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着陆火星,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篇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火星不属于(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下列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降落在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是天体 B.与火星相邻的行星是金星和地球
C.火星属于地内行星 D.绕火星运转的探测器属于卫星
【答案】1.D 2.D
【解析】1.火星是太阳系中环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之一,属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位于可观测宇宙,因此火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排除ABC;火星与卫星构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并列为行星系统,因此火星不属于地月系,D符合题意。故选D。
2.降落在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属于火星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A错误;与火星轨道相邻的行星应地球和木星,金星轨道与火星轨道不相邻,B错误;太阳系中,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外,因此火星属于地外行星,C错误;火星为行星,因此绕火星运转的探测器属于卫星,D正确。故选D。
【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
左图为日全食,右图是发生较大规模太阳耀斑的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主要是太阳( )
A.大气的光球 B.大气的色球 C.大气的日冕 D.大气的全部
4.本次耀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有( )
A.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B.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异常
C.全球各地出现地震灾害 D.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答案】3.A 4.D
【解析】3.日全食是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主要是肉眼可见的太阳大气光球层,而色球层、日冕层肉眼不可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耀斑是太阳大气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出现短时间突然增亮的现象,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影响短波通信,D正确;太阳风达到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发光现象,即极光现象,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B错误;地震灾害是地球内能的释放,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
下图表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对图中所示圈层的主要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a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厚度不均 B.b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不规则
C.c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 D.d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
6.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5.B 6.B
【分析】从图中位置判断,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
5.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是整个上地幔,A错误;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B正确;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组成,D错;故选B。
6.水圈中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征,知识性试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B.第四纪属于间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小
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整个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
8.下列关于地球各阶段历史演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早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形成联合古陆
B.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
C.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
D.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答案】7.D 8.A
【解析】7.由图可知,新生代大部分时期较现代湿润,A错误;第四纪大部分时期气温较现代冷,属于冰期,冰川覆盖面积比现在大,B错误;古生代到新生代,大部分时期气温较现代暖,温暖期偏长,寒冷期偏短,C错误;古生代大部分时期气温较现代暖,整个古生代以温暖期为主,D正确。故选D。
8.古生代后期形成联合古陆,A错误,符合题意;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都是重要的成煤期,B不符合题意;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繁盛的时代主要是侏罗纪和白垩纪,C不符合题意;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海陆分布格局,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地质历史上有三大成煤期。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按照原定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将与距地球表面大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航天员也会进入核心舱进行一系列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飞船升空过程中大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B.递增→递减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飞船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持续升高,气压持续降低
C.飞船穿越的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活动
D.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答案】9.A 10.D
【分析】9.材料信息表明,飞船从地面发射升空到400千米处,依次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的中间层和热层,对流层气温向上递减,平流层气温向上递增,中间层气温向上递减,热层气温向上递增,因此飞船升空过程中大气温度变化大致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飞船发射后,向上依次穿越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受重力作用,大气主要向地面集中,离地面越远,大气密度越小,因此于飞船向上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持续降低,气压持续降低,B错误;飞船穿越的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C错误;飞船执行任务期间,环绕地球运行,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D正确。故选D。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的特点:气温有降有升,气体稀薄,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12.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 )
A.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 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11.C 12.D
【解析】11.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有水汽和固体杂质,C正确;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A错误;氩和氖是稀有气体,不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物质,B错误;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D错误。故选C。
12.由于人类排放大量的制冷剂,释放的氟氯烃将使大气的臭氧减少,A错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将消耗更多氧气;破坏植被,森林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地球的氧气减少,B错误。水汽对大气无污染,C错误。人类活动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燃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破坏植被,森林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因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汽和悬浮微粒(杂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氮气占干空气的体积比最大,约为78%,其次是氧气,约占干空气体的21%,剩下的1%由其它各种气体构成,如惰性气体、二氧化碳、臭氧等。
