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师版docx、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
(2021·山西吕梁·高一期末)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下列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
B.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内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C.城乡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2.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北京民居——四合院——挡风保暖 B.江南水乡——屋脊高——容易排水
C.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降水稀少 D.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避风防潮
【答案】1.C 2.D
【解析】1.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高度概括了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与地域范围大小不成正比,A错误;地域文化既能反映人文历史,也与自然景观有关,B错误;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城乡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C正确;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随着时代发展也会与时俱进,有所改变,D错误。故选C。
2.北京冬季较寒冷,四合院能挡风保暖,A不符合题意;江南水乡,降雨多,屋脊高,坡度大,容易排水,B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可以较小,C不符合题意;南方气候湿热,墙体较薄,利于散热,D符合题意。故选D。
(2021·安徽合肥·高一期末)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吃、穿、住、行,工农业生产等等。其中住,主要是城市、乡村的房屋建筑。不同地区城市及乡村的建筑特色也可反映出当地的地域文化。读甲、乙不同的建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图建筑所在地区是( )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4.乙图建筑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常见,该建筑反映的是( )
A.西方的宗教文化 B.我国的汉文化 C.蒙古的民族文化 D.江南的水乡文化
【答案】3.D 4.A
【解析】3.甲图为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直立性强,土层厚,借助地形地势,适合建窑洞,D正确;青藏高原地下有冻土,不适合挖窑洞,B错误;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以红壤为主,不适合挖窑洞,A错误;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不适合修建窑洞,C错误。故选D。
4.乙为清真寺,为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反映西方的宗教文化,A正确;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B错误;蒙古包,是蒙古的民族文化体现之一,C错误;小桥流水人家体现了江南的水乡文化,D错误。故选A。
(2021·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一期末)飞檐是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不但可以扩大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a为普通屋顶光照原理图,下右图b为飞檐屋顶光照原理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C.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6.南方的飞檐呈现高挑状态,北方的飞檐则较短且平直,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考虑到( )
A.南方飞檐高翘更利于雨水排泄 B.北方人们性格豪爽,偏爱平直的设计
C.南方飞檐高翘更利于减少积雪 D.北方飞檐短且平直更利于纳凉
【答案】5.C 6.A
【解析】5.依据材料中“飞檐是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不但可以扩大采光面”这一信息并结合图a和图b可知,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因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南方降雨量大且常有暴雨,建筑的飞檐大翘的高,可将房顶的雨水抛得尽量远一些,以减少雨水对建筑基础的损害。北方的飞檐则较短且平直,因北方多雪,飞檐较短可减少积雪,积雪后平直的屋檐不会对末端的瓦片造成压力。故A项正确。故选A。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2021·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工人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这样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项中,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 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
2.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低廉
【答案】1.B 2.D
