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6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6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1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6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2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6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6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6 湖心亭看雪(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18页。
    湖心亭看雪
    (一) (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níng)饮:饮茶。⑥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⑦诟(gòu):骂。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拥:______
    (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       谓:______
    2.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

    3.【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4.【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穿着,带着     认为
    2.(1)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2)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
    3.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语气。因为舟子对于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独去看雪、痴迷于山水的行为是不理解的。
    4.(1)痴迷山水,表达对山水美景的喜爱;(2)表达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1)句意为: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拥:穿着,带着。
    (2)句意为:而我们私下认为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谓:认为。
    2.本题考查批注的评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封湖之状,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故“景象寒气逼人”的批注是合适。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以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构成一幅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故“文中有画”的批注是合适。
    3.本文考查文意理解。“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故此处的语调是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舟子无法理解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4.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理解。
    甲文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痴迷山水的美丽。“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
    乙文“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提平,丝管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春日出游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痴迷。“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意思是“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写出了作者和俗人对待美景的不同方式,认为摆宴设席与美景丝毫无关,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王生章甫、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中有薄薄的雾气,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二)(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
    (3)僧澄波善弈    弈:________
    (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________
    6.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8.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9.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答案】5. 这     抱,持,这里是穿着     下棋     拖,拖拉
    6.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7.(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8.甲文从视觉角度写景,乙文从听觉角度写景。
    9.《湖心亭看雪》写雪景,表现出清新雅致的特点;《峡江寺飞泉亭记》选段写飞泉亭,表现出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
    【解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是日更定矣”的句意是: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是:代词,这。
    (2)“拥毳衣炉火”的句意是: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拥:抱,持,这里是穿着,裹着。
    (3)“僧澄波善弈”的句意是:澄波法师擅长下棋。弈:下棋。
    (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的句意是:又有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曳:拖,拖拉。
    6.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的意思是: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功劳实在大啊!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三日(多日)、俱(全,都)、绝(消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复(再)、作(起,这里是‘响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景角度的分析。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甲】文写景侧重于视觉角度;从“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可以看出,【乙】文写景侧重于从听觉角度。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从【甲】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作者写景时采用白描和对比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写出了雪后西湖景色的清新雅致。从【乙】文“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可知,乙文主要从游人的感受角度写飞泉亭,突出了坐在飞泉亭上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
    【参考译文】
    【乙】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三)(2021·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11.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13.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14.【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四)(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快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西:向西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限:限制
    17.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五)(2022·山东临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心已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余挐一小舟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C.①从武林门而西。          ②学而不思则罔。
    D.①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初至西湖记》表达了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六)(2022·河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湖心亭看雪》)
    (二)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2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________
    (2)上下一白        一:________
    25.把语段(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6.文中划线句子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美景的,请简要分析。


    27.语段(一)和语段(二)同是写雪景,但景物特点各有侧重,请写出其不同点?



    (七)(2022·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日,湖中中人鸟声俱绝。是白更定矣,余举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抚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复的者,善说……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选自袁宏道《游惠山记》,有删改)
    2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____________
    (3)是金陵人,客此       客: ________     
    (4)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     不足:____________
    (5)而此地去惠山最近      去:____________
    2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30.[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描绘了西湖雪景;[乙]文两段之间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山中胜景的喜爱。
    31.[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闲趣?这种闲趣分别体现了张岱和袁宏道怎样的精神追求?



    (八)(2022·安徽安庆·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舟子曰:“登高忘携酒榼①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舟子曰:“离此南行二三里,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②往一游?”余喜。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③舍,不愧隐者之居。园左有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旁一青石加榻,鸿干卧其上:“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④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卷四,有删改)
    注:①酒榼:可带的贮酒器。②盍:同“何”,为什么。③茆:同“茅”,茅草。④樽: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3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客此
    (3)亭榭窗栏尽从朴素
    (4)园依山而无石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独往湖心亭看雪。

    (2)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

    34.【甲】【乙】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均有所不同,甲文用_________的手法写景,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景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乙文偏重________的表达方式,直述其事,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热爱。
    35.结合画线句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九)(2022·安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3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上下一白           一:____________
    (2)画冒雪出云之势        之:____________
    (3)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__
    (4)回风折竹           折:____________
    3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8.【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
    39.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十)(2020·广西柳州·二模)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张岱)
    【乙】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
    40.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波色乍明            乍出于匣也
    B.若脱笼之鹄           如倩女之靧面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D.余拏一小舟           上下一白
    42.下面对【甲】【乙】两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分别了。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C.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翻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这个官职吧。
    D.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翻译:柳条有舒展开的,没舒展开的,柔嫩的梢头像一件披风披在柳树上。
    4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4.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十一)(2022·安徽芜湖·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万历四年①,佥事②徐廷裸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③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睺罗④、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鲛宫⑤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⑥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⑦)
    【注】①万历四年:1576年。万历,明神宗朱翊均的年号。②佥(qiān)事:按察司下的属官。③司礼监: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④睺罗:摩睺罗。宋元习俗,七夕供一土偶,名“摩睺罗”。⑤鲛宫:龙宫。⑥滃:云气腾涌的样子。⑦《湖心亭》是《西湖梦寻》卷三中的一篇。《西湖梦寻》是一部风格清新的散文,全书共五卷,通过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
    4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
    (3)及下船    及:________
    (4)俱无甚伟观也  俱:________
    4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

    47.同样是听觉描写,张岱在【甲】文中用“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大雪后湖心亭一片静寂,万籁无声;在【乙】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天湖心亭的喧闹、繁华景象。(用原文填空)
    48.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6 湖心亭看雪(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6 湖心亭看雪(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31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3 马说(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3 马说(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2 虽有佳肴(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2 虽有佳肴(原卷版)-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1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