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9 力与三种性质的力(讲练)(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927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9 力与三种性质的力(讲练)(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927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9 力与三种性质的力(讲练)(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927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9 力与三种性质的力(讲练)(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9 力与三种性质的力(讲练)(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理解,掌握,认识,1kg,其重力为G=mg=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力与三种性质的力(讲练)(解析版)
1.了解:弹性与弹性形变的概念;万有引力的概念;重心的概念。
2.会:进行力的三要素作图;进行重力的计算;分析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3.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弹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概念。
4.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5.认识:力的单位;弹力的基本特征;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能: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1)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要点诠释:
1.力
(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这就是力的物质性。“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
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如何理解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只要有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相互性。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因此,同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例如:人踢球,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同时人感到脚疼,球是施力物体,脚是受力物体。这样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知识点二:弹力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弹力的基本特征
(1)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
(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3.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要点诠释: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应使指针指在零点;
(2)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3)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即测力计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
(4)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知识点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
(1)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2)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2)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1)重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G的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
3.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
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
4.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要点诠释: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被研究物体本身。
1.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或g=G/m,g=9.8N/㎏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其中粗略计算时g=10N/㎏。
注意:利用公式G=mg进行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不能用g,否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就会有错误。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有些力(如摩擦力、浮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点上;不规则的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知识点四: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1)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2)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4)滚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5)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它们之间处于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2.摩擦力应用
(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3)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增大摩擦
减小摩擦
方法
举例
方法
举例
增大压力
用力捏闸
减小压力
推轻箱子
使接触面粗糙
鞋底刻花纹
使接触面光滑
磨光刀面
变滚动为滑动
刹车过程
变滑动为滚动
车轮
使摩擦面分离
加润滑油
给机器点油
加气垫
气垫船
磁悬浮
磁悬浮列车
要点诠释: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没有“接触面积”,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是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考点一:力的概念与力的作用效果
【备考方略】
力是本章最基础、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所以对力的概念理解作为最基本的知识,需要学生好好掌握。根据历年中考,对“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力的相互作用:考查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考查方法是用力的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经典例题】(2021·山东东营市)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答案】D。
【解析】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实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与其他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
【举一反三】
1.(2021·江苏连云港市)小明和弟弟掰手腕,小明获胜。小明对弟弟的力记为F1,弟弟对小明的力记为F2,则( )。
A.F1大于F2 B.F1和F2大小相等
C.F1先于F2产生 D.F2先于F1产生
【答案】B。
【解析】小明和弟弟掰手腕,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包粽子、赛龙舟、放纸船等活动,煮粽子时粽叶飘香,说明物质的分子在_______;赛龙舟时人用桨向后划水,船却向前行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
【答案】做无规则运动;相互。
【解析】[1] 煮粽子时粽叶飘香,是气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 赛龙舟时人用桨向后划水,船却向前行进,水给船一个向前的力,故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2021·湖南怀化市)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习俗。当号令一响,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向前加速运动。这既可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答案】相互;运动状态。
【解析】[1] 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浆,浆对水有向后的力,水对浆有一个向前的力,故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船加速前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考点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图
【备考方略】
力的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画力的示意图要做到“先定后标”:定作用点、定方向、定长度,标箭头、标数值、标单位。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首先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然后再分析物体受哪些力,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按重力、弹力(如压力、支持力等)、外力(如拉力、推力等)、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不要无缘无故的添加和省去一个力。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即为力的作用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经典例题】(2021·贵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细线悬挂下的小球刚好与光滑圆弧面相接触,细线处于竖直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1)因为圆弧面是光滑的,且细线处于竖直状态(小球与圆弧面虽然接触但不发生挤压),所以小球不受摩擦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则小球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向上的拉力作用,过小球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沿绳子向上的方向上画一条有向线段,由G和F表示,注意两个力是一对大小相等的平衡力,线段应该一样长。如图所示
【举一反三】
