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四类 爱国忧民—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四类 爱国忧民—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国破山河在, ,情怀是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卖炭翁
满江红·小住京华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内容 首联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颔联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感时”与“恨别”相融合,使悲更悲;颈联表现了作者挂念亲人、心系国事;尾联是全诗也是春望的结束,凄苦哀思尽显。
主旨 诗人通过眺望沦陷后的长安城的初春景象,抒发了伤时忧国、恨别思乡的无限感慨之情。
手法 情景交融,善于将眼前之景和胸中之情融为一体。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借事抒情(“家书”断,搔“白头”),情中有景。
练一练
1.国破山河在, 。
2.《春望》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 ”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3.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信的诗句是“ ,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内容 第一段写秋风卷走屋上的茅草;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而去的无奈;第三段写因茅屋漏雨而遭受雨淋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庇护寒士的愿望。
主旨 此诗叙述了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由自身的凄惨境况,联想到“天下寒士”的痛苦,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思想和大义情怀。
手法 前三段的逐层铺叙,为第四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除此之外,这首诗还善于运用精练的语言,通过有特征的细节,将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绘声绘形地描写出来,使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练一练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 ”。
3.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两句诗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
4.情怀是诗。陆龟蒙歌咏凌波独立的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杜甫发出寒士俱安,甘愿独受风雨的呐喊,“ , ”。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内容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一、二两句写秦淮夜景;三、四两句抒发感慨。
主旨 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典故,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之情。
手法 全诗景、事、情、意熔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意蕴深邃,感情深沉,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练一练
1.诗是写意画。那是《泊秦淮》中“ , ”的轻烟淡月;那是《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2.作者对商女犹唱后庭花一事持何种态度?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内容 此诗前两句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后两句由现实到梦境,点明作者夜不成眠并由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联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壮年的军旅生活,因此睡去后在梦中行军打仗,表现出其浓厚的爱国之情。
主旨 诗歌凝聚了诗人的爱国激情,表明诗人从军赴边、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手法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是借写风雨夜的梦境,抒发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练一练
1.僵卧孤村不自哀, 。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写诗人在梦中实现自己驰骋战场的愿望,以表达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是“ ,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内容 第一至八句描写卖炭翁的形象特征,以及他工作的辛劳和矛盾的心理;第九至十二句描写卖炭翁艰难赶牛车上集市卖炭的经过;第十三句至结尾记述宫市使以不合理的价钱买炭。
主旨 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手法 运用细腻的人物外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用对比反衬,侧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小见大,揭露残酷不公的社会现实。
练一练
1.诗中最能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2.诗中描写宫使外表的句子是“ ? ”,表现出他们 的行为。
3.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内容 上片写与丈夫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丈夫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前路茫茫,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主旨 反映了词人突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后,坚决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和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
手法 用典丰富,表达委婉。如“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典故;“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词中“苦将侬强派作娥眉”则是用夫家阻挠作者投身革命来反衬作者身为女子“心比男儿烈”的豪壮爱国之心。
练一练
1.四面歌残终破楚,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词牌名,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用典,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八类 贬谪—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五类 战争—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十类 写景—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