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01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02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03
    还剩9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01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试卷
    练习库
    【原卷 1 题】 知识点 氢能源的优点,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从环保的角度看,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选项符合题意;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较清洁的燃料,选项符合不题意;
    C、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较清洁的燃料,选项符合不题意;
    D、汽车使用汽油作为燃料会产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会随汽车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选项符合不题意。故选A。

    1-1(基础)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煤 C.石油 D.汽油
    【正确答案】 A

    1-2(基础) 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北京冬奥会实现了汽车尾气的“零排放”,该种汽车使用的燃料是
    A.氢气 B.柴油 C.汽油 D.乙醇汽油
    【正确答案】 A

    1-3(巩固)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绿色”成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的庄要理念。为了成功举办这一届绿色冬季奥运会,下列建议中不可取的是
    A.使用可降解环保塑料袋 B.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改进尾气净化技术
    【正确答案】 B

    1-4(巩固) 第 24 届冬季奥运会于 2022 年 2 月 4 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绿色”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主要理念,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提倡绿色出行 B.垃圾分类处理
    C.积极植树造林 D.燃放烟花爆竹
    【正确答案】 D

    1-5(提升)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冬奥”理念的是
    A.大量提供一次性塑料杯子供参会人员使用
    B.场馆电力供应均来自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
    C.冬奥列车采用轻量化技术和环保可降解材料
    D.速滑馆采用跨临界直接制冰系统,制冰效能提升30%
    【正确答案】 A

    1-6(提升)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主要理念。为了成功举办第19届亚运会,下列建议中不可取的是
    A.改进燃煤锅炉,将废气排到高空
    B.就餐时不用一次性用品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正确答案】 A

    【原卷 2 题】 知识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氧化物的定义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A、磁铁矿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属于混合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符合题意;
    D、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基础)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 B.氧气 C.氯酸钾 D.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答案】 A

    2-2(基础)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氧化钙 矿泉水 B.生铁 黄铜矿
    C.C60 氯酸钾 D.空气 碳酸钠
    【正确答案】 C

    2-3(巩固)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 D.氧气
    【正确答案】 B

    2-4(巩固)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A.氧气 冰、水 B.汞 空气
    C.氯化钠 二氧化锰 D.红磷 氯酸钾
    【正确答案】 A

    2-5(提升)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高锰酸钾、液氮
    【正确答案】 B

    2-6(提升)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范围Z的是

    A.金刚石 B.蒸馏水 C.消石灰 D.浓硫酸
    【正确答案】 B

    【原卷 3 题】 知识点 化合价代数和的计算与应用,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氢元素+1价,氯元素-1价,设金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x+(-1)×4=0,x=+3,故选:B。

    3-1(基础) 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 HAuCl4(四氯合金酸)。则在 HAuCl4中,Au 的化合价为( )
    A.+1 价
    B.+5 价
    C.+7 价
    D.+3 价
    【正确答案】 D

    3-2(基础) 四氯化钛(TiCl4)中氯元素为-1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1 C.+4 D.+2
    【正确答案】 C

    3-3(巩固) 铬酸钙(CaCrO4)是一种常用的能源材料,经常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用于新能源汽车。已知在CaCrO4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0价 B.+1价 C.+4价 D.+6价
    【正确答案】 D

    3-4(巩固) 已知某消毒剂的主要成是NaClO,其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1 C.-2 D.+2
    【正确答案】 B

    3-5(提升) 以化合价为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碳的价类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表示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B.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C.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转化为物质b、物质c
    D.c点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成b点对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 CO2 + C2CO
    【正确答案】 C

    3-6(提升) 已知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氨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4 C.+5 D.-3
    【正确答案】 B

    【原卷 4 题】知识点 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A。

    4-1(基础) 2020年12月24日,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是最理想的核聚变能源。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 B. C. D.
    【正确答案】 D

    4-2(基础) 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
    C.原子的核电荷 数为3 D.相对原子质量约为3
    【正确答案】 D

    4-3(巩固) 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样品着陆地球。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 B.相对原子质量为 2
    C.氦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正确答案】 D

    4-4(巩固) 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氚可用“”表示其中“1”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正确答案】 B

    4-5(提升) 科学家正在设法研究探索“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正确答案】 C

    4-6(提升) 所有微粒都有相应的反物质粒子。反粒子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反粒子一旦与相应粒子碰撞,就会立即“湮灭”,释放能量。下列关于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反氦原子中有 4 个核外电子
    C.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D.反氦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
    【正确答案】 B

    【原卷 5 题】 知识点 溶解时能量的变化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温度几乎不变,错误;
    B、硝酸铵溶于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错误。故选B。

    5-1(基础)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正确答案】 C

    5-2(基础)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降低,该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氯化钠
    【正确答案】 C

    5-3(巩固)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 B.烧碱 C.氯化钠 D.浓硫酸
    【正确答案】 A

    5-4(巩固)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正确答案】 A

    5-5(提升) 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水,然后向试管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U型管中液面左边明显上升,右边下降(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
    【正确答案】 B

    5-6(提升) 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A.NaOH固体 B.蔗糖 C.NH4NO3 D.生石灰
    【正确答案】 C

    【原卷 6 题】 知识点 离子中各类微粒间数值关系,合金的认识,常见合金,人体内的常量元素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A、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黄铜硬度大于铜,错误;
    B、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硫离子,故硫离子电子数大于硫原子,错误;
    C、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正确;
    D、氧是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错误。故选C。

    6-1(基础) 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选项
    数据
    前者
    后者
    A
    核外电子数
    S2-
    S
    B
    氮气的溶解度
    5℃、101KPa下
    25℃、101KPa下
    C
    酒精度
    同一瓶茅台酒上半部分
    同一瓶茅台酒下半部分
    D
    熔点
    武德合金
    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6-2(基础) 下列相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铁>铝 B.含碳量:钢>生铁 C.熔点:锡>钨 D.硬度:黄铜片>铜片
    【正确答案】 D

    6-3(巩固) 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硅<铝 B.熔点:铁<汞
    C.含铁量:氧化铁<氧化亚铁 D.核外电子数:钠原子<钠离子
    【正确答案】 C

    6-4(巩固) 比较法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气体含量比较: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B.地壳中元素含量比较:氧>硅>铝>铁
    C.质子数比较:镁原子>镁离子
    D.原子质量比较:氧原子<碳原子
    【正确答案】 B

    6-5(提升) 下列各选项数据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前者
    后者
    数据
    A
    S2-
    S
    电子层数相等
    B
    1g氮气
    1g氧气
    分子数前者大于后者
    C
    aL水
    bL酒精
    混合后体积小于(a+b)L
    D
    mg硫
    ng氧气
    充分反应后生成(m+n)g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6-6(提升) 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 B.耐腐蚀性:铁>铝
    C.地壳中元素含量:铁>铝 D.熔点:青铜>铜
    【正确答案】 A

    【原卷 7 题】 知识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是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B、酒精挥发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错误;
    C、石蜡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A。

    7-1(基础) 根据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物理变化
    B.石蜡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正确答案】 D

    7-2(基础) “在通常状况下,乙醇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这句话是指乙醇的
    A.物理性质 B.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正确答案】 A

    7-3(巩固) 下列选项中关于物质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C.汽油挥发——化学变化 D.动植物呼吸——物理变化
    【正确答案】 B

    7-4(巩固) 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物理性质
    B
    粮食酿酒
    物理变化
    C
    木材具有可燃性
    化学性质
    D
    樟脑丸在衣柜里久置后消失
    化学变化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7-5(提升) 通常情况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在加压低温条件下变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④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⑤常用作灭火剂,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⑦在生活中它还是制汽水的原料。关于上述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物理变化的③⑤⑦ B.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④⑥
    C.属于物理性质描述的是①② D.属于化学性质描述的是④⑤
    【正确答案】 C

    7-6(提升) 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
    B
    木炭燃烧
    物理变化
    C
    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
    化学性质
    D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物理性质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原卷 8 题】 知识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计算,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A、质子数=原子序数,②质子数为11,是11号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②③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错误。
    C、④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错误。
    D、如果X=9,则质子数9<电子数10,是阴离子。错误。故选A。

    8-1(基础) 今有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④属于同种元素 B.四种微粒都达到稳定结构
    C.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D.③属于阴离子
    【正确答案】 A

    8-2(基础)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B.②表示的粒子属于阴离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正确答案】 A

    8-3(巩固)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正确答案】 C

    8-4(巩固)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
    B.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b
    C.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D.图中d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正确答案】 C

    8-5(提升) 下图①、②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微粒D中x的值是8
    B.A、B代表的微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为阴离子
    C.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
    D.A、B、C、D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A、B、C
    【正确答案】 B

    8-6(提升)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④⑤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正确答案】 C

    【原卷 9 题】 知识点 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活性炭的吸附性,金属的物理通性与用途,乳化现象及应用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A、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熔点高,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做食品保护气,正确;
    C、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正确;
    D、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不是溶解油污,错误;故选D。

    9-1(基础)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稀盐酸可除铁锈-稀盐酸可与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反应
    B.氮气可用做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液氧具有可燃性
    D.氧化钙可用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正确答案】 C

    9-2(基础)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
    B.因为氦气的密度小,所以常被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灯泡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航天飞机的助燃剂
    【正确答案】 A

