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远离有毒物质,4g,充分燃烧后生成26,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g x,8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3远离有毒物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受强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人误食用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蛋清可减轻毒性
D.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2.下列是某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常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B.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C.发现煤气泄漏,应该立刻关闭气阀、打开门窗
D.重金属中毒,可喝鲜牛奶或豆浆解毒
3.公共场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根据规定,医院、学校、商场、车站、加油站等场所都属于禁烟区域,市民不得在此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警示语,众所周知且耳熟能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二手烟不会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必在意
B.烟草烟雾中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
C.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
D.公共场所不抽烟,与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样,成为代表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
4.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深埋电池,消除污染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D.远离烟草,拒绝毒品
6.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豆浆中加入盐卤或石膏,能制成豆腐
B.如果摄入的葡萄糖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
C.甲醛溶液不仅能浸制动物标本,还能用来泡制肉皮、虾仁等食物
D.蚊子叮咬后,分泌的酸性物质使肌肉酸痛,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可以止痛、消肿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燃气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炭黑,将灶具空气进风口调大
B.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
D.家用燃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燃气泄漏
8.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美丽中国”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为了食品安全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9.2022年3月15日是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民生热词。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霉变的花生制作鱼皮豆
B.加工火腿肠时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防腐
C.为防止海鲜腐烂,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D.凉拌黄瓜时,加入少许食醋可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10.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
B.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物理变化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肥皂水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据报道,山东一些不法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有毒,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
(1)甲醛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3)写出甲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若有相同质量的甲醛和醋酸(CH3COOH)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 ;
(4)经测定某甲醛水溶液中氢的质量分数为8%,其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2.能源、材料、环保、食品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
(2)食用下列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填字母)。
A.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过蒸煮后食用
B.用亚硝酸钠腌制的鱼和肉
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
D.加入少量小苏打焙制的糕点
(3)“节能减排”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是一种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充分燃烧后生成26.4g二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g。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3远离有毒物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受强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人误食用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蛋清可减轻毒性
D.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固化,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重金属盐可以是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后会中毒,服用大量的蛋清和牛奶后,可以和重金属反应,变为不被吸收的物质,减弱对肠胃的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所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是某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常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B.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C.发现煤气泄漏,应该立刻关闭气阀、打开门窗
D.重金属中毒,可喝鲜牛奶或豆浆解毒
【解答】解:
A、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它们的含碳量不同,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因此百炼成钢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指的是只要下功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油脂和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故正确;
C、大量煤气泄漏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会产生爆炸,因此发现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阀,打开门窗,故正确;
D、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牛奶、豆浆等中富含蛋白质,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故正确;
故选:A。
3.公共场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根据规定,医院、学校、商场、车站、加油站等场所都属于禁烟区域,市民不得在此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警示语,众所周知且耳熟能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二手烟不会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必在意
B.烟草烟雾中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
C.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
D.公共场所不抽烟,与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样,成为代表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
【解答】解:A、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对人体伤害更大,故A错误;
B、烟草烟雾中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伤害较大,故B正确;
C、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抽烟,与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样,成为代表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故D正确。
故选:A。
4.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解答】解: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能够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该选项正确。
B、不能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该选项不正确。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以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正确。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该选项正确。
故选:B。
5.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深埋电池,消除污染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D.远离烟草,拒绝毒品
