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含答案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3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5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6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含答案,共12页。
一、[2022·福建厦门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求反,王坟墓复群臣、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B.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C.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D.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即做人质。古时被派往别国做人质的,多为王室或诸侯的子弟。
B.致命,文中是回复、复命的意思。今多指“捐躯”或“使丧命”的意思。
C.五尺,代指未成年的儿童,与《陈情表》中“应门五尺之僮”意思相同。
D.弊邑,文中指的是偏僻的小城镇,也常用于向他国称呼自己的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怀王去世后,太子需从齐回国继位。面对齐王索地的威胁,太子听从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要求。
B.齐国使者来楚索地,楚襄王向群臣询问对策,在给或不给的问题上,子良、昭常、景鲤三人意见不一。
C.楚国群臣所献三策,让楚襄王陷入两难境地。在慎子的建议下,楚襄王三策并用,最终化解了危机。
D.齐国兴师进攻楚国东地,讨伐昭常,后迫于秦国的军事威慑,只得向秦、楚寻求和解,东地得以保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
译文:
(2)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译文:
5.针对齐国索取东地的难题,楚国群臣提出了三种对策,各有利弊。请结合文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制表:厦门中学生助手
二、[2022·山东临沂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临菑人主父偃上书。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以攻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葳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B.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C.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D.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皇帝,简称“高帝”,为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文中指秦始皇。
B.和亲,文中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达成的政治联姻。
C.南夷,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因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故称南夷。
D.郎中,汉代专指帝王侍从官,其职责主要为护卫、陪从、建议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父偃认为,从进攻匈奴的历史来看,匈奴蒙昧野蛮、迁徙流动性非常强,一时难以制服。
B.李斯、成进等谏臣都认为,盲目进攻也会使得民不聊生、社会动荡,造成内忧外患的后果。
C.汉高帝也曾率军向北到达代谷攻打匈奴,结果平城被围,只得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盟约。
D.严安认为周朝和秦朝的灭亡都因不改变国策而造成,以此来劝谏皇帝要为国做出长远规划。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文中画线句)
译文: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课内选句)
译文:
10.主父偃引用“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这句话有什么用意?天子对其看法持什么态度?
答:
