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区二中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考试 地理
展开高2021级高二上期线上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 单选题(74分)37*2
2011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兴隆(40°24′N,117°35′E)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了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段图中天体(北极星除外)形成的星轨( )
A.是一个标准的圆形 B.是一个椭圆形
C.是一段标准的圆弧 D.是一段椭圆弧
2.形成图中星轨的原因是( )
①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②地球绕地轴的自转
③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④黄赤交角现在稳定为23°26′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摄影者将相机镜头中心对淮北极星,此时相机与地面的夹角是( )
A.23°26′ B.40°24′ C.90° D.17°35′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所作的田园诗:春涨一篱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残。看看尝面收新茧。阅读以上诗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诗人所看到的田园风光,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可能是( )
A.3月,江淮地区 B.4月,长江三角洲地区
C.5月,华北平原 D.6月,珠江三角洲地区
5.诗人诗中所描述的田园风光出现时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B.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持续扩大
C.重庆万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 D.重庆万州日出时刻逐日延后
2019年12月19日,持续的冷空气终于驱散了笼罩在成都(31°N、114°E)上空的阴霾,清晨8:08,玫瑰色的太阳悬挂于蜀都大道的正上方,呈现出道路尽头的“悬日”美景。下图示意成都蜀都大道的“悬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成都蜀都大道的基本走向是( )
A.东一西 B.南一北 C.西北一东南 D.东北一西南
7.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在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是下列的( )
A.3月19日 B.6月19日
C.9月19日 D.12月19日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脊部平缓,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
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
A.中国 B.巴西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9.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
10.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左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图)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左图中甲、乙之间区域( )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B.岩层向下弯曲
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 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
12.右图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中图中的( )
A.A B.B C.C D.d
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该岛是由1963年的火山喷发所形成,最高155米。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面左图为岛屿位置,右图为岛屿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是( )
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
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
14.推测该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融化陆地 B.地质构造运动频繁,海岛不断沉降
C.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 D.大风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左图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形态,右图为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南、北河道的特征( )
A.北河道宽而浅,南河道窄而深 B.北河道窄而深,南河道宽而浅
C.北河道宽而深,南河道窄而浅 D.北河道窄而浅,南河道宽而深
16.未来关洲岛可能会向北移动的原因正确的是( )
①长江北岸淤积,向南扩展
②上游水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
③上游水库蓄水拦沙,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
④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古诗词博大精深地理学奥妙无穷。古诗词中往往包含典型的地理知识。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7.宋代杨万里曾写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下列对杭州西湖此时“风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受高压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 B.受钱塘江潮的影响,湖水盐度较大
C.梅雨季节刚过,湖水多湖面宽阔 D.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18.宋代苏轼曾在黄州(今湖北黄州)沙湖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推测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 )
A.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 B.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旺盛
C.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 D.江淮准静止锋推移至长江中下游
1980年,荷兰西部港口小镇罗曾堡(51.90°N,4.25°E)在南北向的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系列高墙(如下图所示)。高墙由125个独立的混凝土柱组成,柱子呈半圆形,高度约2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建立这一系列高墙的目的是( )