【解析】1.吊脚楼是苗族特有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终年高温,B错误,符合题意。该地区多山,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2.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小,并不是层层宽敞,A错误;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时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B错误;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但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须将保暖作为该民居的建设目的,C错误;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且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D正确。所以选D。
(2021·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 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
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 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
4.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
C.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答案】3.D 4.A
【解析】3.该地区气候湿热,远离地面主要是为了通风防潮,不需要防寒保暖,A错误。采光与建筑物朝向有关系,与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关系不大,B错误。吊脚楼一般借用地形依山临水而建,利用地势高差随坡就坎,顺势而建,C错误。湘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D正确。故选D。
4.湘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袪风湿,A正确。与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保存、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 、原料丰富无关,BCD错误。故选A。
(2022·福建三明·高一期中)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四幅剪纸作品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关于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顺应自然 B.②—中西融合 C.③—御外凝内 D.④—江南文化
【答案】5.A 6.C
【解析】5.桂林山水是自然景观,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A符合题意。江南水乡、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反映人文地域文化,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桂林山水是自然景观,A错误。江南水乡不是中西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B错误。我国南方传统土楼----圆楼和方楼----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C正确。北京四合院不是江南文化,D错误。故选C。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2021·山东德州·高一期末)胡同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开放型街区,其道路转折距离一般不超过30米;胡同两侧主要建筑为四合院,以居住功能为主,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在全国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其主要原因是( )
A.住宅分散 B.邻里来往少 C.道路分级 D.居民素质高
2.北京四合院结构布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是( )
A.崇尚耕读文化 B.遵循严格礼制 C.尊重自然和谐 D.追求御外凝内
【答案】1.C 2.B
【解析】1.由材料结合图例可知,胡同社区内既有机动车道,也有步行道及次一级步行道,道路多种多样,由于多为步行道,通行能力有限,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少,对居民的影响小,所以胡同虽开放但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居住氛围, C对;从图中可看出,住宅聚集,AB错;居民素质高不是噪音少的主要因素,D错。故选C。
2.北京四合院的形制是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及伦理道德制约下的民居形式,很多地方反映出深刻的等级规定及尊卑差别。北京的四合院强调对称的平面布局,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中间设有多个庭院,反映严格的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宗法思想。四合院结构布局体现出的鲜明的文化意蕴是遵循严格礼制, B正确。崇尚耕读文化、尊重自然和谐、追求御外凝内没有鲜明的体现, ACD错误。故选B。
(2021·江西·进贤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3.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4.古都北京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
C.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答案】3.B 4.A
【解析】3.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说明该地从县城中心向外围地形平坦开阔,故在西汉时期在此建城的突出优势是河谷平坦,利于筑城,B正确;虽沿河分布,新疆气候干旱,河流流量较小,水运并不便利,C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北部山地水分水分条件差,不适合森林生长,且在古代森林茂密、风景优美也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AD错误。故选B。
4.北京是著名古都,深受皇家文化影响,市中心为故宫,历史文化因素影响显著,A正确;北京为团块状城市形态,城区没有明显被河流分隔,市区地形平坦,也不是多山地,BD错误;北京是中国古都,易经属于中原文化,北京比地处西北的特克斯更易受易经文化影响,C错误。故选A。
