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人教版物理寒假逆袭每日一练(10)(八上复习部分)附解析学生版
展开2023年人教版物理寒假逆袭每日一练(10)(八上复习部分)附解析学生版
一、单选题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粽子、鸡蛋等是节日的美食,如图所示。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粽叶的长度约为36cm
B.一个粽子的质量约为2kg
C.一个鸡蛋的体积约为0.5dm3
D.端午节辽宁省的平均气温约为2℃
2.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质量变大
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3.中华文化渊远流长,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有关描述用光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雾雨当空飞彩虹——光的色散
B.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折射
C.绿树荫浓夏日长——光的反射
D.露台倒影入池塘——光的直线传播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B.宇航员能够在太空舱内交流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C.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D.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5.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二、多选题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也会是噪声
C.相同温度,声音在空气中比钢材中的传播速度快
D.长期用耳机听音乐易导致听力下降
7.小华在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物质的内能变大 B.BC段,物质的分子势能不变
C.BC段,物质分子平均动能变大 D.CD段物质的比热容是AB段的2倍
8.如图所示是一款行车记录仪,它左侧部分是平面镜,用于司机观察后方来车。右侧部分是一显示屏,实时显示前方摄像头记录的路况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能够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B.司机观察后方来车是利用光的反射
C.前方物体越近,显示屏上的像越大
D.后方来车越远,平面镜上的像越小
三、填空题
9.人们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声呐,声呐系统是利用 波探测海水深度,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是利用了声能传递 。
10.如图装置,将小孔对着烛焰,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一个倒立的实像,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 。保持装置位置不动,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发现像的大小将逐渐 。
11.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发生 (选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电冰箱冷凝器的这种物态变化是通过 的方式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
12.如图所示,小康和小辉来到茫茫白雪中玩耍,小辉踩着滑雪板快速从小康身旁滑走,小康羡慕的望着小辉,感觉自己在后退,此时小康所选的参照物是 。若小辉 10min 滑行了3km,他的平均速度是 m/s。
13.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昆虫观察瓶。为了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他在瓶口安装的应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cm,他选择透镜的焦距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cm。
四、作图题
14.如图所示,由水中折射出的一条光线ab照射到凹透镜上,光线ab与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其中F为凹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画出:
(1)折射光线ab在水中的入射光线。
(2)水中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
15.如图所示,在平面镜与凸透镜之间放一物体AB,F为凸透镜的焦点,从B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F,并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发生折射。请画出:
⑴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⑵B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焦点F的光路。
⑶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五、简答题
16.舞台表演过程中,为了视觉效果,工作人员会在舞台周围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时就会发现舞台变得“烟雾缭绕”,请你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计算题
17.某次,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战斗机正以1500km/h的速度从某航空基地前往东海防空识别区进行例行性巡航。
(1)若航空基地到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距离为300km,则战斗机到达目的地需要多长时间?
(2)“歼—20”到达目的地时,发现前方60km处有一来历不明的飞行物正以800km/h的速度向远处逃跑,为了更好的进行识别和警告,“歼—20”随即以2000km/h的速度对它进行追赶,求“歼—20”战斗机从发现到追上飞行物时所飞行的距离是多少?(假设飞机和飞行物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18.“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如图所示大桥全长55km,设计速度100km/h。其中海底隧道段全长6.7km,小明当天随爸爸驾车通过“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仅用268s。求:
(1)爸爸驾车通过“港珠澳大桥海底醛道的平均速度。
(2)按没计速度驾车通过55km的“港珠澳大桥“需要的时间。
(3)若小汽车每行驶100km耗油8L驾车通过55km的“港珠澳大桥”需要消耗多少千克的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
七、实验探究题
19.小华同学利用资甲所示的装置用水浴法对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由图乙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同时还得出了冰熔化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4)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如果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低于”、“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5)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试管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20.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惭的像,此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依据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人眼在图中 (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小明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勺子的长度约为20cm,由图可知,粽叶长度约为勺子长度的2倍,所以粽叶的长度约为36cm,A符合题意;
B.一个粽子的质量相当于2个鸡蛋的质量,所以一个粽子质量约为100g,B不符合题意;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鸡蛋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为1g/cm3,根据 可知,一个鸡蛋的体积约为
C不符合题意;
D.端午节辽宁省的平均气温在20℃以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质量、长度、密度和温度,结合数据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答】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质量与其状态无关,所以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质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汗水不断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C符合题意;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物体的质量与其状态无关;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需要吸收热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答案】A
【解析】【解答】A.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现象,A符合题意;
B.风吹草,当草低下的时候,看见牛羊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不符合题意;
C.“绿树荫浓”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形成的树影子,C不符合题意;
D.“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答案】C
【解析】【解答】A.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A不符合题意;
B.宇航员在太空中利用电磁波进行交流,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说“隔墙有耳”,C符合题意;
D.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5.【答案】B
【解析】【解答】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受测量方法和所用仪器的限制产生的;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从误差的定义、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减小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判断。
6.【答案】A,B,D
【解析】【解答】A.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B.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虽然悦耳动听,给人们以享受,但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就成为噪声,B符合题意;
C.相同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钢材中的传播速度慢,C不符合题意;
