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 地理(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 地理(解析版)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 地理(解析版)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 地理(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 地理(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 地理(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地理——选修3,解答题【地理———选修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9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东北地区的城市大部分属于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逐渐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同时第三产业产值有追平第二产业的趋势,但仍与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东北地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略有上升,一、二产业从业人口比例下降,部分城市出现人口收缩现象。下图为2001~2015年东北地区户籍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东北地区户籍人口数发生趋势性转变的时间是(   A. 2007年 B. 2009年 C. 2011年 D. 2013年2. 东北地区人口跨产业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A. 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 B.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C.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 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3. 东北地区的人口收缩主要出现在(   A. 省会城市 B. 老工业城市 C. 旅游城市 D. 新区城市【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1年之前,东北地区户籍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正增长,2011年之后,东北地区户籍人口增长率变为负值,户籍人口数量开始减少,2011年东北地区户籍人口数发生趋势性转变,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东北地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略有上升,一、二产业从业人口比例下降可知,东北地区人口跨产业流动主要是由第一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3题详解】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人口流失,出现人口收缩,B正确;省会城市、旅游城市、新区城市经济发展动力充足,没有出现人口收缩,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 在现代,引起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如城市的发展、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等原因,都会引起人口迁移。全球每周大约有20座火山“显示出活动迹象”,但大多数火山都相当温和。截至2021年12月9日,“全球火山计划”将46座火山标记为“持续喷发状态”。下图示意全球“持续喷发状态”火山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图中无“持续喷发状态”火山的火山带是(   A. 环太平洋火山带 B. 地中海火山带 C. 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D. 东非火山带5. “持续喷发状态”火山的活动迹象可能有(   ①不断喷出水蒸气②火山锥被风化侵蚀③火口湖季节性涨落④地裂缝不断蔓延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6. 下列火山灾害致灾距离最短的可能是(   A. 火山诱发的海啸 B. 火山碎屑流 C. 火山气体的喷溢 D. 火山灰飘散【答案】4. C    5. D    6. B【解析】4题详解】根据图片分析,可知图中具有黑色火山图标火山为持续喷发状态,这些火山多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地区、东非地区也有分布;本题应选择无持续喷发状态的选项,ABD项均有持续喷发状态C项大西洋海岭火山带无黑色图标,可知其无持续喷发状态的火山,故C正确,ABD错误。本题选C5题详解】火山喷发的水蒸气是因为火山地下的岩浆加热地下水形成,说明火山正在活动,正确;火山锥为火山之前喷发的物质所堆积形成,若火山锥被风化侵蚀,则说明火山已经长时间未喷发,说明火山可能已经不再活动,错误;火口湖是火山口积水形成,湖水的涨落也可能与当地降水多少有关,不一定能准确代表火山的活动,错误;火山附近若出现地裂缝,则可能与火山下方的岩浆库膨胀有关,说明火山内部压力逐渐增加,此时火山应处于活动状态,正确。故本题D正确,ABC错误。本题选D6题详解】火山喷发能够造成海水强烈波动从而形成海啸,强烈的海啸影响范围很大,甚至有可能横跨大洋,其距离较远,A错误;火山碎屑流是快速从火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火山灰及碎石等物质,通常影响火山附近地区,其范围较小,B正确;火山喷发时,也伴随着火山气体向大气中喷溢,气体中通常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会扩散较远距离,C错误;火山灰主要是细小尘埃,其由于颗粒较细,重量较轻,可以随风飘散较远距离,D错误。本题应选B【点睛】目前世界上的活火山多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地区以及东非裂谷带附近。火山喷发会造成严重的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火山灰含有较多矿物质,火山灰土非常适合农耕。马特洪峰(46°N,7.7°E)是阿尔卑斯山脉著名的山峰之一,山体造型独特,呈四个面的锥体,分别面向东南西北,是世界登山队员死亡率最高的山峰之一。