(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图1为伦敦白金汉宫景观图,图2为北京故宫景观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两地建筑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宗教 D.文化
6.北京市中心没有发展成为大型的中心商务区,其影响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行政因素
【答案】5.D 6.A
【解析】5.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当地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法国巴黎街景和北京故宫建筑群景观都是城市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D对,A、B、C错。故选D。
6.北京市为我国的古都,且目前为我国的首都,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市的市中心为紫禁城故宫、天安门广场,而不是中心商务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一、单选题
(2021·重庆·高一期末)湘西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湘西吊脚楼具备的功能是( )
①底下隔空可以防毒虫猛兽②防潮通风
③作为天险御敌④在底层养猪,养鸡鸭等家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湘西吊脚楼采用全木制结构的原因是( )
①当地盛产杉木,方便就地取材②木制结构便于塑形,建筑难度较低
③贫穷落后,经济条件不允许④木制结构可以很好的起到防震,防潮的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吊脚楼底下隔空,该地气候湿热,毒虫较多,底下隔空可以防毒虫猛兽,保障居民安全,①正确;该地气候湿热,底下隔空有利于通风防潮,②正确;吊脚楼御敌的作用较小,③错误;底层可以作为牲畜饲养的场所,可以饲养家畜家禽等,④正确。所以选D。
2.湘西当地盛产杉木,可以作为建筑的材料,便于就地取材,①正确;木质结构灵活性比较强,塑形方便,建筑难度较低,②正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对贫穷落后,经济条件导致没有能力购买其它建材,多采用当地的木材作为建筑材料,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湘西地区地震较少,④错误。所以选C。
(2021·江苏·周市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我国岭南地区的“镬耳屋””。该类民居具有“三间两廊”格局,平面呈对称的三合院布局,主座建筑三开间,前带两间廊屋和天井。廊屋是连通的巷道,有风时,高大山墙可挡风入巷道。天井较小,多以青砖石铺地。“镬耳屋”以独特的采光、通风性能成为我国传统“绿色建筑”的代表。据此,回答下面3-4小题。
3.夏季里无风的日子,人们在“镬耳屋”的厅堂里也能感受到凉爽的“穿堂风”。在白天,“穿堂风”近地面的运动方向是( )
A.由天井流向厅堂和廊屋 B.由厅堂和廊屋流向天井
C.在主屋各房间内部流动 D.由南向北在主屋间流动
4.“镬耳屋”的建筑构造顺应了当地自然特征中的( )
A.多风多雨,气候湿润 B.地势崎岖,光热不足
C.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答案】3.B 4.A
【解析】3.天井较小,多以青砖石铺地,夏季,天井受太阳辐射较强,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厅堂和廊屋受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近地面为高压,空气由厅堂和廊屋流向天井,B正确,A错误;主屋内温度差异不大,“穿堂风”近地面的运动方向并不是在主屋内部流动,C错误;主屋之间有天井相隔,气流不能在贯穿天井,在主屋之间流动,D错误。故选B。
4.根据材料可知,“镬耳屋”位于我国岭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风多雨,气候湿润,“镬耳屋”的建筑构造有利于通风散热,A正确;岭南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B错误;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C错误;纬度低,北部有南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冬季并不寒冷,D错误。故选A。
(2021·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一期末)厦门主岛以外的集美学村分布着大量别具一格的“嘉庚建筑”,被形象的描述为“穿西装,戴斗笠”。下图为当地“嘉庚建筑”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影响该建筑屋顶形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6.“嘉庚建筑”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
A.御外凝内 B.顺应自然 C.中西合璧 D.长幼有序
【答案】5.A 6.C
【解析】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建筑物的屋顶形态是房脊较高,具有较大角度的房檐,说明当地降水较多,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A正确;地形、水文、植被不会影响房顶形态,BCD错误。所以选A。
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建筑被描述为“穿西装,戴斗笠”,说明该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受传统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C正确;没有体现御外凝内、顺应自然、长幼有序的特征,ABD错误。所以选C。
(2021·重庆八中高一期末)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左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右示意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B.村落选址在圆形小山岗上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D.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8.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