三、[2022·湖北十堰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杨玄感反,引兵向洛阳,代王侑使刑部尚书卫文升帅兵四万救东都。玄感逆拒之,文升且战且行,辽东城久不拔,会杨玄感反书至,帝大惧。引纳言苏威入帐中,谓曰:“此儿聪明,得无为患?”威曰:“夫识是非,审成败,乃谓之聪明。玄感粗疏,必无所虑,但恐因此浸成乱阶耳。”帝又闻达官子弟皆在玄感所,益忧之。问太史令庾质曰:“玄感其有成乎?”质曰:“玄感地势虽隆,素非人望,因百姓之劳,冀幸成功。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帝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候卫将军屈突通乘传发兵以讨玄感。来护儿至东莱,闻玄感围东都,召诸将议旋军救之。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公家之事,知无不为,专擅在吾,不关诸人,有沮议者,军法从事!”即日回军,令子弘、整驰驿奏闻。帝时还至涿郡,已敕护儿救东都,见弘、整,甚悦,赐护儿玺书曰:“公旋师之时,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意合,远同符契。”屈突通引军屯河阳,宇文述继之。玄感问计于李子雄,子雄曰:“通晓习兵事,若一得渡河,则胜负难决。不如分兵拒之,通不能济,则樊、卫失援。”玄感然之,将拒通。樊子盖知其谋,数击其营,玄感不得往。通济河,军于破陵。玄感分为二军,西抗文升,东拒通。子盖复出兵大战,玄感军屡败。与其党谋之,李子雄曰:“东都援军益至,我军数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以赈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据有府库,东面而争天下,亦霸王之业也。”李密曰:“弘化留守元弘嗣握强兵在陇右,可声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以绐众。”会华阴诸杨请为乡导,壬辰,玄感解东都围,引兵西趣潼关,宣言:“我已破东都,取关西矣!”宇文述等诸军蹑之。至弘农城下,遂攻之,三日不拔,乃引而西,至闇乡,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等军追及之于皇天原。玄感上槃豆,布陈亘五十里,且战且行,玄感一日三败。八月壬寅,玄感陈于董杜原,诸军击之,玄感大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
李密、王世充》,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
B.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
C.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
D.诸将咸以无敕/不宜擅还/固执不从/护儿厉声曰/洛阳被围/心腹之疾/高丽逆命/犹疥癣耳/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部,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但其在每个朝代中的职责范围相差甚大。
B.传,《说文》:“传,遽也。”段玉裁注:“如今之驿马。”朱骏声通训定声:“以车曰传……以马曰遽,亦曰驿。皆所以达急速之事。”文中指驿站车马。
C.符契,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上刻文字,剖分为二,朝廷和将帅各持一半。它也是权力的象征,寓意绝对服从。文中指赐予来护儿特殊权力。
D.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后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与众将商议回军救援东都,众将不从,来护儿对众人宣称擅自做事的是自己,与大家无关,从而说服了大家。
B.来护儿回军的时候,恰好隋炀帝也下令让他救援东都,后来隋炀帝感慨君臣二人心意相合。
C.面对朝廷军队的追击,杨玄感向李子雄问计,李子雄说可以分兵抵御屈突通的军队,使其过不了黄河。杨玄感听从其建议,成功阻击了朝廷军队。
D.杨玄感屡战失利,他采用李子雄与李密的建议,遂领军向东争夺天下以成就霸王之业,然叛乱终究无法撼动国家统一局面,大败。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感逆拒之,文升且战且行,辽东城久不拔,会杨玄感反书至,帝大惧。
译文:
(2)引兵西趣潼关,宣言:“我已破东都,取关西矣!”宇文述等诸军蹑之。
译文:
15.隋炀帝的臣子为什么认为杨玄感的叛乱不足为患?请简要概括。
答:
第1周——文言文阅读专项练
1.A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子的师傅慎子说:“给他土地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地”是“献”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B、D;“死父”是“不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
2.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指的是偏僻的小城镇”错。弊邑是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用于称臣于他国时自称。此处是谦称自己的国家。故选D。
3.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子良、昭常、景鲤三人意见不一”错。原文“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昭常曰:‘不可与也。……。’……景鲤曰:‘不可与也。……。’”可以看出,昭常、景鲤都支持不给,子良支持给。故选B。
4.答案:(1)齐王阻止他说:“你要割让五百里东地给我才放你回去。”
