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 分册检测 单元检测(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化常识,默写,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基础过关练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胜2.厌3.因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云树绕堤沙 2.嬉嬉钓叟莲娃 3.异日图将好景 三、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豆蔻,原是一种植物,花朵鲜艳娇嫩,后来用“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 )2.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3.“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4.“淳熙”是南宋皇帝的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5.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以及向往田园的归隐之情。( )四、默写。1.《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 , , ”三句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的句子是“ , ”。 3.《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 4.《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富足的句子是“ , , ”。 5.《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 , , ”选取了能够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美。 6.《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句子是“ , , ”。 7.《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的句子是“ , , ”。 8.《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 , ”写扬州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一片荒凉;“ , , ”用杜牧诗境中所写的扬州的富盛反衬扬州如今的冷寂与荒凉。 9.《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人们对战争的厌恶的句子是“ , , ”。 10.《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以有声反衬无声,渲染了凄凉气氛的句子是“ , , ”。 1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杜牧重到扬州也一定会为扬州的变化感到吃惊的句子是“ , , ”。 1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表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词人此时悲怆的心情的句子是“ , , ”。 1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情形的句子是“ , ”。 片段读写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归朝欢柳 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 ①只轮:借指车。②梗:草木的枝、茎。1.()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少年游柳 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 [注] ①前期:以前的期约。②狎兴:游玩的兴致。③萧索:疏散,稀少。2.()“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淡黄柳姜 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注]。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 寒食:寒食节,宋时有郊游踏青的习俗。3.()虚实结合能较好地表达情感,请结合这首词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4.()“当窗滴”与“就砚旋研墨”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秦楼月范成大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①咽,罗帏暗淡灯花结②。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注] ①金虬:铜龙,造型为龙的铜漏,古代滴水计时之器。②灯花结:灯芯烧结成花,旧俗以为有喜讯。5.()上片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六、微写作。6.()请把下面这首词的上阕改写成微戏剧,以“长亭送别”作为第一幕的话题。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不少于200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年模拟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念奴娇·闹红一舸姜 夔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情景: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词人乘着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B.连绵成片的荷塘中人迹罕至,满目只有荷叶与荷花,“水佩风裳”本指美人的衣饰,此处喻指荷叶与荷花。C.天色渐晚,诗人不忍心离去,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还有“高柳”“老鱼”在挽留自己,表达出词人的深切眷恋之情。D.下阕前三句承上启下,表明在不知不觉间光阴飞逝,只有荷花还留在原地。词人巧用比喻,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2.()本词上阕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两句广受称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满江红·和卢国华辛弃疾汉节东南①,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着君侯,蓬莱岛。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②。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③无根潦④。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注] ①汉节东南:指卢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②旌纛:军中之旗。③易除殆类:指南宋朝廷中那些不以金人为意,专事享乐的人。④根潦:指浮萍。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节东南”几句写卢国华任福建提刑使时,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华周道”,仕途上春风得意。B.“须信是”几句既是写相信友人为官之处的“七闽”之地会有福星来到,也是期望友人在任时能有所作为。C.“庭草”两句描述卢国华做官期间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闲看秋草自生、秋阳照在榕树上而心满意足。D.“但欲搜”几句紧扣标题中的“和卢国华”,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9分)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①陆 游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②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③。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④,知我归心。[注] ①这首词是陆游于淳熙二年在荣州任知事时所作。②竹枝:《竹枝词》,一种四川民歌。③骎骎:马疾行的样子。④灞桥烟柳:乾道八年,陆游协助王炎积极筹备收复长安事宜,曾写词句“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描写了蜀中春光明媚,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B.上阕结尾写词人凭栏观眼前山河未变,而生岁月流逝之感。C.下阕“漫一事无成霜鬓侵”句喟叹自己功业未成而此身已老。D.下阕“万里凄凉谁寄音”句表达思念无法传递给亲人的遗憾。6.()本词中有“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而下面这首《杂诗》中有“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请比较两个“归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杂 诗[西晋]王讚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①,靡靡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③。昔往仓庚鸣,今来蟋蟀吟。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 ①胡宁:为何。分析:分离。②靡靡:迟迟。③商参: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此出彼没,永不相见。④师涓:先秦时代的著名乐师。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9分)浣溪沙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院”一句写小院荫蔽在浓郁的春色之中,营造了寂寥、落寞的意境。B.“重帘”一句写帘幕低垂,室内光线暗淡,但这些并没有影响词人对春天的热爱。C.下片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伤春怀人,表现了其凄苦的心境。D.最后一句中的“梨花欲谢”一语双关,把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伤感的抒写巧妙地结合了起来。8.()请简要分析“倚楼无语理瑶琴”一句在词中的作用。(6分)