游客的日记中写道:“飞机平稳的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所处大气层,之所以适宜飞行是因为该层大气( )
A.有电离层方便通讯 B.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
C.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好 D.气温上冷下热气流平稳
14.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 )
A.对流运动显著 B.水平运动显著 C.上升运动显著 D.下沉运动显著
【答案】13.C 14.A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可知,飞机在云层的上方,云层主要分布在对流层,飞机飞行应该是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高,没有对流运动,飞机飞行不颠簸,很平稳,适合飞行,C正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部分,A错误。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是高层大气,B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逐渐升高,气温上热下冷,D错误。所以选C。
14.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大气运动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A正确。水平运动显著的是平流层,无云层,B错误。空气对流运动包括垂直上升与下沉运动,不是单独的上升运动显著或下沉运动显著,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球的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滩、山岭等不同地形的影响,受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因而造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风,即空气发生大量的对流现象,故称为对流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
A.臭氧层的高度 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变化规律 D.平流层气温变化规律
16.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
A.乙处的气温远高于甲处 B.甲处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
C.甲、乙两处同为上升气流 D.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
【答案】15.B 16.D
【分析】15.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海拔高度接近50km,A错误。从图中看出,0°—30°之间高度,即低纬度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7—18km;30°—60°即中纬度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0—12km;30°—60°即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约为8—9km,符合对流层大气高度纬度变化的特点,故为对流层的高度,B正确。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C错误。平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D错误。故选B。
16.从图中可知,甲乙位于同一纬度的高空,乙处位于平流层下部,离直接热源较远,所以乙处气温低于甲处,A错误。甲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B错误。甲处在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乙在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C错误。地面是对流层水汽的来源,海拔越低水汽越充足,因此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D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其厚度与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对流运动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在高度约380千米的轨道运行,并与在轨道运行的“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上图中正确表示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天舟一号”升空过程中( )
A.气温越来越高 B.从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和对流层
C.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
19.不同大气层演绎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
A.晴天为主,适合高空飞行、I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III层
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III层 D.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III层
【答案】17.B 18.C 19.D
【解析】17.大气由近地面到高空的垂直分层为对流层、平流层、 高层大气。由于对流层的温度来源于地面,所以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升高温度升高。据图观察,可判断出正确表示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②,故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天舟一号升空过程中在对流层中,气温越来越低,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臭氧层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增温。进人高层大层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到80 km以上的高空后,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据图观察,I为对流层,III为高层大气。I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适合高空飞行,A错误。III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先减小后增加,B错误。II平流层有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III层为高层大气,C错误。III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1.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在15 ~ 35千米处形成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在60 ~ 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欧洲的芬兰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其靠近北极圈的罗瓦涅米是欣赏北极光的著名旅游城市,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赏。下图为该城市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小题。
20.产生极光的带电粒子流来源于( )
A.光球层 B.太阳风 C.色球层 D.日冕层
21.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幽深曲折的峡湾和芬兰南部湖泊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20.D 21.C
【分析】20.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光球层的太阳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带电粒子流.,这些带电粒子流穿越大气层时,在高纬度地区可见极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被海水涌入形成。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幽深曲折的峡湾和芬兰南部湖泊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C正确;流水侵蚀主要位于河流上游,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海浪侵蚀不会形成峡湾,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
22.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桥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海蚀桥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喀斯特溶蚀桥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风蚀桥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详解】A. 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故A错误。
B. 海蚀桥主要是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故B错误。
C. 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且降水较多的地区,如我国云贵一带,故C错误。
D. 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区,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地貌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
A.甲——流水堆积 B.乙——风力搬运
C.丙——海水堆积 D.丁——风力侵蚀
24.若乙图表示流动沙丘,下列说法正确的
A.A坡为背风坡 B.A坡风力大于B坡
C.B坡为迎风坡 D.B坡比 A坡坡度小
【答案】23.D 24.B