A.挡巨浪 B.固堤 C.挡风 D.降噪
20.下图中,正确表示高墙混凝土柱形态和分布的是( )
A.A B.B C.C D.D
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锢囚低涡"。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其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下图示意一次“锢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锢囚低涡”形成过程中( )
A.渭河平原麦收正忙 B.四川盆地阴雨绵绵
C.云贵高原草木枯黄 D.江汉平原气温骤降
22.贵州北部的“锢囚低涡”强度小、降水量大的原因( )
①受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冷空气势力相对较弱②本地暖气流及东支回流湿度较大
③上升气流强烈 ④“低涡”控制时间较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双峰林场位于张广才岭东南坡海拔1200米处,北高南低。这里雷期长达7个月,每年冬季,蓬松的新雪在屋顶和物品上堆积,形成了深达2米的积雪,景观奇特,被称为“中国第一雪乡”。下图为双峰林场位置示意图及冬季雪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双峰林场积雪深厚的主要原因有( )
①位于山地背风坡,风速小
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④靠近河流,水汽充足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4.近年来,人们发现双峰林场北部的房屋积雪比之前薄,原因可能是( )
A.亚洲高压变弱 B.全球变暖 C.周边森林破坏 D.大气污染加剧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月累积径流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从图中可知,该水文站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2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地下水 B.冰川融水
C.降水 D.积雪融水
下图为索科特拉岛的位置和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28.7月,索马里洋流对索科特拉岛产生的影响是( )
A.使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
B.使岛上降水量增多
C.使岛屿及周围海域变得寒冷干燥
D.使岛上出现大量的企鹅
读漫画“把云留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关于该漫画所揭示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碱化 B.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
C.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人工降雨 D.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全球水平衡
30.此漫画体现的自然环境属性,与下列地理现象反映的自然环境属性相符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牵一发而动全身
C.秋分种麦正当时 D.黄梅时节家家雨
生物残骸在厌氧环境中易分解成低碳有机物,土壤中的产甲烷菌以低碳有机物为原料生产甲烷,甲烷被植物根系吸收,然后经植物体的通气组织排放给大气。新疆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状况不同。右圈示意不同季节两个湖岸芦苇湿地土壤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单位:ug.m-1.h-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影响两个湖岸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芦苇生物 B.土壤湿度
C.枯落物数量 D.太阳辐射
32.夏季两个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甲烷排放量都较大,可能是因为夏季两地( )
A.降水丰富 B.土壤含水量高
C.芦苇产量大 D.土壤质地改变
33.研究两个湖岸冬春季节土壤甲烷排放量的变化需要突出考虑( )
A.积雪厚度 B.冻融作用
C.水位变化 D.风沙影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洋流M和N的流向可能是( )
①M向西流,N向西流 ②M向东流,N向东流
③M向东流,N向西流 ④M向西流,N向东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当M和N流向相同时( )
A.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B.北半球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C.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D.重庆地区昼长夜短
2017年6月21日,在海拔4600多米的扎日南木错西北角、距离县城30千米处新发现了大量候鸟繁殖栖息,扎日南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高寒草原地带,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体局部浅水区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生长。下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最可能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7.这些候鸟来源地最可能的是
A.南亚和东南亚 B.西伯利亚 C.西欧 D.中国东北
二、综合题(26分)
38.(18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非洲的纳米布邻近海洋的沙漠中,有一种寿命长达千年的特有植物千岁兰。千岁兰只有两片可长达十几米的叶子,用来捕捉空气中的水汽,但看起来有很多细长的叶子,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巨大的章鱼。
(1)纳米布沙漠上升气流极弱,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千岁兰靠叶子捕捉空气中的水汽,请说明水汽的形成过程。(6分)
(3)如果将千岁兰引人我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推测其是否能够成活,说明原因。(6分)
39(8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黄山不同地质时期演化图(见上面三幅图),阐述黄山形成的内、外力作用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4分每小题2分)
1、C 2、B 3、 B
4.B 5.B
【分析】4. 根据材料可知诗中有“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谷雨是24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4月19日--21日之间,所以诗人所看到的的田园风光,出现的时间应为4月份;根据诗中描绘的“画舫、江国”,可以推断出该地可能是南方水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由上题分析可知,诗中田园风光出现在4月份,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A错误;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持续扩大,B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重庆万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错误;重庆万州的昼长逐渐变长,因此日出时间逐渐提前,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了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6.C 7.B
