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3 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3 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原卷版),共8页。
专题03 中华传统文化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许多重大发明,文人书写出大量诗歌、名言、警句,传统节日各地的风俗习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有的蕴含科学的物理知识。成语、典故、对联、餐饮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的也反映出物理学哲理。如武术、饮食、品酒、茶艺、厨艺等;古代四大发明、各种传统节日等;大量的诗、词、歌、赋、格言、俗语等。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很多传统文化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在中考命题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打造一条靓丽的中考风景线。【例题1】(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例题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例题3】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 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 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例题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实质就是一个小磁针,它有N、S两极,使用时指南的那端是 极.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 .一、选择题1.(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2.中国的一些美食与传统节日有关,在如图所示的美食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包饺子时力的作用使饺子皮改变了形状B.煮熟的汤圆浮起来主要是因为汤圆的重力改变了C.粽子对盘的压力和桌面对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如果将月饼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会减小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C.鱼翔浅底——光的反射 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5.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并底之蛙,所见甚小 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6.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 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7.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今年小军同学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 B. 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C. 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 D. 使声能转化成电能8.泸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旅游城市,有着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化旅游资源。下列对各景点中涉及的物,说法正确的是( )A. 泸县龙脑桥的桥墩可视为柱形结构,当河中水位下降时桥墩受到的浮力变小B. 叙永雪山关山顶的气压高于山脚的气压,山顶水的沸点高于山脚水的沸点C. 在酒城乐园小孩蹦极时弹性绳被拉长的过程中,小孩的惯性逐渐减小D. 汽车沿合江法王寺的盘山公路爬坡时,该车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9. (2019•新疆)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A.鸦雀无声 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 D.声如洪钟10.“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1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12.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C.“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13.中国古代有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但是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球其实是个没有液态水和空气的荒凉之地,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面对面可以不使用无线电直接对话交流B.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用吸管吸饮料C.打开瓶盖,瓶里的水可能会直接沸腾起来D.用天平不能称出物体的质量1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15.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如图所示的司南放在水平光滑的“地盘”上,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司南长柄所指方向是( ) A.地理南极,地磁北极 B.地理南极,地磁南极C.地理北极,地磁北极 D.地理北极,地磁南极16.据史书记载,我国宋朝治平年间,在今陕西境内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水将固定浮桥用的八尊沉重的铁牛冲入了河底.当时有一个叫怀丙的人巧妙地将铁牛打捞了起来:把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船上.把沙子卸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铁牛浸没后,随着深度增加,所受的浮力增大 B.铁牛被冲到河底后,只受到重力和浮力C.用两艘大木船并装满沙子,是为了减小浮力 D.卸下沙子的过程中,当木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时,铁牛就会被拉起17.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18.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19.如图所示是我们使用的筷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下列关于使用筷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使用的筷子属于省力杠杠B.正常使用的筷子属于费力杠杠C.筷子能夹起食物,说明筷子和食物间有摩擦力D.筷子能夹起食物,说明筷子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0.如图所示的四件物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到浮力的作用B.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C.紫砂壶属于连通器D.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二、填空题21.“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述清风能翻书,是风使书本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导致书本上表面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22.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23.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km,乘坐动车约需2个小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m/s,则大约需要 小时。24.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小;“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出钟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5.成语“杯弓蛇影”和“如影随形”中的“影”与我们所学的光学知识育关,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2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 而形成的。27.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阳春三月,襄阳万亩桃花香气袭人、飘香万里,这属于 现象.28.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________;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 29.“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 nm.30.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受 作用指向南北的.孔明灯能上升是因为它受到的空气的 大于它的重力.三、简答题31.元宵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元宵是每个餐桌不可或缺的美食.细心的小红在看妈妈煮元宵时发现,元宵刚下锅时,先沉入锅底,加热一段时间后,元宵好象变“胖了”又浮上来.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元宵刚下锅时下沉,加热一段时间后,会浮上来?32.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33.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唐诗《山亭夏日》。请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物理知识:诗句物理知识绿树荫浓夏日长示例:光的直线传播楼台倒映入池塘(1) 水晶帘动微风起(2) 满架蔷薇一院香(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60 中华传统文化中考问题(解析版),共23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6 密度问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密度的基础知识,测量物质密度,综合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19 杠杆问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杠杆定义,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画力臂方法,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5 N),9×103kg/m3,ρ铝=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