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4 科学探究
展开考点14 科学探究
考点解析
考点(一)科学探究
1.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C、作出假设D、设计实验方案E、实施实验并记录F、分析实验现象G、得出结论。
2.实验法探究中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要求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材料要达一定数量,实验次数要尽可能多一些,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
考点(二)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构件有 目镜、物镜 、其放大倍数可以用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视野越 亮;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凹面镜 和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3.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 目镜、物镜、载玻片三个地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如果移动载玻片时污点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载玻片上。
4.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则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相同。
考点(三)临时装片的制作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而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真题解析
1.显微镜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世界走进微观世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倍。请写出字母“b”在显微镜视野下的物像______。
(2)图2是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晓明在看到甲图视野之前,物像曾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请你推断晓明是向______(填移动方向)移动了玻片标本。晓明想从甲图调整到乙图,使物像更清晰,需转动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植物体的哪种组织?______。
(3)下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请你仔细观察并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步骤①载玻片上所滴的液体是______,目的是______。
(4)图3是酵母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的物像,细胞中除了淀粉粒被染成了蓝色外,还有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被染成深色,该实验是用______进行染色的。下列实验中还需用到显微镜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观察草履虫 ②观察叶片主要组织
③观察鸟卵结构 ④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
【答案】(1) 400 q
(2) 左下方 b 保护组织
(3) ①②③⑤④ 生理盐水
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4) 细胞核 稀碘液##碘液 ①②
【解析】
【分析】
图1中:a是粗准焦螺旋,b是细准焦螺旋;图3中:c是细胞核。
(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图1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题干中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所以,题干中的字母“b”,旋转180度后是“q”。
(2)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图1中的[b]是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植物体的保护组织。
(3)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滴、②刮、③涂、⑤盖、④染和吸。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胀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4)
观察酵母菌的实验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所以,图3是酵母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的物像,除了淀粉粒被染成蓝色外,被染上颜色的结构还有C细胞核。①观察草履虫和②观察叶片主要组织需要显微镜,③观察鸟卵结构需要放大镜,④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需要用刻度尺测量。
2.下面是某同学调查校园内生物的经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前,首先要明确______和______,制定合理的______。
(2)在调查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下来,将其拔出来带回家
B.花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去了,也要把它记录下来
C.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其他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D.发现一只大老鼠,太恶心,不记录
(3)调查时,丽丽发现一株含羞草,她用手轻轻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就合拢了,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
(4)调查结束后,同学们脸上冒出薄汗,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______。
(5)某位同学把自己调查到的部分生物进行了简单分类,如杨树、石榴树归为一类;青蛙、蟋蟀归为一类;蘑菇、木耳归为一类,请问他是按照______进行分类的。
(6)在比较杨树、石榴树叶的区别时,某同学借助了放大镜工具。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______。
【答案】(1) 调查目的##调节对象 调节对象##调查目的 调查方案
(2)B
(3)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5)形态结构特点
(6)观察
【解析】
【分析】
(1)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2)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1)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
A.调查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要记录上,但不能拔掉带回家研究,A错误。
B.调查时要如实记录,活动范围较大的,不固定的也记录,花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B正确。
C.调查时要如实记录,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但其他同学都没有,不能把它删掉,C错误。
D.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也要记录,D错误。
故选B。
(3)
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4)
调查结束后,同学们脸上冒出薄汗,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5)
某位同学把杨树、石榴树归为一类是因为它们都是植物,把蘑青蛙、蟋蟀归为一类,是因为都属于动物。可见他这样分是根据形态结构进行分类的。
(6)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因此,在比较杨树、石榴树叶的区别时,某同学借助了放大镜工具,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3.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图甲中的A、B、C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三项生理活动。图乙是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图丙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分析作答。
(1)将图乙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测得氧气含量高的是装置______,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项生理活动。
(2)从图乙的两装置中各取一片绿叶,置于图丙中盛有酒精的______号烧杯中,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漂洗并滴加碘液,可观察到取自图乙的装置______内的叶片会变蓝,这说明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
(3)图乙的两个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证明了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若要利用图乙的装置二来验证植物通过图甲中的A项生理活动释放二氧化碳,可以将玻璃罩内的清水换成_________。
(5)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分,被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被用于植物的______作用,通过________(填细胞结构)散失。在图甲中,C项生理活动能促进大气中________平衡。
【答案】(1) 二 C
(2) 1 二 淀粉
(3)二氧化碳
(4)澄清的石灰水
(5) 蒸腾 气孔 碳一氧(或“二氧化碳与氧气”)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5)图甲中,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产生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表示光合作用;图丙中1酒精,2清水。
(1)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二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二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C生理活动。
(2)
图丙中1酒精,2清水。“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1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二内的叶片会变蓝,这说明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3)
乙图的两个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二有二氧化碳;装置一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一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乙图中的两个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证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如果将乙图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
(5)
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分,被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被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气孔散失。在图甲中,C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生理活动能促进大气中碳一氧平衡,从而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