    9-3(巩固)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电极 B.金刚石很硬,可以作装饰品(钻石)
    C.铁具有导热性,可以用作炊具 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以治炼金属
    【正确答案】 B

    9-4(巩固)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石灰有吸水性
    B.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活性炭有吸附性
    C.石墨用于做电极——石墨质软
    D.氮气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正确答案】 C

    9-5(提升)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B.活性炭可作冰箱除臭剂,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汽油能去除油污,因为汽油具有乳化功能
    D.钨可用于制作白炽灯丝,因为钨的的熔点高且能导电
    【正确答案】 C

    9-6(提升) 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钨——作灯丝——能导电、熔点高
    B.一氧化碳——治金工业——可燃性
    C.氖气——作霓虹灯——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
    D.生石灰——食品干燥剂——能与水发生反应
    【正确答案】 B

    【原卷 10 题】 知识点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D。

    10-1(基础) 25℃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加溶剂 D.减少溶质
    【正确答案】 A

    10-2(基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C.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减小压强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正确答案】 D

    10-3(巩固) 打开汽水瓶,会有大量气泡从汽水中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C.随溶剂增多而增大 D.随压强减小而增大
    【正确答案】 B

    10-4(巩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溶解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 B.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
    【正确答案】 C

    10-5(提升)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减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正确答案】 D

    10-6(提升) 下列各项措施能使固体物质溶解度改变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剂 C.搅拌 D.增大压强
    【正确答案】 A

    【原卷 11 题】 知识点 金属的物理通性与用途,石墨的相关知识,制取二氧化碳原理的拓展,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A、软水遇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硬水遇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故选项“家庭小实验”方案可行;
    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可用醋泡鸡蛋制无壳鸡蛋,故选项“家庭小实验”方案可行;
    C、淬火后的钢针变脆,韧性减弱,不能制作钓鱼钩,故选项“家庭小实验”方案不可行;
    D、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混合物,石墨具有润滑性,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可使锁开启更灵活,故选项“家庭小实验”方案可行。故选:C。

    11-1(基础) 关于“家庭小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可产生二氧化碳
    C.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可以将硬水软化
    D.把6B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正确答案】 C

    11-2(基础) 关于“家庭小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炭黑
    B.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加白糖、果汁、凉开水等可以自制汽水
    C.把钢针烧红放入水中冷却后取出,钢针变得更容易弯曲
    D.把6B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正确答案】 C

    11-3(巩固) 下列家庭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植物的花瓣和酒精溶液自制酸碱指示剂
    B.用食盐水和鸡蛋自制无壳蛋
    C.用食醋鉴别真假黄金
    D.用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正确答案】 B

    11-4(巩固) 关于“家庭小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把钢针烧红放入水中冷却后取出,钢针变得更容易弯曲
    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可产生二氧化碳
    D.把6B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正确答案】 B

    11-5(提升) 下列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用冷瓷碟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制炭黑
    B.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D.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正确答案】 C

    11-6(提升)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正确答案】 B

    【原卷 12 题】 知识点 氧化反应概念及判断,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化学式图示的分析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有氧气参与反应,所以为氧化反应,选项正确;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2+16):32=15:16,选项正确;
    C、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均由两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只有两种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它们的分子各有一个,所以分子的个数比为1:1,选项错误。故选D。

    12-1(基础)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
    C.化学方程式为:
    D.属于化合反应
    【正确答案】 A

    12-2(基础) 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B.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正确答案】 C

    12-3(巩固) 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正确答案】 B

    12-4(巩固) 甲醛是一种防腐剂,下图是甲醛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5:16
    C.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正确答案】 A

    12-5(提升) 下图是丙烷(C3H8)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大量使用丙烷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C.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正确答案】 D

    12-6(提升) 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 7:8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正确答案】 B

    【原卷 13 题】 知识点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性质,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A. 甲实验观察到木炭粉燃烧,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但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酒精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说明木炭中含有碳元素,符合题意;
    B. 乙实验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所以该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不符合题意;
    C. 丙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又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 丁实验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1(基础) 对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甲烷燃烧生产二氧化碳和水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正确答案】 A

    13-2(基础) 根据如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实验2: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C.实验3: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正确答案】 A

    13-3(巩固) 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电解水的装置中,a管和b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2
    D.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正确答案】 C

    13-4(巩固)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B.实验二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
    C.实验三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D.实验四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正确答案】 B

    13-5(提升)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正确答案】 A

    13-6(提升)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实验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B.实验即能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实验既可探究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条件,又可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的条件
    D.实验既可检验氢气的纯度,又可检验甲烷的纯度
    【正确答案】 D

    【原卷 14 题】 知识点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气体净化、干燥,溶解过滤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A、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加热,使得碳酸钙高温分解形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使气体逸出即可得到纯净的氧化钙,故A正确;
    B、氯化铜溶液中混有氯化亚铁,加入铁粉后氯化铜被消耗生成氯化亚铁,不能达到目的,故B错误;
    C、氧气中混有水蒸气,可通过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使其干燥,故C正确;
    D、氯化钾可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入水后溶解、过滤,可分离出二氧化锰,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钾,故D正确;故选B。

    14-1(基础)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CO2气体(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C.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正确答案】 C

    14-2(基础)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CuO粉末(C)——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CaCO3固体(CaO)——高温煅烧
    【正确答案】 D

    14-3(巩固)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KCl固体(MnO2)——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C.CO2气体(H2O)——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D.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正确答案】 C

    14-4(巩固)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Na2SO4溶液(Na2CO3)——加入过量Ca(OH)2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硫酸至中性
    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
    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
    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正确答案】 A

    14-5(提升)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除去CaCl2溶液(HCl)——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D.CuO粉末(C)——在空气中灼烧
    【正确答案】 A

    14-6(提升)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CaO固体(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B.CO2气体(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NaOH溶液(Na2CO3)——加入过量饱和石灰水,过滤
    D.MnO2固体(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正确答案】 B

    【原卷 15 题】 知识点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一步不能转化为氢气,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步转化,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被碳还原为一氧化碳,一步转化,一氧化碳一步无法转化为氧气,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四氧化三铁被碳、一氧化碳或氢气还原为铁,一步转化,铁一步无法转化为氧气,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一步转化,碳酸能够分解为二氧化碳,一步转化,二氧化碳和碱反应生成水,一步转化,所以甲乙丙存在如图所示的一步转化关系,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5-1(基础)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下列转化。(→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列甲、乙、丙物质符合的是





    A
    过氧化氢
    氧气

    B
    氧气
    二氧化硫
    氢气
    C

    氧化汞
    氧气
    D

    氢气
    氧气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15-2(基础)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A
    H2O2
    H2O
    O2
    B
    C
    CO2
    CO
    C
    CaCO3
    CO2
    H2O
    D
    H2O
    CO2
    O2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15-3(巩固) 甲、乙、丙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转化,“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甲、乙、丙顺序)中,不能实现上述转化的是

    选项



    A
    CO2
    Na2CO3
    Ca(OH)2
    B
    Fe2O3
    Fe
    H2SO4
    C
    K2CO3
    K2SO4
    BaCl2
    D
    C2H5OH
    H2O
    O2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15-4(巩固)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H2SO4、H2、H2O B.NaOH、NaNO3、NaCl
    C.Fe、Cu、Ag D.H2O2、O2、H2O
    【正确答案】 B

    15-5(提升) 已知浓H2SO4能与Cu反应。在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15-6(提升)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
    选项




    A
    CO2
    CaCO3
    H2O
    O2
    B
    NaOH
    NaCl
    CO2
    Na2CO3
    C
    H2O2
    H2O
    O2
    MgO
    D
    CaO
    Ca(OH)2
    H2O
    CaCl2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原卷 16 题】 知识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气体发生、收集装置,氧气的制取中装置的选择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6-1(基础) 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组合)。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_____进入集气瓶。(填“a”或“b”)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
    3、AD或AE或AF 4、a

    16-2(基础)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收集某气体能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
    3、写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密度比空气的大
    2、2H2O22H2O+O2↑ D或E
    3、2KClO32KCl+3O2↑ C

    16-3(巩固)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为了制取较大量氧气,并便于多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2、利用E来收集气体,要等到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为防止在使用排水法收集O2时操作错误导致倒吸,而影响发生装置,需在A与E装置之间连接一种称为“安全瓶”的装置,如图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①或②)。

    3、若用F装置收集CO2时,发生装置应连接在______(填“a”或“b”)端。若使用注射器来代替仪器Ⅰ,则其优点是______。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需制备1.6gO2,不计实验损耗,至少需要消耗______g高锰酸钾。
    【正确答案】 1、B 2、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②
    3、a 能控制控制反应速率
    4、 15.8

    16-4(巩固) 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方法。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所需要的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_;
    2、请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________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
    【正确答案】 1、酒精灯 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BD CaCO3+2HCl=CaCl2+CO2↑+H2O
    4、伸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16-5(提升)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如果选择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来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收集较纯的气体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_______。
    4、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蜡烛先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
    【正确答案】 1、铁架台 分液漏斗
    2、B F

    E
    3、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
    4、下层 灭火

    16-6(提升)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置还需要完善的是____,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请从A-D中选择正确的装置______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应选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3、装置F有多种用途,常常称之为多功能瓶。当F中充满水时,可用做排水集气装置,此时气体应该从____口进入;
    【正确答案】 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2、BC