【解答】解:A、电池深埋后污染源存在,对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严重,故A错误;
B、垃圾分类可以增加回收利用率,减少污染,故B正确;
C、减少鞭炮燃放可以减少硫化物氮化物及细颗粒物排放,有利于环保,故C正确;
D、烟草、毒品对身体有危害,所以D正确。
故选:A。
6.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豆浆中加入盐卤或石膏,能制成豆腐
B.如果摄入的葡萄糖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
C.甲醛溶液不仅能浸制动物标本,还能用来泡制肉皮、虾仁等食物
D.蚊子叮咬后,分泌的酸性物质使肌肉酸痛,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可以止痛、消肿
【解答】解: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卤或石膏,可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聚集起来从溶液中析出,制成豆腐,故A正确;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低血糖的人由于不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故低血糖的人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故B正确;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不能用来泡制肉皮、虾仁等食物,故C错误;
D、稀氨水或肥皂水显碱性,能中和蚊子叮咬后分泌的酸性物质,起到止痛、消肿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燃气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炭黑,将灶具空气进风口调大
B.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
D.家用燃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燃气泄漏
【解答】解:A、炒菜时燃气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炭黑,说明氧气不足燃气不充分燃烧,应将灶具空气进风口调大,故A正确;
B、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打开门窗空气会进入,火焰会燃烧更旺,故B错误;
C、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故C正确;
D、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可以闻见气味,则利于发现煤气泄漏,故D正确。
故选:B。
8.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美丽中国”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为了食品安全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解答】解:A、私家车中燃料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应少开私家车,故A错误;
B、垃圾分类回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
C、按照要求添加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健康无影响,不能禁止使用,故C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9.2022年3月15日是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民生热词。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霉变的花生制作鱼皮豆
B.加工火腿肠时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防腐
C.为防止海鲜腐烂,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D.凉拌黄瓜时,加入少许食醋可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解答】解:A、霉变花生具有毒性很大的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来制作鱼皮豆,故A错误;
B、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加工火腿肠时不能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防腐,故B错误;
C、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C错误;
D、食醋呈酸性,维生素C在酸性的环境中较稳定,可以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故D正确。
故选:D。
10.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
B.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物理变化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肥皂水
【解答】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析出沉淀,说明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鸡蛋清、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据报道,山东一些不法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有毒,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
(1)甲醛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易溶于水 (写出一点即可);
(3)写出甲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HCHO+O2CO2+H2O ,若有相同质量的甲醛和醋酸(CH3COOH)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 1:1 ;
(4)经测定某甲醛水溶液中氢的质量分数为8%,其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70% 。
【解答】解:(1)有机物是除碳酸、碳酸盐及碳的氧化物之外的含碳化合物,甲醛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有机物;
(2)甲醛的物理性质有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易溶于水;
(3)甲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HO+O2CO2+H2O,醋酸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2O22CO2+2H2O,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由化学方程式可得每个甲醛分子和每个醋酸分子消耗氧气的分子的个数分别为1和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燃烧相同质量的甲醛和醋酸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即所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4)设溶液质量为m,甲醛的质量分数为x,甲醛水溶液中氢的质量分数为8%,则÷m×100%=8%,解得x=70%,故答案为:70%。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2.能源、材料、环保、食品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 煤 、石油和天然气。
(2)食用下列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D (填字母)。
A.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过蒸煮后食用
B.用亚硝酸钠腌制的鱼和肉
C.用硫酸铜溶液浸泡后的粽叶包粽子
D.加入少量小苏打焙制的糕点
(3)“节能减排”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是一种 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2CO2+3H2O 。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充分燃烧后生成26.4g二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12.6 g。
【解答】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A、霉变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在高温下也很难分解,故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过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A错误;
B、亚硝酸盐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制的鱼和肉,故B错误;
C、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如果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C错误;
D、用小苏打焙制糕点时,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多孔,既美观又好吃,该做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D正确。
故选:D。
(3)乙醇可用粮食发酵的方法获取,所以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可再生;C2H5OH+3O22CO2+3H2O。
26.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100%=7.2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碳元素7.2g。因为乙醇和乙醛中:2C~O,设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则:
2C~O
24 16
7.2g x
x=4.8g
则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3.4g﹣7.2g﹣4.8g=1.4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4g÷(×100%)=12.6g,
故答案为:(1)煤;
(2)D;
(3)可再生;C2H5OH+3O2 2CO2+3H2O;12.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化学与材料研制,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的是,“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同步测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远离有毒物质,1g、蛋白质≥2,3克.,5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25.,85 克.,333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