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备课课件ppt
展开5.2土壤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 观察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野外对土壤观察所需进行的方面有( )
①土壤颜色②土壤水分③土壤质地④土壤剖面构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土壤质地看,土壤可分为( )
A.砂土、黑土、壤土 B.砂土、壤土、黏土 C.壤土、黏土、黑土 D.壤土、黏土、红土
【答案】1.C 2.B
【解析】1.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观察的是土壤颜色。土壤的水分不属于土壤的观察内容。①③④正确,C正确。C正确。
2.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壤土质地中,三类不同粒径土壤比例差别较小,砂土、粉土、黏土均以一种粒径为主。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回答问题。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土壤质地(%) | 砂粒 | 40 | 45 | 78 | 14 |
粉粒 | 25 | 25 | 14 | 19 | |
黏粒 | 35 | 30 | 8 | 67 | |
水土流失量(g/m2) | 47.3 | 201.2 | 15.7 | 76.9 |
3.甲土壤属于(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4.丁土壤属于(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5.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答案】3.B 4.C 5.D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砂土是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砂粒(粒径1-0.05毫米)含量大于50%为砂土,A错误;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甲土壤中砂粒、粉粒、黏粒各自比重相差不大,含量适中,因此应为壤土,B正确;黏土是含砂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而具有较好可塑性,甲土壤中砂粒比重占40%,黏粒较少,不是黏土,C错误;粉土砂粒比重小于20%,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D错误。故选B。
4.从表中可以看出,丁土壤中,黏粒比例最大,为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5.由材料“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可知,乙土壤水土流失量远超其它三类土壤,因此乙土壤是没有覆盖草皮的土壤。据题干“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甲丙丁三类土壤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丁类土壤,从表中可以看出,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点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7.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貌的作用
【答案】6.B 7.C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经风化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水热条件影响不大,A错误;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理化性质与强度,B正确;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但对土壤的矿物养分影响相对较小,C错误;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垂直变化与土壤的厚度,不是影响土壤质地和肥力特征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的循环作用不断进行,使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C符合题意;这种富集作用与岩石、气候和地貌没有明显直接联系,排除ABD。故选C。
8.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答案】8.B
【解析】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形成区域温度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温度低使土壤增粘作用弱,故AD错,B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较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错误。故选B。
读“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黑土、黑钙土集中分布的省区有( )
①黑②吉③辽④内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黑土区土壤肥沃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利于有机质积累 B.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
C.山地落叶阔叶林生长量大 D.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
【答案】9.A 10.B
【解析】9.根据图例可知,黑色表示黑土,浅黑色表示黑钙土,根据区域轮廓图可知,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黑龙江省,简称①黑,中部是吉林省,简称②吉,南部是辽宁省,简称③辽,大兴安岭位于④内蒙古,所以根据图可知,黑土、黑钙土集中分布的省区有黑和吉,辽和内蒙古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气候湿润,有机体量大,利于有机质积累,A错误。气温低造成有机质分解慢,B正确。黑土区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草类的枯落物,C错误。水土流失会减少有机质含量,D错误。故选:B。
考点三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1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1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
14.影响土壤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15.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的( )
A.矿物质的含量 B.有机质的含量 C.水分的含量 D.空气的含量
【答案】11.A 12.B 13.A 14.C 15.B
【解析】11.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2.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选项中最肥沃的土壤,土壤容重应最小,四种土壤中黑土最肥沃,土壤容重最小,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3.秸秆还田、深耕土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红壤掺沙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都能够降低土壤容重,BCD正确;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A错误。本题选择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所以选A。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土壤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生物,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B正确;矿物质含量、水分含量、空气含量不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ACD错误。所以选B。
提升综合练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
2.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答案】1.D 2.C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为①有机质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②为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③为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④为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D正确,ABC错。故选D。
2.生物是土壤形成的最活跃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C正确,排除ABD,故选C。
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4.土壤形成的决定因素、形成肥力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答案】3.D 4.C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的形成过程如下:基岩经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破碎的岩石,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的岩石逐渐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风化的过程中其表面逐渐形成腐殖质层,随着腐殖质层的加厚,土壤结构形态逐渐成熟。由以上分析可知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项。
