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0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0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共10页。
中考对本考点的要求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近几年的考情来看,中考一般不直接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而侧重于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与否。从题型来看,中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二是在表达应用中,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标点符号的考查热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的使用,二是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连用,三是破折号、冒号的用法。中考无论怎样考查,都要求考生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实例掌握规则,通过实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应是考生备考的主要策略。
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D.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答案】A
【解析】A项,不是疑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故答案为A。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经验一再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的国家。
B.以迥异于西方同类题材影片而设定的“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其结尾是人类选择背负地球家园一同迁徙,用《愚公移山》式的故事与艺术的手段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C.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下中国的客观实际,这对社会治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也对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在珠峰,常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克服高寒缺氧的恶劣条件,在五、六千米的山腰,为茫茫雪山捡拾垃圾。
【答案】A
【解析】B项,“愚公移山”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C项,“新课题”和“依法执政”后的逗号都改为顿号。D项,“五”后的顿号去掉。故选A。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文光书店1943年版)。
B.为了深入实施兴化市中小学生素养提升五项工程,兴化市教育局举办了《2019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诵读比赛。
C.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D.吟诵《重修望海楼记》,怎能不唤起我们对家乡的爱?怎能不激起我们建设家乡的豪情?
【答案】B
【解析】B项错误,“2019我们的节日·清明”应用双引号,不用书名号。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受灾群众今年过年有肉吃、有水果、干果吃,吃的、住的、穿的都不愁。
B.知识—学识—才识—器识,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活力,完善着人的气质和魅力。
C.中国人听戏时,名角儿一亮相,许多人鼓掌叫好,这叫“碰头彩”;角色表演得精彩,全场欢呼喝彩,这是“满堂彩”。
D.最近英国有关方面就“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人认为“有工作就有幸福,薪酬高低是其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失业的人太多了,一职难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顿号、逗号、破折号、句号、分号、引号的运用能力,综合性较强。考生解题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A项,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小明把捡到的里面装有定货单、飞机票,还有不少钱的皮包交给警察后就走了,所长对办事员说:“你快去问问他叫什么?”
B.每当旅行时,我都找几张纸铺在桌子上写作;但我不是拿写作当作一种消遣,我是在做所谓“上帝”做过的事情:创造生命!
C.苏轼早年即长于论文,自言“独好观前世盛衰之迹,与其一时风俗之变。自三代以来,颇能论著” (《上韩太尉书》)。
D.“衷心地感谢您,”他在心里说,“我亲爱的大师!——让我在将来的、值得回忆的另一个秋天去寻找”。
【答案】C
【解析】A项,问号应改为句号:B项,将分号改为逗号:D项,最后一个句号应在后引号内。
6.请在下文的横线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关于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胡适认为有以下两层 ① 即种族的革命和政治的革命。所谓“种族的革命”,自然就是“排满” ② 所谓“政治的革命”,其实就是“永远推翻专制帝政”。所以辛亥革命不同于过去任何一家一姓的革命,它不仅推翻了两千多年来顽固的帝制,还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胡适在 ③ 双十节的感想 ④ 中写道 ⑤ ⑥ 辛亥革命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这个大解放的空气是辛亥革命政治的真意义 ⑦ ⑧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考生解题时,不仅要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本题的①处只能用逗号,因为后面有一个“即”字,如果用冒号就会造成重复;②处前后内容分别阐释“种族的革命”和“政治的革命”,而且出现了逗号,属于分句并列,故应用分号;③④两处中间的“双十节的感想”属于文学作品,因而应用书名号;而“辛亥革命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这个大解放的空气是辛亥革命政治的真意义”一句是直接引用《双十节的感想》中的话,故⑤处应用冒号,⑥处应用前引号,⑦处应用句号,⑧处应用后引号。
名师点睛 1.句号、问号、叹号。表陈述语气或舒缓的祈使语气时用句号,表疑问或一般反问语气时用问号,表感叹语气、强烈的祈使语气或强烈的反问语气时用叹号。 2.顿号、逗号、分号。顿号表示词语间的停顿,逗号表示句子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停顿。三者都表示并列关系。 3.冒号。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两点:①提示下文,②总结上文。 4.引号。作用有五点: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5.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只对句中的部分词语作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和被注释的词语之间不能用标点,标点用在括号后;对全句内容作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叫句外括号,括号后面不需要加标点。 6.破折号。作用有六点:①表解释说明,②表意思的递进,③表意思的转换、转折或跳跃,④表停顿或声音的延长,⑤表总结上文,⑥表分项列举。 7.省略号。表引文的省略,表列举的省略,或表说话断断续续。 8.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文件名、图画名的名称。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边用单书名号。 9.间隔号、专名号、着重号。间隔号表示间隔或分界,专名号标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着重号表示强调。 |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鼠?”
