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一练
展开专题12.3 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知识解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专题训练》(人教版)
【直击考点】
【学习目标】
1. 掌握根据题目选会用“SSS”、“SAS”、“ASA”、“AAS”和“斜边、直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答;
【知识点梳理】
考点 1 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考点 1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典例分析】
【考点1 全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典例1】
1.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6cm,DE=2cm,则BD等于( )
A.6cm B.8cm C.10cm D.4cm
【变式1-1】
2.如图,锐角△ABC的高AD、BE相交于F,若BF=AC,BC=7,CD=2,则AF的长为 ( )
A.2 B.3 C.4 D.5
【变式1-2】
3.如图,点A,D,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B=EF,∠B=∠F,AE=10,AC=7,则CD的长为( )
A.5.5 B.4 C.4.5 D.3
【变式1-3】
4.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EF,FC∥AB,若BD=2,CF=5,则AB的长为( )
A.1 B.3 C.5 D.7
【典例2】
5.如图,AB=AC,AD=AE,∠BAC=∠DAE.
(1)求证:△ABD≌△ACE;
(2)若∠1=25°,∠2=30°,求∠3的度数.
【变式2-1】
6.如图,点D,E分别在AC,AB上,,.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变式2-2】
7.如图,在△ABC和△AEF中,点E在BC边上,AE=AB,AC=AF,∠CAF=∠BAE,EF与AC交于点G.
(1)求证:EF=BC;
(2)若∠B=62°,∠ACB=24°,求∠FGC的度数.
【典例3】
8.如图,M是线段AB上的一点,ED是过点M的一条线段,连接AE、BD,过点B作BF∥AE交ED于点F,且EM=FM.
(1)求证:AE=BF.
(2)连接AC,若∠AEC=90°,∠CAE=∠DBF,CD=4,求EM的长.
【变式3-1】
9.如图,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F为直线AD上的点,连接BE,CF,且.
(1)求证:≌;
(2)若,,试求DE的长.
【变式3-2】
10.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连接AD,DE.已知∠1=∠2,AD=DE.
(1)求证:△ABD≌△DCE;
(2)若BD=3,CD=5,求AE的长.
【变式3-3】
11.如图,在△ABC中,D是边AB上一点,E是边AC的中点,过点C作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DE≌△CFE;
(2)若AB=AC,CE=5,CF=7,求DB的长.
【考点2 全等角形的应用】
【典例4】
12.一块三角形玻璃不慎被小明摔成了四片碎片(如图所示),小明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配一块与原玻璃一样的玻璃.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 )
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 B.带1、4或2、3去就可以了
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 D.带1、2或2、4去就可以了
【变式4-1】
13.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在图中,要测量工件内槽宽AB,只要测量A′B′就可以,这是利用什么数学原理呢?( )
A.AAS B.SAS C.ASA D.SSS
【变式4-2】
14.如图,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小明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发现DE=AB.那么判定△ABC和△DEC全等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变式4-3】
15.小明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发现了一种测量距离的方法.如图,小明直立在河岸边的处,他压低帽子帽沿,使视线通过帽沿,恰好落在河对岸的处,然后转过身,保持和刚才完全一样的姿势,这时视线落在水平地面的处(,,三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小明通过测量,之间的距离,即得到,之间的距离.小明这种方法的原理是( )
A. B. C. D.
【变式4-4】
16.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是一个任意角,在边,上分别取,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重合.过角尺顶点作射线.由此做法得的依据是( )
A. B. C. D.
【典例5】
17.李华同学用11块高度都是1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正方形ABCD(∠ABC=90°,AB=BC),点B在EF上,点A和C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EF.
