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B.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
C.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D.道路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音的产生
2.(3分)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的门高约为20cm
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C.人体感觉到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3.(3分)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从鸡蛋里面渗出来的
B.严冬厨房里的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侧
C.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D.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4.(3分)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地停在车站,过了一会,乙车内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甲车内的乘客看到乙车也向东移动,那么站在站台上的铁路工人看到的可能是( )
A.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D.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5.(3分)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一定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6.(3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均为3m/s
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甲在乙前方
D.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7.(3分)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
B.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减小
C.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
8.(3分)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3分)小明用同一刻度尺4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13.25cm、13.27cm、13.02cm、13.28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 ,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10.(3分)如图所示,是书本“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水瓶乐器。以相同力度敲击瓶身,从左到右音调变低,这是因为瓶子振动频率越来越 (选填“高”“低”)的缘故,说明水装得越多,瓶子振动难度就越 (选填“高”“低”)。吹奏时候,水瓶变成“管乐器”,此时音调变化刚好相反,从左到右音调变高,声音主要依靠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由此可以推断:瓶内空气柱越大,吹奏出的声音频率越 (选填“高”“低”)。
11.(3分)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若小明听到该昆虫飞行的声音便能判断出昆虫所在的大概位置,这是利用了 效应。
12.(3分)“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 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皮肤上一直没有湿黏的感觉,可以使人感到凉爽。凝胶消失的过程属于 现象(前两空填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的吸放热情况与 过程是一致的(选填“冰雪消融”或“白气的形成”)。
13.(3分)如今全国大部分城区都禁止燃放烟花炮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因为炮竹燃放时,会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噪声,从而影响大家休息和工作;关闭门窗可减弱声音传入人耳,从声学上讲,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不仅如此,还会增加PM2.5等颗粒物的危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选填“毫米”或“微米”)的颗粒物。
14.(3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若它们运动的时间相同,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若它们运动的路程相同,则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15.(3分)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1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2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三、作图题(2+2=4分)
16.(2分)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17.(2分)如图所示,图(1)为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速度(v)﹣时间(t)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18.(4分)(1)用图甲中的刻度尺来测量木块的长度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疫情期间,小林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则他的体温为 ℃。
19.(8分)晓轩同学在“探究冰熔化和沸腾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根据图甲绘制的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 ℃,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管内物质的熔化时间是 min.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 (选填“已经”或“尚未”)沸腾;
(4)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如果要对实验进行改进以缩短实验时间,请你说出一种办法 ;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丙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0.(8分)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声速的大小跟 、 有关(答两种即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
(3)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 ,同时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
(4)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5)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
五、计算题(6+7=13分)
21.(6分)甲、乙两地相距90km,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车先以10m/s的速度行驶了1.5h,剩下的路程需要在30min内驶完,则:
(1)汽车前1.5h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
(2)剩下的路程,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3)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2.(7分)汽车和火车是人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请根据已知条件计算以下问题:
(1)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一座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路程?
(2)若汽车在0~2min运动的路程是2km,求汽车在0~6min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一列长120m的火车以10m/s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480m的铁路桥,请问:火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3.(6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 与振动 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3)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不同;
(4)以上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
A.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C.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24.(7分)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发射火箭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导流槽),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时候,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2)神舟飞船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该材料在与空气摩擦时,或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或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从返回舱外壳 热量,使得舱内的温度正常。
(3)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其自转周期约为24h;八大行星的分布图如图所示,在某一时刻火星、地球和太阳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AU(1AU=1.5×108km),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52AU,若天问一号探测器以每天约3×105km左右速度飞行,则探测器从地球达到火星的时间大约为 (选填“6”、“10”或“12”)个月。(为便于计算,1个月按30天计算)。
25.(5分)如图所示,是一款运动APP记录的某次跑步者的路线和数据。
(1)跑步者在跑步过程中,发现道路两旁的路灯在向后运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选填“跑步者自己”“地面”),由甲图信息可知,此跑步者的步幅(每步距离)为 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利用图甲信息,请给出“配速”的定义: 。
(3)若跑步者的“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慢是 时刻。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解答】解:A、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后经过介质传播到耳朵里才能听到声音,另外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或次声波,人耳也无法感知,故A错误;
B、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所以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故B正确;
C、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C错误;
D、道路旁的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A、教室高度约3m,教室门的高度在2m=20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6.8℃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m/s≈1.1m/s,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解答】解:A、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故A错误。
B、“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B正确。
C、冻肉解冻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C错误。
D、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乙车乘客看到树木向东移动,说明乙车乘客是以车为参照物,则树木是向东运动的,则乙车相对于静止的地面来说是向西运动的;
甲车内的乘客看到乙车也向东移动,则甲车向西运动,但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