1.(2021·黑龙江大庆市)如图,利用轻杆将小球A固定在小车上,整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以球心为作用点。作出小球A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利用轻杆将小球A固定在小车上,整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作用点在球心。
2.(2021·甘肃兰州市)照片中的旋转飞椅是常见的游乐设施,请在简化图中画出飞椅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解析】飞椅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拉力沿绳子的方向斜向上,作用点在重心,如图所示:
3.(2021·辽宁中考真题)攀岩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如图甲是一名攀岩运动员拉着绳子停在峭壁上的情景。图乙是这一时刻的简化图,请你以重心O为作用点,在图乙中画出。
(1)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2)峭壁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3)绳子对运动员的拉力。
【解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把多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1)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作用在运动员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2)峭壁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作用在运动员的重心,方向垂直支持面向上;(3)绳子对运动员的拉力,作用在运动员的重心,方向沿着绳子向上;如图
考点三:重力的概念、重心
【备考方略】
重力是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物体学经常遇到的一种力,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重力也是影响物体运动的一方面因素。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重力的产生、方向和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本考点是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示意图。
在历年中考中,对“重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力的概念:考查学生对重力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常见有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重力的计算、重心等;(2)重力示意图,属于作图题类型。重力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较高,出现较多的是重力的示意图。中考主要题型以选择题、作图题为主,填空题出现的较少。选择题以考查重力的概念居多;作图题主要是作重力的示意图。
【经典例题】(2020·恩施)在没有风的室内向上抛出皮球,在球升到最高点静止的瞬间,不计空气阻力,它受到的力有( )。
A. 只有重力;B. 重力和手的推力;C. 不受力;D. 重力和惯性力
【答案】A。
【解析】在没有风的室内向上抛出皮球,球升至最高点静止的瞬间,球只受到重力,球已离开手,不受到到推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举一反三】
1.(2021·湖南衡阳市)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像,其中对实验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图乙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D.图丁说明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答案】CD。
【解析】A.图甲是v-t图象,且v保持不变,所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乙是s-t图象,而s保持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图丙中的m与V的关系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
D.图丁中的G与m的关系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CD。
2.(2020•金昌)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mm;
B.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10℃;
C.2个鸡蛋受到的重力大小约为1N;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答案】C。
【解析】A、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左右,故A错误。
B、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5℃,故B错误。
C、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即0.1kg,其重力为G=mg=0.1kg×10N/kg=1N,故C正确。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D错误。故选:C。
3.(2020•常州)小明在家进行趣味物理实验“竖辣椒”,通过不断调节,最终把一根辣椒竖立在桌面上。下列关于辣椒的受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C. D.
【答案】A。
【解析】由题知,辣椒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静止状态,辣椒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图中所示辣椒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二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辣椒上(作用点也可以都画在重心上),故A正确;
B、图中所示辣椒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
C、图中所示辣椒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重力的作用点不在重心、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
D、图中所示辣椒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重力的作用点不在重心、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四:弹力、力的测量
【备考方略】
弹力是物体受力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因为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弹力。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和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在历年中考中,对“弹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弹力的概念:考查学生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读数方法。
【经典例题】(2021·山东枣庄市)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4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cm,则每个人的拉力F分别为( )。
A.4N 0 B.0 4N C.4N 4N D.8N 8N
【答案】C。
【解析】甲图中弹簧即受手的拉力,又受到墙的拉力,各为4N,弹簧伸长了5cm,弹簧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cm,则每个人的拉力F分别为4N、4N,与甲图相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举一反三】
1.(2021·湖南怀化市)(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 N。
【答案】3.10;3.4。
【解析】(1)[1]从图中甲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的左端在刻度尺的0.00cm处,右端在刻度尺3.10cm 处,物体的长度为3.10cm。
(2)[2]从图中乙可以看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4N。
2.(2021·浙江杭州市)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______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______cm。
【答案】1.5N;0.2cm;1.5cm。
【解析】(1)[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6.5cm,拉力在0~1.5N以内,拉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1.5N。
(2)[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1.5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
(3)[3]当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3.(2021·陕西中考真题)同学们在学完弹黄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后,自制了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不挂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零刻度线:挂1N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1N;将这段距离等分为20格,每格表示0.05N。用此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发现测量值不准确。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同学们探究了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外力的关系。
他们利用规格为0.05N的螺母若干、刻度尺、橡皮筋白板等进行了实验探究。不挂重物时,使橡皮筋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挂不同重物时,橡皮筋下端对应不同的刻度值,作出标记,如图所示。
(1)螺母挂在橡皮筋下静止时,受到橡皮筋的拉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2)同学们在橡皮筋下依次挂上个数不等的螺母,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螺母个数n/个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螺母总重G/N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刻度尺读数L/mm
0
5
11
20
30
45
60
75
90
110
135
158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______;
②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每增加1个螺母时,刻度尺读数的变化量总体上是不同的,但中间有部分读数的变化量是相同的。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70.0mm处,推测橡皮筋下所挂的物体重约为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挂另一重物,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15.0mm处。此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此物体的重;
(3)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用此橡皮筋重新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测力计,橡皮筋上端和刻度尺的位置保持不变。若使测力计的量程最大,零刻度线应标在刻度尺的______mm刻度处,此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______;
