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1页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2页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7页。
    A.政府对民间交易放宽了限制
    B.官府扶植商品经济发展
    C.地方经济发展受到政府保护
    D.边境贸易关乎国家利益
    2.北宋初期,为了阻挡契丹骑兵的南下,政府在河北沿边的边境上占据数万顷耕地,大修塘泊,修筑了一条
    “水长城”;政府利用这些塘泊大兴屯田,种植水稻。这一措施( )
    A.有效抵御了辽金南下 B.促进了南方农业开发
    C.缓解了北方驻军压力 D.推动经济重心的转移
    3.宋代儒学家,兴起一股研究《易经》热,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专门写有《太极图说》主题,程颐和朱熹都专门为《周易》作注。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体现儒学深受道教影响
    B.反映佛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
    C.促进儒学的哲学思辨化
    D.导致宋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4.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5.北宋时期,山西人司马光主张按照行政区划分配科举录取名额,江西人欧阳修主张按照才学录取。后来,参加争论的人非常多,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官员都参与其中。这反映宋代( )
    A.科举选才标准变化 B.社会发展存在区域差距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地方行政权力逐步扩大
    6.宋代有“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说法,如朱熹认为“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同时有法律规定地主殴死佃客须要抵命。这反映出宋代( )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佃户与地主的相互依存
    C.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D.田制不立导致土地兼并
    7.宋代,从太宗至宁宗十一位皇帝都曾将自己著述纂成《御制集》刻板刊印,内容涉及文辞、政事、边防等,除机密内容“送枢密院要库掌之”外,其他卷册“遍赐贵近,乞付三省,依故事”。宋朝这一举措( )
    A.有利于维护皇权专制统治
    B.延续了重文轻武的传统
    C.推动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D.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8.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廷“诏削夺官爵、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复其官爵,“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据此可知,当时( )
    A.榷场贸易推动统一进程
    B.边疆与中原经济联系密切
    C.经济重心发生重大转移
    D.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
    9.元朝对于云南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任用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央委派,二是任用当地土官进行治理。元政府设立宣政院对西部地区进行治理,而土官治理的地区都归属于宣政院所管辖,宣政院的用人原则就是“其为使位第二者,必僧为之”“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军民同摄”。这说明元朝( )
    A.中央政府权威大为加强
    B.十分注重发挥少数民族的积极性
    C.云南归中书省直接管辖
    D.治理边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0.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
    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
    11.《辽史·百官志》有关于枢密院的记载:汉人枢密院,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密院,后改用士人。太宗入汴,因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由此可知辽朝( )
    A.史家熟知汉人官制沿革
    B.打击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C.积极推进同汉族的交流
    D.汲取北宋经验建立枢密院
    12.1273年,元政府刊刻《农桑辑要》,该书主要是针对北方农业生产特点而作;1313年,王祯的《农书》正式出版,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技术和江南水田精细作业的经验,对南北农业技术和农具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农书内容的丰富,得益于( )
    A.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逐步实现统一
    13.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 ……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 )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14.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15.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
    ②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④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17.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燃料获取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不少篇章提及采伐薪柴的方法、数量、时间以及薪柴的市场价格。唐宋以降,北方燃料问题愈发突出。宋代发生了木柴、木炭的危机,即传统燃料危机。
    ——摘编自赵九洲《宋代传统燃料危机问题新论》
    材料二 下表为关于宋代燃料危机的不同观点
    ——摘编自柴国生《“燃料荒”还是“燃料危机”:
    再论宋代燃料安全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同哪种观点,试说明理由。据此谈谈你对历史研究中史料问题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来自海外的龙涎香等香料大量进入社会上层的日常生活。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载:“京师承平时,宗室成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裂持香球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宋代的文士们喜欢以居士(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自称,他们在斗室之中,焚香取静,蕴造空灵安逸的氛围。
    ——据戴建国《香料对宋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有一俗谚,道:“苏州样,广州匠。”明代的广东人颇为崇尚“奇器”,而番舶贸易的存在及其发展,同样也为这种社会风尚提供了社会基础,这就是广州人可以充分享用来自东、西洋的金银之器。当地的奇异特产,一经广东人的巧手加工,就成为一种普遍为当地人所喜好的“奇器”。广州所造锡器,号称天下最良;广州佛山镇所产的铁锅,更是行销天下;至于广州石湾所产的陶器,也是为天下人所喜爱,不但遍及两广,而且旁及海外诸国。所以当时又有一句谚语说:“石湾缸瓦,胜于天下。”
    ——据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香料在宋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匠”反映了明代广州的风貌。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史研究价值。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B
    6.B
    7.A
    8.B
    9.D
    10.C
    11.C
    12.D
    13..A
    14.D
    15.C
    16..B
    17.(1)原因:农耕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宋代城市化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对燃料的需求增加;北方长期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燃料需求量大;北方战乱与农业开发,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破坏。
    (2)认同材料一的观点;理由:有出土文物材料为依据,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冶铁、制瓷等行业均受到燃料短缺的影响,说明燃料危机是宋代比较普遍的现象;开封作为当时重要的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认同材料二的观点;理由:燃料短缺问题主要发生在开封等城市,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手工业衰落的原因应综合分析;观点一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片面剪裁。认识:史料是历史研究基础;史料类型是多样的;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历史史料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得出结论;历史研究要遵循一分材料一分结论的实证精神;要客观、准确的利用史料,不能主观剪裁史料。
    18.(1)作用:驱虫除秽、休闲娱乐;彰显身份,标榜势力;营造宁静优雅的人文氛围。原因:海外贸易繁荣;理学的发展;三教合一的影响;社会上层的导向。
    (2)风貌:番舶贸易发展;社会风气开放;手工业技术发达;商品经济繁荣。
    (3)价值:社会生活史研究涉及范围广泛,能更大程度还原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拓宽了传统史学研究的领域,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角度和空间。
    现象
    分析
    观点
    现象1:《宋史》等记载,北宋开封有16个年份出现大雪严寒天气,因雪灾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的就有8个年份。
    现象2:唐宋以来民众砍伐桑枣,政府屡禁不止。
    现象3:汉代生铁含硫量一般在万分之三左右,宋代生铁含硫量却普遍较高。宋代华北定窑与磁州窑名满天下,但宋以后都急剧没落。
    大雪严寒天气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现象频发,民众砍伐桑枣等经济林木屡禁不止等现象都说明宋代燃料危机现象突出。
    因为燃料危机,宋代大量用煤炼铁,导致了钢铁品质的严重下降,黄维等人对出土的宋代铁钱进行测定,发现有的含硫量竟高达1.94%;使用煤炭烧制瓷器,釉中的诸多物质都可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影响成品瓷器的外观与质地,使得工艺水平大打折扣
    观点一:宋代发生了严重的燃料危机
    16次大雪严寒天气有8次以上未见致人冻死的相关记载,说明引发开封燃料安全事件只是雨雪、战争等造成的“供给难足”而已。桑枣等林木不仅热值高,市场上更易售卖且售价更高。砍伐桑枣主要与燃料特性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黄维在同一篇论文中也指出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用煤炼铁和用木炭炼铁都是同时存在的”,用煤炭冶铁“一直都不是普遍的”
    观点二:宋代并不存在全局性的燃料危机

    相关试卷

    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6页。

    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王阳明诗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备考专题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