4.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土壤形成的决定因素、形成肥力的是生物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项。
某地理学习小组到郊区进行土壤的野外观测,在观测报告中绘制了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可知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 )
A.①为时间 B.①为地貌 C.②为腐殖质 D.②为成土母质
6.同学们发现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颗粒物存在明显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砾质土-壤土-砂土-黏土 B.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C.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 D.黏土-砂土-壤土-砾质土
【答案】5.D 6.B
【解析】5.土壤肥力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形成的成土母质中的矿物质和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有机质,由图可知,①为有机质(腐殖质),②为成土母质,D对,A、B、C错。故选D。
6.土壤根据质地不同,从粗到细可以分为砂土、壤土、黏土,而砾质土应该是由颗粒更大的砾石构成的,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主要随着流水搬运向下运动,而流水的搬运具有分选性,山上流速大的时候留下大颗粒,越往下流速越小,颗粒物也越小,因此颗粒物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的顺序应该是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B对,A、C、D错。故选B。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8.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7.A 8.D
【解析】7.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热量和水分,因此也影响了生物的生长速度、微生物的分解速度;气温越高,植物的生长就越旺盛,微生物活动越强烈,生物量越大;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中的养分不易被分解,养分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之中;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降水、湿度和蒸发等因素而起作用,主要是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所以气候是影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存储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因素,A正确,BC错误。地质条件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8.低纬度地区,植物生长量比较大,土壤中的养分被植物大量吸收,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物质养分流量大,即为图③;高纬度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植物生长量比较少,由于气候寒冷,枯枝落叶中的养分不易被分解,养分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之中,物质流养分流量小,即为图①;中纬度地区,由于水热条件比较好,枯枝落叶较易分解,植物生长量相对比较小,土壤中存储了大量的养分,物质养分流量介于低纬度地区与高纬度地区之间,即为图②。因此,图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③②①。故选D。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土壤中固态、气态、液态成分的体积分数,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土壤。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表示理想土壤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关于土壤肥力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②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多少
③土壤肥力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④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9.C 10.C
【解析】9.理想土壤中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占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30%。结合下图分析可知,①的空气所占比重太低,水分所占比重太高,有机质和矿物质所占比重太低,故A选项排除:②空气所占比重太高,水分所占比重太低,故B选项可排除;④空气所占比重太高,水分所占比重太低,故D选项排除;③各成分所与比重符合理想土壤的构成,C选项正确。故选C。
10.土壤具有肥力是其特有的本质属性,①正确。人类生存离不开农业,而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其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可以说现阶段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②错误,③正确。人类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合理经营管理,做到用养结合,土壤肥力会逐渐提高;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④错误;C①③正确。故选C。
砂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耕作方法。长期种植作物后,砂田会丧失效果,称砂田老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形成砂田耕作方法,主要是因为该耕作方法可以( )
A.保温保湿 B.提高土壤肥力 C.避免杂草生长 D.延长生长周期
12.砂田老化最可能是因为( )
A.有机质含量减少 B.砂、土逐渐混合 C.水分蒸发加剧 D.病虫害加剧
13.应对砂田老化,关键是要( )
A.适当减少耕作频率 B.减少化肥使用数量
C.实行轮作休耕制度 D.定期维护砾石和粗砂层
【答案】11.A 12.B 13.D
【解析】11.在土壤上面覆盖砾石和粗砂,可以降低水分蒸发,起到保湿的作用,同时,阻挡了土壤和大气的直接接触,使得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减小,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覆盖砾石和粗砂不能提高土壤肥力,B错误;无法避免杂草生长,C错误;对生长周期无影响,D错误。故选A。
12.根据题意可知,砂田主要是在土壤表层覆盖砾石和粗砂,长期种植作物后可能导致砾石和粗砂层与土壤层混合在一起,导致覆盖层作用逐渐消失,而出现砂田老化,B正确;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只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对砾石和粗砂层与土壤混合带来的砂田老化基本无影响,故有机质含量减少不是导致砂田老化的原因,A错误;水分蒸发加剧只会使土层变干,不会导致砾石和粗砂层与土壤混合带来的砂田老化,故水分蒸发加剧不是导致砂田老化的原因,C错误;病虫害加剧对砾石和粗砂层与土壤混合带来的砂田老化无关,故病虫害加剧不是导致砂田老化的原因,D错误。故选B。
13.适当减少耕作频率并不能避免砾石和粗砂层与土壤混合,A错误;减少化肥使用数量对砂田老化作用不大,B错误;轮作休耕可以延缓老化,但不是关键,C错误;定期维护砾石和粗砂层,可以避免其和土壤层混合在一起,应对砂田老化很关键,D正确。故选D。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土壤的形成是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说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同学们还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或者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
【分析】本题以土壤野外实习为情境,识别土壤的类型,分析气候、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备课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目录CONTENT,123页,124页,125页,127页,128页,129页,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课件预览pdf、51植被分层练习解析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51植被分层练习原卷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51植被教学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31水循环教学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31水循环教学课件预览课件太大网页无法呈现预览增加预览文件pdf、31水循环分层作业解析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31水循环分层作业原卷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