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甲的体温。
故选:B。
6.【解答】解:由s﹣t图像可知:
A、0~5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由v=可知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都是v=,故A正确;
B、3~5s内乙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乙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甲、乙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由图像可知4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说明甲在乙的后方,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5s时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静止,则二者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检测,由A波形图和B波形图可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A错误;
B、A波形图比B波形图振幅变小,所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变小;故B正确;
C、声音由长笛发出,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错误;
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根据v=变形公式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解答】解:从4次测量结果能明显看出13.02cm与其他数据差距太大,该数据的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相同,故13.02cm是错误的数据。
排除错误数据后,对其余的数据求平均值为:
L==13.27cm。
故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13.27cm,这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的。
故答案为:13.02 cm;13.27 cm;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0.【解答】解:以相同力度敲击瓶身,瓶子和水一起振动,水的质量越多,越不容易振动,频率越低,所以从左到右,水装得越多,瓶子振动难度就越高,瓶子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吹奏时候,水瓶变成“管乐器”,水瓶内空气振动产生声音,空气柱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故答案为:低;高;低。
11.【解答】解:(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 内振动了 600次,频率是;
(2)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因此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3)由于声音到人两耳的距离不同,因此人两耳听到声音的时间也不同,通过分辨声音到人两个耳朵的时间差,可以判断声源的大概方位,利用了双耳效应。
故答案为:300;能;双耳。
12.【解答】解:“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迅速从液态凝固成9℃的固态凝胶,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皮肤上一直没有湿黏的感觉,说明该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所以,凝胶消失的过程与冰雪消融过程的吸放热情况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凝固;升华;冰雪消融。
13.【解答】解: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故答案为:振动;传播过程中;微米。
14.【解答】解:(1)已知甲、乙运动速度之比为:v甲:v乙=2:3,
若运动时间相同,由v=可知甲、乙运动路程之比为:s甲:s乙=v甲t:v乙t=2t:3t=2:3;
若运动路程相同,由v=可知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2;
(2)若甲、乙运动路程之比为2:3,运动时间之比为3:1,
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v甲′:v乙′=:===。
故答案为:2:3;3:2;2:9。
15.【解答】解: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
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13561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13601km,
则物体行驶的距离为:s=13601km﹣13561km=40km。
由v=得:
t===0.5h
故答案为:80km/h,0.5h。
三、作图题(2+2=4分)
16.【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据此可得图象。
17.【解答】解:
在图1中,汽车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是正比例图象,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汽车运动3s时,通过路程为90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v===30m/s
则汽车的v﹣t图象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18.【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2cm和2.3cm中间,估读为2.2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25cm;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2)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8.3℃。
故答案为:(1)2.25cm;337.5s(2)0.1℃;38.3。
19.【解答】解:(1)由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2)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在0℃,吸热温度不再升高,故熔点为0℃,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从2min到8min是熔化过程,即熔化时间是6min;
(3)由图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说明水已沸腾;
(4)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需要缩短,可以减小水的质量等;
(5)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晶体;(2)0;固液共存;6;(3)已经;(4)减小水的质量;(5)能;不会。
20.【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①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②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4s=2s,
由v=可得,海水深度为h=s=vt=1531m/s×2s=3062m。
(3)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用不同的力击打音叉,音叉的响度不同,会看到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说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泡沫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5)从三幅图可以看出,①②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①和②的音调是相同的;
②③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1)温度;介质种类;
(2)3062m;
(3)发声体在振动;大;响度;
(4)能量;
(5)①②;②③。
五、计算题(6+7=13分)
21.【解答】解:(1)利用v=可知汽车前1.5h通过的路程为:s1=v1t1=10m/s×1.5×3600s=5.4×104m=54km;
(2)剩下的路程为:s2=s﹣s1=90km﹣54km=36km,
由题知剩下的路程需要在t2=30min=0.5h内驶完,
则剩下的路程,汽车的速度为:v2===72km/h;
(3)由题知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t1+t2=1.5h+0.5h=2h,
则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45km/h。
答:(1)汽车前1.5h通过的路程为54km;
(2)剩下的路程,汽车应以72km/h的速度行驶;
(3)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5km/h。
22.【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2~6min,汽车的v﹣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此段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₁=90km/h,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由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路程为;
(2)若汽车在0~2min运动的路程是s₂=2km,汽车在0~6min通过的总路程s=s₁+s₂=6km+2km=8km
则汽车在0~6min的平均速度为;
(3)火车全部在桥上经过的路程为s′=L﹣L=480m﹣120m=360m,火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为。
答:(1)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路程为6km;
(2)汽车在0~6min的平均速度是80km/h;
(3)火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36s。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3.【解答】解:(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得出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拨动它,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3)把b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时,振动的物体不同,所以听到声音的音色不同。
(4)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因此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
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应用控制变量法,而是采用了转换法;
C.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因此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
故选B;
故答案为:(1)音调;频率;(2)不同;振幅;(3)音色;(4)B。
24.【解答】解:(1)水池中的水吸收火焰的热量,迅速变成高温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的空气又变成了小水珠;在这个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又变成小水珠的过程是液化现象;
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时候,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
(2)神舟飞船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该材料在与空气摩擦时,或发生熔化,或发生升华,从而从返回舱外壳吸收热量,使得舱内的温度正常;
(3)探测器以每天约3×105km左右的速度飞行,即v=3×105km/天;
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为:s=1.52AU﹣1AU=0.52AU=0.52×1.5×108km=7.8×107km;
由v=可知,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时间为:t==260天≈10个月。
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静止;(2)熔化;升华;吸收;(3)10。
25.【解答】解:(1)跑步者以自己为参照物,道路两旁的路灯与他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灯是运动的,所以他会看到看到道路两旁的路灯在向后运动;
由甲图可知,跑步者通过的路程为6.60km=6600m,所用步数为7500步,时间为44min=2640s,
则此跑步者的步幅(每步距离)为:=0.88m/步,即步幅为0.88m;
该跑步者全程平均速度:v==2.5m/s;
(2)由图甲信息可得,“配速”的定义为:通过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3)平均配速是指跑1千米所用的平均时间,此数值越大,运动越慢,此数值越小,运动越快,由图知t1时刻的平均配速值最大,运动速度最慢。
故答案为:(1)跑步者自己;0.88;2.5;(2)通过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3)t1。
菁优网APP 菁优网公众号 菁优网小程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