    A
    3、b

    【原卷 17 题】 知识点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化石燃料的形成及现状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7-1(基础) 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降低“碳排放”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替代实现。
    ①能源的清洁低碳化,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其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完善能源双控制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氢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石油
    2、在全球碳循环图中,能消耗CO2的途径是______,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CO2,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______元素。
    3、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______。
    4、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上图1所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如图2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①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_____。
    ②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______。
    ③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Ⅰ、甲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D中固体为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
    Ⅱ、乙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______,认为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但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
    Ⅲ、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丙同学将甲、乙两同学的试管内物质混合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根据______现象,得出D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
    【正确答案】 1、 D
    2、光合作用 碳或C
    3、酸化 4、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液体倒流入A中的试管把试管炸裂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导致出现白色不溶物 发热 滤液变红色,产生气泡

    17-2(基础)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①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②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__。
    4、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石油 2、BC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低姿势是因为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4、

    17-3(巩固)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碳”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1所示。据下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吸收CO2。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碳”捕捉:利用NaOH捕捉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CO2和H2在一定条件反应生成C2H5OH和H2O,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
    5、“碳”制取:用图-2装置探究石灰石制取较为纯净CO2的实验。
    ①仪器名称:a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A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
    ③装置B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1、石油 不可再生 放热多、二氧化碳排放量低
    2、光合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3、
    4、22:3 5、分液漏斗 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17-4(巩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替代实现。
    ①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有_______(写一条);大气中的CO2过多会引起_____增强。
    ②能源的综合利用。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高温下,煤和水蒸气作用得到CO、H2气体。鉴别CO、H2气体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
    2、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技术发挥核心作用。
    ①“绿色冬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冰上场馆,将采用CO2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固体二氧化碳俗称_________,能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______。
    ②“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已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践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填序号)。
    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
    D.选用节能家电,减少能源消耗
    ④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将CO2转化为乙醇(C2H5OH)的反应如下: ,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请计算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______。
    【正确答案】 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树木滥砍乱伐等合理即可) 温室效应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产生水雾则是H2,若无明显现象则是CO(或“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若无明显现象则是H2”)
    2、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 C 解:设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的x

    , x=506g
    答: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506g

    17-5(提升)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手段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已明确把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构成二氧化碳的粒子是______(填名称)。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b.CO2固体可以用作制冷剂
    c.加压时可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CO2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2021年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成功合成淀粉,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该过程中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
    ②石灰石循环法可用来捕捉烟气中的CO2,该方法是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的CaO捕捉CO2.高温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对CO2具有优良的_______作用。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NaOH溶液吸收CO2,装置如图所示。

    ①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请设计实验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________。(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5、将12.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08.1g。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1、二氧化碳分子 2、bc
    3、淀粉
    吸附
    4、气球胀大,溶液变红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质为碳酸钠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200g-208.1g=4.4g
    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17-6(提升)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CO2的量,重新实现碳平衡。下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下列符合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减少用煤炭为燃料,尽量多用天然气
    ③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
    ④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_____。
    3、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碳中和”除上图中策略外,还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B(OH)3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②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化学式为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④ 2、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H2O +3

    【原卷 18 题】 知识点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工业炼铁的原理及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8-1(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很容易生锈。防止铁制篮球架生锈的常用方法是______(任写一条)。
    2、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青铜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填“大”或“小”)。
    3、火星车、空间站、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标志着我国在航天、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其中大量使用了钛合金。工业上,通常在一定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反应获得钛和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1、刷漆 2、大
    3、

    18-2(基础)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铜制插头,这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工厂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防止家里炒菜铁锅生锈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有铜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
    【正确答案】 1、导电性 2、 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3、C

    18-3(巩固) 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厘米到120厘米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支架上,通过拍照按键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是生活中常用的合金,其中含有的主要金属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自拍伸缩杆选择铝合金材料而不选择不锈钢的原因是______(写一条)。
    2、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直接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_______。
    3、铜合金也是常见的金属材料,铜容易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锈(俗称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结合其组成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氧气、水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铜生成铜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Fe 铝合金密度比不锈钢小(合理即可)
    2、
    3、二氧化碳或CO2

    18-4(巩固) 金属材料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用铜丝作导线,主要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性。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
    3、铝、铁和铜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金属,为探究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 (填宁母)。
    A.铝丝、铜丝、氯化铁溶液 B.铁丝、铜丝、硫酸铝溶液
    C.铝丝、铁丝、铜丝、稀盐酸 D.氯化铝溶液、铁丝、硫酸铜溶液
    4、某同学发现盥洗室里的铜制水龙头表面出现了一层绿色的锈渍,经查阅有关资料,这层锈渍是铜与水、空气中的_________反应而形成,主要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5、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导电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CD
    4、氧气和二氧化碳 5、刷漆、涂油等(合理即可)

    18-5(提升) 从古至今,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 金属的导电、导热性
    C 金属的延展性 D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2)①我国四川三星堆遗址挖掘出的金面具是目前中国早期文明考古发现的最大金面具,历经数千年面具仍光亮如新的原因是__________。金可制成面具,因为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而早前出土的青铜面具表面有一层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Cu2(OH)2CO3),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可推断铜生锈的过程是铜与空气中的CO2、O2和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②我国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使用“湿法炼铜”。小明在实验室模拟了这一“炼铜”法。将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纸上的物质是__________。
    (3)日前,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我国外星探测迈入新纪元。飞行器上大量使用铝锂合金。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和少量的SiO2、Fe2O3)中可以提取金属铝。其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Al(OH)3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NaAlO2)。

    ①实际生产过程中用粉碎机将铝土矿石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②操作Ⅲ为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③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④Al(OH)3加热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 金化学性质稳定 延展 +2 H2O 置换反应 Fe、Cu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过滤 SiO2 2Al(OH)3 Al2O3+3H2O

    18-6(提升)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用台灯通常采用铜质插头,是利用金属铜的 ________性。
    2、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________。
    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炼铜的国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4、铝除了用于制造合金,还可以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时通过置换反应制取铁,同时生成氧化铝。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导电 2、锡、锌
    3、Fe+CuSO4=FeSO4+Cu
    4、8Al+3Fe3O49Fe+4Al2O3

    【原卷 19 题】 知识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固体溶解度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正确答案】
    (1)30g   (2)丙   (3)降低温度   (4)丙>乙>甲   (5)20g
    【试题解析】
    【分析】【小问1详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小问2详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的是丙。
    【小问3详解】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的前提下,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小问4详解】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所以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时,需要水的质量丙最多,甲最少,故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小问5详解】由曲线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溶解30g甲物质恰好达到饱和,所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甲物质,则烧杯中未溶解固体质量为35g-15g=20g。

    19-1(基础)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均一的、无色的
    C.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D.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是一种溶液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的含义是______。
    ②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③t3℃时,当物质甲中混有少量的物质乙,提纯物质甲的方法是______。
    ④关于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t2℃时,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为50%
    B.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1℃时,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甲
    C.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丙>乙>甲
    【正确答案】 1、A 2、t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甲>乙>丙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CD

    19-2(基础) 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体均不含结晶水),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___________g溶液。
    2、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_____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___________。
    4、若要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5 2、大于
    3、乙>甲=丙 4、冷却结晶

    19-3(巩固) 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
    (2)t2℃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g.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 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 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正确答案】 丙>甲>乙(或乙<甲<丙) 60 降低温度 AD;

    19-4(巩固) 甲、乙、丙三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
    2、P点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三种物质溶液里的溶剂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小于 2、1:5
    3、15 4、丙>乙>甲

    19-5(提升) 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2)t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所得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正确答案】 丙>甲>乙 16.7% 升高温度 AD

    19-6(提升)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3)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t3℃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60g的甲和乙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得到乙溶液的质量为160g
    B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以得到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C得到的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正确答案】 甲>乙>丙 加水(或升温) 乙>甲>丙 C

    【原卷 20 题】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酸的通性推断物质的性质,物质推断的综合应用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0-1(基础) 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N、O、S、Cl、Na、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A、B、D、E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A、C、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C和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H是同种类别的物质;B、J为单质;F和G常用于灭火。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H的化学式________;C的俗名是________。
    2、写出D→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E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正确答案】 1、NaOH 熟石灰或消石灰
    2、CuSO4+Ba(NO3)2=Cu(NO3)2 + BaSO4↓ (或其他合理答案)
    3、CuO+2HCl=CuCl2 +2H2O

    20-2(基础) 已知:甲、乙、丙、丁物质是 CaCO3、H2O、Na2CO3、CO2、O2、稀盐酸中的一种或 几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涉及的反应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甲→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丙物质可能是______,丙物质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
    4、丁物质为______。
    【正确答案】 1、HCl 2、或
    3、CaCO3或Na2CO3 盐
    4、H2O 或水

    20-3(巩固)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只有C、F、I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H中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元素质量比为4:1。A、J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C是清洁高能燃料。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______,H______。
    (2)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G→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要实现F→C的转化,F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正确答案】 F需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钾钙钠除外

    20-4(巩固) 图中A-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分别是由H、O、C、S、Cl、Fe、Na、 Ca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D、I 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C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3;在工业上A 可以用于制肥皂。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H 的一种用途_______。
    (2)写出E→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I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写出B 和F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
    【正确答案】 灭火,作气体肥料,制碳酸饮料等 复分解反应

