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阅读考点详解(二)【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展开1.掌握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常见考点。2.熟记做题规律,能活学活用,解决文言文题型。3.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自主梳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1.解释词语 2.词义辨析3.断句停顿4.句子翻译5.概括分析6.写法探究7.人物形象分析8.开放性题目
考向一、概括分析 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属于常考的题型。
从近几年的考试实践来看,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 (1)隐性考查,即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融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或“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考查中,这种情形较为多见; (2)直接考查,即专门设题或设项要求“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种情形以前相对少见,但这项考查会有加强的趋势,这正是语文注重人文性和阅读注重整体把握的必然要求。
(一)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所谓“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指的是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这实质上是在考查我们对文意的理解。 以“人物传记”这类文章为例,我们要特别重视五种语句: (1)交代人物之间关系的句子; (2)描述文中主人公行为的句子; (3)总结性的句子,作者的感情倾向往往在其中体现; (4)指代性词语,无论是代人,还是代物、代事,都要明确; (5)文中的标题、出处和文末的注释。
解题可以分成四步完成:(1)吃透题干 指吃透题干中的概括性论断的含义,它能给你一个筛选相关信息的标准。(2)分析信息 逐句分析所给语句,这些语句虽然大都很短,但是均有各自的概括性论断,把它们与题干中的论断作是非比较,既要理解文言语句字面的意思,又要概括语句深层的意义。这一步做好了,就为后面的选择扫清了障碍。
(3)对照确认 根据所给的答案,逐一与原文对照,词、句、意都要落实,并加以确认。(4)确定答案 尽管解题思路因人而异,但“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必须要在理解每个句子的基础上,立足全文,居高临下来辨析和断定句子所陈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选取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属于“化整为零”地分析和提炼的过程。 “概括中心思想”是把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内容主旨化,并加以阐述或概括,属于“化零为整”地综合和整理的过程。 二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一个是需要以整体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为宏观指导,一个是必须以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基本内容为基础。
思路与方法(1)总揽文意,整体把握 阅读时,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主线,给人物、事件定位,对选文有个总的印象。(2)抓住题干,准确把握题目信息 在阅读题干时,须读全、读准题干。(3)借助注释提示,找到解题突破口 文后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它往往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提供帮助的。(4)辨析差异,排除干扰 这一考点的题型,往往有故意夸大事实、偷换概念、以假乱真等干扰项,这需要我们了解选项设置模式,细心分辨,排除干扰,提高正确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肽,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②。倘③遽④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⑤俱服,诚自古所希⑥,然联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②将护:护理。③傥:(tǎng)同“倘”,角若。④遽(jù);迅速。⑤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⑥希;通“稀”,罕见。
试题:甲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乙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理解。【甲】文,第一段先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然后论述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第二段:先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然后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中把治理国家比作治病,证明了一个国家即使现在内外安宁,也仍然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的观点;告诉我们居安思危的道理。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乙】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考向二:写法探究 写作手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
常用的写作手法: 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正侧面结合、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正衬、反衬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乙】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选自《庄子·应帝王》
试题:甲乙两个语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简要分析。答案:(1)都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甲文借鹏“徙于南冥”阐发万物活动皆有凭依,抒发作者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乙文借倏与忽给浑沌开窍反而害死浑沌的故事,寓意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也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2)都有神奇、浪漫(或者:雄奇、瑰丽)的想象,鲲鹏的形体之大、起飞的气势雄健、拟想鹏俯瞰大地的苍茫都充满浪漫的想象,倏与忽给浑沌凿七窍想象也颇为神奇,这正是《庄子》的特色。
【解析】(1)两则短文都运用寓言故事说理。 甲文描述了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景象,表达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要有所凭借才能活动的观点,阐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乙文以倏与忽给浑沌开窍反而害死浑沌的故事,寓意着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即无为是自然的本性,若被加上智巧等小聪明,本性将遭到破坏而死亡。也能从侧面警示世人:客观事物千差万别,我们办事情如果不考虑它们各自的特殊性,不按照规律去做,违反了事物的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2)两篇短文都有神奇、浪漫、瑰丽的想象。由甲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鲲之大”和“鹏之背”进行详细的刻画与描写;由“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可知,作者对鹏鸟雄健的起飞气势以及拟想鹏俯瞰大地的情形,都包含着强烈的想象和浪漫主义色彩;由乙文“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可知,寓言中描述倏与忽给浑沌凿七窍,最终导浑沌死亡。故事新奇有趣,构思巧妙,充满奇特的想象。
考向三: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空洞地对人物进行定性,应该做到有理有据,结合人物在文章中的言语、行为、事迹等进行分析,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方法如下: 1.分析标题或原文内容。 (1)分析标题。有的文章在标题中点明了人物的某些形象特征。 如江西中考文言文的标题《清官周忱》便点明了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
(2)分析人物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3)分析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语句。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往往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4)借助文中侧面描写人物的句子,补充人物形象。
2.结合文章整体内容把握感情倾向,调动平时积累。 结合文章整体内容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从而确定答题用语的感情倾向。 用于评价人物的词语主要有:好学谦虚、敢于劝谏、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宽容大度、孝敬父母、生活节俭、公私分明、任人唯贤、体恤百姓、博学多才、有情义、率真、不畏权贵、清廉公正、正直、考虑周全、不慕名利、心思缜密、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趋炎附势、不知变通、言行不一……