【解析】23.甲图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错误。乙图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B错误。丙图是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海蚀柱,C错误。丁图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风蚀蘑菇,D正确。故选D。
24.由图可知,A坡比B坡缓,A为迎风坡,B为背风坡,A坡风力大于B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小于背风坡坡度。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有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④>③ D.④<②
26.图中①、②、③、④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5.C 26.C
【分析】该题考察热力环流。
25.根据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可以判断此时气压①>②,说明同一水平方向上,①处为高气压,②处为低气压,B错;相应的,同一水平方向上,近地面④为高气压,③为低气压,因而④>③,C正确。近地面气压始终大于高空气压,因此④>③>①>②,A、D错。故正确答案为C
26.根据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可知,近地面气温始终高于空中,因此③、④的气温始终高于①和②,A、B排除;根据上题可知,③的气压小于④,说明③地近地面附近气流受热上升,因而形成低气压,故气温高。因此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③,C正确。
【点睛】热力环流过程:
等压面判断方法:
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27.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7.D 28.C
【分析】27.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且集中在平流层和高层大气),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波长短的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吸收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主要是大气释放能量的方式,不是近地面主要直接热源。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8.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且集中在平流层和高层大气),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①是地面主要能量来源,②的能量大多不到地面,④是地面损失能量的方式,这些均不是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方式,排除ABD;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以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因此③符合题意,即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1)吸收保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2)补偿作用: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30.下列是“维珍银河飞船”升空新闻上部分网友的弹幕,没有道理的是( )
A.我晕,越来越缺氧 B.经历了风吹雨打,前途晴空万里
C.小哥不易啊,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 D.我要飞得更高,离地300千米去见我的彩虹妹妹
【答案】29.A 30.D
【解析】2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左右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因此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A对。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水汽含量很少,B、C、D错。故选A。
30.“太空快递”由对流层上升到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升高引力减小,大气越来越稀薄,氧气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缺氧,A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对流层会出现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在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会出现晴空万里的现象,B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下降,在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会出现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C正确,不符合题意。彩虹会出现在对流层中,对流层厚度一般只有十几千米,300千米的高空不会有彩虹出现,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从地表至高空,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在对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升高;在高层大气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后升高。
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导致空气质量和气温下降。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源自左图中( )
A.I层 B.Ⅱ层 C.Ⅲ层 D.IV层
32.火山喷发导致气温下降主要是因为右图中(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答案】31.B 32.A
【解析】3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和纵波通过I层和Ⅱ层之间的交界面时,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界面叫莫霍面,莫霍面以上的I层是地壳,以下的Ⅱ层是上地幔。横波和纵波通过Ⅲ层和IV层的交界面时,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界面叫做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上的Ⅲ层是下地幔,以下的IV层是地核。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源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逆辐射,③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④表示地面辐射。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和水汽及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即①③增强,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地面温度较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从而导致气温下降,A正确,C错误。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和水汽及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②增强,但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应较高,不符合题意,B错误。地面温度降低,则地面辐射减弱,即④减弱,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界面:一个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界面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界面叫做古登堡面。我们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甲乙两图分别示意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和城市热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甲图中的大气环流,此时( )
A.近地面风干燥 B.盛行陆风
C.正值白天 D.正值夜间
34.下列关于乙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降水多于城市 B.城市降水多于乡村
C.城市因太阳辐射强而气温较乡村高 D.乡村因太阳辐射弱而气压较城市高
【答案】33.C 34.B
【解析】33. A甲图中的大气环流,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盛行海风,近地面风湿润,故A选项错误。B.甲图中的大气环流,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盛行海风,故B选项错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比同纬度海洋升温快,根据图示可知,此时海洋上气压高,气温低,陆地上气压低、气温高,此时是白天,故C选项正确。D夜晚,陆地比同纬度海洋降温快,陆地近地面气流作下沉运动,海洋近地面气流作上升运动,与图示不符,故D选项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4. A 由图可知,城市气流上升,降水多,乡村气流下沉,降水少,故A选项错误。B.城市气流上升,降水多,乡村气流下沉,降水少,故B选项正确。C.城市气温高,是由于城市人口稠密,工业集中,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比乡村气温高,两地接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故C选项错误。D.两地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差不大。故D选项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
很多影视剧在拍摄时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女主角的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和一天内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6.为了很好地完成材料中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拍摄,作为导演应该选择拍摄的时间为( )
A.16时至次日8时左右 B.6时至12时左右
C.8时至16时左右 D.18时至次日6时左右
