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同步课件PPT+教案+导学案+音视频素材全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社戏公开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社戏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社戏pptx、1社戏教案docx、1社戏docx、《社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1社戏mp3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儿时的生活总是让人至今难忘!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大家至今记得美女蛇的传说。今天我们随着《社戏》再一次走近鲁迅,去感受儿时的快乐。
1.把握文章情节,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领悟鲁迅作品中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风景、风俗、人情的感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本文《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归 省( ) 行 辈( )惮 ( ) 絮 叨( )怠 慢( ) 撺 掇( )凫 水( ) 潺 潺 ( )欺 侮( ) 蕴 藻( )家 眷( ) 皎 洁( )漂 渺( )屹 立( )船 篷 ( ) 踊 跃( )
( )归省( )省心
( )一哄而散( )哄骗( )哄堂大笑
( )行辈( )行走
( )吁气( )呼吁
【巧记多音字】他那像哄骗( hǒnɡ )小孩子的话,引得人们哄( hōnɡ )堂大笑,大家听后一哄( hònɡ )而散。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怠慢: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朦胧:月光不明,在文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宛转:同“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处扩散。
(易混词)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1.自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找出小说的线索,并根据线索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2.理清情节,体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结构。
一、看戏前: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1-3)二、看社戏: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4-30)三、看戏后:戏后余波和怀念社戏。(31-40)
2.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为什么有的详写,有的略写?
随母归省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月夜出航/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看社戏是本文主要内容,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本文作者围绕社戏,浓墨重彩地写了看戏的全过程,读来令人身临其境。而对于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 文章结构详略得当。
一、随母亲小住平桥村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3.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深深怀念的。
二、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但我称它为“乐土”,因为: (1)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一、看社戏顺利吗?阅读第4-9自然段,在课本中找出看社戏前的“三次波折”和“三次转机”。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公的船回来了;②朋友与“我”同去;③双喜保证不出事。
1)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2)烘托社戏带给“我”的吸引力;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二、阅读第10-13自然段,思考:
1.找出第10段中对开船动作描绘得准确、传神的一系列动词,体会其表达效果。
表现小伙伴们熟练敏捷的驾船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社戏时愉快的心情。
【阅读小贴士】分析表现连续性动作的一系列动词时,要先说出描绘的内容或画面,再分析表达的效果及心理情感等。
2.这一层,作者通过详细描写哪些内容来 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
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3.根据上述的描写,揣摩“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戏时的心理。
总体来说,有高兴、迫切和沉静。 进一步分析,“迫切”心理较为突出。“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以动写静,烘托出“我”的急迫心情。听到歌声,料想便来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理。
三、阅读第14-21自然段,讨论: 1.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不好看 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 二是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 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并不停地唱着。
2.孩子们爱看不爱看?文章怎么表现出来?
不爱看 表现:觉得戏子的脸渐渐稀奇、五官渐不明显、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 (侧面描写)
四、朗读22-30段,思考: 1.赏析22、23两段文字的写法及作用。
第22段: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月夜景色的美好,表现了“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
第23段:侧面描写突出船快。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驾船技术的熟练。
2.分角色朗读24-30段,讨论:归航途中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淳朴的天性。文中的“偷”成为了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出了情趣,“偷 ”出了欢乐。
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淳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所以不能删掉。
1.分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当我看社戏遭遇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与大家商量好对策。
(6)双喜完成了看社戏的重托,“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阅读小贴士】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时,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细节、侧面烘托等描写方法入手,也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相关的故事情节及写作背景等多方面来把握形象特点。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
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阿 发双 喜六一公公桂 生
宽厚、淳朴、好客、热忱憨厚、无私聪明、能干、善解人意、有组织才能和号召能力机灵、勤快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
对这段往事的回忆,抒发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围绕中心取舍材料。题目是《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并不多,作者用不少笔墨在开头写“我”到外祖母家的其他生活以及看社戏遇到的困难,在结尾又写了六一公公送罗汉豆的事,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作者所怀念的不是社戏本身,而是在看社戏过程中与农家孩子结下的诚挚友谊和农村的自由生活。“社戏”作为一条线索,在文中起着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2.景物描写,细致逼真 。碧绿的豆麦天地,水气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连山,星点的渔火,孩子们的谈笑声,潺潺的流水声,宛转悠扬的笛声,豆麦和水草发出的清香等等,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景物描写是这篇作品具有魅力的因素之一。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特色。
3.用笔浓淡疏密,详略得当。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包括看戏前的波折、去看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和看戏后归航,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对于得以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用笔非常高明。
本文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经历的美好的童年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友爱的美好品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一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1—3)
二 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4—30)
三 看社戏后的余波 (31—40)
看社戏的波折(4—9)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
赵庄看社戏(14—21)
深夜归航(22—30)
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7* 溜索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阿城文集《遍地风流》pdf、7溜索pptx、教案docx、导学案学生版doc、导学案教师版doc、溜索mp3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社戏优秀说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社戏pptx、1《社戏》导学案doc、1《社戏》PPT配套教案doc、1《社戏》说课稿doc、社戏mp3、鲁迅故居视频素材1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 邓稼先优秀说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邓稼先》pptx、邓稼先资料素材docx、1邓稼先PPT配套教案doc、1《邓稼先》导学案docx、1邓稼先说课稿doc、华语群星-中国男儿mp3、邓稼先mp3、邓稼先链接视频mp4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