【变式5-1】
18.小明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边走边欣赏风景,在由处走向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缝隙,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一条标语,具体信息如下:如图,,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相交于点,,垂足为.小明根据自己步行的路程长为,测出标语的长度也为,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题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B⊥BD,ED⊥BD,
∴,
∵∠ACE=90°,
∴,
∵,
∴,
在和中,
,
∴,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2.B
【详解】解:∵AD、BE是锐角△ABC的高,
∴∠BDF=∠ADC=90°
∴∠DBF=90°-∠C ,∠DAC=90°-∠C ,
∴∠DBF=∠DAC
∵BF=AC,
∴△BDF≌△ADC
∴BD=AD,DF=CD
∵BD=BC-CD=5
∴AD=5
∴AF=AD-DF=AD-CD=3
故选∶B
3.B
【详解】解:因为AB∥EF,所以∠A=∠E,
又AB=EF,∠B=∠F,
所以△ABC≌△EFD,
所以AC= ED =7,
又AE=10,
所以CE=3,
所以CD=ED-CE=7-3=4,
故选B.
4.D
【分析】根据FC∥AB,得出∠ADE=∠CFE,然后联立∠AED=∠CEF及DE=EF,从而根据AAS来判定△ADE≌△CFE;
接下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CF=5,则AB=AD+BD,即可求出AB的长度.
【详解】∵FC∥AB,
∴∠ADE=∠CFE.
∵在△ADE和△CFE中,∠ADE=∠CFE,DE=FE,∠AED=∠CEF,
∴△ADE≌△CFE,
∴AD=CF=5,
∴AB=AD+BD=2+5=7.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证△ADE≌△CFE.
5.(1)见解析;(2)∠3=55°.
【分析】(1)先由∠BAC=∠DAE,就可以得出∠1=∠EAC,就可以得出△ABD≌△ACE;
(2)由(1)得出∠ABD=∠2,就可以由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求出结论.
【详解】(1)证明:∵∠BAC=∠DAE,
∴∠BAC﹣∠DAC=∠DAE﹣∠DAC,
∴∠1=∠EAC,
在△ABD和△ACE中,
,
∴△ABD≌△ACE(SAS);
(2)解:∵△ABD≌△ACE,
∴∠ABD=∠2=30°,
∵∠1=25°,
∴∠3=∠1+∠ABD=25°+30°=55°.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6.(1)见解析
(2)65°
【分析】(1)根据,,可得AB=AC,可证得△ABD≌△ACE,即可求证;
(2)根据△ABD≌△ACE,可得∠B=∠C=30°,从而得到∠ADB=95°,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1)
证明:∵,.
∴AD+CD=AE+BE,即AB=AC,
在△ABD和△ACE中,
∵AD=AE,∠A=∠A,AB=AC,
∴△ABD≌△ACE(SAS),
∴BD=CE;
(2)
解:∵△ABD≌△ACE,,
∴∠B=∠C=30°,
∵,
∴∠ADB=180°-∠A-∠B=95°,
∵∠ADB=∠C+∠COD,
∴∠COD=6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7.(1)证明见解析;
(2)∠FGC=80°
【分析】(1)先证△BAC≌△EAF(SAS),即可求解;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补角的概念即可求解;
(1)
证明:∵∠CAF=∠BAE,
∴∠CAF+∠EAC=∠BAE+∠EAC,
即∠BAC=∠EAF,
在△BAC和△EAF中,
,
∴△BAC≌△EAF(SAS),
∴EF=BC.
(2)
解:∵AB=AE,
∴∠B=∠AEB=62°,
∴∠BAE=56°,
∴∠CAF=∠BAE=56°,
∵△BAC≌△EAF,
∴∠F=∠C=24°,
∴∠FGC=∠FAC+∠F=56°+24°=8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补角的概念,掌握相关知识并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8.(1)见解析;(2)2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ME≌△BMF即可证得结论;
(2)由△AME≌△BMF证得AE=BF,EM=FM,∠BFM=∠AEC=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EC≌△BFD,则有EC=FD,即EF=CD=4,即可求解.