【答案】35.A 36.C
【解析】35.根据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①的气压大于④,②的气压小于③,①④位于近地面,②③位于高空,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所以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①处,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36.根据材料,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女主角的头发向后飘逸,说明是吹海风,也就是近地面,海洋气压比陆地高,当陆地气温比海洋高时,陆地气压比海洋低,吹海风,根据图乙中信息,8时至16时左右,陆地气温比海洋高,C正确,16时至次日8时左右和18时至次日6时左右,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AD错误,6时至12时左右,先吹陆风再吹海风,B错误。所以选C。
【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气压低,海洋增温慢,近地南气压高,吹海风,夜晚相反,吹陆风。
下图是从手机天气预报APP中截取的街阳市2021年12月19日至21日的天气情况(图中气温数据分别为当日最高温和最低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与21日相比。衡阳市12月19日( )
A.白天太阳辐射较弱 B.白天地面辐射弱
C.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D.夜晚削弱作用强
38.与图示期间天气变化吻合的是( )
A.昼夜温差不断缩小 B.日平均温持续降低
C.日照时数不断增加 D.空气污染持续加重
【答案】37.C 38.A
【解析】37.从图中天气预报图可以看出,衡阳市19日为晴天,21日为大雨天气。19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作用显著,地面辐射较强,A、B选项错误。19日为晴天,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C选项正确。大气削弱作用主要指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夜晚无太阳辐射,排除D选项。故选C。
38.19日温差为12°,20日温差为3°,21温差为2°,昼夜温差不断缩小,A选项正确。20日日平均温14°,21日日平均温为15°,日平均温并未持续降低,B选项错误。20日为小雨天气,21日为大雨天气,阴雨天气影响日照时长,使日照时长减少,C选项错误。降雨能够将大气污染物有效减少,污染持续加重错误,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削弱作用是指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0.图中③表示大气的( )
A.反射作用 B.逆辐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净化作用
【答案】39.A 40.B
【解析】3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对应图中①,A正确;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错误;③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C错误;④是大气辐射,会使大气层热量散失,D错误。应选A。
40.根据图片可知,③由大气指向地面,应表示大气逆辐射,B正确,大气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应是大气针对太阳辐射进行,而不是由大气指向地面,AC错误;净化作用与大气受热过程无关,可排除,D错误。应选B。
【点睛】太阳辐射先通过大气圈,然后到达地面;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地面吸收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对流层大气因为水汽、尘埃和云等较多,能吸收相当数量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射的热量归还给地面,使地面增温,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综合题
41.下图为某两地典型的景观图,左图为石灰岩形成的阿诗玛形象,右图为花岗岩形成,名为石猴观海。回答下列问题。
(1)按成因分左图岩石类型为____,右图岩石类型为属于____。
(2)左图地貌类型名称为____,主要分布于气候____地区,形成的外力因素是____,外力表现形式为____。
(3)右图岩石地貌形成原因,首先在地表以下受____(环境条件)影响,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____,岩石出露于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图示形象。
(4)下列各组地貌,由同一种外力因素作用形成的是( )
A.角峰海蚀崖 B.U型谷沙丘 C.V型谷三角洲 D.戈壁冲积扇
【答案】(1) 沉积岩 侵入岩或岩浆岩
(2) 喀斯特地貌 湿润 流水 侵蚀或溶蚀
(3) 高温高压 上升
(4)C
【分析】本题以某两地典型的景观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岩石成因类型、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左图是石灰岩形成的阿诗玛形象,石灰岩按成因属于沉积岩;右图为花岗岩形成的,花岗岩按成因属于岩浆岩。
(2)左图地貌类型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气候湿润地区,形成的外力因素是流水,外力表现形式为侵蚀或溶蚀作用。
(3)右图岩石地貌形成原因,首先在地表以下受岩浆侵入,在高温高压环境影响下,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上升),花岗岩出露于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图示形象。
(4)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海蚀崖是海浪侵蚀形成的,A错误;U型谷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B错误;V型谷是在河流上游,流水侵蚀形成的,三角洲是在河口地区流水沉积形成的,C正确;戈壁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冲积扇是流水在出山口沉积形成的,D错误。故选C。
42.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近地面A比B的气压____(高或低)。
(2)近地面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地,空气做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_____(高或低)气压。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__风(海或陆)。
(5)如果A代表的是城市,B代表的是郊区,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的是_______,假设要布局一个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_______。
【答案】 高 低 A 上升 低 顺 夜晚 陆 A 郊区B以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1)高空中C处等压面上凸,可判断C处为高压,D处等压面下凹,可判断D处为低压,根据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可知,A地形成低压,B地形成高压。故高空C比D的气压高,近地面A比B的气压低。
(2)根据上题,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可知,近地面A地形成低压,说明其受热,空气做上升运动。
(3)近地面A处为低压,气流上升,B处为高压,气流下沉,水平方向气流从B流向A,高空中水平方向水平方向气流从C流向D,故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则为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陆风。
(5)容易产生热岛效应的是城市,因此该空填A,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之外,故应该布局在郊区B以西。
【点睛】本题以东部沿海某地高空等压面为载体,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需要结合课本关于热力环流的讲解即可作答。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21年3月2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岛的锡纳朋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5000米,大量碎石从火山口喷出,下面左图是火山喷发时景象,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火山喷出的碎石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喷出的火山灰主要位于大气层的____层。
(2)指出喷发出的火山灰对大气受热过程各环节的影响。
【答案】(1) 地幔 对流
(2)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尘埃等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③地面辐射减弱,气温下降;④大气中弥漫着火山灰,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减小。
【分析】本大题以印度尼西亚锡纳朋火山喷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岩浆在喷出过程中,将上部位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沿着岩浆通道一块喷出,故碎石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幔。印度西尼亚位于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约为17~18千米,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5000米,可知火山灰主要位于对流层内。
(2)喷发出的火山灰以固体物质、尘埃等为主,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气温下降;火山灰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使昼夜温差减小。
【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初三和十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北校区高一上学期12月小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北校区高一上学期12月小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