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单元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基础过关练一、1.①优越 ②胜利 ③承受 ④尽 2.①讨厌、厌恶 ②满足 ③嫌 3.①于是 ②趁着,随着 ③沿袭二、1.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2.名词作动词,采莲3.名词作动词,描绘三、1.✕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2.√ 3.√4.✕ “至日”这里指冬至。5.✕ “黍离之悲”中不包括“向往田园的归隐之情”。四、1.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2.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3.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4.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5.重湖叠山献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6.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7.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8.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9.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言厌兵10.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11.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12.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13.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片段读写练1.答案 交代了早行的环境,渲染了一种荒寒的气氛,暗示了羁旅的艰辛;烘托出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渐渐,白霜满地,说明当时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旅途的艰辛和旅人心境的悲凉。解析 因为景物描写位于上阕,所以要从点明环境特点、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等方面入手。另外,还要考虑景物描写在展现人物心情方面的作用。整首词与“别”有关,“客”表明词中蕴含羁旅之愁。据此进行分析即可。2.答案 “蝉嘶”之前加一“乱”字,表现了蝉声的纷乱。这纷乱的蝉声,配以夕阳、秋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形成了萧瑟凄凉的景象。由蝉声之“乱”引出词人内心的纷扰烦乱,“前期”的渺茫、昔日的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解析 首先解释“乱”的意思,然后分析其修饰的对象“蝉”的特点——声音杂乱,最后分析其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无踪迹”“不似少年时”等是分析的关键。3.答案 上片实写,下片虚写。上片实写今日所见春色所感岑寂,下片想象明日寒食之游和梨花落尽、飞燕寻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惆怅和感伤。解析 题干指出了答题的角度,根据词的内容可知,上片是实景,下片“明朝”是想象之景。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别概括。最后结合序言中的“客居”“以纾客怀”等分析词中表达的情感即可。4.答案 (1)“就砚旋研墨”暗指以“当窗滴”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2)红笺被泪水浸湿。情到深处,词中的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地流泪,泪水落到信笺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意思对即可)解析 解答本题,要准确理解词的内容。下片的意思是: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泪水研墨作书。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答案 (1)清冷、幽寂。(2)①比拟。“栏干影卧东厢月”,用一“卧”字,生动地表现了月光向东厢投下栏杆影子的景象。②反复。“东厢月”连用两次,突出了“月”这一意象,渲染了清幽的氛围。③比喻。“杏花如雪”,抓住“杏花”和“雪”同是白色和飘落时轻柔的特征,形象地描绘了皎洁月光映照之下的杏花飘飞之状。解析 概括景物特点时要注意理解句子的意思。上片是说楼阴之间,栏杆的影子投在东厢,空中皓月一轮。月儿照射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由此可以概括出“清冷”“幽寂”的景色特点。分析修辞手法时要善于抓标志性字词,如“东厢月”出现两次,是反复;“杏花如雪”是比喻;“卧”字将栏杆的影子写成了一种动物,即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是比拟。确定修辞手法后,结合词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即可。6.写作指导 要联系学过的戏剧,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主要描述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也可以像《雷雨》那样,在开场用景物描写奠定基调。改写上阕要重点突出“别”字,可以描绘“别”时的景物,也可以描写“别”时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等。三年模拟练1.D “词人巧用比喻”说法有误,“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是拟人。2.答案 ①构思巧妙:想象荷花的香气仿佛飞入了词人的“诗句”,用语新奇。②手法巧妙:“嫣然”照应前面之“玉容”,暗含拟人,将美人嫣然微笑的动作赋予荷花;荷花于风“吹”、雨“洒”中的“摇动”,又与“冷香”在视觉和嗅觉上相通;“飞”字巧用比拟,化静为动。解析 这是一道炼句题,可以从构思、手法、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我”赞美荷花的诗句。从构思上看,词人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想象荷花的清香飞入了自己的诗句。从手法上看,“嫣然摇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美人嫣然微笑,轻摇倩影的动作赋予荷花。另外,“嫣然摇动”是视觉,“冷香”是嗅觉。“飞”字巧用比拟,写荷花的幽幽冷香仿佛飞入了词人所写的赞美荷花的诗句。3.C “描述卢国华做官期间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理解错误,应是词人自言自家境况,暗示自家门庭冷落,宾客很少。4.答案 ①对卢国华寄寓兴邦立国的期待之情。②感叹人生易老,抒发自己遭朝廷废弃,壮志难酬之悲愤。③对无所作为的投降派的蔑视、憎恨之情。解析 概括思想感情,要抓住关键字眼。从把卢国华比作“七闽”之地的福星来看,词人希望卢国华能够给当地百姓带来福泽,这里流露的是期待之情。从下阕“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中可以看出,词人由卢国华想到自己的仕途不顺,“空有恨”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悲愤。从“易除殆类”及注释可以看出,诗人对无所作为的投降派的蔑视、憎恨之情。5.D “万里凄凉谁寄音”句表达的是对收复失地的志向无法实现的遗憾。6.答案 本词中的“归心”,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有收复失地的决心,而这份“归心”只有“灞桥烟柳”懂得,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忧虑和愤懑。《杂诗》中的“归心”侧重于表现戍边将士的思归之心,诗人借“边马”的归心,写戍边将士的乡愁,讽刺了朝廷对戍边将士的漠视。解析 分析本词中的“归心”要知人论世,结合词中的“哀怨”“一事无成”“凄凉”以及相关注释等分析其具体内涵。分析《杂诗》中的“归心”则要联系诗歌内容,前两句诗是说北风吹动秋草,使边塞战马产生想要回家的心思。整首诗用明媚春景反衬戍边将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由此可得出其“归心”的内涵。7.B “对春天的热爱”错误。这里主要突出的是词人内心的凄苦,并没有流露出词人对春天的热爱。8.答案 内容上:写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之中登上闺楼,随手抚琴排解心中的愁闷,勾画出一位满腹愁绪的闺中少女的形象。结构上:连接上片词意,自然过渡,下片写景,描写的景色正是由上片的“倚楼”二字引发的,是女主人公“倚楼”时看到的景致。解析 此题要求分析这句话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即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分析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全词内容及“无语”可知,主人公满腹愁绪。结构上,因为这句话位于上片结尾,所以要分析其对下片的作用。要从下片的内容与这句话有什么关联入手进行分析,如下片的景色是主人公“倚楼”时看到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巩固练习,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