【解析】6.2019年12月19日成都正值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北京时间8:08能够看到太阳悬挂在蜀都大道的正上方,呈现出道路尽头的“悬日”美景。说明该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3月19日和9月19日接近春分和秋分,太阳基本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A、C错误。材料显示12月19日能够看到“悬日”现象,但因太阳从东南升,从西南落,因此只有清晨能看到“悬日”美景,仅有一次;6月19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其运动轨迹经东南天空和西北天空,因此蜀都大道在清晨与黄昏均能看到“悬日”现象,能够看到两次“悬日”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北半球昼长夜短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夜等长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昼短夜长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8.C 9.D 10 .B
【解析】8.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因此该地主要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陆地区域,加拿大,纬度较高,存在有大陆冰川,C正确;中国和巴西、澳大利亚纬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大陆冰川,ABD错误。故答案选C项。
9.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受到上游强大的静水压力,挟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并可逆坡运行,直至冰水堆积物堵塞隧道。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故答案选D项。
10.受冰水补给的湖泊沉积,因夏季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粘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故答案选B项。
11.C 12.C
【解析】11.从图中看甲和乙之间区域有河流发育为谷地;结合右侧新老岩层图例可看出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C正确;该区域岩层为沉积岩,可能有生物化石。
12.从图中看甲地为花岗岩球状风化物,图中d有三个箭头指入一个箭头指出,为岩浆,c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a为变质岩,花岗岩为岩浆岩,C正确。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
13.B 14.D
【分析】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处的板块属于张裂区,由于苏特西岛位于大西洋中脊,属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火山喷发会使陆地面积不断增大,A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该地的地壳处于下沉状态,B错误;海平面上升是空间大尺度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并不剧烈,不会淹没大片岛屿,C错误;由于该地沿海,加上海风的不断吹拂,海岸被侵蚀,不断后退,造成该岛面积不断缩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板块挤压的边界称为消亡边界,形成的地形有巨大山系、海岸山脉、海沟;板块张裂的边界称为生长边界,形成的地形有海岭、裂谷、海洋等。
15.A 16.B
【分析】15.图文信息显示,随着长江流量增加,南河道流量比重下降,北河道流量比重上升,表明随着长江水位提高,进入北河道的水流增长更快,其原因与南北河道的形态密切相关,由于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水位上升时,河面宽度增长迅速,流量大,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枯水期因较深河水容易经该河道向下流动,而洪水期随着水位上升,河面宽度增长较小,通过洪水量增长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未来关洲岛可能会向北移动的原因从关洲岛本身向北移动、南岸向南移动和北岸向南移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长江北岸(凸岸》继续淤积,向南扩展,使得关洲岛相对向北移动;材料信息表明,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三峡等水库蓄水减少洪水对北河道冲刷,北河道淤积大于侵蚀,使得关洲岛与北岸相隔变近,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上游水库蓄水拦沙,南河道侵蚀大于淤积,使南河道冲刷严重,岸滩崩塌后退,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越来越远,使得关洲岛相对北移。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点睛】关洲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实际上是关洲岛的形成过程:早期,该河流现关洲岛位置为河漫滩,此时无岛,河道为单一型河道,由于南岸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车阳河与长江之间的河漫滩逐渐消失,长江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水下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流水侵蚀使得南岸南迁,河道变宽,水下浅滩处的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在水下浅滩处,逐渐抬高,从而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江心洲把长江该河段分隔为南、北两个河道,使得河道演变为双汊型。
17.B 18.A
【分析】17.西湖为淡水湖,B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杨万里笔下的六月为农历六月,公历应为七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梅雨,7月伏旱,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高温干燥的天气,A、C不符合题意。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材料中“已而遂晴”“春风吹酒醒冷”等说明天气不稳定,A正确。对流雨主要发生在我国夏季午后,春季虽然气温回升快,但是气温仍然较低,对流作用弱,B错误。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形成的地形雨应发生于山上,而苏轼沙湖遇雨显然与地形雨无关,C错误。江淮准静止锋推移至长江中下游应在6月份,D错误。故选A。