答题格式: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然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他做了……,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辽宁丹东市中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始妇无裈③也?”范笑而受之。【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②挑:挖。③裈(kūn):裤子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于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C.或问日:“痛邪?” 或王命急宣(《三峡》)D.如是减半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2.请将选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韩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D2.(1)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2)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3.C4.(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孝顺(孝敬父母),品行高洁(或清廉)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句意分析。A.求:探求/恳请,乞助;B.归:一道/回去;C.或:有人/有时;D.是:都是这样的意思;故选D。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庙堂(朝廷),同载(同坐一辆车),裂(撕),与(给)”是句中的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作进一步判断。“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的意思是: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文言虚词“是以”是因此的意思,它的前面应该断开,“非为痛”,承接上文,解释“大啼”的原因,后面应该有停顿。故根据语意和语法,正确停顿为: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答案选C。
【解析】4(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此段文字是作者的议论,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2)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的能力。要通读全文,结合具体内容概括。范宣误伤指,大啼,“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可见他孝敬父母;“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不受”,可见他品行高洁,廉洁自律。
【参考译文】(乙)范宣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大声哭起来。有人听到了,关切地问他:“很疼吗?”范宣回答说:“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范宣品行高洁,生活节俭。又一次,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去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半一半的减下去,减了又减,最后减到了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第二天,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这才笑着收下了绢。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注释】①聊:姑且(这里指随便) ②贼:毁坏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2)杂然而前陈者:______(3)执而鞭之:___________(4)汝既不田: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行道所见,聊取之耳。3.断句,断两处。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4.甲文中的太守,乙文中的陶侃,他们都关心民生,甲文体现在__________,乙文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5.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心目中的好官应该是怎样的?(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下棋 摆放 用鞭子抽打 种田 2.(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2)我走路时看到,随手摘取罢了。 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4. 与民同乐 重视农耕,保护农业生产 5.示例:为人民着想,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清正廉洁;执法如山,公平,公正;两袖清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①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②郡,与知退③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④。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⑤刈翳⑥,梯危缒滑⑦,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搏,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⑧,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繇⑨,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白居易《三游洞序⑩》,有删改)【注释】①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②诋(zhī)命:遵命。之:往。③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④垂幢(chuáng):下垂的旗帜。⑤芟(shān)芜:割倒杂草。⑥刈(yì)翳(yì):清除障碍。⑦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⑧未:未时,指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指晚上七点到九点。⑨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⑩白居易写作这篇序文时,此时因得罪权贵,被贬。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1)蝉则千转不穷 (此句标一处) (2)遂相与维舟岩下(此句标两处)2.解释下面句字的意思。(1)泉水激石 激: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 转:________(3)不能名状 名: _________ (4)岂独是哉 是: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②水石相搏,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叙写了三人同游三游洞,各赋诗题壁的经历,本文是白居易为三人游洞诗所写的序。B.本文写三人相会的情形着墨不多,但从“微之反棹送予”这一细节中,则可体会元白二人的深挚情谊。C.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三游洞内景致的特点可用险、惊、幻三个字来概括。D.本文叙事简洁有序,写景生动逼真,写情直抒胸臆,质朴明畅,堪称游记小品文中的佳作。5.《与朱元思书》和《三游洞序》都写了奇山异水,但两文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1)蝉/则千转不穷 (此句标一处) (2)遂/相与/维舟岩下(此句标两处) 2. 冲击,撞击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说出 这样 3.①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山峰,就会平息追名逐利的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②水石相互碰撞,水流清澈,石头鲜明,像珍珠一样的水珠撞在像玉一样的石头上,水花四溅,让人耳目为之震撼。 4.D 5.《与朱元思书》一文描绘了富春江优美的山光水色,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名利之心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三游洞序》一文作者触景生情,借美景不被赏识,来比喻自己的遭遇,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感。
三、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画线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讲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基础知识【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基础知识【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重点考向,典例引领,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习题 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习题 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做题技巧精品课件全国通用pptx、专题28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习题 专题27: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二)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习题 专题27: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二)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27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阅读考点详解二精品课件全国通用pptx、专题27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二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27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二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