K+和Na+的扩散造成胞内K+浓度持续下降而Na+浓度持续增加的现象
D.降低膜外的Na+浓度会减弱Na+通道作用,并使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值增大
7.科学家发现辣椒素受体(TRPV1)作为一种离子通道,可被高温(>43℃)、化学物质激活,使感受器产生动作电位最终引起机体产生疼痛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辣椒素与TRPV1结合使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感
B.辣椒素和高温激活TRPV1时,TRPV1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C.高温引起的痛觉信号传递通路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相互转换
D.敲除病痛患者体内编码TRPV1的基因是治疗病理性疼痛的最佳手段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轴突越长,传到突触前膜的神经冲动就越弱
B.刺激强度越大,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
C.突触小泡受到电信号的刺激后才能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9.利用灵敏电流计、神经纤维及神经纤维—肌肉标本可探究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图中的刺激强度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B.图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C.利用图3装置无法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
D.若图1中刺激点改为c点,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10.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中味觉受体与味物质结合后结构发生变化,这一结构变化传递给味觉细胞即可产生味觉。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味觉产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B.味觉产生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过程
C.口腔细胞中的特有基因决定了味觉受体蛋白的合成
D.味觉产生时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一样只在细胞外起作用
11.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处受损,电刺激⑤处肌肉不收缩
B.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a、c为兴奋部位
C.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b流向a、c
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12.小明因乱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上,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后出现的应急反应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B.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C.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D.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二、综合题
13.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3)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
(4)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4.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神经调节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
材料和试剂: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大鼠若干,浓度分别为0.5、1、1.5、2、2.5的醋酸铅溶液、蒸馏水。(用灌胃方式施加醋酸铅溶液)
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分析有关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分组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组灌胃适量的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各组每天按上述处理60天,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60天后测定脑组织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记录; ⑤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随施加的醋酸铅浓度增大,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请用坐标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讨论:
乙酰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化学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___变化。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脑组织中铅含量越高,乙酰胆碱水解速度越___________。
答案:
13.(1) 感受器(2分) 组织液(2分)
(2) 高尔基体(2分) 胞吐(2分)
(3) ATP(2分) 线粒体(2分)
(4) 糖蛋白(2分)(写蛋白质不给分)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2分),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
14.(1) 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2分)大鼠平均分(2分)为6组(2分),记为A、B、C、D、E、F组(2分) B、C、D、E、F组分别灌胃等量的(2分)0.5 g⋅L−1 、1 g⋅L−1、1.5 g⋅L−1、2 g⋅L−1、2.5 g⋅L−1的醋酸铅溶液
(2)
(6分)
(3) 突触间隙(2分) 膜电位(2分) 慢(2分)1.D
2.C
3.D
4.D
5.B
6.D
7.D
8.D
9.C
10.B
11.C
12.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1生物试题(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