【详解】解:(1)∵BF∥AE,
∴∠EAM=∠FBM,又∠AME=∠BMF,EM=FM,
∴△AME≌△BMF(ASA),
∴AE=BF;
(2)∵△AME≌△BMF,
∴AE=BF,EM=FM,∠BFM=∠AEC=90°,
∴∠AEC=∠BFD=90°,又∠CAE=∠DBF,
∴△AEC≌△BFD(ASA),
∴EC=FD,即EF=CD=4,
∴EM= EF=2.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9.(1)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角边);即可证明;
(2)由(1)结论计算线段差即可解答;
(1)
证明:∵BE∥CF,∴∠BED=∠CFD,
∵∠BDE=∠CDF,BD=CD,
∴△BDE≌△CDF(AAS);
(2)
解:由(1)结论可得DE=DF,
∵EF=AE-AF=15-8=7,
∴D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
10.(1)见解析
(2)2
【分析】(1)根据AAS可证明△ABD≌△DCE;
(2)得出AB = DC = 5,CE= BD= 3,求出AC = 5,则AE可求出.
(1)
证明:∵AB=AC,
∴∠B=∠C.
∵∠1=∠2,AD=DE,
∴△ABD≌△DCE.
(2)
解:∵△ABD≌△DCE
∴DB=EC=3,CD=AB=AC=5.
∴AE=2.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1)见解析;(2)DB=3.
【分析】(1)先证明 再证明从而可得结论;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再求解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证明:(1) E是边AC的中点,
△ADE≌△CFE;
(2) △ADE≌△CFE,CE=5,CF=7,
AB=A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线段的长度”是解本题的关键.
12.C
【分析】带1、3去,只有两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1、2或2、3去,只有一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2、4去,有一角,可以延长边还原出原三角形,带3、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1、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带1、3去,只有两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1、2或2、3去,只有一角,不能确定三角形,带2、4去,有一角,可以延长边还原出原三角形,带3、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1、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可以用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做题时要根据实际问题找条件.
13.B
【分析】根据题意,连接AB,A′B′,证明△AOB≌△A′OB′(SAS)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连接AB,A′B′,如图,
∵点O分别是AA′、BB′的中点,
∴OA=OA′,OB=OB′,
在△AOB和△A′OB′中,
,
∴△AOB≌△A′OB′(SAS).
∴A′B′=A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14.B
【分析】由题意知AC=DC,BC=EC,由于∠ACB=∠DCE,根据“SAS”即可证明△ABC≌△DEC.
【详解】解:由题意知CD=CA,CE=CB,
在△DCE和△ABC中,,
∴△DCE≌△ABC(SAS).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AS”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C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小明直立在河岸边的处,说明
保持和刚才完全一样的姿势说明
∵CO为 与共边.
∴与全等的条件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点,掌握该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D
【分析】分析已知条件,找相等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详解】∵OM=ON,CM=CN,OC为公共边,
∴△MOC≌△NOC(SSS).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7.11cm
【分析】根据∠ABE的余角相等求出∠EAB=∠CBF,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E和△B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BF,BE=CF,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解:∵AE⊥EF,CF⊥EF,
∴∠AEB=∠BFC=90°,
∴∠EAB+∠ABE=90°,
∵∠ABC=90°,
∴∠ABE+∠CBF=90°,
∴∠EAB=∠CBF,
在△ABE和△BCF中,
,
∴△ABE≌△BCF(AAS),
∴AE=BF=5cm,BE=CF=6cm,
∴EF=5+6=11(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8.见解析
【分析】由AB∥CD,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P=∠CDP,∠PAB=∠PCD,利用ASA定理可得,△ABP≌△CDP,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果.
【详解】解:CD=AB=16米,理由如下:
∵AB∥CD,
∴∠ABP=∠CDP,
∵PD⊥CD,
∴∠CDP=90°,
∴∠ABP=90°,即PB⊥AB,
∵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PD=PB,
在△ABP与△CDP中,
,
∴△ABP≌△CDP(ASA),
∴CD=AB=16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P=∠CDP,∠PAB=∠PCD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课一练,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和中,,,,则,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一练,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