(2)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向南取道去楚国,两国讲和,又派人向西出使秦国,声明不进攻楚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隘”,阻止;“东地五百里”,定语后置,五百里东地;“乃”,才。(2)“恐”,害怕;“南”,向南;“道”,取道;“西”,向西;“使”,出使。
5.答案:①请与而复攻之 ②丧失国土,无千乘之用 ③楚不能独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可以看出,子良认为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故填“请与而复攻之”。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可以看出,昭常认为如果要割让东地五百里,这是割让了一半土地,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故填“丧失国土,无千乘之用”。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可以看出,景鲤认为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他愿去求救于秦国。故填“楚不能独守”。
【参考译文】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他说:“你要割让东地五百里给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给他土地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五百里东地。”齐王这才放太子回国。
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齐国派了战车五十辆来楚国索取东地五百里。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楚王说:“我能够回到楚国办父亲的丧事,又能和群臣再次见面,使国家恢复正常,是我答应把东地五百里给齐国,现在齐国派使者来办交接手续,我该怎么办?”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您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就失去了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子良出朝后,昭常拜见楚王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五百里这是割让了楚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
昭常出朝后,景鲤拜见楚王说:“不能给。不过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去求救于秦国。”景鲤出朝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用。”楚王说:“好”。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军队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东地共存亡,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六十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传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当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说:“你们扣押了楚国太子,不让回国,这是不仁道的;又想抢夺楚国东地五百里,这是不正义的。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向南取道去楚国,两国讲和,又派人向西出使秦国,声明不进攻楚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6.C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上古的虞、夏、殷、周时代,就没有督责规范他们,对他们像禽兽一样畜养,不当作人类看待。陛下不向上看虞、夏、殷、周的传统策略,却要遵循近代的失误,这是令我最担忧的,也将会给百姓带来疾苦。“虞、夏、殷、周”是四个朝代,且“固”应为副词本来的意思,“弗”则为否定词,两个词都应是修饰动词的,与前面朝代相连则语意不通,所以应该在“周”后面断开,排除B、D。“夫”为句首语气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所以应在“夫”前面断开;且“此臣之所大忧”为判断句,句意完整,故排除A。故选C。
7.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高皇帝……文中指秦始皇”说法错误。文中的“高皇帝”不是秦始皇,而是指汉高祖,即刘邦。故选A。
8.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民不聊生、社会动荡”说法错误。由原文“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可知,李斯、成进都没有提及“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等“内忧”之事。故选B。