    20-5(提升) 如图所示,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由H、C、O、Na、Al、S、Cl、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B是一种单质,C、E、F、G均由两种元素组成,A可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以治疗胃酸过多,H俗称纯碱。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E______。
    2、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H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B与F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1、Al(OH)3 H2O
    2、
    3、
    4、置换反应

    20-6(提升) 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是一种有毒气体;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上图中各物质之间反应和转化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Cu 4Al+3O2=2Al2O3 分解反应 C+CO22CO

    【原卷 21 题】 知识点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21-1(基础) 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c、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1)如果猜想a成立,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NaOH溶液能吸收CO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理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以上猜想_______正确,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应待试管冷却后再停通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实验已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c 黑色固体变红 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1-2(基础)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氨分子扩散实验时,对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Cu2O是红色固体,不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③无水CaCl2既吸收水又吸收氨气。
    探究Ⅰ:利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氨气

    【实验原理】生石灰接触到浓氨水中的水,放出大量的热,致使浓氨水中的氨气大量挥发出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装置】在图1装置中生石灰放入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浓氨水放入______。
    探究Ⅱ:利用氨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原理】氨气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操作】(1)在图2装置中,先通入干燥的氨气,以_______再加热氧化铜。
    (2)实验中,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提出问题】充分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的固体物质(以下用X物质代替)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Cu; 猜想②:Cu2O; 猜想③:_______。
    【实验验证】(1)定性分析:甲同学取少量物质X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因此猜想______错误。
    (2)定量分析:乙同学称取物质7.2g,滴加稀硫酸至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时,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固体质量为3.5g。对比实验数据,说明猜想_______正确。
    【反思交流】装置C的作用是_____。
    【正确答案】 锥形瓶 分液漏斗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变蓝色 Cu和Cu2O ① ③ 防止空气中水进入装置B且吸收尾气

    21-3(巩固) 同学们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之后得知碳燃烧时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可能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猜想①:只生成CO2,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既生成CO,又生成CO2。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微量的CO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步骤一: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
    步骤二: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喷灯对玻璃管加热;
    步骤三: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
    【实验现象】(1)对A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中_____________,B瓶中_____________,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得出上述猜想③是正确的。
    C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3)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玻璃管内壁附着的铜用水不易清洗干净,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三种能清除铜的方案:Ⅰ.加入浓硫酸并微热: ;Ⅱ.加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Ⅲ加入氯化铁溶液:
    (5)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只生成CO 黑色粉末变红 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变蓝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Ⅲ 不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

    21-4(巩固) 碳燃烧后会生成不同的产物,兴趣小组同学对碳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CO
    猜想Ⅱ:CO2
    猜想Ⅲ:CO2和CO
    (实验步骤)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1)定性观察分析气体成分
    (1)将块状木炭研细并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的目的是________。
    (2)开始实验时,要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
    (3)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猜想Ⅲ正确的结论。生成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的依据是:装置A中开始变红时,观察到_________。
    (实验2)进一步定量分析确定气体组成
    (4)重复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的数据如下表:
    测定对象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A中的玻璃管+固体药品
    121.6
    120.2
    B+C+D中的广口瓶+溶液
    1133.5
    1134.4
    依据上表数据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反思与评价)
    (5)装置A中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写一个即可)。
    (6)小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实验2”可以不用的装置是_____(填标号),理由是_____。
    【正确答案】 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提高利用率
    2、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3、C、D、E中有气泡产生,且E中有水排出进入F中
    4、0.9 0.5
    5、
    6、B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质量会增加,通过质量变化就可以推断有二氧化碳生成

    21-5(提升) (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1)按图1装置完成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现象:_______,初步得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Cu和CO2”的结论。
    (2)有同学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生成的气体产物不一定只有CO2,也可能含有CO。为了验证这种看法,按图2与图3装置进行实验。
    ①图2实验的作用是 _______;
    ②图2与图3实验中,能说明生成的气体产物含有CO的现象是_______。
    (二)该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样产生了兴趣,该组同学又进行如下探究。
    (3)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在常温常压下,1 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进行实验】①取100mL蒸馏水于烧瓶中,加热煮沸后,立刻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 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
    ②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①中制得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为20mL。
    ③在相同条件下,另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①中制得的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为13mL。
    【得出结论】由以上数据可知,在该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体积的二氧化碳。
    【反思质疑】为了能更加准确地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情况,兴趣小组同学用数字实验测 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①中制得的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Ⅰ)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
    (Ⅱ)D点压强大于B点,说明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
    (4)探究CO2和H2反应的产物
    【提出问题】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均已省略):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①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②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E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③CO2和H2反应中有水和一氧化碳生成。
    【反思质疑】兴趣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_______。
    【正确答案】 A处黑色固体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物质不能和氧化铜反应 B1处黑色固体不变色,B2处黑色固体变红色 除去溶解在水中气体,减少对实验的影响 0.7 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迅速压缩,导致气压迅速增大 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二氧化碳 防止液体倒吸 检验C装置中的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并收集一氧化碳 在加热时,H2与CuO也能发生还原反应,A中未参加反应的CO2也会使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6(提升) 某学校兴趣小组探究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甲组同学设计了第一组实验:碳还原氧化铁(如图1)

    (1)仪器a的名称____。
    (2)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有:3C+2Fe2O34Fe+3CO2↑、C+CO22CO、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3)甲组同学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研究不同形态的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并用一氧化碳传感器测得试管内一氧化碳含量如图2所示。[ppm是浓度单位]

    通过两幅图像的分析,90秒至300秒之间一氧化碳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活性炭对CO的______比木炭强。
    (4)图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①______、②_______;与使用普通导管相比,球形导管上的球体部分所起作用是______。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第二组实验:碳还原氧化铜(如图3)
    乙组同学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
    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
    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铜的化合价为+1或+2。
    【猜想与假设】

    (5)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6)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
    (7)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8)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32:3 B.40:3 C.48:3
    【实验与结论】
    (9)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_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生成了_______(填化学式)。
    (10)待反应结束后,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
    (11)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物质,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锥形瓶 3CO+Fe2O32Fe+3CO2 吸附能力 缓冲 收集尾气 防止倒吸 Cu2O 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A 气密性 CO2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达到铜重新被氧化即可) C+2CuO2Cu+CO2↑


    答案解析
    1-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是最理想的燃料 。煤、石油、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污染气体。故选A。
    1-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可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故选项符合题意;
    B、柴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乙醇汽油为较清洁能源,不能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使用可降解环保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
    B、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会减少污染,故选项错误;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选项正确;
    D、改进尾气净化技术,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选项正确;
    B。
    1-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正确;
    B、垃圾分类处理,能有效提高对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正确;
    C、积极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正确;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D。
    1-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大量提供一次性塑料杯子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绿色冬奥”理念;
    B、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不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冬奥”理念;
    C、轻量化技术和环保可降解材料,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冬奥”理念;
    D、滑馆采用跨临界直接制冰系统,制冰效能提升30%,节约能源,符合“绿色冬奥”理念。
    故选:A。
    1-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错误;
    B、就餐时不用一次性用品,可以节约资源,正确;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正确;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正确;
    故选A。
    2-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是由过氧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化钙中含有多种元素,属于化合物,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铁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黄铜矿中也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C60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单质,氯酸钾为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碳酸钠为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五氧化二磷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矿泉水中含有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一种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Na、Cl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二氧化锰是由Mn、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净化后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由氢氧化钙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生锈的铁钉由铁、氧化铁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液氮是液态氮气,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的物质分类标准。图中的大圆为纯净物,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
    详解: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中含有水和硫酸,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设Au 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有:(+1)+x+(-1)×4=0,故x=+3,故选:D。
    3-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x+(-1)×4=0,x=+4,故选C。
    3-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故选:D。

    3-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某消毒剂的主要成是NaClO,其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1)+x+(-2)=0,则x=+1价。故选:B。
    3-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a点表示的物质化合价为0,表示的物质是一种碳单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B、CH4中氢元素显+1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C、a点表示的物质是一种碳单质,b、c都是碳的氧化物,根据化合价可知,b是CO,c是CO2,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b、c都是碳的氧化物,根据化合价可知,b是CO,c是CO2,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C2C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解:设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氧元素通常显-2价,故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x,则(14×2):16x=7:16,x=+4。
    故选B。
    4-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为该层电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故选D。
    4-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错误;
    B、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1=3,错误;
    C、在原子中,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2,错误;
    D、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1=3,正确。
    故选D。
    4-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
    A、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2,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错误;
    C、第一层电子数最多填两个电子;氦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层,填有2个电子,属于填满了的稳定结构,错误;
    D、第一层电子数最多填两个电子;氦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层,填有2个电子,题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
    故选D。
    点睛: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中“1”表示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氚原子的质子数是1,由氚原子的模型图可知氚原子由1个质子、2个中子、1个电子构成,则图中“”表示的粒子是质子,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4-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故选:B。