微博橙子辅导认为现在,一年四季都有登山爱好者攀登马特洪峰,登峰者多选择从东北角的“棱”艰难上山,必须在早上4时从3200米左右的住宿地出发,这样才能确保在下午天气变化前平安下山。下图示意马特洪峰正午时分的山体形态,图中线条表示该山体过去200万年以来的形态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马特洪峰山体形态演变过程中主导因素是(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 D. 风力侵蚀8. 正午时分,登峰者在峰顶平地上发现自己的身高大于影长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9. 马特洪峰是世界登山队员死亡率最高的山峰之一,据材料推测其主要危险是(   A. 光照强——易发雪盲症 B. 云雾多——易迷失方向C. 海拔高—极寒和缺氧 D. 坡度陡—雪崩和落石【答案】7. A    8. B    9. D【解析】7题详解】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山体造型独特,呈四个面的锥体,正说明这一点,A正确。此处温度较低,水大多为固态,流水侵蚀作用很小,B错误。地壳抬升是内力作用,山体外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是外力作用,C错误。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身高大于影长,说明太阳高度角很高,使得影子很短。该地位于4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差,可得出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时,身高和影子几乎等长,A错误。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影子最短,B正确。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正午时,身高和影子几乎等长,C错误。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低,影子最长,D错误。故选B9题详解】雪盲症对人的眼睛产生危害,对生命的威胁不如其他的危险,A错误。登山者会选择在天气变化前下山,并且依靠现代通讯设备和方向指引,不会因为云雾而轻易迷失方向,B错误。阿尔卑斯山的海拔最高为4500米左右,虽然也会因为海拔高而出现温度降低,但是极寒还达不到,C错误。冰川侵蚀的地貌比较陡,并且多冰雪,路滑,太阳出来后,温度上升,容易产生雪崩和落石,直接威胁登山客的生命安全,D正确。故选D【点睛】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是正午,即为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的时候,这里需要注意是太阳高度最大,并不是一定为90°,只有当太阳直射当地纬度时,才可以达到90°。这里的最大是指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即正午时间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1974年,埃及政府颁布“劳务输出”政策,许多埃及人暂时性地迁移到阿拉伯海湾国家,多从事本国劳动力不愿从事的廉价且辛苦的劳动密集型工作;1983年埃及劳务输出328万人,占沙特阿拉伯移民总数的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末,海湾国家实施劳动力本土化政策,微博橙子辅导认为但受东南亚等地廉价劳动力的冲击和本国居民优厚的福利待遇,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今天有的海湾国家的外籍劳工数量甚至多于本国劳动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与东南亚地区相比,埃及向海湾国家劳务输出的突出优势是(   A. 炼油经验更丰富 B. 劳动力更加廉价 C. 通信联系更方便 D. 语言文化更相近11. 埃及“劳务输出”可以(   A. 促进埃及的工业化 B. 缓解埃及人地矛盾 C. 扩大埃及棉花销量 D. 调整埃及产业结构12. 阻碍海湾国家实施劳动力本土化政策的首要因素是(   A. 本国人口的数量 B. 宗教政策的限制 C. 外籍劳工的素质 D. 石油价格的上涨【答案】10. D    11. B    12. A【解析】10题详解】埃及与东南亚地区炼油经验均不丰富,A错误。无法判断出埃及劳动力与东南亚劳动力价格差异,B错误。通信联系方便不是其突出优势,C错误。与东南亚相比,埃及与海湾地区语言文化更相近,所以更有利于劳务输出,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埃及的劳务输出无法促进埃及的工业化,A错误。埃及的劳务输出可以减少埃及地区的人口数量,缓解埃及的人地矛盾,B正确。劳务输出无法扩大埃及棉花的销量,C错误。劳务输出对调整埃及产业结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阻碍海湾国家实施劳动力本土化政策的首要因素是海湾国家本国人口的数量较少,A正确。宗教政策对劳动力本土化没有限制,B错误。外籍劳工的素质并不高,不会阻碍海湾国家实施劳动力本土化,C错误。石油价格上涨与实施劳动力本土化政策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点睛】劳务输出亦称劳务出口。通常是指具有某种劳动能力或特长的劳动力人口,以活劳动的形式为外国或外国经济组织提供某种效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大规模的劳务输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0—60年代,西欧、北欧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经济获得很大发展,迫切需要补充劳动力;70年代起,西亚石油输出国崛起,规模宏大的基本建设也需要大量劳动力。新疆南部莎车县基于“发展设施农业不能占用现有耕地”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向广袤戈壁要土地,在县城南部较为平坦的戈壁滩建起了农业园。微博橙子辅导认为戈壁滩农业园面积达2万亩,涵盖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延伸产业链配套。种植大棚三面用很厚的戈壁石垒砌而成,成为温室大棚独有的保温墙。下左图为新疆莎车县戈壁滩农业园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戈壁滩农业园外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结合左图分析,制约在戈壁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因素是(   A. 热量和光照 B. 水源和土壤 C. 热量和水源 D. 光照和土壤14. 结合右图分析,戈壁石能够增加温室大棚内温度的主要原理是(   A. 白天吸热,晚上散热 B. 