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课件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12资源与国家安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12资源与国家安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统计,网络构建,核心考点聚焦,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西南风,第3题,热考专项突破,突破一命题篇,突破二解题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考点一 能源与国家安全
[典例剖析] (2021·6月浙江卷)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角度1:我国石油生产与进口的特点)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B.生产量大幅提升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D.生产量大幅减少2.(角度2: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归纳提升]1.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2)能源供应紧张。(3)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4)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易造成生态破坏(5)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秆等作为燃料。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及其问题(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例较小。(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①排放SO2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②排放大量CO2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③产生废渣,污染环境;④废弃物污染水源。
3.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对点训练](2022·山东日照一模)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且以海运为主。一般将流量大于均值的货流线称为显著流。下图示意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流量/总流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据此完成1~2题。
1.(角度1:我国石油进口的特点)我国原油进口中( )A.从南非进口的原油时间分配均匀B.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路最集中C.从欧洲进口的原油集中在少数港口D.各货运线路上的石油运量差别较小2.(角度2:保障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原油进口的措施有( )①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降低集中度 ②投资核心港口,增加港口的原油货运量 ③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降低显著流 ④加强海运船队管理,集中时间进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从南非进口原油的分布脆弱度较高,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大量进口的原油货流量大,时间较为集中。东北亚的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较低,可见从东北亚进口原油货运线路比较分散。我国从欧洲进口原油的集中度最高,即主要从少数港口进口原油。图中显著流占总流量的比例在各地区的数值不同,同时各地区的石油进口量没有具体的数值,无法判断各货运线路上石油运量的差别。
第2题,加强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通过潜力港口分担核心港口货流量,为中国进口原油提供更多航线选择,可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①正确。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货流分布格局不均衡,少数港口具有明显优势,投资核心港口会导致该港口泊位紧张、装卸货物不及时等问题,②错误。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可减少因线路过度集中而导致原油货流脆弱度高的问题,同时也可降低显著流,从而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③正确。集中时间进口会因等待办理手续等环节造成港口、航线等拥堵,不利于保障原油的进口,④错误。
核心考点二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2020·江苏卷,改编)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至2020年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角度1:不同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特点)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2.(角度2: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
[归纳提升]1.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跨区域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4)建立粮食储备,维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3.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经济意义: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产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部地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步下降。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析原因 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原因:①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②农村宅基地占用耕地;③建设开发区占用耕地;④其他原因导致耕地减少等。
[对点训练]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还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和许多工业品的原料。伴随着玉米产需变化,我国粮食政策也历经数次调整。下表示意2008~2022年我国玉米产业政策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角度1:我国玉米生产的特点)2008~2016年,我国玉米( )A.产需基本平衡B.价格比较稳定C.严重依赖进口D.种植面积缩减2.(角度2: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2022年,国家出台政策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加工,主要目的是( )A.避免乙醇浪费B.缩减玉米种植面积C.促进氢能发展D.促进玉米产需平衡
解析 第1题,由表中信息可知,2008年国家启动临时收储政策,目的是保护种粮者利益,由国家收购,说明市场上玉米供大于求,产需失衡,玉米价格偏低,损害了种植玉米的农民的利益。2016年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因此2008~2016年一直实行收储政策,玉米价格应该较为稳定。2008~2016年玉米供过于求,因此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和调减种植面积,说明国内玉米种植供应充足,不会严重依赖进口。2016年调减了玉米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2008~2016年种植面积应该变化不大,种植面积缩减应该在2016年之后。
第2题,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主要是由于国内能源需求量大,供应量不足,因此主要目的不是避免乙醇浪费。我国缩减玉米种植面积主要是由于玉米供过于求,而把玉米加工成乙醇燃料可以提高需求量,可以不用以政策形式来缩减玉米种植面积,也可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氢能使用较少,与乙醇燃料使用不矛盾。我国由于能源短缺,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会使玉米需求量增大,玉米作为食物的供应量将减少,导致玉米产需不平衡,因此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加工可以促进玉米产需平衡。
核心考点三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典例剖析](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米,风浪较小(图1)。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图2)。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角度1:沙坝建设的位置)从图2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2.(角度2:不同堤坝的特点)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3.(角度3:改善水质的措施)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