D.用耳机听音乐响度会增大,长期用耳机易导致听力下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可以在传播途径处减弱噪声;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固体中的声速比空气总快。
7.【答案】A,D
【解析】【解答】A.AB段,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变大,A符合题意;
BC.由图可知,该物质为晶体,BC段为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内能增加,所以分子势能变大,B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公式可知,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t相同时,比热容c和吸收的热量成正比;同样升高10℃,AB段热的时间为5min,CD段加热的时间为10min,所以CD段吸收的热量为AB段2倍,因此CD段物质的比热容是AB段的2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变大;物体的温度一定时,分子动能不变;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差越大,比热容越小。
8.【答案】A,B,C
【解析】【解答】A.摄像头能够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光的折射,A符合题意;
B.司机观察后方来车,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光的反射,B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前方物体越近,显示屏上的像越大,C符合题意;
D.司机观察后方来车,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后方来车越远,平面镜上的像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同。
9.【答案】超声;能量
【解析】【解答】蝙蝠的回声定位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它是利用蝙蝠发出的超声波来确定目标位置,人们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声呐,声呐系统也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水深度。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分析】声呐系统也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水深度;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10.【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变大
【解析】【解答】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烛焰顶部的光线经过小孔后到达薄膜后位置靠下,底部的光线经过小孔到达薄膜后后位置靠上,于是在薄膜上呈现一个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保持装置位置不动,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烛焰头尾处的光线穿过小孔后的夹角变大,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像将逐渐变大。
11.【答案】液化;压缩体积
【解析】【解答】解: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液化,放出热量,液化过程放热。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12.【答案】小辉;5
【解析】【解答】小辉的速度大,而小康的速度小,小康和小辉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以前面的小辉为参照物,小康感觉自己在后退。小辉 10min 滑行了3km,他的平均速度
【分析】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13.【答案】凸;会聚;大于
【解析】【解答】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物距是10cm,凸透镜做放大镜使用,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的焦距要大于10cm。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4.【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1)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所以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斜射入水中的光线,经过水面后,折射小于入射角,故先做出发现,然后做出入射光线,如图:
。
【分析】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定律定律及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即可.
15.【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1)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因为从B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F,所以,连接B′F,B′F与平面镜的交点便是入射点,从而做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3)因为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所以,折射光线如图: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过凸透镜的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16.【答案】解:干冰在舞台上会快速升华,升华过程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我们就看到了“烟雾缭绕”的现象。
【解析】【分析】干冰在常温下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气体放出热量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17.【答案】(1)解:已知航空基地到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距离s1=300km,
战斗机的速度v1=1500km/h,
由 可得,战斗机能够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
答:若航空基地到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距离为300km,则战斗机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时间为0.2h;
(2)解:设“歼—20”追赶的时间为t2,v飞=800km/h,v2=2000km/h,
由题意可得s飞行物+s前=s2
即v飞t2+s前=v2t2
代入数据800km/h×t2+60km=2000km/h×t2
解得t2=0.05h,
故“歼—20”战斗机从发现到追上飞行物时所飞行的距离s2=v2t2=2000km/h×0.05h=100km
答:“歼—20”战斗机从发现到追上飞行物时所飞行的距离是100km。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求出运动时间;
(2)根据公式v飞t2+s前=v2t2及s2=v2t2,可求出距离。
18.【答案】(1)解:隧道段路程s=6.7km=6700m,t=268s,
则平均速度v= = =25m/s
(2)解:根据v= 可得,通过“港珠澳大桥“需要的时间:
t′═ = =0.55h
(3)解:小汽车每行驶100km耗油8L,则行驶55km消耗的汽油体积为:
V= ×8L=4.4L=4.4×10﹣3m3;
由ρ= 得,汽油的质量为:
m=ρV=0.71×103kg/m3×4.4×10﹣3m3=3.124kg
【解析】【分析】(1)结合题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
(2)利用v= 即可求得 通过“港珠澳大桥“需要的时间 .
(3)结合题意,先求得 行驶55km消耗的汽油体积 ,再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 进行计算即可.
19.【答案】(1)较小
(2)晶体;不变
(3)固液共存态
(4)不会;高于
(5)错误
【解析】【解答】(1)为了使冰块受热更加均匀,实验应选用较小的冰块来进行实验。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图乙可知冰5~15min内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冰属于晶体。
(3)5~15min是冰的熔化过程,在第10min,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
(4)烧杯中的水已沸腾,试管中的水温到达沸点,但是因为试管内外没有温差,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说明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能达到沸点,并且都能吸收热量,试管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一定是烧杯中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即烧杯中的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5)因为环境温度高于冰的温度,所以冰通过吸收环境中的热量而熔化,所以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是错误的。
【分析】(1)探究固体熔化规律时,选择小颗粒固体;
(2)冰是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在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继续吸热;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5)晶体熔化时,若环境温度较高,可以吸收热量。
20.【答案】(1)10.0
(2)放大;投影仪
(3)B
(4)远视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50.0cm-40.0cm=10.0cm
(2)由乙图可知,物距u=15.0cm,由于f<u<2f,所以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依据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此时物距u=7.0cm<10.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所以人眼在图中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所放的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而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制成的,所以该眼镜是远视眼镜。
【分析】(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际应用有投影仪;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需要通过凸透镜观察像的情况;
(4)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物体和像的距离靠近。
2023年人教版物理寒假逆袭每日一练(14)(八上复习部分)附解析学生版: 这是一份2023年人教版物理寒假逆袭每日一练(14)(八上复习部分)附解析学生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人教版物理寒假逆袭每日一练(13)(八上复习部分)附解析学生版: 这是一份2023年人教版物理寒假逆袭每日一练(13)(八上复习部分)附解析学生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附解析学生版,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人教版物理寒假逆袭每日一练(9)(八上复习部分)附解析学生版: 这是一份2023年人教版物理寒假逆袭每日一练(9)(八上复习部分)附解析学生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