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48 跨学科(含实践)类中考热点问题(解析版)
展开用小微专题精准练助力2023中考物理四点问题大突破(二轮复习通用)
第五部分 中考物理特色专题篇
专题48 跨学科(含实践)类中考热点问题
1.(2020甘肃天水)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答案】B
【解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A.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光被物体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C错误;
D.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发生反射,然后射入人的眼睛,不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错误。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2020贵州黔东南)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
是( )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D
【解析】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3.排球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同学们在排球考试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B. 排球下降时速度增大,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假如正在上升的排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 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排球下降时速度增大,由于重力大于阻力,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正在上升的排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排球具有惯性,故D错误。
4.打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篮球抛出后,由于受到惯性力继续向前运动
B. 篮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人对篮球做了功
C. 篮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不变
D. 篮球由运动到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A.篮球抛出后,由于篮球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故A错误;
B.篮球离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人对篮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对篮球不做功,故B错误;
C.篮球在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速度越来越快,由
P=Fv=Gv
可知,该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变大,故C错误;
D.篮球由运动到静止,篮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5.打乒乓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项运动,在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球后,球才会运动,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离拍后,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 接球时,球朝反方向飞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扣杀时,球速变快,拍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拍的作用力
【答案】C
【解析】A.发球后,球才会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球离开拍以后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接球时,球朝反方向飞出,球受到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扣杀时,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拍的作用力属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
6. 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笛声是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故A错误;
B.闻犬吠,知夜归人,说明声音传递信息,而不是体现声音传递能量,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不是汽化,故C错误;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又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
7.(2020山东潍坊)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
A. 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 B. 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 两者音色相同 D. 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
C.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正确。
8.成语“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只要坚持,功到自然成。从物理的角度分析∶①力改变了石头的形状;②水滴冲击石头时,石头对水滴没有作用力;③水滴加速下落过程,重力对水滴做了功;④水滴加速下落过程,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水滴石穿,水由于重力而下降作用在石头上,石头的形状逐渐改变,故①正确;
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滴冲击石头时,石头对水滴也有相互作用的力,故②错误;
③水滴加速下落过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滴下降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重力对水滴做了功,故③正确;
④水滴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做加速下落运动,受到的是非平衡力的影响,故④错误。
9.窗外飘来《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可以空气、地面和真空中传播
B. 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C. 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噪声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污染,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 空气是声音的一种传播介质,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C错误;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D错误。
10.(2020辽宁阜新)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 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
C. “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 D. 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答案】C
【解析】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能传得越远,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歌声嘹亮”指的是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每个人的音色不同,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体育课上,老师根据爱好与特长将全班同学分成4组进行不同项目的训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组的同学踢出的球在场上沿直线越滚越慢是因为没有继续施加力
B. 跑步组的同学跑步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
C. 乒乓球组的同学所用新球的重心一定不在其几何中心
D. 体操组的同学在腾空跳起离地后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A.踢出的足球沿直线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跑步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故B正确;
C.新乒乓球是规则几何图形,所以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故C错误;
D.做体操的同学腾空跳起离地后,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但没受到支持力,故D错误。
12. (2022湖南邵阳)某天,“生物”和“物理”两位大师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生物”大师伸出健硕手臂对“物理”大师说:“看,我能提起很重的物体哦(如图)!"“物理”大师竖起大拇指说:“真厉害!其实,你的前臂就是物理学中的一根杠杆。”以下对于这根杠轩在提起重物的过程中,分析合理的是( )
A. 前臂杠杆的支点O在肘关节处 B. 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1是阻力
C. 重物给前臂的力F2是动力 D. 前臂是一根省力杠杆
【答案】A
【解析】A.前臂将物体拿起时,肘关节处保持不动,肘关节处为前臂杠杆的支点O,故A符合题意;
B.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1是将物体拿起的动力,故B不符合题意;
C.重物给前臂的力F2是阻碍前臂上升的阻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动力F1是力臂是肘关节到肱二头肌拉力作用线的距离,距离较小,阻力F2的力臂是肘关节到重物对手压力作用线的距离,距离较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则
是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2022湖南衡阳) 初中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生物学中也有物理知识的广泛运用,下列描述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蒸馏水的制备是利用水的汽化及水蒸气的液化
B. 乙图中,向下排空气阀收集氢气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性质
C. 丙图中,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可视为一种杠杆模型
D. 丁图中,鱼主要是利用了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水的相互作用在水中游泳
【答案】B
【解析】A.甲图中,蒸馏水的制备先是利用液态水吸热汽化,后利用水蒸气放热液化,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向下排空气阀收集氢气是利用浮沉条件
即
即利用的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性质,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丙图中,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可视为一种杠杆模型,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鱼主要是利用了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水的相互作用在水中游泳,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2022贵阳)《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如图甲所示。用于制盐的海水密度有严格要求,在《西溪丛语》中谈到了用莲子选定海水的方法:采用多粒莲子投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若所有莲子均浮,则海水含盐重;若所有莲子均沉,则这样的海水就毫无制盐价值。
后来《熬波图咏》中谈到,将莲子分别浸入不同密度等级的海水中(一等海水密度最大,二、三、四等依次次之),充分浸泡后制备成不同测定标准的“浮子”。将“浮子”放入盛有待测海水的竹管内,如图乙所示,根据浮起的“浮子”数即可判断待测海水的密度范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煮海水制盐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2)若一粒浸泡后的莲子质量是3×10-3kg,其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取10N/kg)
(3)《西溪丛语》谈到:无制盐价值的海水,莲子放入后会全部沉入水底。莲子沉入水底的原因是什么?
(4)将四粒不同测定标准“浮子”放入盛有待测海水的竹管内。请跟进图乙中“浮子”静止时的情况判断:2号“浮子”制备时是浸泡在哪一等级的海水中?写出你判断的理由。(设各“浮子”的体积均相同,其密度与对应等级的海水密度相等)
【答案】 (1)汽化(2)0.03N (3)莲子的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4) 2号浮子制备时浸泡在二等海水中
【解析】(1)煮海水制盐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物质从液体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所以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2)若一粒浸泡后的莲子质量是3×10-3kg,其受到的重力为
G=mg=3×10-3kg×10N/kg= 3×10-2N=0.03N
(3)无制盐价值的海水,其中的含盐量少,则这种海水的密度会较小;而莲子的密度大于这种海水的密度,所以莲子沉入水底。
(4)由图乙可知
V排1 > V排2> V排3> V排4
待测海水密度一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
F1 > F2 > F3> F4
1号“浮子”沉底,其浮力小于重力,2、3、4号“浮子”漂浮,它们的浮力均等于重力,所以
G1>G2>G3>G4
根据G=mg可知,“浮子”的质量
m1 > m2 > m3 > m4
又因各“浮子”体积相同,根据可知,“浮子”的密度
ρ1 > ρ2 > ρ3> ρ4
所以,2号“浮子”制备时浸泡在二等海水中。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48 跨学科(含实践)类中考热点问题(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48 跨学科(含实践)类中考热点问题(教师版),共8页。
【中考二轮复习】2023年物理通用版专题全面复习训练—— 专题48 跨学科(含实践)类中考热点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复习】2023年物理通用版专题全面复习训练—— 专题48 跨学科(含实践)类中考热点问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48跨学科含实践类中考热点问题解析版doc、专题48跨学科含实践类中考热点问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50 疫情防控类物理中考热点问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50 疫情防控类物理中考热点问题(原卷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