A.年降水量减少 B.村落人口减少 C.防灾意识增强 D.堤防趋于完备
【答案】7.B 8.D
【解析】7.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A错误;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方便排水,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B正确;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村落在小盆地里是容易积水,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可知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D错误。故选B。
8.年降水量与气候有关,一个地方的气候相对稳定,A错误;村落人口变化并不会对村落形态造成影响,B错误;古代设置八卦村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C错;“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善更加合适,D正确。故选D。
(2021·安徽合肥·高一期末)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泉水从每家每户的门前流过,如同“自来水”,方便又干净。随后,泉水汇入村中心的月沼,又绕屋穿户,流入南湖,最后出村。下图为安徽宏村格局示意图和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
9.宏村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布局充分利用的当地地理环境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地形地势 C.稠密的水系 D.山区茂密的植被
10.宏村村落水系的主要用途有( )
①饮用、浣洗②工业生产③消防用水④灌溉农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宏村村落水系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块石板横跨在水渠上,其设计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渠 B.净化水质
C.礼让“负薪吸水的”行人 D.整齐美观
【答案】9.B 10.D 11.C
【解析】9.根据材料“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泉水从每家每户的门前流过,如同‘自来水’,”可知,水势受地形、地势的影响,B正确;多雨的气候、稠密的水系能为村庄提供水源,但是与村内布局无关,故AC错误;山区植被茂密,为村庄提供优质水源,但对村子的布局影响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0.根据材料,泉水从每家每户的门前流过,如同“自来水”,方便又干净。随后,泉水汇入村中心的月沼,又绕屋穿户,流入南湖,最后出村。泉水为村民提供了生活用水,如饮用、浣洗以及消防用水;该村落为古村落,以农业生产为主,泉水可以灌溉农田;该村落现在以旅游业为主,没有工业用水,①③④对,②错误,所以该题选D。
11.石板横跨在水渠上面,对于保护水渠、净化水质没有影响,故AB错误;读图,宏村村内道路狭窄,水渠占有一定空间,不便于多人通行,石板横跨在水渠上,便于礼让“负薪吸水的”行人,同时也便于在石板上取水,故C正确;石板横跨水渠,大大增加了成本,美观作用不大,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021·山东日照·高一期末)“林盘”是川西平原典型的乡村聚落形态,农家院落与高大乔木、竹林、灌溉渠及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形态独特,历史悠久。下图示意该类乡村聚落的土地利用。据此完成下面12-14题。
12.甲、乙、丙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菜地水田林地 B.水田菜地林地 C.菜地林地水田 D.林地菜地水田
13.大型“林盘”的中心区可能是( )
A.祠堂 B.竹林 C.住宅 D.池塘
14.发挥该类乡村聚落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①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③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2.C 13.A 14.D
【解析】12.丙位于外部,面积广大,应为耕地,地处南方地区,可能是水田,AB错误;甲位于房屋附近,且面积小,最可能为农户自己食用为主的菜地,乙位于多个农家院落的外围,聚落的边缘,可能为林地,C正确、D错误。故选C。
13.大型林盘即规模较大的聚落,其中心区可能是全村人的公共区域,如祠堂,A正确;由图可知,房屋、竹林分布较多,可能主要是某农户自家区域,而全聚落的中心区可能是全村人的公共活动区域,BC错误;结合上题分析,聚落外围耕地为水田,该地水域分布面积广,故聚落中心可能不是池塘,D错误。故选A。
14.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都改变了其原生态,不利于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①②错误;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能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③正确;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既能保护原生态景观,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又能获取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④正确。故选D。
(2021·辽宁大连·高一期末)黎族是南海某岛的原住民族,相传3000多年前黎族先民来此无处栖身,就将木船倒过来居住,后世遂仿造出外形像船篷,圆拱形状的船型屋(下图)。目前船型屋已申请为国家非遗项目。据此完成下列15-16小题。
15.船型屋形像船篷,其圆拱造型利于( )
A.防止受潮 B.抵御台风 C.遮挡阳光 D.抵御高温
16.从古至今南海诸岛人口容量一直较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A.淡水资源短缺 B.生物资源短缺 C.消费水平低 D.生育政策收紧
【答案】15.B 16.A