B.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C.柠檬黄色素、玉米香精、糖精钠等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但使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
食品都适合。
D.今早,初三五班的黑板擦不见了,老师想知道是哪位同学藏起来的?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用法有误的一组是( )
A.“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B.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
C.谁都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D.有人说散文姓“散”,“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不知道他收到你情真意切的信后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像我一样感动得热泪盈眶?
B.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C.疼痛发作,他就采用“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书本、牙刷等……顶住疼痛的部位。
D.“不和你说着玩儿,”他一本正经地说,“如果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
追求幸福。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B.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C.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
D.创建期间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商家喇叭噪音过大、出摊占道经营、店牌店招不规范、车辆乱停乱放……
等问题,市委主要领导现场落实了整治责任单位和整治要求。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D.人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7.下面文段中画线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大自然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古人一脉相承的智慧。汉字,是人类文明的发明。在②《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③:“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④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A.① B.② C.③ D.④
8.读下面的语段,在□中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吗□是的,需要。当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当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当你跌倒时,它呼唤你奋起。
9.下面这段话中,有两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按要求修改。
①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初三(3)班最近组织了元旦迎新晚会活动。②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③有歌舞,朗诵,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1)句①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
(2)句②中,词语“ ”使用不当,应改为“ ”。
(3)句③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1.【2019年中考娄底卷】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保尔·柯察金,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B.我梦见了那条熟悉的大街,像我当时一样大小的孩子们,在街上奔跑、嬉闹,他们的笑脸显得格外好看……
C.“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5G网络的结合,会让以前觉得难以实现的事情变得简单。”史广顺说:“这将催生更多创新运用及业态。”
D.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2.【2019年中考武汉卷】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实际是一种方法论。起初,它只是一种读书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后来,又成为一种著述方法、一种研究人物的方法。
B.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那是一个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如果没有对美的渴幕,最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C.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D.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3.【2019年中考枣庄卷】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撒切尔夫人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B.从峰顶俯视黄山,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黄山,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C.“啊,可爱的小伙子!”医师迎着他说:“嗯,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
D.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4.【2019年中考鄂州卷】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5.【2019年中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虛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 ; ”! B.? ; !” C.? , ”! D., , !”
6.【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7.【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D.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8.【2018年中考天津卷】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闯关检测
1.D
【解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D句中的问号应为句号。
2.A
【解析】A项,“句号”移至引号内。
3.D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项的第一个句子不是疑问的语气,所以不应该用问号,应该用逗号;B项的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C项“等”与“……”重复。
4.A
【解析】B项,“畏缩逃避的懦夫”后的问号要改为逗号。C项,“他说道”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史记”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5.D
【解析】判断句中分句间的关系,辨析易混标点符号。D项,“等”前面省略号多余,“等”表示还有其他,省略号有同样的作用。
6.B
【解析】A项,“倾覆”后的“,”改为“;”。C项,应删去“杰裴逊”后面的“、”。D项,第二个“?”改为“,”。
7.D
【解析】D项中的“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内容是完整引用,且是感叹号,感叹号应该在引号内。据此,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8.? ; ;
【解析】阅读短文,根据内容判断句子的语气,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吗”是疑问语气,其后应该是问号,而三个“当你”组成排比,所以之间用分号。
9.(1)“活泼” “活跃”
(2)“各逞其能” “各展风采”
(3)“歌舞,朗诵,相声,小品”中的“,” “、”
【解析】(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此句主要是搭配不当,改“活泼”为“活跃”即可。
(2)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根据具体的语境来使用正确的词语即可。
(3)本题考查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句中的“歌舞”“朗诵”“相声”“小品”为句内并列,故用“顿号”。
中考链接
1.C
【解析】C项错误。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2.C
【解析】因为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一个句号应该改为分号。故答案为C。
3.B
【解析】A项,“一国两制”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项,“迎着他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D项,“亲子关系”后的问号改为逗号,因为这是选择疑问句。故选B。
4.B
【解析】A项,把“容易幸福”后的逗号改为分号。C项,选择问句中不能使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项,句末的括号属于句外括号。把括号后的句号移至“有教养的人”后。
5.B
【解析】“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是反问句,应该用问号;“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与“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应该用分号;“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是孔子的感慨,应该用叹号。据此,答案为B。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B项的标点使用不正确,应该把“客观实际”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D项使用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应分别更改为:A:问号改为逗号。B:“壮阔”“豪放”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C:“容易卡嗓子”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8.C
【解析】C项中的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选择问中间不能加问号,因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05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火中取栗,间不容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05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火中取栗,间不容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0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