答案 1.2.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地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3.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
[归纳提升] 1.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拓枧野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开发海洋空间的战略意义
[对点训练] 近年来,有渔民在西沙群岛的晋卿岛海域探索养殖名贵海产品,为吸引更多渔民来此开展远海养殖,当地政府出台了多种鼓励措施,银行也主动提供贷款。下图为西沙晋卿岛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角度1:水质对海水养殖的影响)与我国大陆沿海滩涂养殖相比,图中海域养殖( )A.成本低B.难度小C.水质好D.规模大2.(角度2:风浪对海水养殖的影响)在西沙群岛中,晋卿岛海域最适宜海水养殖的原因是( )A.岛礁面积大B.与大陆距离近C.避风浪条件好D.淡水资源丰富3.(角度3:技术对海水养殖的影响)渔民亟需政府提供的帮助首先是( )A.扩大市场销售B.提高加工能力C.加大资金扶持D.提供养殖技术
解析 第1题,图中海域距离大陆远,与我国大陆沿海滩涂养殖相比,图中海域风大浪高,养殖难度大,成本高,规模小,但由于人类活动少,水质好。第2题,在西沙群岛中,晋卿岛是西沙群岛弧形礁盘上的岛屿,弧形礁盘对东南季风起到天然的避风作用,结合上题分析,西沙群岛周围海域风大浪高,因此在西沙群岛中,晋卿岛海域最适宜海水养殖的原因是避风浪条件好。与岛礁面积、距离大陆远近、淡水资源关系不大。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前文分析可知,渔民在西沙群岛的晋卿岛海域探索养殖名贵海产品,养殖难度大,成本高,规模小,亟需政府提供的帮助首先是提供养殖技术,以减小养殖难度,降低养殖成本,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市场销售、提高加工能力是后续养殖规模扩大、产量提高后要考虑的问题;当地政府出台了多种鼓励措施,银行也主动提供贷款,因此加大资金扶持不是渔民亟需政府提供的首要帮助。
专项命题一 从热考情境角度命题命题方向一 “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一)“藏粮于地”1.“藏粮于地”的含义(1)确保具有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面积,这些具有生产能力的耕地可以暂时不种但不可以减少。(2)同等面积的耕地要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是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不能使耕地生产能力减退或受到破坏。(3)在粮食生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让退化的耕地休养生息,从而保障和提升耕地的生产力;一旦出现粮食紧缺的状况,这些耕地可很快恢复粮食生产,满足国内粮食需求。
2.“藏粮于地”的措施(1)前提条件:拥有足够数量的优质耕地。(2)措施。
(二)“藏粮于技”1.含义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重视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农技、农艺来突破制约粮食增产、增收的瓶颈。2.措施(1)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2)通过研究开发粮食科技,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根据粮食市场的平衡状态,适时地采用相应的技术,始终保持科学技术的接续能力。(3)实现土壤健康、种植科学,是粮食增收的必行之路。(4)通过涵养土壤,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
命题1“藏粮于地”(2022·四川德阳三模)为严守18亿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耕地红线,减少耕地占用,我国将粮、棉、油、蔬菜生产基地中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原则上实行永久性保护。黑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全国最大。全国超半数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于城市边缘区。据此完成1~3题。1.(角度1:影响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因素)黑龙江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全国最大,主要原因是该省( )A.城市扩张快B.土地条件优C.水热条件好D.粮食缺口大
2.(角度2:永久基本农田的分布特点)除城市边缘区外,以下区域最可能布局永久基本农田的是( )A.城市核心区域B.高速铁路沿线C.国道省道沿线D.丘陵缓坡地带3.(角度3:设置永久基本农田的影响)永久基本农田的设置会促使城市( )A.人口数量剧增B.土地租金下降C.交通拥堵缓解D.土地集约利用
解析 第1题,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城市扩张速度较慢;黑龙江省平原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小,黑土分布广,土壤肥沃,土地条件优越;黑龙江省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输出省,粮食商品率较高。第2题,城市边缘区的农田有可能受城市扩张的影响被占用,所以城市边缘区有必要布局永久基本农田。城市核心区以建设用地为主,本就少有农田分布,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很少;高速铁路沿线不适合城市扩张建设,农田被占用的可能性较小,无需布局永久基本农田;国道、省道沿线,交通便利,城镇化速度较快,农田被占用的可能性大,布局永久基本农田意义重大;丘陵缓坡地带,布局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级不高。
第3题,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永久基本农田的设置对其影响不大;永久基本农田设置后,城市用地扩张受到限制,可用土地数量减少,地租升高;交通拥堵情况主要受交通线路布局、居民出行方式等的影响,与永久基本农田无关;永久基本农田设置后,城市用地规模受到限制,对现有的可利用土地的利用率会提高,增强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命题2“藏粮于技”(2022·辽宁葫芦岛二模)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监测,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1亩=1/15公顷)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据此完成4~5题。4.(角度1: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季节)在东北黑土地实施农作物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的季节一般在( )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
5.(角度2:保护性耕作的影响)通过该现代耕作技术的连续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黑土地( )A.土壤的温度B.土壤的含水量C.土壤的矿物质含量D.土壤的沙土含量
解析 第4题,农作物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主要是为了有效减轻风蚀、水蚀对土壤的影响,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冬春季节风力大,对黑土的风蚀作用强,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故在冬春季节进行秸秆覆盖能减轻土壤受到的风蚀,保墒抗旱。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则下渗增加,进而保持住水分,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抗侵蚀能力增强;只能保持土壤的温度相对稳定,并不能增加矿物质和沙土含量。
命题方向二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及意义(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与传统能源类似,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②与市场(发达地区)的距离。③太阳能、风能的开发,需要有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④科学技术水平。
(2)新能源开发的意义。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命题1太阳能的开发利用(2022·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是世界太阳能产业的新兴技术产品,它是由树脂包封的无定形硅作为主要光电元件层平铺在柔性材料制成的底板上做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由于其柔性极佳,所以它可以铺在硬性曲面上做成弧面太阳能电池板。下图为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弧面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角度1:太阳能利用方式的优点)与硬性太阳能电池板相比,柔性太阳能电池板的优点是( )A.厚度较大,重量轻B.使用寿命长,成本较低C.光电转换效率较高D.可弯曲折叠,便于携带2.(角度2:太阳能利用时间特点)将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做成弧面后可提高采光效率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 )①6~10时 ②10~14时 ③14~18时 ④18时至次日6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1题,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是由树脂包封的无定形硅作为主要光电元件层平铺在柔性材料制成的底板上做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其特点是可弯曲折叠,便于携带,D正确。但光电转换效率不高于普通的硬性太阳能电池板,C错误;厚度小,成本较高,A、B错误。第2题,日出后的6~10时和日落前的14~18时太阳光线入射角度小,采光效率较低,而弧面增加采光效率;正午前后时间10~14时的有效采光平面减少导致正午采光效率略有降低;18时至次日6时基本上是日落后的夜晚时段,无日照,影响较小。①③对。B正确。
