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8单元练习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848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8单元练习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848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8单元练习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848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8单元练习卷
展开
这是一份(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8单元练习卷,共15页。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8单元练习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丙 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1℃时,乙、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1:5 C.提纯混有少量乙的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D.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甲物质晶体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将30g的甲物质溶于50g的水中可得到80g的甲溶液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4.有关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伴随沉淀的产生 C.元素存在形态发生变化 D.又称为中和反应5.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稍过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②①③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二.实验题(共1小题)6.某小组为验证“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甲实验中,能够证明稀硫酸跟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明显现象是 。(2)乙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检验丁实验中所加入的Ba(OH)2溶液是否过量的实验操作是 。(4)将上述实验结束后4支试管里的剩余物倒入同一只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图:为确定红色溶液a的成分,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三.解答题(共4小题)7.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1)上述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最好选用 (从节约成本考虑).(2)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 ,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 .(3)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请说出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 .8.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包括MgCl2等。如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2)贝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操作Ⅰ的名称是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5)写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上述流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9.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盐酸除铁锈的反应原理: 。(2)某小组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中,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12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入10g时溶液pH (填“>”“<”或“=”)7。(3)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泥沙和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③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能否用价格更便宜的熟石灰代替氢氧化钠来提纯氯化钠?请说明理由 。④滤液B中含有哪些杂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4)某航天器上有3名航天员,如果每人每天呼出0.88kg CO2,假如呼出的CO2全部被LiOH吸收,则该航天器工作10天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10.NaCl有广泛的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现Na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钠的流程如图。供选试剂:K2CO3、Na2CO3、HCl、H2SO4等溶液。(1)过量试剂a应选用 ,沉淀D的用途可用于 。(2)在过程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操作Ⅱ的名称是 。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8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丙 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解答】解: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B、t1℃时,丙的溶解度是20g,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10g+50g=60g,70g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丙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丙需要水多;故选项正确;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乙>甲=丙错误,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选项错误;故选:C。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1℃时,乙、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1:5 C.提纯混有少量乙的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D.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乙、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125g=1:5,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固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甲物质晶体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将30g的甲物质溶于50g的水中可得到80g的甲溶液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解答】解:A、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甲物质晶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将30g的甲物质溶于50g的水中,可得到溶液质量=25g+50g=75g,80g的甲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4.有关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伴随沉淀的产生 C.元素存在形态发生变化 D.又称为中和反应【解答】解:A、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B、有的复分解反应不一定非有沉淀生成,也可能有水或气体生成,故说法错误;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可能不发生变化,比如化合物和化合物的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故说法错误;D、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故选:A。5.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稍过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②①③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故选:C。二.实验题(共1小题)6.某小组为验证“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甲实验中,能够证明稀硫酸跟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明显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乙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BaCl2+H2SO4=BaSO4↓+2HCl 。(3)检验丁实验中所加入的Ba(OH)2溶液是否过量的实验操作是 取样,加入少量Na2SO4溶液,观察现象 。(4)将上述实验结束后4支试管里的剩余物倒入同一只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图:为确定红色溶液a的成分,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取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解答】解:(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不再呈碱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3)因为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检验丁实验中所加入的Ba(OH)2溶液是否过量的实验操作是:取样,加入少量Na2SO4溶液,观察现象;(4)得到a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剩余的酸会先消耗碱然后再和碳酸盐放出来气体CO2,说明碳酸钠一定存在;取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沉淀全部消失有大量气泡冒出,则红色溶液a中只含有碳酸钠不含有硫酸钠;如果沉淀部分溶解,则红色溶液a中既含有碳酸钠又含有硫酸钠。