【点睛】降水的类型:1、锋面雨:在锋面上空气缓慢上升(以每秒厘米的速度计算),在冷气团一侧形成层状降水。2、对流雨:如果下地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形成对流云而降水,比如积雨云和浓积云,条件一定时即可降水。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还常伴有暴风,雷电,故又称热雷雨。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见。3、地形雨: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地形雨。地形雨一般只发生在山地迎风坡,背风坡气流存在下沉或者下滑,温度不断增高,形成雨影区,不易形成地形雨。4、气旋雨:是指气旋或低压过境带来的降雨。气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气旋雨。常见的有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带来的降水。
19.C 20.A
【分析】19.由港口小镇罗曾堡( 51.90°N,4.25°E )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西风影响,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岸和大西洋东岸的海陆交接区,下垫面的不同导致该地多大风,而且整个荷兰地势低平,没山没坡没有任何阻力,这就意味着风更大,因此建立这一系列高墙的目的应是挡风,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柱子中间有间隔,挡巨浪、固堤、降噪效果较差,ABD错误。所以选C。
20.该地常年受西风影响,为了阻挡西风,高墙应建在河流西岸,结合指向标可知,A、C位.于西岸,B位于河流东岸,排除B、D选项;图A中圆柱半圆造型的圆形表面向东凸出,曲面利于挡风;图C中圆柱半圆造型的圆形表面向西凸出,弧形弯曲利于西风向东吹送,A正确、C错误。所以选A。
【点睛】1980年,在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一座高墙。该高墙长约1.75km,由125根半圈弧形混凝土柱组成,柱高约25m,建成后有效削减75%的风力,柱子的排列根据风强度的不同其直径与疏密程度也有所区别,风强的地方,则半径小,相邻的间距也小。
21.D 22.B
【解析】21.渭河平原种植冬小麦,小麦收获时间在夏季。由材料可知,锢囚低涡的形成与较强的偏北风有关,偏北风在冬季比较强盛,夏季较弱,A错误。 四川盆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为晴朗天气,B错误。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图中显示云贵高原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且纬度较低,气温比较高,所以草木不会枯黄,C错误。“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 ,据材料可知,江汉平原受较强的冷空气控制,气温会骤降,D正确。故选D。
22.“锢囚低涡”在贵州北部虽然强度小,但由于位置偏南,在加上地形因素的影响,冷空气势力相对较弱,故停留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较大,①正确;本地暖气流及东支回流湿度较大,导致空气当中水汽含量大,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降水,②正确;此季节温度低,上升气流并不强烈,③错误;“低涡”控制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较大,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B。
【点睛】冷锋过境时,气温会降低,多大风,多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所以本题第一小问,“锢囚低涡”形成过程中,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都有冷空气经过并受冷空气控制,所以气温都会骤降,并且都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23.A 24.C
【分析】23.据图可知,双峰林场位于山地背风坡,风速小,积雪不易被吹走,①对、②错;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积雪积累时间长,③对;距离河流近对积雪深厚影响小,④错。故选A。
24.亚洲高压变弱与全球变暖影响的降雪是整个双峰林场,而不仅仅只是影响双峰林场北部的房屋积雪,A、B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消减风力,增加空气湿度等功能,近年来,由于周边森林破坏,对西北风阻挡作用弱,强劲的西北风易将北部的房屋屋顶和物品上堆积的蓬松新雪吹走,导致积雪比之前薄,C对;大气污染与降雪多少无关,D错。故选C。
【点睛】双峰林场成为雪乡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雪量、积雪厚度、时间分析。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的深山老林里,属于季风区,在我国东北冷暖空气经常交锋区,多锋面雨。受山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离海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大,水汽更丰富,雪量更大。位于中纬度山区,气温低,降雪时间长且不易融化,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深达2米,积雪深厚。
25.C 26.C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河流主要补给方式的判读,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5.正确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月累积径流量”,注意图中曲线的倾斜状况(即斜率)。月累积径流量是某一月及其以前各月的径流量之和,由图可知7—9月月累积径流量曲线倾斜角度最大,说明该时期降水量大,河流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汛期,故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6.在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季节变化小,而且补给水量小;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受气温影响大,积雪融水多发生在春季,冰川融水一般夏季即北半球的6、7、8月份补给量较大;降水补给主要在雨季,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集中于7、8月,故选项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7.A 28.A
【解析】27.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7月,索马里洋流虽然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却是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海水水温低,因此,该时段洋流属于寒流,分析选项可知A图符合。故选A。
28.7月,索马里寒流上泛的海水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受到寒流的影响,岛上降水量减少;此季节为夏季,且该岛纬度低,岛屿及周围海域不可能变得寒冷干燥;岛上不会出现大量企鹅。故选A。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如赤道逆流对波斯湾石油泄漏的影响。
29.B 30.B