【解析】15.此民居形式出现在南海的岛屿上,台风是当地的主要的自然灾害,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6.南海的岛屿面积较小,所以汇水面积小,储水场所少,所以淡水资源缺乏,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南海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丰富,B错误;消费水平低会加大人口容量,C错误;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D错误。故选A。
(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相比以机动车为主导的“宽马路、大路网”城区交通体系,“小街区、密路网”模式被认为更有利于疏通城区道路的“毛细血管网”,激活街区活力。北京胡同被认为是传统的“小街区、密路网”。2019年3月,西城区椿树街道围绕打造以安徽会馆为中心的西琉璃厂文保区,建成了西城区首个胡同慢行系统(下图)。据此完成下列17-19小题。
17.与“宽马路、大路网”相比,“小街区、密路网”的优势是( )
A.可提高城市住宅区比重 B.减少居民职住出行距离
C.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D.促进街巷商业区升级为CBD
18.椿树地区进行街区整治,打造“胡同慢行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①传承历史文脉,打造特色街巷②整治公共空间,保障绿色出行③放慢生活节奏,吸引游客观光④完善道路设施,解决停车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为改善椿树地区慢行系统百姓生活环境,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A.在①胡同两侧搭建座椅和乘凉亭 B.在②胡同南口安装可升降挡车桩
C.在③胡同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D.在④胡同北口开设大型便民超市
【答案】17.C 18.A 19.B
【解析】17.“小街区、密路网”与“宽马路、大路网”相比,同等面积下,“小街区、密路网”道路更多,因而住宅区的比重相对下降,A错误。职住出行距离是住宅区与工作区的距离,材料中主要表现住宅区的改造,没有涉及职住距离变化,B错误。“小街区、密路网”可以增加底层临街商铺的数量,同时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C正确。CBD等级提升涉及城市经济总量、辐射范围人口数量等因素,D错误。故选C。
18.安徽会馆和西琉璃厂街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胡同慢行系统”可以传承历史文脉,打造特色街巷,①正确。胡同里除应急车辆外,不允许其它车辆随意出入,沿线修建花坛、凉亭等供大家休息,让游人和居民体验平静的慢生活,②③正确。该胡同为慢行系统,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机动车辆不在胡同内停放,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读图可知,①胡同为通车胡同,搭建座椅和乘凉亭会影响车辆通行,A错误。②胡同为慢行步道,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在其南口安装可升降挡车桩,可严控机动车辆进出,B正确。③胡同为慢行步道,只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除应急车辆外,不允许其它车辆随意出入,无需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C错误。④胡同道路较窄,交通通达度不高,不适合开设大型超市,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20.(2021·湖南·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晋江市经济实力稳居我国百强县市前五,下辖龙湖镇檀林村(现名“福林村”)是一个有七百多年历史的侨乡古村落。该村除在外“华侨”数量众多外,全村2000余人流向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目前该村房屋建筑数量有300多栋,闲置房屋120多栋,其中传“古厝”①和“番仔楼”②的闲置比例非常高,尤以父辈传给多个儿子的最高。檀林村同时也是一个乡镇企业发达的工业村,有多家服装、纺织、电子厂,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员1600多人,但该村闲置房屋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很少。
注:①古厝(cuò),又称大厝。古厝意思是指古老的房屋,是一种模仿“皇宫式”的建筑风格建造的。该类建筑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间,是闽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②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特别是泉州)民居建筑,番仔楼多为民国时期南洋归国华侨所建。
(1)推测檀林村“古厝”“番仔楼”房屋闲置比例高的原因。
(2)分析檀林村闲置房屋租给外来务工人员较少的原因。
【答案】(1)本村人口大量迁出,长期无人居住;因年份过久造成原有建筑破损,维修难度大,不宜居住;为改善住房条件而修建新房,空置旧房。
(2)闲置房屋是祖传,租赁给外来人员担心房屋遭受破坏;闲置房屋产权为多人共有,租赁意见不易统一;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较低,所付租金不高。
【解析】(1)“该村除在外“华侨”数量众多外,全村2000余人流向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说明该村人口大量迁出,长期无人居住,因此闲置的多;“七百多年历史的侨乡古村落、古厝该类建筑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间, 番仔楼多为民国时期南洋归国华侨所建”说明年份过久造成建筑破损,内部设施落后,维修难度大,不宜居住;当地可能为改善住房条件而在别处了修建新房,从而把旧房闲置下来。
(2)“古厝”、“番仔楼”房屋闲置比例非常高的尤以父辈传给多个儿子的最高,说明闲置房屋产权为多人共有,难以形成统一的租赁意见或利益分配方案;外来务工人员多从事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工资水平较低,所付租金不高。闲置房屋是祖传,有悠久的历史,一旦破坏难以修复,租赁给外来人员担心房屋遭受破坏。