9.答案:(1)匈奴人没有城郭可定居,没有储备的粮草(货财)可守,迁徙流动如鸟飞,很难俘获他们。
(2)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居”,定居,居住;“委积”,储备粮草;“鸟举”,鸟飞,比喻居无定处。(2)“嘉”,赞许;“义”,合乎情理的做法;“因”,趁机;“答”,答谢。
10.答案:引用原因:劝谏皇帝不能穷兵黩武,要认清形势,现在不宜进攻匈奴。
皇帝态度:赞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句意为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作战的准备,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危险。主父偃是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引用的这句话,所以他是想要对皇上进行劝谏,通过后面所举的李斯、成进以及严安的例子,都是在劝说皇上不能穷兵黩武,现在不宜进攻匈奴。所以主父偃引用这句话是劝谏皇帝不能穷兵黩武,要认清形势,现在不宜进攻匈奴。对于主父偃的进谏,天子的态度通过“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可以看出来,天子对其有相见恨晚之意,说明对其进谏非常赞同满意。
【参考译文】
临菑人主父偃上书。他在奏书中写道:“《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作战的准备,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危险。’从前,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追求胜利的欲望没有休止,又想攻打匈奴。李斯劝阻说:‘不可以这样做。匈奴人没有城郭可定居,没有储备的粮草(货财)可守,迁徙流动如鸟飞,很难俘获他们。派军队轻装深入匈奴境内,粮食必然断绝;粮食随军而行,会因负重贻误战机。即使得到匈奴的土地,也不会为国家带来利益,俘获他们的百姓,也不能调教役使他们防守。’秦始皇不听劝告,就派蒙恬率军攻打匈奴,军队在外十多年,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却最终不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兵力不足,装备不齐吗?是因为客观形势不允许啊。男子拼命地耕作,也不够粮饷,女子纺纱织布也不够做帷幕,百姓疲惫不堪。孤寡老弱得不到抚养,路上的死人接连相望,所以天下人开始反叛秦朝。后来直到汉高祖平定天下,攻略边塞的土地,听说匈奴的部队聚集在代谷之外,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进言劝阻说:‘不可进攻匈奴。匈奴人的习性,如同野兽一样聚集,又像飞鸟一样忽然分散,追赶他们像捕捉影子。现在凭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认为很危险。’汉高祖不听他的劝告,于是率军向北到达代谷,果然发生平城被围的事件。高皇帝后悔不已,便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盟约,此后天下安定下来,便都忘记双方动干戈的事了。匈奴难以制服,不是一代了。侵扰掠夺人畜财物,成为他们的职业,他们的天性就这样。从上古的虞、夏、殷、周时代,就没有督责规范他们,对他们像禽兽一样畜养,不当作人类看待。陛下不向上看虞、夏、殷、周的传统策略,却要遵循近代的失误,这是令我最担忧的,也将会给百姓带来疾苦。”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踌躇满志,好大喜功,只想威扬海外,于是派蒙恬率兵向北攻打匈奴,又派尉屠睢率领水军攻打越人。在这个时期,秦朝兵连祸结,在北方与匈奴作战,南方又陷入百越之地,军队驻扎在无用之地,只能进而不能退。经过十多年,成年男子当兵打仗,成年女子转运粮食,生活艰难困苦,活不下去,纷纷自尽于道旁的树上,死的人一个接一个。等到秦皇帝去世,天下叛乱,秦的后代被灭,断绝了祭祀,这就是穷兵黩武带来的灾祸。所以,周王朝的灭亡是因其衰弱,秦王朝的灭亡是因其强盛,都是不改变国策造成的结果。现在,朝廷要征服南夷,诱使夜郎国前来称臣,降服了羌人和僰人,攻占了葳州,建筑城邑,深入匈奴内地,焚烧了他们的龙城,议论的人都称赞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这样做只是群臣得到好处,对国家来说并不是长久的计策。”奏书上呈汉武帝,武帝召见他们,问他们:“你们原来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晚我们才相见!”任命他们做了郎中。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众将领都认为没有隋炀帝的命令,不能擅自回军,坚持不听他的意见。来护儿严厉地说:“洛阳被包围,这是心腹大病。”高丽对抗朝命,好似皮肤上的疥癣。“擅还”连在一起做“不宜”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护儿”是“厉声曰”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
12.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指赐予来护儿特殊权力”错,文中“符契”呼应“意合”,是“契合”之意。故选C。
