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章 微专题(二)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5章 微专题(二)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第1页
    第5章 微专题(二)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第2页
    第5章 微专题(二)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5章 微专题(二)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5章 微专题(二)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共7页。
    微专题()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及曲线分析一、关于酶的实验设计1酶高效性的实验设计思路(1)实验组底物生物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的速率)(2)对照组底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的速率)说明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要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3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温度影响淀粉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淀粉的水解速率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可以判断酶活性蓝色淀粉麦芽糖无蓝色出现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6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12233并分别进行以下操作试管编号112233实验步骤2 mL淀粉酶溶液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淀粉酶溶液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淀粉酶溶液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在冰水中水浴5 min60 温水中水浴5 min在沸水中水浴5 min11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22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33试管内液体混合,摇匀在冰水中水浴数分钟60 温水中水浴数分钟在沸水中水浴数分钟取出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呈蓝色无蓝色出现呈蓝色结论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2H2O22H2OO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注入等量过氧化氢酶溶液222注入不同pH的溶液1 mL蒸馏水1 mL盐酸1 mL NaOH溶液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2 mL2 mL2 mL观察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酶活性1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   B实验C实验   D实验答案 B解析 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可以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正确;根据酶的专一性,蔗糖酶不能使淀粉水解,C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2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性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 C解析 在测定酶活性的实验中,首先要进行实验试剂的预保温,使试剂处于最适温度条件下,然后加入缓冲液,先加入底物再加入酶,然后保温并计时,过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酶相关曲线的分析1酶高效性的曲线分析(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酶专一性的曲线分析(1)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2)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未加酶的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3底物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曲线的分析(1)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2)当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再增加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4酶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曲线的分析在有足够底物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5温度和pH共同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1)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2)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易错提醒 (1)适量增加酶的浓度会提高反应速率,但生成物的量不会增加;若适量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的同时生成物的量也增加。(2)不同因素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本质不同。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酶与底物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3 (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2 mL新鲜的唾液与5 mL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溶液混合保温于37 恒温箱中测得产物生成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5 min即使加入淀粉溶液也不会有麦芽糖生成B1015 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活性降低C05 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D15 min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常温下溶液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 C解析 15 min时,酶仍然保持活性,加入淀粉溶液,可以有麦芽糖生成,A错误;1015 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淀粉含量减少,而不是酶活性降低,B错误;05 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C正确;15 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溶液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4 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Babc表示酶的浓度abcCabc表示pHcba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答案 B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或pH时活性最大,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或pH,酶的活性都会下降,据此结合题意与图示分析可知:若abc表示温度或pH,则在低于最适温度或pH的范围内,一定是abc,但在高于最适温度或pH的范围内,则c>b>aACD均错误;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若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B正确。1下列关于酶的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B在探究酶专一性实验时可用蔗糖酶和淀粉酶做自变量C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D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高温室温低温三组实验答案 D解析 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温度是自变量,设置温度梯度应该在最适温度处展开设计,D错误。2(2019·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20 )B(40 )C(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是40 B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不会对该实验产生影响C20 条件下t3时温度提高10 产物浓度会增加D60 条件下t2时增加底物的量不会改变产物浓度答案 D解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组设定的温度中40 时酶活性最高,但不能说明酶的最适温度是40 A错误;实验过程中pH是无关变量,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如果pH变化会对实验产生影响,B错误;20 条件下,t3时温度提高10 ,产物浓度不再增加,因为此时反应物已经消耗完,C错误;60 条件下,酶已经失活,t2时增加底物的量不会改变产物浓度,D正确。3图是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据图可知酶的最适温度为M最适pH8B图中所示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C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D0 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答案 A解析 在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不变,据图可知酶的最适温度为M,但是该实验的组别太少,无法得出最适pH8的结论,A错误。4如图表示在最适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限制催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酶量B若温度上升5 b点向下方移动C减少麦芽糖量c点的催化速率一定下降D本实验能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答案 B解析 ab段催化速率随麦芽糖量增加而增加,说明限制催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量,A项错误;图示曲线是最适条件下的催化速率曲线,温度上升5 ,超过了最适温度,催化速率下降,b点向下方移动,B项正确;减少麦芽糖量到b点对应的麦芽糖量,催化速率不会下降,C项错误;麦芽糖与其分解产物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均可以与斐林试剂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本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项错误。5(2019·天津静海一中高一期末)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中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的变化示意曲线C若图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答案 D解析 在酶量增加一倍时,最大反应速率也增加一倍,可以用图表示,A正确;图虚线表示反应速率增加而快速达到平衡,可以表示酶浓度增加或换用了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BC正确;图可以表示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逐渐消耗、生成物量逐渐增加,导致反应速率越来越慢,D错误。6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酶活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_________(对照”“对比重复)实验得到与此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的pH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pH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pH l h后淀粉剩余量 (2)重复 淀粉酶 盐酸 小于 因为pH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水解干扰实验结果 (3)l hpH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解析 (1)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据图示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1 h后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l h后淀粉剩余量。(2)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进行重复实验,观察结果。由于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的作用下分解的。据图示可知pH3pH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pH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水解干扰实验结果。(3)比较pH1pH7的实验结果可知,pH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