将太阳光散射到大棚内C. 能阻止土壤水分蒸发 D. 减少大气削弱太阳辐射15. 该戈壁农业园持续发展面临的区位劣势主要是(   A. 劳动力缺乏 B. 政策支持较弱 C. 距离市场遥远 D. 科技投入不足【答案】13. B    14. A    15. C【解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处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附近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稀少,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充足,A错误。由于降水少,水源短缺,且土壤多贫瘠,限制农业发展,B正确。选项中热量经论述不是制约因素,C错误。选项中光照经论述不是限制性因素,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沙石的比热容很小,吸热快,放热也快,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吸热,晚上温度下降,放热到大棚内,A正确。大棚内部也会被太阳光散射到,不需要特意摆出戈壁石,B错误。戈壁石并没有接触土壤,并且晚上戈壁石散热,反而会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并不能阻止土壤水分蒸发,C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与天气有关,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此处农业园连片,可以操作机械进行农作,不需要很多劳动力便可以进行,A错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政策是支持群众创业发展的,B错误。此处位于新疆内陆省份,距离东部人口密集区较远,省内来看,此处位于沙漠边缘,离主要人口多的城市远,所以距离市场远是主要劣势,C正确。农业园涵盖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延伸产业链配套,说明其配套科技投入较高,D错误。故选C【点睛】(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二、非选择题(共55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必考题(共3小题,共47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苏禄—苏拉威西海是世界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中心之一,海洋生物种类异常丰富。该海域面积达90万Km2,最深处超过5000m,大部分海岸线的边缘布满了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沿岸国家均为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密集,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2%,沿岸居民以捕鱼为主。近年来,该海域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下图示意苏禄—苏拉威西海位置。1简要分析该海域生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2说出当地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3指出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位于热带地区,从海洋表面到深海,温差大,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生长;海水深度大,从浅海大陆架到深海,海底地形复杂,海洋环境多种多样,适合多种生物生长;海域面积广阔,且比较封闭,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    2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减少;破坏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环境;陆地污染物入海带来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加强国际合作等.【解析】【分析】本题以东南亚苏禄—苏拉威西海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海洋物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与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对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小问1详解】本题本质上是考查海洋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考查对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主要从海域水温、深度、面积、开放度等方面作答。该区域属于热带海区,海洋表层和深海的温差大,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生长;大陆坡陡,海水深度大,海底地形复杂;四周有众多小岛环绕,海域较为封闭,物种自然隔离,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小问2详解】从材料中“人口密集,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2%,沿岸居民以捕鱼为主”可以看出,当地人口增加,对渔业资源需求量增加,存在人类过度捕捞的现象,导致海洋生物减少;且人口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增多,海洋污染加剧;由材料中“大部分海岸线的边缘布满了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近年来,该海域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可知,当地人类破坏珊瑚礁、红树林,过度捕捞海草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小问3详解】针对第二小题的答案提出解决的措施,所以首先必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沿岸居民以捕鱼为主”,因此可以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如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当地人对海洋环境破坏严重,保护意识淡薄,因此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划定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责任,因此,可以加强国际合作。