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上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措施。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中国古代选拔、考核和监察官员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知识】
一、官员选拔
1、西周至春秋: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 (世卿世禄制)
2、春秋战国:举荐和军功爵制
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4、汉代:察举制(重点考察被推举着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①作用: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形成小集团。
②积功劳为官和征辟制也是两汉人才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5、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1)选官方式:
①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
②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 状 ”。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2)影响:
①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时期内起到了选贤举能的积极作用。
②后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激化了社会矛盾,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6、隋唐:科举制确立
(1)特点: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分为制举和常举。
(2)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3)隋文帝:以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增设明经
武则天:设殿试和武举,增加科举人数
唐高宗:任用高管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
(4)影响:
积极:
①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②扩大了用人范围,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③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稳定;
④将选官用人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
①考试内容以儒学经义为主,维护专制统治。明清科举制僵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考四书五经。扼杀人的创造性,不利于科技发展。
②重视才能,轻视品德。
③官本位,学而优则仕。
7、两宋:科举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8、元朝: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选官;科举制:1314年恢复,时断时续。
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也不高。
9、明清:科举制加强,僵化,走向废除
(1)形式: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2)考生: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
(3)考试范围:只考四书五经,不允许考试发挥个人见解。
八股取士
10、1905年废除科举制。
拓展: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演变的趋势
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由地方举荐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
选拔原则由相对公平公开趋向制度化
选拔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二、官员考核
1、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员的考核:上计制
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集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
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魏晋南北朝沿袭秦汉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但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2、隋唐:官员考核归尚书省吏部
以品德和才能作为考核标准,分为九等,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黜陟
3、宋朝:宋朝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4、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
(1)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2)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5、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三、监察
1、秦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2、汉代:在地方设刺史,巡视监察。
(刺史制度:前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后期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导致国家分裂。)
3、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4、宋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台谏合一。
(宋代中央监察机构承袭唐制,以御史台和谏院(简称“台谏”)为核心,辅以门下给事中。地方监察机构以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组成的监司为主。)
5、元朝: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6、明朝: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
(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
六科给事中则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7、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
8、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评价
积极: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消极:不能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光疗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拓展: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特点
监察机构设置传承有序,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
监察法规系统完善;
监察与日常教育监督紧密结合;
重视舆论监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合作探究,知识小结,活动设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教学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