(4)同学们更换不同的橡皮筋进行探究,发现其它橡皮筋的特点均与此相似,他们由此总结出,若要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______,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答案】等于;越长;0.33;不能;30;0.2N;较小。
【解析】(1)[1]由平衡条件得,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2)[2]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长。
[3]由表格可知,螺母个数从4~8之间,刻度尺读数是均匀变化的,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70.0mm处,推测橡皮筋下所挂的物体重约为
[4]由表格可知,螺母个数从0~4之间,刻度尺读数不是均匀变化的,所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15.0mm处。此时不能确定此物体的重。
(3)[5][6]由表格可知,螺母个数从4~8之间,刻度尺读数是均匀变化的,所以零刻度线应该标在刻度尺的30mm刻度处。此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90mm刻度处的示数,应该标为0.4N-0.2N=0.2N。
(4)[7]若要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较小,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考点五:摩擦力的概念
【备考方略】
在历年中考中,对“摩擦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如“摩擦力总是阻碍物理运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等,此类考题在中考中也曾有出现;(2)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有好多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对此类问题进行判断是常考热点;多积累此类问题对应考具有很大帮助;(3)摩擦力大小的判断或计算:在由静摩擦力转换为动摩擦力的时候,摩擦力大小会发生变化;在物体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对摩擦力大小进行判断;此类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希望引起注意。
【经典例题】(2021·湖北荆州市)小明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物块沿粗糙斜面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重力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拉力F与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于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
D.如果仅增大拉力F,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变
【答案】D。
【解析】AB.物块被匀速拉上斜面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拉力,还有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这四个力是平衡力,虽然拉力F与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方向相等,但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B错误;
C.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与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故C错误;
D.仅增大拉力,那么物块对斜面的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且相对滑动趋势不变,则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不变,反过来,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也不变,故D正确。故选D。
【举一反三】
1.(2021·福建中考真题)小华在操场进行爬杆锻炼,在竖直杆上攀爬,匀速向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1,匀速向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2。若小华的自重为G,则( )。
A.f 1=f 2>G B.f 1=f 2G>f 2
【答案】C。
【解析】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合力为0,匀速向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1,此时小华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可知f 1=G;
匀速向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2,此时小华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可知f 2=G,即f 1=f 2=G,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2021·湖南怀化市)某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物体,使物体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物体的推力等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B.若增大推力,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撤去推力,物体所受摩擦力增大;
D.若撤去推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A.由于物体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态,故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正确;
B.若增大推力,推力大于摩擦力,故不是平衡态,故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若撤去推力,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摩擦力此时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这两者都不变,故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若撤去推力,只受摩擦力,故不是平衡态,故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A。
3.(2021·新疆中考真题)国产运一20大型运输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的过程中,随着飞机受到的升力的变化,跑道对运输机的支持力F1和摩擦力F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1变大,F2变大 B.F1变小,F2变小
C.F1变大,F2变小 D.F1变小,F2变大
【答案】B。
【解析】国产运一20大型运输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的过程中,运输机受到的升力的逐渐变大,运输机滑行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升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以及竖直向下的重力,升力和支持力大小的和等于重力大小,重力不变,升力变大,所以支持力变小,即F1变小,运输机对跑道的压力与支持力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运输机对跑道的压力变小,所以运输机受到的摩擦力变小,即F2变小。故选B。
考点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式
【备考方略】
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知识点: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所以,在本节复习中,大家一定要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摩擦力的三要素;二是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并且此类问题也是常考考点。
2.摩擦力应用
(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3)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经典例题】(2021·海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
A.垫上滚木搬运重物;
B.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C.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
【答案】C。
【解析】A.垫上滚木搬运重物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磁悬浮列车是利用使相互接触的两个面分离来减小摩擦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C符合题意;
D.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举一反三】
1.(2021·北京中考真题)图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
【答案】D。
【解析】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变滑动为滚动,是为了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2021·江苏泰州市)2021年4月13日,中国女足成功拿到东京奥运会门票,为祖国争得荣誉。如图是女足比赛时的场景。下列关于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
C.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人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D.运动员用脚踢球,球飞出去,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C。
【解析】A.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故B错误;
C.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运动员用脚踢球,球飞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C。
3.(2021·四川广安市)小王同学参加了2021年广安市中考体育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跳绳时手对绳施加了力的作用,绳对手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B.小王投掷实心球时,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C.小王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小王匀速跑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C。
【解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王跳绳时手对绳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绳对手施加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小王投掷实心球时,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手对球没有力的推力的作用,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小王跑步时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小王匀速跑过弯道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考点七: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备考方略】
