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9章练习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10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9章练习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10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9章练习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10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9章练习卷
展开
这是一份(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9章练习卷,共19页。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鲁教版
九年级第9章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氧化铜 C.磁铁矿 D.金刚石
2.下列有关空气、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汞得到白色的固体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做燃料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基本相同
D.空气属于混合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填空题(共2小题)
3.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中,往往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干冰升华可吸收大量热,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 。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的区别是 。
(3)选择金属钨作白炽灯泡的灯丝,体现它独特的物理性质是 。
(4)解释古代字画经久不变色的原因 。
4.化学在科技、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我国科学家研制了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装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①甲醇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请你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低碳行为: 。
(2)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该车的车身使用了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
①工业上冶炼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X+CO2+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Si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三.实验题(共1小题)
5.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的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
【设计实验】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剧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写出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铬的硫酸化合物化学式为CrSO4)。
四.解答题(共1小题)
6.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写出该实验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3)通过以上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五.科学探究题(共4小题)
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我们做过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一个实验如图
(1)实验操作:
①收集2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一瓶,观察到 ,说明氧气具有 的性质。
②将一个“空”集气瓶倒扣在另一瓶氧气上,瓶口相接,等待4﹣5分钟。
③然后将上面的“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取下来,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观察木条也复燃。
(2)实验结论:该实验说明分子 。
【实验二】如图所示,图2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图1)的改进装置。
图2的主要操作为: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足量的红磷立即被点燃。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时的符号表达式为 ;
(2)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体积为 mL;
(3)图2的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D.吸收生成的有毒物质,防止污染空气
8.某同学发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表面呈绿色,老师说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为了弄清这种绿色铜锈的元素组成,他和几位同学对绿色锈迹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锈俗称铜绿,受热易分解。
【实验1】将适量干燥的铜绿粉末放在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铜绿加热。
(1)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水雾产生,说明铜绿中含有 和 元素。
(3)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 ,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一会儿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呢?他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
【实验2】他们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观察到左边试管中的现象为 ,证明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停止加热时,应进行的正确操作是 。
【实验结论】铜绿中含有 元素。
【交流与反思】
(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铜绿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
(5)由铜绿的组成元素可以推测: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图3所示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丁
(6)为防止铜制品生锈,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9.据报导,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量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探究铁生锈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寻找生活中的铁
(1)钢是一种铁的合金,其硬度比铁 (填“大”或“小”)。生活中有很多铁制品,如:铁门、铁锅等,长期使用容易生锈。
任务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2)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观察,C中①②处细铁丝均依然光亮,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观察:C中①处细铁丝依然光亮,②处细铁丝表面灰暗,D导管中 。
(3)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干燥剂的作用是 。
(5)对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前后②处细铁丝及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①②处细铁丝的变化,说明铁生锈与 有关。
任务三:辩证看待铁锈蚀
(6)为防止铁生锈,人们采用了很多措施,如一些铁制防护栏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 。
a.银粉b.铜粉c.铝粉
(7)合理利用铁生锈也能服务于生活。为防止受潮和变质,月饼盒中加入铁粉包作为双吸剂,检验某双吸剂中是否含有铁粉的物理方法是 。
10.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Ⅰ.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 。
Ⅱ.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表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 。
(6)为验证猜想,实验⑤集气瓶中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 。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 。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9章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氧化铜 C.磁铁矿 D.金刚石
【解答】解:A、硬铝是铝的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铝,含有碳、硅、锰等杂质,故A正确;
B、氧化铜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故B错误;
C、磁铁矿中铁与氧结合为四氧化三铁,不属于合金,故C错误;
D、金刚石是碳的单质,不是合金,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空气、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汞得到白色的固体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做燃料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基本相同