【分析】29.该图所提示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是植被破坏后,导致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是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不能反映土壤盐碱化问题,也没有改变大气成分,更不是实施人工降雨,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30.此图体现的地理环境属性,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反应的地理环境属性相符,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体现的是差异性;秋分种麦正当时,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梅雨。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1.D 32.C 33.B
【分析】31.由图可知,夏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量大,冬季排放量小。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产甲烷菌活动活跃,生产更多的甲烷,且植被生长旺盛,向大气输送更多的甲烷。故D选项正确。芦苇生物、土壤湿度、枯落物数量对甲烷排放量的季节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因素,因此排除ABC三项,本题选D。
22.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湖岸芦苇生长状况不同。两个湖泊所在地全年降水量都较少,A错;湖岸土壤全年含水量都较高,B错;土壤质地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之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D错;夏季新疆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较多,土壤湿润,土壤盐分较低,咸水湖湖岸土壤盐分对芦苇生长的抑制较弱,两个湖岸芦苇生长状况差异不大,导致两个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甲烷排放差异较小,故C选项正确。所以本题选C。
33.根据材料可知,生物残骸在厌氧环境中易分解成低碳有机物。冬季土壤冻结,厌氧环境利于产甲烷菌制造甲烷,产生的甲烷封存在土壤中,浓度逐渐蓄积升高;春季表土解冻,冬季封存的甲烷释放,且表土解冻,植物根系复苏,利于甲烷向大气传输。积雪厚度、水位变化主要影响土壤湿度,风沙活动只是促进了甲炕的散失,所以与积雪厚度、水位变化、风沙影响等因素相比,冻融作用在冬春季节对土壤甲烷排放量的变化的影响更突出,故B选项正确。所以本题排除ACD三项,选B。
【点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受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周转的驱动力,因此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如:土壤的水分和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等。
34.B 35.B
【分析】34.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分布,M位于北印度洋,冬夏季节,洋流流向相反,故可能向东流,也可能向西流;N位于南印度洋,结合纬度位置应表示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所以选B。
3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当M和N流向相同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塔里木河汛期为夏季,A错误;冬季,陆地降温快,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B正确;夏季时,夏威夷高压强盛,C错误;重庆地区昼短夜长,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北印度洋海域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
36.A 37.A
【解析】36.水禽生活在浅水区域,根据等深线,最可能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是①,等值线稀疏,说明坡度缓,水浅,且有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较多,食物充足,A对。②④处浅水区域小,且无河流注入,食物较少,B、D错。③处等深线密集,不适宜,C错。
37.这些候鸟6月份到扎日南木错,目的是避暑,来源地最可能的是纬度较低的热带,南亚和东南亚位于热带,A对。来自西伯利亚、我国东北的是避寒候鸟,不会在6月份南迁,B、D错。西欧四季温和,鸟类不需要避暑,C错。
二、综合题(26分)
38.(18分)(1)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该地气温下冷上热(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或不易产生对流现象。(6分)
(2)来自大西洋的暖空气吹经本格拉寒流冷海面上时,其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海雾,飘向内陆。(6分)
(3)不能。新疆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热量条件不适宜千岁兰的生长;深居内陆降水少,空气干燥,千岁兰的叶子捕捉不到水汽。(6分)
【分析】本题考查非洲西南端的自然地理环境。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但海雾较多。
【详解】(1)根据纬度可知,当地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又处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容易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不易对流。
(2)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水汽经过本格拉寒流时,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飘向内陆地区。
(3)不能存活。新疆纬度位置要更高,冬冷夏热,热量条件不适合生长千岁兰。而且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千岁兰没法捕捉水汽。
39(8分).一亿三千万年前,因为地球内力作用,地壳断裂,岩层断裂,岩浆侵入冷却,形成了花岗岩体;随后不断的岩浆侵入,在前六千五百万年前,地下黄山形成;再次因为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初始黄山露出地表;花岗岩出露地表经外力风化侵蚀,形成了如今的黄山花岗岩奇峰。
【分析】本题以黄山不同地质时期演化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内外力的作用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一亿三千万年前,地壳断裂,岩层断裂,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形成了花岗岩体;之后岩浆不断侵入,花岗岩体不断增大,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地下黄山形成(初始的花岗岩山脉);再次因为地球的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初始花岗岩山脉露出地表;花岗岩出露地表经风力、流水、温度变化及生物等的外力作用下 ,对初始黄山的加工改造,形成如今景色优美秀丽的黄山。
2021届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2021届重庆市万州区纯阳中学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利于飞机平稳飞行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定时练习地理试题 (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线上定时练习地理试题 (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