21.(2021·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北京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重点保护一批中心城区“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4)规划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的关系,你认为对“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改造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4)依法保护;“护旧建新,同步发展”;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旧建筑。
【解析】(1)从图中可知,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都是严格按照我国古代宗法制建造的,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内向性、封闭性和长者为尊的特点,而且民居是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设计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是在我国农业文明中发展形成的。
(2)从西关大屋的整体建筑来看,广州西关大屋既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又有对西方建筑的借鉴,具有兼容性;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具有商业文化特征。
(3)根据建筑特征分析,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追求多代同堂,以显家族之兴旺的人文思想。这样的人文思想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的增长。
(4)城市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破坏后难以再生。弘扬城市特色,珍惜城市遗产,提升城市品位,应正确处理新城建设与老城保护的关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护旧建新,城市建设应与老城保护同步发展,应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旧建筑。
22.(2021·山东滨州·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伦春族主要生活在大小兴安岭附近,具有千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前,鄂伦春族的生产方式以渔猎为主,猎马是其重要的生产工具,其传统聚落,属“游居”类型。“斜仁柱”是其游居时期的主要民居形式,通常用白桦木杆搭制,再用兽皮或桦树皮进行包裹围合成简单的“墙体”。20世纪50年代后鄂伦春族由“游居”转为完全定居,民族建筑文化面临着断层的危险。下图示意斜仁柱和鄂伦春族现代建筑样式及应用。
(1)分析鄂伦春族季节性迁徙过程中聚落选址需要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
(2)分析在游居时期“斜仁柱”成为鄂伦春族主要民居形式的原因。
(3)为解决鄂伦春族民族建筑文化的断层现象,人们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严格保护传统建筑方式;一种是采用现代建造技术与材料对其进行改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鄂伦春族的生产方式以渔猎为主,落选址首要考虑靠近河流;考虑聚落地点周边猎物的多少;猎马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聚落地点需要临近草场,适宜放牧。
(2)该地林业资源丰富,猎物提供较充足的兽皮等建筑材料充足;游牧民族斜仁柱搭建、拆卸方便,建造成本低。
(3)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承鄂伦春族的建筑文化:承研究鄂伦春族建筑文化时应严格保护传统建筑方式(博物馆等);进行商业性开发时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采用现代的建造技术与材料对建筑进行维护与传承(旅游、餐饮等);在民居建设方面,可将“斜仁柱”的建筑特点与现代民居建设相融合。
【解析】(1)由材料“鄂伦春族的生产方式以渔猎为主,猎马是其重要的生产工具”可知,渔猎是捕鱼和打猎,鱼是从河流获取,因此聚落选址首要考虑靠近河流;猎物从聚落周边地区获取,需考虑聚落地点周边猎物的多少;猎马作为生产工具,对草料需求大,聚落地点需要临近草场,适宜放牧。
(2)由材料“斜仁柱通常用白桦木杆搭制,再用兽皮或桦树皮进行包裹围合成简单的墙体”可知,斜仁柱民居需要白桦、兽皮或桦树皮作原料,该地位于大小兴安岭附近,林业资源丰富,猎物多,能提供较充足的兽皮等建筑材料;由图可知,对游牧民族来讲,斜仁柱搭建、拆卸方便,适合游牧,且建造成本低。
(3)由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鄂伦春族由“游居”转为完全定居,民族建筑文化面临着断层的危险并结合题干分析可知,为解决民族建筑文化断层的危险,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承鄂伦春族的建筑文化:由于游居减少,传统建筑民居减少,在继承研究鄂伦春族建筑文化时应严格保护传统建筑方式(博物馆等);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可适当商业性开发,而开发时要以尊重历史的前提,采用现代的建造技术与材料对建筑进行维护与传承,如发展旅游、餐饮等;为传承建筑文化,在现代民居建设中,可适当融入“斜仁柱”的建筑特点,体现传统建筑文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最符合该模型的城市是,据此模型,居住区应集中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5,00,10,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人口容量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口容量教师版docx、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口容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全国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分类汇编人口迁移试题(学生版 教师版),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口迁移教师版docx、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口迁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