    4-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则反氢原子的质量也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氦元素为2号元素,则其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则反氦原子中也有2个核外电子,而不是4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于反粒子的电荷与原子相反,氢元素为1号元素,则其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且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则其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氦元素为2号元素,则其核电荷数为-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对;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
    故选:C。
    点评:
    熟记以下物质: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
    5-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会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会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则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则表现为放热;如果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相等,则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故符合题意;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说明物质溶于水放热。
    详解: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A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B不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C不正确;
    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A。
    5-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U型管中液面左边明显上升,右边下降,说明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吸热,使瓶内压强变小。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故选项正确。
    C、蔗糖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导管中的红墨水向右移动,选项错误;
    B、蔗糖溶于水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瓶中的气体的体积不变,导管中的红墨水不变,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瓶中的气体遇冷体积收缩,导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选项正确;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导管中的红墨水向右移动,选项错误,故选C。
    6-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详解:
    A、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个,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个,不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减小,所以氮气的溶解度不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的,因此茅台酒的各个部分成分相同,故C符合题意;
    D、合金的熔点要低于金属,因此武德合金的熔点和铅不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日常相似化学概念的区别。
    6-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铝>铁,选项错误;
    B、含碳量:生铁>钢,选项错误;
    C、熔点:钨>锡,选项错误;
    D、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即硬度:黄铜片>铜片,选项正确,故选D。
    6-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地壳中元素含量:硅>铝,故选项错误;
    B、汞常温下为液态,熔点比铁小,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0%;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00%,含铁量:氧化铁<氧化亚铁,故选项正确;
    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所以核外电子数:钠原子>钠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
    6-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所以空气中气体含量比较: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B正确;
    C、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成为镁离子,镁原子和镁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故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所以氧原子的质量大于碳原子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6-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硫离子是硫元素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两者电子层数均为3层,正确;
    B、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32,则等质量N2、O2的分子数前者大于后者,正确;
    C、分子之间有间隔,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正确;
    D、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当m=n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质量为(m+n)g,若两者不恰好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硫质量小于(m+n)g,错误。
    故选D。
    6-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重要合金,生铁含碳量为2%-4.3%,钢为0.03%-2%,含碳量生铁大于钢,故选项正确;
    B、金属活泼性铝强于铁,但是铝会和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碍铝的进一步腐蚀;而铁在表面形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选项不正确;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故地壳中元素含量:铝>铁,故选项不正确;
    D、青铜是铜的合金,其熔点小于铜,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7-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选项正确;
    B、石蜡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
    D、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由于其有水和二氧化碳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因此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D。
    7-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在通常状况下,乙醇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这是乙醇的固有属性,是乙醇不经过化学反应就表现出的性质,是乙醇的物理性质。
    故选A。
    7-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人的呼吸过程吸入,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该过程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该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此选项表述正确;
    C、汽油挥发是汽油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该过程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营养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了氧化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7-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错误。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C、木材具有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正确。
    D、樟脑丸在衣柜里久置后消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7-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A.③在加压低温条件下变为“干冰”,是二氧化碳的由气态变为固态,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常用作灭火剂,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⑦在生活中它还是制汽水的原料,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此选项错误。
    B.③在加压低温条件下变为“干冰”,是二氧化碳的由气态变为固态,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错误。
    C.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正确。
    D. ④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⑤常用作灭火剂,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此选项错误。
    故选C。
    7-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汽油挥发,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C、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说明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
    D、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说法错误。
    故选C。
    8-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④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正确。
    B.最外层电子排满的微粒达到稳定结构。②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易失去电子,不是稳定结构。错误。
    C.①是氧离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错误。
    D.③质子数>电子数,属于阳离子。错误。
    故选A。
    8-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④原子序数是11,属于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②表示的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带11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带10个单位的负电荷,正负电荷中和后一个粒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属于阳离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②④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一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②属于稳定结构,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是8电子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表述正确;
    C、原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①对应的元素是F,④对应的元素是Na,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C。
    8-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C、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单位为“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微粒D是18号元素Ar,它是稀有气体元素,结构稳定,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x=8。故A不符合题意;
    B.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A、B代表的微粒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图中电子总数等于2+8+8=18,核电荷数是17,所以是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为阴离子。故B符合题意;
    C. 核电荷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是同种元素,B和C属于同种元素,所以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A、B粒子易得电子,C粒子是稳定结构不容易得失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 :在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相同的表示同种元素。图中③④质子数相同,表示同种元素。所以图中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A正确。
    B: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8个电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图中②③⑤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都是稳定结构。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B正确。
    C:质子数=电子数表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图中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C错。
    D:图中③是钠离子,④是钠原子⑤是氯离子,③⑤、④⑤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均为NaCl。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9-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稀盐酸可除铁锈,因为稀盐酸可与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属于酸的性质之一,故A正确;
    B.氮气可用做保护气,因为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B正确;
    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因为液氧具有支持燃烧性质,即助燃性,液氧不具有可燃性,故C错误;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故D正确。
    故选:C。
    9-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光源,故A选项错误;
    B、因为氦气的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被用于填充探空球,故B选项正确;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灯泡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故C选项正确;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助燃剂,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9-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用作电极,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经过仔细研磨后,璀璨夺目,故可作装饰品,符合题意;
    C、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作炊具,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用来冶炼金属,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来做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做防毒面具的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做电池电极,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A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作冰箱除臭剂,故选项B说法正确;
    C.汽油能去除油污,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
    D.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且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钨丝能导电,且熔点高,故可用作灯丝,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用于冶金工业,符合题意;
    C、氖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增加溶剂,溶液能继续溶解溶质,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能用减少溶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温度升高时,有的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有的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例如氢氧化钙,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不是所有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例如水等纯液体也具有均一性、稳定性,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大压强,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指的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浓溶液、稀溶液指的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对大小,因此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0-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打开汽水盖时,瓶内压强减小,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或者是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故选B。
    10-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溶解性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属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故B选项说法正确;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是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 100g 溶剂里所能溶解最多该物质的质量,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气体、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不正确。
    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③增加硝酸钾,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④减少硝酸钾,不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正确。
    ⑤增加溶剂,不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正确。
    ⑥减少溶剂,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故在一定温度下,②③⑥中的方法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故选:D。
    10-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由于固体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这一个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想改变固体的溶解度,就只能改变温度,所以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升高温度,故选A。
    11-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等量的硬水和软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选项A正确;
    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选项B正确;
    C、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并没有减少,不能将硬水软化,选项C错误;
    D、6B 的铅笔芯中含有石墨,把 6B 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选项D正确。
    故选:C。
    11-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就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甚至炭黑。蜡烛是石蜡制成的,石蜡是含碳化合物,因此可以把冷盘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使石蜡不完全燃烧,制得炭黑,选项A正确;
    B、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加白糖、果汁、凉开水等可以自制汽水,选项B正确;
    C、将钢针烧红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这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叫做淬火,使钢针的硬度增大,韧性减弱,不易弯曲,选项C错误;
    D、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混合而制成,把6B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选项D正确。故选C。
    11-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植物花瓣中的色素能溶于酒精,且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颜色不同,可以用植物的花瓣和酒精溶液自制酸碱指示剂,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与碳酸钙不反应,不能用食盐水和鸡蛋自制无壳蛋,符合题意;
    C、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锌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黄金与醋酸不反应,可以用食醋鉴别真假黄金,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钢针烧红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弯曲,这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叫淬火,使铁的硬度增大,韧性减弱,不易弯曲,说法不正确确,符合题意;
    C、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中含有石墨,把 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蜡烛不完全燃烧可以生成炭黑,用冷瓷碟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制炭黑可行。
    B、石墨具有润滑作用。铅笔芯中有石墨,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可行。
    C、蛋壳中有碳酸钙,碳酸钙不能与食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不可行。
    D、空塑料瓶可作容器。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可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起到吸附色素和异味的作用。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可行。
    故选C。
    11-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注射器有刻度,通过缓慢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选项A正确;
    B、用稀硫酸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选项B错误;
    C、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d处湿润的试纸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bc处干燥的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
    D、该装置的左半部类似于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因此也可用作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项D正确。
    故选:B。
    12-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可将甲醛和氧气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故A正确;
    B、反应后生成新物质,有新分子生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
    C、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2-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该反应是甲()和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化学方程式为:,据此解题。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根据分析反应前后的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反应前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氧元素为0价,反应后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显-2价,故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C、由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根据分析可知反应前是单质和化合物,而反应后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选项正确;
    C。
    12-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该反应中,反应物是NH3和O2,生成物是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分析得,该反应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4∶3,选项B不正确;
    C、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是氨气,B是氧气,C是氮气,D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4∶27,选项C正确;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氮元素化合价由-3变为0,氢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D正确。
    故选B。
    12-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有一个“”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CH2O+O2CO2+H2O。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0:32=15:16,说法正确。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A。
    12-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 丙烷(C3H8)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 丙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大量使用丙烷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得,四种物质中只有乙是单质,它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图中单质乙的化学式为O2。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所以该反应中甲(丙烷)和丙(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C2H4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C2H4是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24+4):(16×6)=7:24,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物中含有水,不能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
    B、该实验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
    C、使用此装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
    D、使用此装置,现象是两边都有无色气体生成,正极产生的气体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正极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气体可燃,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
    故选A。
    13-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水用干冷的烧杯,通过该实验只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证明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故此选项将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可以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故此选项正确;
    D、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下方的蜡烛先熄灭,上方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A。
    13-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正确;
    B、空气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正确;
    C、由图可知,电解水的装置中,a管和b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2:1,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故选C。
    13-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木条燃烧情况不同,通过木条燃烧情况可以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正确;
    B、实验中有酸种类、金属种类、金属形状几个变量,不能探究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错误;
    C、实验中变量为是否有水,可以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正确;
    D、实验中变量为溶剂种类,可以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正确;
    故选B。
    13-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干冷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图中实验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水,不能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
    B、图中实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
    C、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故选项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
    D、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
    故选:A。
    13-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与氧气接触;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B、振荡后塑料瓶变瘪了,瓶内气压减小,说明CO2能溶于水,而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能是CO2,也可能是CO2与水的共同作用,不符合题意;
    C、该对照实验中有空气和水两个自变量,变量不唯一,无法完成探究,不符合题意;
    D、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就是用试管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大拇指按住试管口,靠近火焰,松开大拇指,若有爆鸣声,则说明该气体不纯,符合题意。
    故选D。
    14-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通过灼热的铜网,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故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C、在空气中灼烧,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反应,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14-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4-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加入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硫酸钙,硫酸钙不是需要的物质,引入了新杂质,不可行。
    B、无水氯化钙有吸水性且不和氧气反应,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可行。
    C、碳酸钙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高温煅烧可用于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可行。
    D、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将带出的水蒸气吸收得到纯净的氢气,可行。
    故选A。
    14-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除去氯化钾,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加过量的铁粉,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铁粉和生成的铜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不符合题意;
    D、在空气中灼烧,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了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14-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过量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5-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氢气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水,该选项符合题意;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但氧气和二氧化硫均无法转化为氢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但汞无法转化为氧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但氢气无法转化为氧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能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可以实现图示的转化;
    B、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以实现图示的转化;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以实现图示的转化;
    D、水能通电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可以生成氧气,水不能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不可以实现图示的转化。
    故选:D。
    15-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A能实现转化;
    B、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铁,铁能和硫酸反应,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 B能实现转化;
    C、碳酸钾与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钾,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碳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C能实现转化;
    D、乙醇燃烧能生成水,水不能与氧气反应,酒精能与氧气反应,故D不能实现转化。
    故选D。
    15-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可以制出氢气,氢气燃烧会生成水,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水,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可以生成硝酸钠与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钠,但是没有物质能和硝酸钠反应得到氯化钠(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硝酸钠不能一步反应直接得到氯化钠,故B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位于铜和银的前面,所以铁可以将可溶性铜盐中的铜和可溶性银盐中的银置换出来,铜的活泼性又在银的前面,所以铜可以将可溶性银盐中的银置换出来,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分解可以制得氧气和水,氧气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又可以生成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但是硝酸钠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钠,符合题意。
    B、浓硫酸和铜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都可以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都可以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D、碳在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氧气足量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都可以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有水生成,水电解可生成氧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但由氯化钠不能得到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由氧化镁不能一步得到过氧化氢,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钙不能一步得到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1【基础】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
    3、AD或AE或AF 4、a
    【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仪器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A是固固加热型实验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可用于氯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故填:。
    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A,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D或E或F,故填:AD或AE或AF。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a进入集气瓶,故填:a。
    16-2【基础】 【正确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密度比空气的大
    2、2H2O22H2O+O2↑ D或E
    3、2KClO32KCl+3O2↑ C
    【试题解析】 分析:
    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收集某气体能用E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A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可以使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用D排水法收集。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使用C固固加热型装置。
    点睛:

    16-3【巩固】 【正确答案】 1、B 2、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②
    3、a 能控制控制反应速率
    4、 15.8
    【试题解析】 制取较大量氧气,并便于多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选择含长颈漏斗的装置,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利用E来收集气体,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装置②中导管短,即使水倒吸进里面,不会进入前面的装置,则为防止在使用排水法收集O2时操作错误导致倒吸,而影响发生装置,可用作“安全瓶”的装置是②。
    若用F装置收集CO2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二氧化碳从长管通入,则发生装置应连接在a端。若使用注射器来代替仪器Ⅰ,注射器可以空气反应物的滴加速度,则其优点是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至少需要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故若需制备1.6gO2,不计实验损耗,至少需要消耗15.8g高锰酸钾。
    16-4【巩固】 【正确答案】 1、酒精灯 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BD CaCO3+2HCl=CaCl2+CO2↑+H2O
    4、伸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酒精灯 ②锥形瓶,故填:酒精灯;锥形瓶。
    A装置是属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E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氧气不纯,故填:2KMnO4K2MnO4+MnO2+O2↑;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属于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和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CaCO3+2HC1==CaC12+H2O十CO2↑,故填:BD;CaCO3+2HC1==CaC12+H2O十CO2↑。
    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故填:伸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16-5【提升】 【正确答案】 1、铁架台 分液漏斗
    2、B F

    E
    3、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
    4、下层 灭火
    【试题解析】 ①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②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需要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F;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选用固液常温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最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的气体比较纯,选用的装置是E;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16-6【提升】 【正确答案】 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2、BC

    A
    3、b
    【试题解析】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故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故填:BC;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当F中充满水时,可用做排水集气装置,气体的密度比水小,此时气体应该从b端通入。
    17-1【基础】 【正确答案】 1、
    D
    2、光合作用 碳或C
    3、酸化 4、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液体倒流入A中的试管把试管炸裂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导致出现白色不溶物 发热 滤液变红色,产生气泡
    【试题解析】 分析: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氢能,石油属于化石能源,选项D符合题意。故填: ;D。
    在全球碳循环图中,能消耗CO2的途径是光合作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CO2,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故填:碳(或C)。
    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引起海水酸化,故填:酸化。
    ①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曾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装置B是安全瓶,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流入A中的试管把试管炸裂,故填:防止液体倒流入A中的试管把试管炸裂;
    Ⅰ、甲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D中固体为碳酸钙,其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导致出现白色不溶物,故填: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导致出现白色不溶物。
    Ⅱ、乙同学取样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认为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但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填:发热。
    Ⅲ、将甲、乙两同学的试管内物质混合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酞,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滤渣中若含有碳酸钙,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根据滤液变红色,产生气泡现象,得出D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故填:滤液变红色,产生气泡。
    17-2【基础】 【正确答案】 1、石油 2、BC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低姿势是因为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4、

    【试题解析】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在氢气和肼中不含碳元素,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故选BC。
    ①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②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低姿势是因为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3【巩固】 【正确答案】 1、石油 不可再生 放热多、二氧化碳排放量低
    2、光合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3、
    4、22:3 5、分液漏斗 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试题解析】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由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放热多、二氧化碳排放量低;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氧气和有机物; 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2和H2在一定条件反应生成C2H5OH和H2O,,由方程式体现的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2×44):(6×2)=22:3;
    ①仪器名称:a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为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A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③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氯化氢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B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17-4【巩固】 【正确答案】 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树木滥砍乱伐等合理即可) 温室效应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产生水雾则是H2,若无明显现象则是CO(或“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若无明显现象则是H2”)
    2、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 C 解:设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的x