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为中亚局部地区资源分布图,微博橙子辅导认为生活在图中山地畜牧业区的牧民,每当季节变换,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高山的草甸草原地区,之后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1结合图示地区资源状况,说明图示地区可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2请简要分析牧民夏季在高山的草甸草原地区放牧的主要原因。3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如今只剩下了北部与西南极少的一片水域,干涸面积超过90%分别说明咸海干涸对当地气候、环境、生物的影响。【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一-采掘工业;煤丰富一煤加工工业(或煤气工业,或煤化工);石油、天然气丰富---油气加工工业(或炼油工业);金属矿产丰富---冶金工业(或煤铁资源丰富一钢铁工业)。    2海拔较高,夏季高山可避酷暑,适宜放牧:夏季高山草甸带既无积雪,又水草丰美(草场资源丰富);夏季利用高山草场,既是牧民的生产传统,也是长久畜牧生活的经验传承(或可使海拔较低地区的草场得以恢复,为冬季牲畜越冬留有一-定牧草储备)。    3对气候: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大;降水量减少。对环境: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加剧;沙尘暴天气增加。对生物: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以中亚局部地区资源分布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并且金属矿物较为丰富,由于矿产资源丰富,所以采掘工业原料充足,可以大力发展采掘工业。由于煤炭资源丰富,所以煤炭加工业余煤气工业原料充足,可以大力发展煤炭加工业或者煤气工业等。由于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丰富,所以油气加工业与炼油工业原料充足,可以大力发展油气加工业或者炼油工业等。由于金属矿物资源较为丰富,所以钢铁工业与冶金工业原料充足,可以发展钢铁工业或者冶金工业等。【小问2详解】由于夏季时气温较高,高山的草甸草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有利于避暑,并且夏季高山草甸,气候凉爽,水草肥美,草场资源丰富,有利于放牧。夏天时去高山草甸草原放牧也能够使低海拔地区的草场恢复,为冬季的放牧做好准备,并且夏季利用高山草甸草原放牧,是牧民的生产传统,也是其经验文化的传承。【小问3详解】咸海干涸导致其水量减少,所以其对局地小气候调节能力减少,导致周围地区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变化较大,由于水量减少,所以其蒸发量减少,导致当地降水量减少。由于咸海干涸导致湖床出露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与荒漠化的现象加剧,并且湖床颗粒物质地较细,易于被风力搬运,所以沙尘暴天气增加。并且咸海干涸导致水量减少,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减少当地的生物种类,使生物多样性减少。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中的甲图为怒江流域图(中国境内),乙为近30年来甲图中M水文站及相应区域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图,丙为近30年来甲图中N水文站及相应区域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图。1分析图中M水文站的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河道特征。2据图推测M河段附近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3N河段11月气温和降水增加幅度均较大,但径流深度反而减小,判断其原因。【答案】1M水文站上游河段河流浅切于青藏高原面上,(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河道纵比降较小,曲流处河漫滩发育,属于高原宽谷;M水文站下游河段河流穿行于横断山区,河谷束狭,山高谷深,河流下切,河道纵比降大(险滩密布,水流湍急),属于高山峡谷。    2M附近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理由:据乙图可得出,夏季径流变化幅度大致与气温呈正相关,春秋季与降水增加幅度多呈正相关,据经纬度和河道分布,M处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冰雪融水。    3N河段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与降水变化多呈正相关,N河段附近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补给)由于纬度较低,气温的升高引起蒸发量的增大;而该河段附近区域的降水会迅速流向下游(或上游来水量增加小),故该河段径流深度反而减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怒江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河流的补给方式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甲图可以判断:M水文站的上游主要流经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面上地势较为平坦,河流落差较小,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较弱,主要以河流侧蚀为主,河床的深度较浅。河流流经的曲流处,由于地形较为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堆积,多发育河漫滩,因此M水文站的上游多为高原宽谷,河道较为宽浅;M水文站下游河段主要流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悬殊,水流湍急,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因此M水文站下游河段多为高山峡谷,河道较为深窄。【小问2详解】M水文站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冰川广布。