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鲁教版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2碱及其性质一.选择题(共9小题)1.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硫酸——除铁锈 B.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熟石灰——建筑材料 D.烧碱——治疗胃酸过多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一致的是( )A.烧碱——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 B.熟石灰——秋冬季节树干上粉刷的石灰浆 C.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金属除锈、精炼石油3.下列物质中,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 B.烧碱和纯碱 C.干冰和冰 D.液氮和液氧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盖,可观察到瓶口有白色烟雾 B.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高锰酸钾溶解,液体变为紫红色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金刚石可作钻头③氧气可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⑤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⑤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2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氧化物 B.碱的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能使无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C.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7.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稀盐酸 B.Na2CO3 C.CuCl2 D.CO28.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B.镁(Mg)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9.类比常常应用在化学学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A.氢氧化钙能跟CO2反应;氢氧化铁也能跟CO2反应 B.稀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稀盐酸也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能加快其分解;加热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也能加快其分解 D.8g硫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16g气体;8g碳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也生成16g气体二.填空题(共1小题)10.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2)如果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可向其中滴入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把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开始时可以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该实验可知:金属表面除锈时(填“能”或“不能”) 将金属制品长时间地浸泡在酸液中。三.实验题(共1小题)1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用图A所示装置电解水实验,该反应可以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2)用图B所示装置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 。(3)用图C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4)图D所示实验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探究过程中设计装置甲的作用是 。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2碱及其性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硫酸——除铁锈 B.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熟石灰——建筑材料 D.烧碱——治疗胃酸过多【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一种金属氧化物,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因此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故A正确;B、白醋中含有醋酸,可以和水垢中的氢氧化镁、碳酸钙反应,因此白醋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B正确;C、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熟石灰是一种建筑材料,故C正确;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故选:D。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一致的是( )A.烧碱——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 B.熟石灰——秋冬季节树干上粉刷的石灰浆 C.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金属除锈、精炼石油【解答】解:A、烧碱能与油脂反应,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B、熟石灰加水后可制成秋冬季节树干上粉刷的石灰浆,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精炼石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3.下列物质中,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 B.烧碱和纯碱 C.干冰和冰 D.液氮和液氧【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故选项正确。B、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组成元素不同,故选项错误。C、干冰和冰分别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水,组成元素不同,故选项错误。D、液氮和液氧分别是液态的氮气、液态的氧气,组成元素不同,故选项错误。故选:A。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瓶盖,可观察到瓶口有白色烟雾 B.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高锰酸钾溶解,液体变为紫红色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C、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解,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②金刚石可作钻头③氧气可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⑤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⑤【解答】解: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②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作钻头,故说法正确。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说法错误。④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正确。⑤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错误。故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C。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2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氧化物 B.碱的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能使无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C.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解答】解:A、CO2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故A推理错误;B、碱的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但能使无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B推理错误。C、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但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推理错误。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7.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稀盐酸 B.Na2CO3 C.CuCl2 D.CO2【解答】解:A、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溶液显无色,故选项错误。B、Na2CO3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红色,故选项正确。C、CuCl2与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溶液显无色,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溶液显无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8.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B.镁(Mg)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解答】解: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会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观察到出现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9.类比常常应用在化学学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A.氢氧化钙能跟CO2反应;氢氧化铁也能跟CO2反应 B.稀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稀盐酸也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能加快其分解;加热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也能加快其分解 D.8g硫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16g气体;8g碳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也生成16g气体【解答】解:A、氢氧化钙能跟CO2反应,但氢氧化铁不能跟CO2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稀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但稀盐酸不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能加快其分解,加热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也能加快其分解,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8g硫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16g气体;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O2可知,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8:11,8g碳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碳有剩余,生成的气体小于16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1小题)10.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2NaOH+CO2=Na2CO3+H2O 。(2)如果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可向其中滴入 稀盐酸(或氯化钙等)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CaCl2=2NaCl+CaCO3↓(合理即可) 。(3)把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开始时可以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由该实验可知:金属表面除锈时(填“能”或“不能”) 不能 将金属制品长时间地浸泡在酸液中。【解答】解:(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2)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则会生成碳酸钠,根据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冒气泡;还能与可溶性的钙盐或钡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是碳酸钡沉淀,故所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或是氯化钙溶液等,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CaCl2=2NaCl+CaCO3↓;等合理即可;故答案为:稀盐酸(或氯化钙等);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CaCl2=2NaCl+CaCO3↓(合理即可);(3)铁锈主要含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与稀硫酸接触后与之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由此可知长时间将金属浸泡在酸溶液中,金属本身会与酸反应,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不能。三.实验题(共1小题)1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用图A所示装置电解水实验,该反应可以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2)用图B所示装置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用图C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铜粉量不足 。(写一条即可)(4)图D所示实验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探究过程中设计装置甲的作用是 做对比 。【解答】解:(1)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3)用图C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是铜粉量不足,未耗尽氧气,可能是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4)甲中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乙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乙中气体减少的量更多,故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乙;探究过程中设计装置甲的作用是做对比,通过对比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1)氢元素;氧元素;(2)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3)铜粉量不足;(4)乙;做对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海水”制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海水”晒盐,8g,最大为3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