D.空气属于混合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解答】解:A、在空气中加热汞得到红色固体,故错误;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烧至红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错误;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故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2小题)
3.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中,往往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干冰升华可吸收大量热,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 作制冷剂 。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的区别是 含碳量不同 。
(3)选择金属钨作白炽灯泡的灯丝,体现它独特的物理性质是 熔点高 。
(4)解释古代字画经久不变色的原因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解答】解:(1)干冰升华可吸收大量热,因此可用作制冷剂或人工降雨,故答案为:作制冷剂;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故答案为:含碳量不同。
(3)做白炽灯的灯丝材料,应该具有熔点高的性质,因此用金属钨做白炽灯的灯丝,这是利用了钨丝的熔点高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熔点高。
(4)字画长久不变色的原因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为: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4.化学在科技、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我国科学家研制了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装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①甲醇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3:1:4 。
②请你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低碳行为: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
(2)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该车的车身使用了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
①工业上冶炼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Al2O34Al+3O2↑ 。
②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X+CO2+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Na2SiO3 ,Si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 。
【解答】解:(1)①甲醇化学式为CH3OH,所以C、H、O元素的质量比=(12×1):(1×4):(16×1)=12:4:16=3:1:4;
故答案为:3:1:4。
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私家车的过多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利于减少碳排放即可;
故答案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①工业上利用电解氧化铝制备铝,氧化铝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铝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
故答案为:2Al2O34Al+3O2↑。
②反应前含有1个硅原子,1个碳原子,2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反应后目前有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还应有1个硅原子,2个钠原子和3个氧原子,正好组成一分子硅酸钠,所以X为Na2SiO3;碳化硅中碳元素氧化性更强,所以容易得电子,而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因此还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满足电子得失平衡,而钠、硅、氢等元素化合价未变,所以只有碳元素化合价升高,硅酸钠中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所以碳化硅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
故答案为:Na2SiO3;﹣4。
三.实验题(共1小题)
5.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的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 Al>Cu>Cr
【设计实验】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剧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的原因是 去除表面覆盖物,利于金属与酸直接接触 。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A (填“A”“B”或“C”)。写出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r+2HCl=CrCl2+H2↑ (已知铬的硫酸化合物化学式为CrSO4)。
【解答】解:【提出假设】已知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铜之前,因此还可以假设铬的活动性最弱,所以猜想Al>Cu>Cr;
故答案为:Al>Cu>Cr。
【控制实验条件】金属表面容易产生氧化物,阻止金属与酸直接接触,抑制反应进行,所以需要打磨去除表面覆盖物,利于金属与酸接触;
故答案为:去除表面覆盖物,利于金属与酸直接接触。
【得出结论】铝产生气泡剧烈,金属溶解快,所以金属活动性最强,铬可以产生气泡,金属逐渐溶解,证明也可与酸反应,而铜则无明显现象,所以金属活动性最弱,因此为Al>Cr>Cu,因此猜想A正确;铬与盐酸反应生产氯化铬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r+2HCl=CrCl2+H2↑;
故答案为:A;Cr+2HCl=CrCl2+H2↑。
四.解答题(共1小题)
6.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锌片表面比铁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快 .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 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仔细观察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写出该实验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3)通过以上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锌>铁>铜>银 .
【解答】解:
(1)本题中第一和第二支试管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是第二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因此锌比铁活泼.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因此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反应的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2Ag.故答案为:锌片表面比铁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快;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2AgNO3═Cu(NO3)2+2Ag;
(2)本题还需要证明铁和铜的活动顺序,要比较铁的性质比铜活泼,只要用硫酸铜溶液即可.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仔细观察.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该实验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3)通过以上探究,锌比铁活泼、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答案为:锌>铁>铜>银;
故本题答案为:
(1)锌片表面比铁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快;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2AgNO3═Cu(NO3)2+2Ag;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仔细观察.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Fe+CuSO4=FeSO4+Cu;
(3)锌>铁>铜>银;
五.科学探究题(共4小题)
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我们做过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一个实验如图
(1)实验操作:
①收集2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一瓶,观察到 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具有 助燃 的性质。
②将一个“空”集气瓶倒扣在另一瓶氧气上,瓶口相接,等待4﹣5分钟。
③然后将上面的“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取下来,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观察木条也复燃。
(2)实验结论:该实验说明分子 不断在运动 。
【实验二】如图所示,图2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图1)的改进装置。
图2的主要操作为: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足量的红磷立即被点燃。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时的符号表达式为 P+O2P2O5 ;
(2)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体积为 20 mL;