且结合乙图可知:夏季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大致与气温呈正相关,夏季气温越高,冰川的融化量越大,冰川融水越多。春秋季的径流量变化幅度与降水的增加幅度大致呈正相关,降水的增加幅度越大,径流量越大。因此可以推断M附近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小问3详解】由丙图可知:N河段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与降水变化多呈正相关,由此可以判断:N附近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补给。但是由于N河段主要流经横断山区,地势崎岖,地表坡度大,降水之后汇成的地表径流会迅速流向下游,难以堆积水流。与此同时,N河段纬度较低,气温升高以后,导致蒸发量加大,河流水位下降。因此N河段11月气温和降水增加幅度均较大,但径流深度反而减小。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9. 本地人游本地在今年流行起来,成为疫情后旅游复苏的新亮点。以摄影、品尝咖啡、观剧、听音乐等为主题的城市微旅行线路颇受欢迎。从更深层次来看,受多地鼓励弹性休假的影响,加之城市发展建设,更多市民游客有动力和耐心去挖掘身边的宝藏。有的游客甚至已在打卡点附近居住了10多年,他们希望通过城市旅游休闲活动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街区的历史文化。从旅行社角度,请你为本地居民设计“城市微旅行”的旅游项目。【答案】挖掘本地的城市文化旅游地标,设计文旅深度融合游;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筑日新月异,可设计“阅读建筑“游;根据本地的郊外风景区,设计郊野趣游;结合城市的休闲街区或空间,设计特色公共空间“串珠成线”游;探访城区小湿地或公园,设计公园湿地游;寻访城市名特饮食店,设计城市饮食品尝游。【解析】【分析】本题以城市微旅行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活动规划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根据材料有的游客甚至已在打卡点附近居住了10多年,他们希望通过城市旅游休闲活动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街区的历史文化可知,旅行社应挖掘本地的城市文化旅游地标,设计文旅深度融合游,让人们深入了解城市的文化;由材料加之城市发展建设,更多市民游客有动力和耐心去挖掘身边的宝藏可知,旅行社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筑日新月异,可设计阅读建筑游,了解城市建筑的发展;旅行社可以根据本地的郊外风景区,利用多地鼓励弹性休假的影响,设计郊野趣游,促进居民就近旅游;由材料可知,以摄影、品尝咖啡、观剧、听音乐等为主题的城市微旅行线路颇受欢迎可知,旅行社应结合城市的休闲街区或空间,设计特色公共空间串珠成线游,深入了解城市的特色空间;探访城区小湿地或公园,设计公园湿地游,深入自然、亲近自然,提高居民的生态保护体验等;寻访城市名特饮食店,设计城市饮食品尝游,了解城市的特色美食等。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2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新疆有众多的河流、湖泊、水库、沟渠或洪水改道形成的“干沟”等水域,适宜野钓的地方不少,常常渔获量较少。与我国内地相比,新疆野钓有其独特的魅力,近年来,内地钓客自驾前往新疆钓鱼的人数渐增。下图示意新疆户外垂钓区分布。结合新疆户外垂钓区位置,简述前往新疆钓鱼的人数渐增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答案】垂钓区多分布于山麓地带,自驾人数增加,易导致当地的环境污染(或汽车尾气、垃圾等污染当地环境);垂钓区为当地重要的水源地,钓鱼的人数渐增会导致水体污染;垂钓区多位于偏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池塘等多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鱼类存活率低,钓鱼的人数渐增会导致水体鱼类减少,甚至难以恢复;新疆水质好,污染少,水族食物链完整,钓鱼需要投喂饵料,容易破坏当地水体生态平衡。【解析】【分析】本题以新疆户外垂钓为材料,涉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疆户外垂钓区主要分布于山麓地带,分布较为分散,人们一般选择驾车前往,自驾人数的增加,会导致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固体废弃物数量增加,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疆垂钓区多分布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地,垂钓人数的增加,会影响当地水源地的水质,导致水体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疆户外垂钓区多分布于偏远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该地区的地表水体主要补给方式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水温较低、营养物质较少,鱼类生长较慢,鱼类存活率较低,垂钓的人数增多,会导致鱼类减少,威胁鱼类安全;该地区产业活动较少,污染较少,水质较好,垂钓时需要投放饵料打窝,会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导致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平衡受到影响。
      

    相关试卷

    2023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地理 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地理 PDF版,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地理pdf、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地理答案和解析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适应性月考卷(九)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适应性月考卷(九)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月考卷(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月考卷(八)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