1.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钩码。
【实验原理】(1)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摩擦力大小,这样就测出了摩擦力大小。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如图。
一、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读数,即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数据计入表格;
二、改变放在木块上的钩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重复步骤一进行试验;
三、把棉布、毛巾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复上述试验。
四、实验表格
试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读数/N
1
木块与长木板
无钩码
2
木块与长木板
有钩码
3
木块与棉布
无钩码
4
木块与毛巾
无钩码
五、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1)摩擦力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大小无关;(4)摩擦力大小跟运动速度无关。
2.考查内容
考查方向
解答思路
要测出摩擦力大小物体应做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如何确定摩擦力大小
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可说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的实验步骤
1和2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实验步骤
1和3或1和4之间
测量误差产生原因
很难做到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会有误差
根据实验结论找出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汽车轮胎、自行车把、胶鞋等
添加钩码的目的
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探究实验的物理方法
控制变量法
【典型例题】(2021·黑龙江大庆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三幅图中均是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木板。图甲,图乙中木板静止,木块,铁块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丙中电动装置D带动木板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水平拴在竖直墙上,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图丙中木板做加速运动,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一定不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B.利用甲、乙两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C.图甲与图丙相比,甲中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更稳定,读数更准确;
D.利用甲、乙两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答案】D。
【解析】A.因为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D.利用甲、乙两图,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是否有关,故B错误,D正确;
C.图甲与图丙相比,甲需要匀速拉动,丙不需要,丙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更稳定,读数更准确,故C错误。故选D。
【举一反三】
1.(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睿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方向,______拉动木块,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______原理间接测出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甲、乙两图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睿仔细思考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减小误差,他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如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相连,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拉动木板水平向左运动,在此过程中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直线拉动木板,木块稳定时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
【答案】水平;匀速;二力平衡;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越大;不需要;便于读数。
【解析】(1)[1][2][3]小睿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因为摩擦力的大小是水平方向上的;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其原理是二力平衡的原理。
(2)[4]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变大,摩擦力变大,故结论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越大。
(3)[5][6]改进后,不需要匀速拉动,因为木块与木板之间是滑动摩擦力,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了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要木块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压力有关,与速度无关,故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木块稳定时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稳定的,便于读数。
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夏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所用棉布比木板表面粗糙)。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这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是否有关;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是否有关;
(4)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 ;
(5)小夏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后,如图2所示,当他再进行实验时,发现效果更好。请你说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匀速直线;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丁;压力(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没有控制变量);不用控制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弹簧测力计便于读数;弹簧测力计读数准确)。
【解析】(1)[1][2]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才等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是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2)[3]压力最小,接触面最光滑的木板产生摩擦力最小,即丁实验中摩擦力最小。
(3)[4][5]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压力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4)[6][7]比较甲、丁两次实验,甲的示数大,但是压力不同,接触面积也不同,无法得出结论,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没有控制变量唯一。
(5)[8]改进后,拉动长木板,长木板与木块之间是滑动摩擦力,故大小不变,而木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平衡力,直接读数即可,而长木板与木块之间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故不需要匀速直线运动,不用控制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
3.(2021·湖北十堰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小明将装有部分文具的文具盒,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动文具盒,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利用 ______的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保持文具盒做匀速直线运动很困难,他与同组成员讨论后,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在文具盒与桌面之间垫一块表面粗糙的木板,当小明用8N的力拉出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N,他这样做实验的好处是 ______;
(3)接着,小明又将橡皮、改正液等物品放入文具盒,重复上述实验,若小明仍用8N的力拉出木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此时文具盒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 ______N。
【答案】二力平衡;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方便读数);3。
【解析】(1)[1]当匀速直线拉动文具盒时,文具盒处于平衡状态,文具盒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2)[2]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就能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由于弹簧测力计相对于桌面静止,方便读数。
(3)[3]文具盒相对于桌面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文具盒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3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11 压强(讲练)(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理解,掌握,认识,沸点与压强,体积与压强,08m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10 运动和力(测试)(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09 力与三种性质的力(讲练)(原卷版)-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理解,掌握,认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