命题2氢能的开发利用(2022·山东威海检测)氢能出行是北京冬奥会一大亮点。国际氢能示范区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据此完成3~4题。
3.(角度1:氢能的特点)北京冬奥会指定用车采用氢能源汽车,而不是随处可见的纯电动汽车,原因可能是( )A.制造成本较低B.安全性更可靠C.技术门槛较低D.减排效果更好4.(角度2:影响氢能发展的因素)国际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区的主要原因有( )①开发历史悠久 ②推广市场较大 ③劳动力丰富又廉价 ④建设成本较低 ⑤产业协作条件较好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氢能源汽车较纯电动汽车制造成本高;纯电动汽车技术相较氢能源汽车技术更成熟,氢能源汽车还在探索示范阶段,纯电动汽车安全性更可靠;氢能源汽车技术门槛更高;氢燃料电池在运作过程中所利用的是由纯净的水获得的氢气,使用过程中也不产生废弃物,且能循环使用资源,减排效果好;纯电动汽车在电力获取中可能还会使用化石燃料,而且废电池还会产生污染,因此氢能源汽车减排效果更好。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国际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区的主要原因是推广市场较大,建设成本较北京等城市低;由材料“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可知,大兴区产业协作条件较好。②④⑤正确。该项目属于新开发的项目,开发历史较短;属于创新产业,需要劳动力素质较高,人才集中。①③错误。
专项命题二 从新情境新材料角度命题新情境新材料一、绿电绿电指的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的电力生产方式。绿电的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下图为我国2020年发电量结构示意图。
角度1预计我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实现之前,应着重发展的绿电能源是什么?
角度2近年我国绿电装机增速很快,但在发电量结构占比中依然较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太阳能、风能。
答案 太阳能、风能的变率大。
二、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利用地下盐穴储气的大容量物理储能技术。该技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盐穴中压缩空气发电,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2021年9月,我国首个大型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江苏省并网发电。角度1哪一时间段最适合该电站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
角度2我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建设有何意义?
答案 23:00至次日7:00。
答案 促进新能源开发、保证电力供应稳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素养立意命题一、区域认知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在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时,需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
真题感悟1(2021·天津卷)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角度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据图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2)(角度2:区域植被垂直地域分异特征)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A.雪线低、林线低B.雪线高、林线高C.雪线低、林线高D.雪线高、林线低
解析 第(1)题,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川藏铁路沿线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外,还有高山植物区等其他自然地带,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高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第(2)题,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C正确。
二、综合思维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条件要综合区域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区域的资源条件。
真题感悟2(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角度1:要素综合)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上图),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2)(角度2:时空综合)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下图),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滨海新区北部的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四处景观都是立足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的共同体现。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物质,净化水体,改善水质;题干中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
题型突破 对策、措施类典例突破(2022·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张北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素有“风的故乡、光的海洋”美誉,开发条件十分优越,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有世界上首例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示范电站。2020年6月29日,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竣工投产,这项工程投资125亿元,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1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供应北京市大约1/10的用电量,使得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首次100%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下图示意张北县及周边地区。
(1)(区域认知)简析张北县一年中冬季风力发电量最大的自然原因。(2)(人地协调观)从北京和张北两地任选其一,说明该输电工程建成后对其产生的影响。
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载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抓手之一,全球能源产业正向脱碳加氢方向转型。利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产生的绿色氢气,可以真正做到在生产和消耗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零产生、零排放。下图示意张北县某公司去碳化的解决方案。(3)(综合思维)指出该公司的主要去碳措施。
答案 (1)距离冬季风发源地近,冬季风力大;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边缘,地形平坦开阔,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小。(2)对张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当地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或对北京:提供绿色能源保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3)使用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进一步电制氢能取代化石能源;使用先进科技捕获碳;电制甲烷、甲醇等产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11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1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1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思维流程第3题,第4题,劳动力,机械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