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五雅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五雅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7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A.HCO3-B.HPO4-C.K+D.Na+和Cl-
2.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大脑脑干小脑
B.大脑大脑脑干
C.大脑下丘脑小脑
D.大脑小脑脑干
3.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
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
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
4.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⑤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
5.下图为三个神经元,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不会引起膜电位变化的是()
6.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7.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8.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被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激素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分析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9.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B.免疫自稳功能正常时,机体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反应
C.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可以阻挡多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1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
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
B.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C.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浆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11.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第一次接受过敏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艾滋病、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12.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糖丸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
B.该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
C.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都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3.第二届“武汉国际马拉松赛”在大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直接排出体外
B.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C.雨水可以直接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内环境,给缺水的运动员及时补充水分
D.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1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
B.兴奋产生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方向的
D.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5.图是人体内某种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图中Z为某常数。下列X、Y组合不合理的是()
A.直肠温度;运动后的体温调节过程
B.血糖浓度;进食后的血糖调节
C.血浆渗透压;大量饮水后的渗透压调节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的调节过程
16.严重烧伤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伤后严重感染,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一般会
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是由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合成并分泌
C.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D液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液。
(2)A、B、C、D液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液与D液之间隔以细胞膜,A液与C液之间隔以________;C液的来源是_______,C液的去向是____________。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
量降低,会引起图中A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18.治疗炎症时,医护人员将药物溶解在等渗的葡萄糖溶液中,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病人通常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变快。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过程中,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经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_(填部位)
的综合分析,对呼吸频率进行调节。
(2)与输液前相比,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加强,分泌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9.回答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人体在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__________和分泌增加,机体增加产热,防止体温下降。
(2)某人腹泻大量失水,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机体水盐平衡。
(3)实验证明,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等特点。
20.2020年2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表面抗原开发出了灵敏性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一滴血仅十分钟就可以得出检验结果。该试剂盒现已应用于疑似
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的临床验证。
(1)2019-nCV侵入人体后,通常人体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参与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2)冠状病毒感染者痊愈后,很多人会积极捐献其血浆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这是因为冠状病毒感染者痊愈的血浆中含有__________,有助于重症患者的治疗。
(3)如果2019-nCV已经侵入宿主细胞,抗体________(“能”或“不能”)进入宿主细胞,这时就需要__________识别并与此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这些宿主细胞死亡,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免疫。
21.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很多病原体,体内也有病变、衰老的细胞,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
境的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抗体由________细胞合成并以________方式释放到内环境中。
(2)杀灭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主要依靠________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3)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应注射一定量________,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者弱应答状态,从而大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________细胞,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类型中的。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B 3. C 4. C 5. A 6. B 7. D
8. B 9. B 10. D 11. D 12. C
13. ACD 14. AB
15. CD 16. BCD
17. (1)D A
(2)毛细淋巴管壁 血浆和细胞内液 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3)增多
(4)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
18. (1) 电信号 (答到“神经冲动”得分) ;脑干
(2)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3) 病原体的繁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4)神经一体液一免疫
19. (1)甲状腺激素
(2)胰岛素、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4)微量而高效
20. (1)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下丘脑(2)抗体;细胞(3)不能;效应T细胞
21. (1)免疫器官;摄取、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浆;胞吐
(2)效应T;监控、清除
(3)免疫抑制剂
(4)T;免疫缺陷病
【解析】
1. 略
2.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答】
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正确;
B.脑神经与脑相连,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错误;
C.脊神经有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C正确;
D.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D正确。
3. 【分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兴奋能传至大脑皮层,但不能传导效应器。因此,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据图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突触结构,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
【解答】
A.据图分析,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误;
B.神经纤维膜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变为外负内正,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错误;
C.③表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引起⑤的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C。
5. 略
6.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功能;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识记神经中枢的组成及各中枢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糖的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加强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答】
A.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该方法比皮内注射吸收快),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
B.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故选B。
7. 【分析】
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首先要用到视觉中枢和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去阅读题目,作答时又要用到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去书写,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分析】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激素调节的特点、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以及内环境中稳态原理的应用。