13.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来护儿对众人宣称擅自做事的是自己,与大家无关,从而说服了大家”错。来护儿说“专擅在吾”中“擅”意为“独揽,专权”,不是“擅自做事”;且“说服了大家”于文无据,原文众将不再反对是因为来护儿独自承担了责任,并被其“有沮议者,军法从事(再有阻止回军的,依军法行事)”的话语震慑住了。C.“成功阻击”错误。原文是“玄感然之,将拒通。樊子盖知其谋,数击其营,玄感不得往。通济河,军于破陵。玄感分为二军,西抗文升,东拒通。子盖复出兵大战,玄感军屡败”,可见并未成功阻击。D.“领军向东争夺天下”错,李子雄和李密都建议杨玄感直入关中,而非领兵向东。且后文表明杨玄感确实“引兵西趣潼关”“乃引而西”。故选B。
14.答案:(1)杨玄感派兵抵御卫文升的军队,卫文升一边作战一边前进,辽东城很久不能攻克,适逢杨玄感反叛的文书送到,隋炀帝非常害怕。
(2)(杨玄感)率军向西赶往潼关,扬言:“我军已攻破东都,来夺取关西了!”宇文述等人的军队在后面追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逆拒”,抵御、迎击;“且……且……”,一边……一边……;“拔”,攻克。(2)“趣”,奔赴、赶往;“宣言”,扬言、宣扬;“蹑”,追踪。
15.答案:①杨玄感粗心疏忽(粗鄙疏忽);②杨玄感地位虽高,势力虽大,但向来不是众望所归,他只不过利用百姓的困苦,希望侥幸成功;③现在天下依然统一于大隋,并不是轻易就能动摇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玄感粗疏,必无所虑”可概括出:杨玄感粗心疏忽(粗鄙疏忽);结合“玄感地势虽隆,素非人望,因百姓之劳,冀幸成功”可概括出:杨玄感地位虽高,势力虽大,但向来不是众望所归,他只不过利用百姓的困苦,希望侥幸成功;结合“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可概括出:现在天下依然统一于大隋,并不是轻易就能动摇的。
【参考译文】
杨玄感反叛,率军向洛阳进发。代王杨侑派刑部尚书卫文升率兵四万救援东都。杨玄感派兵抵御卫文升的军队,卫文升一边作战一边前进,辽东城很久不能攻克,适逢杨玄感反叛的文书送到,隋炀帝非常害怕。传令让纳言苏威进入营帐,对他说:“这小子很聪明,是不是会成为祸患?”苏威说:“能明白是非,审度成败,才叫作聪明。杨玄感粗心疏忽,不必有什么顾虑,只是恐怕因此逐渐酿成叛乱的阶梯。”隋炀帝又听说达官子弟都在杨玄感手中,更加忧虑。问太史令庾质说:“杨玄感有成功的可能吗?”庾质说:“杨玄感地位虽高,势力虽大,但向来不符合百姓的期望,他只不过利用百姓的困苦,希望侥幸成功。现在天下依然是杨家的天下,并不是轻易就能动摇的。”隋炀帝杨广派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候卫将军屈突通乘驿站的马车发兵讨伐杨玄感。来护儿到东莱,听到杨玄感围困东都的消息,召集众将领商议回军救援。众将领都认为没有隋炀帝的命令,不能擅自回军,坚持不听他的意见。来护儿严厉地说:“洛阳被包围,这是心腹大病。高丽对抗朝命,好似皮肤上的疥癣。国家大事,明白了道理就应当赶快执行,专权的是我,不关你们的事。再有阻止回军的,依军法行事!”当日调转军队回援洛阳,命令他的儿子弘、整,驾乘驿马疾行上奏皇帝。这时,隋炀帝返回涿郡,已经下令来护儿援救东都,看到弘、整,十分高兴,赐给来护儿的盖着皇帝印章的信中说:“您回军的时间,正是我向您下回军命令的日子,我们君臣心意如此一致,距离虽远,却像符契一般相合。”屈突通率军驻守在河阳,宇文述随后赶到。杨玄感向李子雄询问计策,李子雄说:“屈突通很熟悉军事,如果一旦渡过黄河,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不如分派军队抵御,只要屈突通不能渡过黄河,那么樊子盖和卫文升就失掉了援助。”杨玄感认为他说得很对,将要出兵抵御屈突通。樊子盖知道了他们的计谋,几次攻击他们的军营,杨玄感无法派兵前往。屈突通渡过黄河,驻扎在破陵。杨玄感只好兵分两路,在西面抵挡卫文升,在东面抵御屈突通。樊子盖又出兵与他大战,杨玄感的军队一再失败。杨玄感与他的同党商议,李子雄说:“东都的援军大量涌入,我军多次失利,不能在此地久留。不如直接攻入关中,打开永丰仓来赈济贫民,三辅一带就可以随我们的到达而平定下来。我们占据了国库﹐再回首向东﹐争夺天下,也能成就一番霸王的事业。”李密说:“弘化留守元弘嗣在陇右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可以扬言他造反了,派使者迎接您,乘机进入关中,能够借此骗过众人。”正巧华阴杨玄感的宗党请求做向导,大业九年(613年)七月壬辰(二十日),杨玄感解除对东都的包围,率军向西赶往潼关,扬言:“我军已攻破东都,来夺取关西了!”宇文述等人的军队在后面追踪。到达弘农城下的时候,便开始攻城,攻打了三天都没有攻下,才领兵西进,到达闇乡时,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等人的军队已经追到了皇天原。杨玄感登上槃豆,布置阵势,绵亘五十里,边打边走,一天之内打了三次败仗。八月壬寅(初一日),杨玄感在董杜原摆下阵势,各路官军发起攻击,杨玄感大败。
内容
理由
风险
子良之计
①
不失信诸侯,不丧失国土
未必有胜算
昭常之计
不与东地,固守国土
②
未必守得住,且失信天下
景鲤之计
不与东地,向秦求救
③
失信天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7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6含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5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