(3)图2的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ABCD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D.吸收生成的有毒物质,防止污染空气
【解答】解:【实验一】(1)①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看到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故答案为:木条复燃;助燃。
(2)两个集气瓶内加入带火星的木条都复燃,说明两个集气瓶内都有氧气,证明氧气分子不断在运动;
故答案为:不断在运动。
【实验二】(1)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所以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
故答案为:P+O2P2O5。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未反应前空气体积为100mL,氧气约占五分之一,则反应后消耗了20mL,因此进入水的体积为20mL;
故答案为:20。
(3)A、加入水可以吸热热量,利于降温,选项A符合题意;
B、液面封住导管底部,避免气体外逸,选项B符合题意;
C、内部发生反应时,压强增大,可以将水压入导管,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瓶塞被弹出,选项C符合题意;
D、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防止造成污染,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ABCD。
8.某同学发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表面呈绿色,老师说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为了弄清这种绿色铜锈的元素组成,他和几位同学对绿色锈迹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锈俗称铜绿,受热易分解。
【实验1】将适量干燥的铜绿粉末放在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铜绿加热。
(1)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水雾产生,说明铜绿中含有 氢 和 氧 元素。
(3)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加热一会儿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呢?他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
【实验2】他们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观察到左边试管中的现象为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证明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停止加热时,应进行的正确操作是 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
【实验结论】铜绿中含有 铜、碳、氢、氧 元素。
【交流与反思】
(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铜绿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5)由铜绿的组成元素可以推测: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图3所示实验中的 D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丁
(6)为防止铜制品生锈,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保持铜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
【解答】【实验1】(1)为了验证铜绿加热后气体组分,需要先排空,所以先通入氮气排出内部空气;
故答案为: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2)有水生成,而水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绿含有氢和氧元素;
故答案为:氢;氧。
(3)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实验2】增加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反应加热温度;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可与碳反应生成铜,而铜为红色,因此看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反应完毕后为了避免发生倒吸,先移出澄清石灰水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实验结论】水生成,说明含有氢、氧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元素,黑色粉末为氧化铜,证明含有铜元素,所以综上铜绿含有铜、碳、氢、氧四种元素;
故答案为:铜、碳、氢、氧。
(4)根据反应后物质组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为了确保变量只有二氧化碳,可以选择甲和丁进行对比实验,故选D;
故答案为:D。
(6)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铜生锈需要接触水、氧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保持其洁净干燥,不与水接触,避免生锈;
故答案为:保持铜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9.据报导,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量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探究铁生锈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寻找生活中的铁
(1)钢是一种铁的合金,其硬度比铁 大 (填“大”或“小”)。生活中有很多铁制品,如:铁门、铁锅等,长期使用容易生锈。
任务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2)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观察,C中①②处细铁丝均依然光亮,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观察:C中①处细铁丝依然光亮,②处细铁丝表面灰暗,D导管中 导管内的液面上升并形成一段水柱或液柱 。
(3)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4)干燥剂的作用是 除去氧气中的水分,避免影响对比结果 。
(5)对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前后②处细铁丝及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①②处细铁丝的变化,说明铁生锈与 水和氧气 有关。
任务三:辩证看待铁锈蚀
(6)为防止铁生锈,人们采用了很多措施,如一些铁制防护栏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 c 。
a.银粉b.铜粉c.铝粉
(7)合理利用铁生锈也能服务于生活。为防止受潮和变质,月饼盒中加入铁粉包作为双吸剂,检验某双吸剂中是否含有铁粉的物理方法是 用磁铁吸引 。
【解答】解:(1)合金硬度比单一金属硬度大;
故答案为:大。
(2)铁丝生锈消耗了氧气,内部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导管内,此时形成一段水柱或液柱;
故答案为:导管内的液面上升并形成一段水柱或液柱。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2H2O22H2O+O2↑。
(4)为了验证铁丝生锈需要水,需要保证通入的气体不含有水分,所以利用干燥剂去除氧气中的水分,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
故答案为:除去氧气中的水分,避免影响对比结果。
(5)通入氮气,未打开分液漏斗开关时,②处细铁丝不发生变化,而不再通入氮气,打开分液漏斗开关,①处铁丝不变化,②处变灰暗,说明湿的细铁丝和氧气接触,造成铁丝生锈,因此铁生锈需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故答案为:水和氧气。
(6)银白色金属,排出铜粉,铜为红色,铝与氧气反应反应生成氧化铝,覆盖在铁表面,避免铁生锈,而银不具有此性质,不会防止铁生锈,故选c;
故答案为:c。
(7)铁可以被磁铁吸引,所以利用磁铁检验即可,观察是否有物质被吸引,判断是否含有铁粉;
故答案为:用磁铁吸引。
10.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Ⅰ.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 C、H、O 。
Ⅱ.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表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①③ (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 铜生锈一定与O2有关 。
(6)为验证猜想,实验⑤集气瓶中的气体是 CO2、O2 (填化学式)。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 铜与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同时接触 。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 保持铜表面干燥 。
【解答】解:(1)C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水,无需反应条件,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反应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铜、碳、氢和氧;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变量为CO2,依据的两个实验是:①③;
(5)对比实验②和③,变量为O2,得出的结论是:铜生锈一定与O2有关;
(6)为了验证猜想,应该探究铜生锈是否与水有关,应进行没有水的实验探究,所以应该在集气瓶中装有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
(8)根据铜生锈的条件可得出保存铜制的建议为: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
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
(2)C、H、O;
(3)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4)①③;
(5)铜生锈一定与O2有关;
(6)CO2、O2;
(7)铜与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同时接触;
(8)保持铜表面干燥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