【解答】
A.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以保证体内源源不断产生激素,维持体内激素含量稳定,A正确;
B.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是被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动物激素,B错误;
C.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作用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激素的分泌量,为反馈调节,C正确;
D.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进行运输,故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内分泌腺疾病,D正确。
故选B。
9.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调节的类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A.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A正确;
B.免疫自稳功能正常时,机体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时,会出现自身免疫病,B错误;
C.免疫监视功能可识别和清除癌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C正确;
D.通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可以阻挡多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D正确。
10. 【分析】
本题以“2019-nCV”为载体,主要考查病毒的特点、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解答】
A.巨噬细胞能够识别新冠病毒,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
B.新冠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
C.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于入侵细胞内的病毒必须依赖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得以清除,C错误;
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正确。
故选D。
11.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过敏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错误;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过敏可能会导致机体的功能紊乱,可能会危及生命,C错误;
D.艾滋病患者免疫能力逐渐降低,甚至丧失,使机体失去防卫、监控和清除作用,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D正确。
故选D。
12. 【分析】
本题以脊髓灰质炎疫苗为载体,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灭活疫苗,即人们在获得病毒以后,通过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使病毒完全丧失活性,从而得到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进而制成灭活疫苗。它其实就是一种被杀死的病毒,将其输入人体,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入侵。如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等。
2、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将减毒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解答】
A、据题意可知,“糖丸”是用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减毒疫苗,A错误;
B、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最为抗原,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后,机体内首先发生的是体液免疫,不能识别并结合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B错误;
C、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并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因为免疫缺陷的原因,吃“糖丸”后不能有效产生免疫反应,不能形成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达不到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目的,D错误。
13. 【分析】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中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要掌握内环境的成分及其作用,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解答】
A.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内环境排出体外,A错误;
B.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B正确;
C.细胞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一个高素质的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错误。
故选ACD。
14.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
B.兴奋产生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外钠离子内流,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正确;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经过突触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单方向的,C错误;
D.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
故选AB。
15. 【分析】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和血压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
A.运动后,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体温暂时升高,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正确;
B.进食后,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通过机体调节,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
C.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与图不符,C错误;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降低,与图不符,D错误。
故选CD。
16. 【分析】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熟记免疫调节有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A正确;
B.在二次免疫中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
C.过敏体质的病人,初次使用抗生素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
D.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D错误。
故选BCD。
17. (1)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D液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液即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A组织液与C淋巴之间隔以毛细淋巴管壁;A组织液的来源是血浆和细胞内液,A组织液的去向是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A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4)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18. 【分析】
本题以治疗炎症的静脉输液时机体的生理变化为素材, 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的主干知识的考查。
【解答】
(1) 静脉输液时心跳加快,呼吸变化涉及到的反射活动,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又叫神经冲动。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2)输入等渗的葡萄糖溶液,单位体积中血糖浓度会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肤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萄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
(3) 引发类症的病原体侵入机体后, 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 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
(4) 综上,机体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9. 【分析】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1)寒冷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增加产热,防止体温下降。
(2)体内血糖浓度升高,下丘脑葡萄糖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激素调节具有微量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等特点。
2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以新冠病毒爆发为材料背景,意在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解答】
(1)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参与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枢。
(2)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此种病毒感染,从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攻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外界环境中的病毒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发生接触。
(3)冠状病毒感染者痊愈的血浆中含有抗体,有助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治疗期间,体内消灭病毒依赖于细胞免疫。
(4)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所以若2019-nCV已经侵入宿主细胞,这时就需要效应T细胞识别并与此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这些宿主细胞死亡,将病原体释放出来;这些被2019-nCV入侵的宿主细胞称为靶细胞,其死亡和细胞中的溶酶体密切相关,由于这些细胞的死亡对机体是有利的,因此属于细胞凋亡。
(5)由题干信息可知,此试剂盒所利用的是基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表面抗原所开发出的灵敏性高的抗体,所以此试剂盒能精确诊断的免疫学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故答案为:
(1)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下丘脑
(2)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外界环境中的病毒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发生接触
(3)抗体;细胞
(4)不能;效应T细胞;靶细胞;溶酶体;细胞凋亡
(5)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2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答】
(1)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到摄取、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作用,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以胞吐方式释放到内环境中。
(2)杀灭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
(3)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应注射一定量免疫抑制剂,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者弱应答状态,从而大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类型中的免疫缺陷病。
故答案为:
(1)免疫器官;摄取、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浆;胞吐
(2)效应T;监控、清除
(3)免疫抑制剂
(4)T;免疫缺陷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远恒佳景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六)生物学试题(PDF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