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真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865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真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865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真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865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真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真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B.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8s D.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2V
2. 疫情过后,小雨同学去音乐厅听一场音乐演奏会,当她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时,联想到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 听众可以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 悠扬的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音乐厅的门窗在演奏时关闭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3. 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4.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左侧的黑板反光
B. 日食的形成
C. 叶脉通过露珠成放大的像
D.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5.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行车前后轮安装在滚动轴承上,可以增大摩擦
B. 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C. 短跑运动员在到达终点后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
6. 下列物理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B.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中经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C. 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灯对吊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骆驼的脚掌宽大,能轻松地在沙漠中行走,是利用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力
7. 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
A. 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
B. 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
C. 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D. 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8. 如图所示是一款带滚轮的书包,其内部没装电池,但拖动书包使轮子滚动时,嵌在轮子里的LED灯会发光。以下四幅图能反映此现象原理的是( )
A.
B.
C.
D.
9. 在木棒的一端缠绕几圈细铜丝,制成一支简易液体密度计,将其先后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相同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且放入密度计后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分别是p甲、p乙,则( )
A. F甲F乙 C. ρ甲>ρ乙 D. p甲U额),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S1,断开开关S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 ;
②闭合开关______ ,断开开关______ (填写S、S1、S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
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 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27. 如图为中国新一代通用型导弹驱逐舰169号(武汉舰),它是052B型导弹驱逐舰。其满载时的排水量约为7×103t,当驱逐舰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时,受到的阻力是自身总重力的0.01倍。求:(海水密度近似取1.0×103kg/m3)
(1)在水面下3m深处,船体受到的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驱逐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驱逐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4)驱逐舰满载时以72km/h的速度匀速航行,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28. 父亲节到了,小明妈妈为爷爷买了一个电热足浴盆,内部由加热系统和按摩系统两部分组成,加热系统的加热电阻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605W。求:
(1)该电热足浴盆加热系统是利用电流的______ 工作的。
(2)小明帮爷爷泡脚前,向足浴盆中加入6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系统的加热电阻正常工作15min将水加热到40℃,则此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3)加热系统的加热电阻正常工作15min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4)当小明家的实际电压是200V时,加热电阻工作的实际电功率是多少?(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9. 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将太阳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加以利用。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吸光性好的材料制成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给水或其它介质加热;另一种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目前已用于人造地球卫星、太阳能汽车等。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来源丰富、不需运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优点。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又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新的技术课题。
如图是试验中的无人驾驶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能源。
(1)太阳能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 。
(2)技术人员可以通过______ 远程操控汽车(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
(3)太阳能属于______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4)太阳能汽车的外形做成流线型,上表面弯曲,下表面比较平。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______ 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请你说出太阳能的一条优点:______ 。
30.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用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一定要学会安全用电,让电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如果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可能会引发火灾。请你用所学过的电学知识来解释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错误;
B、人的正常体温约是37℃,符合实际,故B正确;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5s,故C错误;
D、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A
【解析】解:A、琴弦的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由于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因此依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
C、声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音乐厅的门窗在演奏时关闭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声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进行的。
3.【答案】C
【解析】解:A、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故A错误;
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故B错误;
C、“丹桂小菊万径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另外明确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理解改变内能的两个方法。
4.【答案】B
【解析】解:
A、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太光滑,光照到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日食是由于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中间,即射向地球上的光线被月亮挡住了,故该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
C、露珠下的叶脉被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5.【答案】D
【解析】解:
A、前后轮安装在滚动轴承上,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故A错误;
B、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铅球空中飞行是由于惯性,只有距离,没有力。故这种情况没有做功,故B错误;
C、短跑运动员在到达终点后不会立即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高压锅的密封性强,使用时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短时间内容易熟,故D正确。
故选:D。
(1)要减小摩擦就要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光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分离等;
(2)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4)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本题考查了减小摩擦的方法、做功的两个条件、惯性、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6.【答案】B
【解析】解:A、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故A错误。
B、紫外线能杀菌,医院的病房中用紫外线灯来灭菌,故B正确。
C、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的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吊灯,吊灯对吊线的拉力的受力物体是吊线,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受力物体,故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骆驼的脚掌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骆驼对地面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1)连通器原理: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
(2)紫外线能杀菌。
(3)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本题通过一些生活现象考查了紫外线、平衡力、减小压强的方法、连通器原理等,体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7.【答案】D
【解析】解:A、打雷下雨时,站在大树下避雨,容易发生雷击现象,此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人体是导体,用手接触带电的插座时,会发生触电事故,此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湿抹布是导体,用湿抹布擦拭发光的灯泡时很容易触电,此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有金属外壳的电器,外壳必须接地,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此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D。
(1)雷雨天不能站在大树下;
(2)人体是导体,接触插座的线头时,容易触电;
(3)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
(4)有金属外壳的电器,外壳必须接地。
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常识,属于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拖动书包使轮子滚动时,其内部没装电池,但嵌在轮子里的LED灯会发光,说明该过程中有电流产生,所以其原理应该是电磁感应现象;
A、图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图中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给导体通电,导体会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这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实验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据此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形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和电能的计算,明确“书包轮”的工作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B、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G一定,由物体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漂浮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为:F甲=G,F乙=G,即F甲=F乙,故A、B错误;
C、如图所示,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排甲ρ乙,故C正确;
D、相同烧杯中放入密度计后液面高度相同时,即烧杯内液体深度相同,且液体密度ρ甲>ρ乙,由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
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p甲>p乙,故D错误。
故选:C。
(1)同一支密度计重力一定,由物体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漂浮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密度计重力大小,从而确定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2)如图所示,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物体漂浮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涉及浮力、压强大小的比较,难度较大。
10.【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量R1的电流;
滑片向右移动时,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则电压表示数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示数不变,故D正确,AB错误;
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P=U2R可知,总功率变小,故C错误。
故选:D。
由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量R1的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通过R1的电流变化;滑片向右移动时,根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可知总电阻的变化;根据P=U2R分析总功率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
11.【答案】BCD
【解析】解:A、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可知,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所以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B正确;
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
D、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故D正确。
故选:BCD。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真题,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真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全卷共六道大题,总分100分, 以下关于压强知识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中考真题,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