    , x=506g
    答: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506g
    【试题解析】 分析:
    ①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滥砍乱伐等;
    大气中的CO2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
    ②一氧化碳和氢气均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故检验方法为: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产生水雾则是H2,若无明显现象则是CO(或“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若无明显现象则是H2”);
    ①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能用作制冷剂的原因: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符合“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C.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选用节能家电,减少能源消耗,可以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④见答案。
    17-5【提升】 【正确答案】 1、二氧化碳分子 2、bc
    3、淀粉
    吸附
    4、气球胀大,溶液变红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质为碳酸钠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200g-208.1g=4.4g
    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试题解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符合题意;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加压时,可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①淀粉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
    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氧化钙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故对二氧化碳有优良的吸附作用;
    ①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瘪气球胀大,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为:气球胀大,溶液变红;
    ②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根据溶液的颜色,判断是否含氢氧化钠,故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静置,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质为碳酸钠;
    见答案。
    17-6【提升】 【正确答案】 1、①④ 2、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H2O +3
    【试题解析】 ①大力植树造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②减少用煤炭为燃料,尽量多用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故错误;
    ③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会浪费资源,故错误;
    ④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会减少废气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故选:①④;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有2个硼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前有2个硼原子,故6X中含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则一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B元素化合价为x,x+(-1)×3=0,解得x=+3;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基础】 【正确答案】 1、刷漆 2、大
    3、
    【试题解析】 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铁制篮球架上可以刷漆,防止其与氧气和水接触,则防止铁制篮球架生锈的常用方法是刷漆。
    合金硬度比纯金属大,青铜是合金,则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工业上,通常在一定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反应获得钛和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8-2【基础】 【正确答案】 1、导电性 2、 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3、C
    【试题解析】 铜能导电,铜制插头,这是利用金属铜的导电性。
    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则防止家里炒菜铁锅生锈常用的方法是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多余的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不含锌。
    A、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多余的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当锌和硝酸铜反应,锌反应完,硝酸铜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故A不正确;
    B、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故B不正确;
    C、若滤液为蓝色,硝酸铜有剩余,不能判断硝酸银是否反应完全,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故C正确。故选C。
    18-3【巩固】 【正确答案】 1、Fe 铝合金密度比不锈钢小(合理即可)
    2、
    3、二氧化碳或CO2
    【试题解析】 不锈钢是由铁和碳等物质加热融合而成的合金,所以含有的主要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对应元素符号为Fe。自拍伸缩杆选择铝合金材料而不选择不锈钢的原因是铝合金密度比不锈钢小,所以更轻更方便携带。
    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直接用金属铝和对应的可溶性铁盐进行反应,如果反应可以发生就能说明铝的活性强于铁反之弱于铁,所以可以选择铝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来进行比较,对应方程式为。
    铜锈(俗称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结合其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铜生成铜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18-4【巩固】 【正确答案】 1、导电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CD
    4、氧气和二氧化碳 5、刷漆、涂油等(合理即可)
    【试题解析】 生活中用铜丝作导线,主要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A、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选择铝丝、铜丝和氯化亚铁溶液,不能选择氯化铁溶液,不符合题意;
    B、铁丝和铜丝均与硫酸铝溶液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铁、铜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铝丝、铁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铝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快,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铝、铁排在氢前,且铝比铁活泼,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符合题意;
    D、铁和氯化铝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铁活泼,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符合题意。
    故选C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u、O、H、C,反应物中含Cu、H、O,还应含碳元素,空气中含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金属锈蚀,氧气也应参与了反应,故这层锈渍是铜与水、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形成;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如刷漆、涂油等。
    18-5【提升】 【正确答案】 A 金化学性质稳定 延展 +2 H2O 置换反应 Fe、Cu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过滤 SiO2 2Al(OH)3 Al2O3+3H2O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看出,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故填:A;
    (2)①我国四川三星堆遗址挖掘出的金面具,历经数千年面具仍光亮如新的原因是金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故填:金化学性质稳定;金可制成面具,因为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填:延展;铜锈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其中氢氧根为-1价,碳酸根为-2价,设铜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和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则2x+(-1)×2+(-2)=0,解得x=+2;可计算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由铜锈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原则,可推断铜生锈的过程是铜与空气中的CO2、O2和H2O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填:H2O;
    ②将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铁与CuSO4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填:Fe+ CuSO4 = FeSO4 +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则滤渣中除铜外还含有氢前金属Fe,即铁粉剩余,故填:Fe、Cu;
    (3)①将铝土矿石粉碎,可以增大铝土矿与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并能使其与酸充分反应,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②操作Ⅲ为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③铝土矿中的Al2O3和Fe2O3都是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而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SiO2,故填:SiO2;
    ④Al(OH)3加热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一种是水,一种是氧化铝,故填:2Al(OH)3 Al2O3+3H2O。
    18-6【提升】 【正确答案】 1、导电 2、锡、锌
    3、Fe+CuSO4=FeSO4+Cu
    4、8Al+3Fe3O49Fe+4Al2O3
    【试题解析】 铜具有导电性,所以铜可用于作铜质插头,故填导电。
    锡和锌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消失,而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所以铜置于酸中不消失,故填锡、锌。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SO4=FeSO4+Cu。
    铝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8Al+3Fe3O49Fe+4Al2O3。
    19-1【基础】 【正确答案】 1、A 2、t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甲>乙>丙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CD
    【试题解析】 A、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
    B、溶液一定是均一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说法不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说法不正确;
    D、食用油不溶于,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不是溶液,说法不正确;
    故选A。
    ①P点的含义是在t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②由图可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③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故提纯物质甲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④A、t2℃时, 甲和乙的溶解度为50g,故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说法不正确;
    B、在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说相等,故降至t1℃时并不清楚哪种物质析出晶体多,说法不正确;
    C、t1℃时,溶解度关系:乙>甲=丙,故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现升温到t3℃,甲和乙溶解度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但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是乙>甲,但丙的溶解度降低,仍然是饱和溶液,但质量分数变小,故t3℃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说法正确;
    D、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甲>乙>丙,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最少,丙需要的水最多,故配得溶液质量关系:丙>乙>甲,说法正确。
    故选CD。
    19-2【基础】 【正确答案】 1、65 2、大于
    3、乙>甲=丙 4、冷却结晶
    【试题解析】 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30g,将20g甲加入50g水中,最多溶解15g溶质,故充分溶解后可得到15g+50g=65g溶液;
    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则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甲所需水的质量更大,故需水的关系:甲大于乙;
    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降温之后溶解度乙大于甲,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降温之后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降温之前丙溶解度等于降温之后甲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要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
    19-3【巩固】 【正确答案】 丙>甲>乙(或乙<甲<丙) 60 降低温度 AD;
    【试题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基本不变,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
    (1)t1℃时,丙的溶解度最高,甲的溶解度在丙的下面,而乙的溶解度最低,因此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
    (2)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解的丙物质的质量为 ,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可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4)A、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A正确;
    B、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等质量的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B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3℃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甲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故t2℃,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C不正确;
    D、t1℃时,溶解度:丙>甲>乙,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注意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9-4【巩固】 【正确答案】 1、小于 2、1:5
    3、15 4、丙>乙>甲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由图可知,P点时,丙的溶解度为2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100g=1:5;
    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该温度下,7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质量为:75g-25g=50g,降温到t1℃,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50g水中只能溶解10g甲,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10g=15g;
    t2℃时,溶解度:甲>乙>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丙,溶剂质量:甲<乙<丙,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故所得三种物质溶液里的溶剂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丙>乙>甲。
    19-5【提升】 【正确答案】 丙>甲>乙 16.7% 升高温度 AD
    【试题解析】 详解: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
    (2)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6.7%。
    (3)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式。
    (4)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减小幅度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几乎不变,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符合题意;
    B、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溶液质量相等时,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达到饱和状态时,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3℃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甲溶液为饱和溶液而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不符合题意;
    D、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因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溶剂的质量最小,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因而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溶剂的质量最大,三者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丙>甲,符合题意。
    故选:AD。
    19-6【提升】 【正确答案】 甲>乙>丙 加水(或升温) 乙>甲>丙 C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2)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水(或升温)。
    (3)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t1℃时乙溶解度大于甲,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1℃时的溶解度计算,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4)t3℃时,甲乙溶解度分别为90g、50g,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60g的甲和乙固体,充分溶解,甲能完全溶解,乙只能溶解50g;
    A、得到乙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150g,说法错误;
    B、t3℃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90g甲,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以得到t3℃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C、得到的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正确;
    故填:C。
    20-1【基础】 【正确答案】 1、NaOH 熟石灰或消石灰
    2、CuSO4+Ba(NO3)2=Cu(NO3)2 + BaSO4↓ (或其他合理答案)
    3、CuO+2HCl=CuCl2 +2H2O
    【试题解析】 分析:
    C和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H是同种类别的物质,且G能够用于灭火,G能够与H反应,所以C为氢氧化钙,D为硫酸铜,H为氢氧化钠,G为二氧化碳;A、B、D、E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即铜元素,B为单质,则B为铜,B(铜)、D(硫酸铜)都能够反应生成A,则A为一种铜盐,如硝酸铜等;B(铜)能够反应生成E,E反应能够生成D(硫酸铜),则E为氧化铜;F常用于灭火,能够由E(氧化铜)辅运反应生成,则F为水;I能够与E(氧化铜)反应,还能够与H(氢氧化钠)反应,则I为酸;J为单质,能够与F(水)相互转化,还能够与I(酸)相互转化,则J为氢气,I为盐酸。
    由分析可知,H为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填NaOH;
    C为氢氧化钙,其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故填熟石灰或消石灰。
    由分析可知,D为硫酸铜,A为硝酸铜,则D→A的反应是硫酸铜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SO4+Ba(NO3)2= BaSO4↓+ Cu(NO3)2。
    由分析可知,E为氧化铜,I为盐酸,则E与I的反应是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O+2HCl=CuCl2 +2H2O。
    20-2【基础】 【正确答案】 1、HCl 2、或
    3、CaCO3或Na2CO3 盐
    4、H2O 或水
    【试题解析】 分析:
    甲生成乙,甲和丙反应,甲是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盐酸也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乙是二氧化碳,乙生成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丙是碳酸钙或碳酸钠,丙生成丁,乙和丁反应,丁是水。
    甲物质是稀盐酸,化学式为HCl。
    甲→乙的反应为碳酸钙或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或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或。
    甲是稀盐酸,甲和丙反应,乙生成丙,丙物质可能是CaCO3或Na2CO3,二者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则丙物质所属物质类别是盐。
    丙生成丁,乙和丁反应,碳酸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或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丁物质为H2O。
    20-3【巩固】 【正确答案】 F需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钾钙钠除外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C为单质且为清洁能源,故C为氢气;A、J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则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钙,C能生成B,且B不为单质,故B为水或HCl,但HCl无法生成硫酸铜与氢氧化钙,故B为水,则A为氢氧化钙,J为硫酸铜,C能生成E,且E不为单质,则E为HCl,F是单质还可以生成氢气,且可以和硫酸铜反应,则F是在氢前的金属单质(钾钙钠除外),J可以生成单质I,则I是Cu,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1,H为CuO,H可以生成D,E、G也可以生成D,D能与A发生反应,则D为二氧化碳,且G为酸,G可以转化为E,则G为硫酸,因此A是氢氧化钙、B是水、C是氢气、D是二氧化碳、E是HCl、F是Fe(答案不唯一)、G是硫酸、H是CuO、I是Cu、J是硫酸铜,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根据推断过程,B是水、H是氧化铜,化学式分别为:、;
    (2)根据推断过程,A是氢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推断过程,G是硫酸、E是盐酸,故G→E反应为;
    (4)根据推断过程,F能转换为氢气且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则F需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钾钙钠除外。
    20-4【巩固】 【正确答案】 灭火,作气体肥料,制碳酸饮料等 复分解反应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图中物质是由H、O、C、S、Cl、Fe、Na、 Ca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C中两种元素质量比=7:3,可知C是氧化铁,A做肥皂所以是氢氧化钠,G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钠均可生成的,G是水,D和水相互转化且可生成氧化铁的单质,D是氧气,H与氧气可以相互专户,还能由氧化铁生成,可推出H为二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的单质I为碳或氢气,但初中没有生成碳的反应,故I为氢气,E、F能生成氢气,应为酸,结合E能生成F,故E为硫酸、F为盐酸,B能生成二氧化碳,还能与盐酸反应,推知B为碳酸钙或碳酸钠;
    (1)H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E→F 反应是指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和C是指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B 和F 反应是指碳酸钙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或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两种化合物彼此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0-5【提升】 【正确答案】 1、Al(OH)3 H2O
    2、
    3、
    4、置换反应
    【试题解析】 分析: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H、C、O、Na、Al、S、Cl、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H俗称纯碱,为碳酸钠;A可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以治疗胃酸过多,为氢氧化铝;CD可以和不溶性碱氢氧化铝反应,则CD为酸,C、E、F、G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则C为盐酸、D为硫酸,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B与氯化氢相互转化,且B是一种单质,B为氢气,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活泼金属和盐酸生成氢气;F与氢气、盐酸相互反应,F能生成G,G与碳酸钠相互转化,则F可以为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等,氢气和氧化铁生成铁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G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硫酸可生成E,E与I相互转化,I与碳酸钠反应,E为水、I为氢氧化钙,水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生成水、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化学式A:Al(OH)3、E:H2O;
    D→C反应反应为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H与I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B与F反应为氢气和氧化铁加热生成铁和水,反应为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0-6【提升】 【正确答案】 Cu 4Al+3O2=2Al2O3 分解反应 C+CO22CO
    【试题解析】 分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那么B是铝;G为紫红色,那么G是铜;由于B是铝,A是氧化物,所以B→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A是氧化铝,I是氧化物,且是有毒气体,故为一氧化碳,C能和氧化物反应且能和B(铝)反应,故C为酸,C由三种元素组成为硫酸,D为金属氧化物,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E为硫酸盐,硫酸盐E能生成G铜,故E为硫酸铜,F可以为硫酸亚铁,D为氧化铜,H能和氧化铜反应,且还能生成一氧化碳,H为碳,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G为铜,故填:Cu;
    (2)由分析可知B为铝,A为氧化铝,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4Al+3O2=2Al2O3;
    (3)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C(硫酸)和D(氧化铜)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硫酸铜)生成G铜,属于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由分析可知H为碳,I为一氧化碳,H→I,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CO22CO。
    21-1【基础】 【正确答案】 c 黑色固体变红 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试题解析】 详解:
    (1)如果猜想a成立,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钛酸钙沉淀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NaOH溶液能吸收CO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是因为B装置将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完全,剩余气体通过装置D产假反应后,进入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由此可得出以上猜想c正确,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结束后,应待试管冷却后再停通气体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该实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21-2【基础】 【正确答案】 锥形瓶 分液漏斗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变蓝色 Cu和Cu2O ① ③ 防止空气中水进入装置B且吸收尾气
    【试题解析】 详解:
    实验原理:
    生石灰接触到浓氨水中的水,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装置:
    在图1装置中液体加入分液漏斗中,固体加入锥形瓶中,故生石灰放入锥形瓶、浓氨水放入分液漏斗;
    实验操作:
    (1)在图2装置中,先通入干燥的氨气,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装置中空气和生成的灼热的铜反应,再加热氧化铜。
    (2)已知反应,,实验中,观察到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B中变蓝色的现象,说明氨气在反应中得到氧化铜的氧生成铜和水,体现出还原性。
    猜想假设:根
    据猜想①②可知,也可能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故猜想③:Cu和Cu2O;
    实验验证:
    (1)已知Cu2O不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故到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Cu2O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因此猜想①错误。
    (2)假设7.2g物质全部为Cu2O,则: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铜质量为3.2g<3.5g,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Cu,故猜想③正确;
    反思交流:
    无水CaCl2既吸收水又吸收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环境,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进入装置B且吸收尾气。
    21-3【巩固】 【正确答案】 只生成CO 黑色粉末变红 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变蓝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Ⅲ 不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
    【试题解析】 详解:
    [作出猜想]猜想①:只生成CO2,猜想②:只生成CO。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一氧化碳,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猜想③:既生成CO,又生成CO2。
    [实验现象](1)上述猜想③是正确的,既生成CO,又生成CO2,对A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B瓶中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变蓝,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反思](3)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4) 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5) 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最佳的方案是Ⅲ, 理由是:不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
    21-4【巩固】 【正确答案】 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提高利用率
    2、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3、C、D、E中有气泡产生,且E中有水排出进入F中
    4、0.9 0.5
    5、
    6、B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质量会增加,通过质量变化就可以推断有二氧化碳生成
    【试题解析】 详解:
    (1)将块状木炭研细并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反应充分进行,提高利用率;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通入氮气可以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避免影响实验现象的判断;
    (3)猜想Ⅲ成立说明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会被氢氧化钠和浓硫酸吸收,因此会产生气泡,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因此可通过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E中会产生气泡,并将水排入F,故观察到:C、D、E中有气泡产生,且E中有水排出进入F中;
    (4)根据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吸收的性质,称量B+C+D的质量变化,可以推测二氧化碳质量=1134.4g-1133.5g=0.9g;
    A中减少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生成一氧化碳质量=121.6g-120.2g-0.9g=0.5g;
    (5)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6)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质量会增加,通过质量变化就可以推断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不需要澄清石灰水也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故不需要的是装置B。
    21-5【提升】 【正确答案】 A处黑色固体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物质不能和氧化铜反应 B1处黑色固体不变色,B2处黑色固体变红色 除去溶解在水中气体,减少对实验的影响 0.7 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迅速压缩,导致气压迅速增大 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二氧化碳 防止液体倒吸 检验C装置中的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并收集一氧化碳 在加热时,H2与CuO也能发生还原反应,A中未参加反应的CO2也会使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题解析】 详解:
    (1)木炭还原氧化铜能生成红色的固体Cu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则A处能看到黑色固体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①图2和图3能构成对比,为了证明生成的气体产物含有CO,需要证明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与氧化铜反应,同时证明碳和氧化铜反应的生成物能和氧化铜反应,因此图2设计的目的是证明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物质不能和氧化铜反应;
    ②图2和图3能构成对比,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若要证明生成的气体产物含有CO,则B1处黑色固体不变色,B2处黑色固体变红色;
    (3)①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气体,减少对实验的影响;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②和实验③中,比较混合前气体的体积和与混合后气液总体积,可以发现,实验③中10mL蒸馏水溶解了7mL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可以计算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 0.7体积的二氧化碳;
    [反思质疑] (Ⅰ)根据操作方法分析,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迅速压缩,导致气压迅速增大。
    (Ⅱ)D点压强(反应后)大于B点压强(反应前),1体积蒸馏水,只溶解了0.7体积二氧化碳,而加入的水也占据一定的体积,因此使得反应后容器内的压强略大于反应前的压强。
    (4)①D装置中是两根短导管,两根短导管的设计能有效防止液体倒吸进入热的玻璃管中,防止热的玻璃管因液体倒吸导致炸裂;
    ②进入装置E中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澄清石灰水能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同时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留在装置E中,因此装置E作用是:检验C装置中的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并收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现象只能证明有水,铜和二氧化碳的生成或存在,但无法证明气体的来源,氢气有还原性,在加热时,H2与CuO也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水,A中未参加反应的CO2也会使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6【提升】 【正确答案】 锥形瓶 3CO+Fe2O32Fe+3CO2 吸附能力 缓冲 收集尾气 防止倒吸 Cu2O 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A 气密性 CO2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达到铜重新被氧化即可) C+2CuO2Cu+CO2↑
    【试题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CO+Fe2O32Fe+3CO2。
    (3)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氧化碳气体,活性炭与氧化铁反应后一氧化碳的浓度比木炭与氧化铁反应后一氧化碳浓度降低得快,原因是活性炭对CO的吸收能力比木炭强,故填吸收能力。
    (4)图1装置中气球能够平衡装置中的压强,避免橡皮塞从瓶口弹出,即具有缓冲作用。故填:缓冲作用;同时图1装置中气球能够还能够收集残留的气体,避免残留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填收集尾气;
    球形导管上的球体部分能够防止锥形瓶中的液体倒吸,导致试管骤冷发生骤冷,故填防止倒吸。
    (5)铜的化合价为+1或+2,形成的氧化物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反应中,如果氧化铜中的部分氧元素被夺取会生成氧化亚铜,所以生成的暗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其化学式为Cu2O,故填Cu2O。
    (6)超细炭粉的表面积较大,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能够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故填: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8)由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其中氧化铜与碳的质量比=160:12=40:3,由于木炭具有可燃性,部分木炭与试管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消耗一部分木炭,则木炭应过量一些,所以氧化铜与木炭的质量比较佳的是32:3,即为A。故填A。
    (9)该反应有气体生成,为避免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气密性;
    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沉淀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10)若不关闭止水夹,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故填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11)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2CuO2Cu+CO2↑。



    相关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72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11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册期末化学专项突破真题练习库(含解析),共134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