所以为确定红色溶液a的成分,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故答案为:(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BaCl2+H2SO4=BaSO4↓+2HCl(3)取样,加入少量Na2SO4溶液,观察现象;(4)取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三.解答题(共4小题)7.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1)上述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最好选用 NaOH溶液 (从节约成本考虑).(2)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 Mg(OH)2 ,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Mg+Cl2↑; .(3)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请说出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 海水中氯化镁的浓度低 .【解答】解:(1)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碱液以提供氢氧根,此处选择过量的氢氧化钠进行反应,目的是让所取海水中的氯化镁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故答案为:NaOH溶液;(2)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是氢氧化镁;由题中可知反应产物,再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方程式.故答案为:Mg(OH)2; MgCl2 Mg+Cl2↑;(3)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海水中氯化镁的浓度低.故答案为:海水中氯化镁的浓度低.8.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包括MgCl2等。如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水(H2O) 。(2)贝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CaO+CO2↑ 。(3)操作Ⅰ的名称是 过滤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4)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 放热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5)写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6)上述流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 反应。【解答】解:(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3)过滤操作可以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经过操作Ⅰ后,得到了粗盐和母液,所以操作Ⅰ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放热反应;(5)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6)由题意可知,上述流程中煅烧石灰石、通电氯化镁得到了镁都发生了分解反应;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答案是:(1)水(H2O);(2)CaCO3CaO+CO2↑ (3)过滤,漏斗,引流;(4)放热;(5)Mg(OH)2+2HCl═MgCl2+2H2O;(6)置换。9.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盐酸除铁锈的反应原理: Fe2O3+6HCl=2FeCl3+3H2O 。(2)某小组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中,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12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Na2SO4 。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入10g时溶液pH < (填“>”“<”或“=”)7。(3)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泥沙和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③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能否用价格更便宜的熟石灰代替氢氧化钠来提纯氯化钠?请说明理由 可以,熟石灰也可以除去氯化镁杂质,且过量熟石灰引入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被后续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除去 。④滤液B中含有哪些杂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滤液B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的CaCl2(或BaCl2等)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Na2CO3,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NaOH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4)某航天器上有3名航天员,如果每人每天呼出0.88kg CO2,假如呼出的CO2全部被LiOH吸收,则该航天器工作10天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解答】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由图可知,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0g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12g时,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参加反应的硫酸与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98:80,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H2SO4+2KOH=K2SO4+2H2O,则参加反应的硫酸和氢氧化钾的质量比为:98.112,故滴入10g时,硫酸过量,则此时pH<7;(3)①由图可知,操作③将氯化钠溶液变为氯化钠晶体,则操作③为蒸发,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粗盐中含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杂质,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③如果用熟石灰代替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可除去氯化镁,过量的氢氧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从而除去过量的熟石灰和生成的氯化钙,故可以用熟石灰代替氢氧化钠;④由以上分析可知,过量的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滤液B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杂质;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故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的CaCl2(或BaCl2等)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Na2CO3,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NaOH;(4)3名航天员工作十天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kg×3×10=26.4kg解:设该航天器工作10天需要LiOH的质量是xCO2+2LiOH=Li2CO3+H2O44 4826.4kg xx=28.8kg答:该航天器工作10天需要LiOH的质量是28.8kg。故答案为:(1)Fe2O3+6HCl=2FeCl3+3H2O;(2)NaOH、Na2SO4;<;(3)①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③可以,熟石灰也可以除去氯化镁杂质,且过量熟石灰引入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被后续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除去;④滤液B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的CaCl2(或BaCl2等)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Na2CO3,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含有NaOH;(4)28.8kg。10.NaCl有广泛的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现Na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钠的流程如图。供选试剂:K2CO3、Na2CO3、HCl、H2SO4等溶液。(1)过量试剂a应选用 Na2CO3 ,沉淀D的用途可用于 补钙,做摩擦剂、作建筑材料等 。(2)在过程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aCl2+Na2CO3═2NaCl+CaCO3↓ 。(3)操作Ⅱ的名称是 蒸发 。【解答】解:(1)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用足量的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的用途有补钙,做摩擦剂、作建筑材料等。(2)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3)操作Ⅱ是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由于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1)Na2CO3;补钙,做摩擦剂、作建筑材料等;(2)CaCl2+Na2CO3═2NaCl+CaCO3↓;(3)蒸发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