4.某生物科技小组在淮北市黄里村杏园内,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图甲,A、B、C分别表示杏树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是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A过程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______。
(2)图乙中全天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填“I”或“II”),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______(填字母)相对应。
(3)图乙中12时左右,曲线I活动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图乙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间点是______。
(5)移栽植物时,需要剪掉部分枝条和叶片,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答案】(1)叶绿体
(2) II C
(3)光照强,温度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4)18点
(5)B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甲图中ABC三种生理活动分别是: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
图甲中过程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所以A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必须在光照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与光无关,可以判断I有光照时才能进行的为光合作用,II全天都在进行的为呼吸作用,与图甲的生理过程C相对应。
(3)
图乙可见12时左右,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主要原因是,正午时分,光照强,温度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4)
图乙可见12时左右,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主要原因是,正午时分,光照强,温度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供应不足。6-18时,可以观察到整个过程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不断积累,所以积累量最多的时间是 18点。
(5)
剪掉部分叶片后移栽是为了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与生理过程B有关。
5.技能熟练,科学探究
(一)预习思考
科学使用显微镜。
(二)设问解疑
(1)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______对准通光孔。
(2)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这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______。
(3)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的外表擦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______来擦拭。
(4)如果将写有“P”的玻片用来观察,我们看到的物象是______。
A.b B.p C.d D.q
(5)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数目和视野的变化是______。
A.细胞数变少视野变暗 B.细胞数变少视野变亮
C.细胞数变多视野变暗 D.细胞数变多视野变暗亮
【答案】(1)低倍镜##低倍物镜
(2)物镜
(3)擦镜纸
(4)C
(5)A
【解析】
【分析】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4)整理实验台收镜。
(1)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
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这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3)
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4)
显微镜下成的是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
(5)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变得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变得越亮。所以,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数目和视野的变化是细胞数变少,视野变暗。
突破提升
一、单选题
1.生物学实验是人们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科学探究手段之一,下列所列实验的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B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用碘液染色
便于观察细胞核
C
观察葫芦藓
用刀片把孢蒴切开
便于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种子
D
观察蚯蚓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
体会其体壁的特点
A.A B.B C.C D.D
2.科学探究的方法有:①计划②结论③问题④实验⑤交流⑥假设。其探究的步骤一般是
A.⑤③⑥①④② B.⑤③①⑥④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③⑥①④②⑤
3.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表达交流
4.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
B.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时需要在放大镜下观察水蚤的心率变化
C.在“探究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的过程利用了模拟实验
D.“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大、小花生各随机抽取15粒
5.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以下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数据与预期差距较大,也不能根据预测进行修改
B.显微镜下物像与标本移动方向一致
C.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D.培养细菌菌落时,培养基配制好后立即接种,以减少污染
6.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 B.所有的调查都要选取样本
C.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与分析
7.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C.用铅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D.观察草履虫时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应在载玻片上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
二、填空题
8.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__________。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9.填空
(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___________、制定计划、___________、得出结论、___________。
(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六个基本环节,即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1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它们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12.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提出问题、________、制定计划、实施计划、_____、表达和交流。
三、综合题
1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很多生命科学原理都是通过观察发现的。为了探究植物如何吸收和运输水分,晓真同学亲自做了下面的观察实验(图3-图5中的材料取自插入红墨水两小时后的枝条,颜色较深处为被染红的部分)。
(1)晓真用放大镜观察培养好的玉米幼根(如图1),发现幼根上生有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大了吸水的表面积;该区域在显微镜下是图6中的[ ]_______________。植物的生长通过根部从土壤吸收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_________的无机盐。
(2)晓真将一株百合花放在红墨水中,在阳光下照射了3个小时。他将百合花的茎纵剖(如图4),发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百合花的叶片(如图3)和花(如图5),他发现均被染成红色。这些被染成红色的结构都是_______________,可见该结构除根外,也分布在_______________等器官中,它们是连接贯通的,从而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这些器官。
(4)晓真将百合花的叶制成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发现叶的表皮上(如图2)有许多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植物的“门户”,促进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4.“技能训练”是教材上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而安排的练习性栏目,每个“技能训练”侧重训练一种探究技能。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技能训练问题。
(1)提出问题:你观察过青萝卜吗?萝卜埋在士里的部分是白色,露出地面的部分是绿色的。依据这个事实请你提出一个科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为了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晓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实验方案:红叶石楠叶子美丽,常做行道树种植。晓科同学发现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在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他猜想可能跟夏天光照强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
阴暗、潮湿
光照充足、温度适宜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针对晓科的实验设计方案,你认为不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读实验数据:下面是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转换成的条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量不同 B.灌浆期需水量最大
C.拔节期的需水量小于抽穗期和灌浆期 D.小麦各时期吸收的水分大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6)推理:新疆的甜瓜比我们当地同种的甜。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差别较大,如下表。
下列对该现象的推理过程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新疆
当地
白天
33℃
33℃
黑夜
10℃
22℃
A.新疆甜瓜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多 B.新疆的甜瓜甜,其消耗的有机物比当地少
C.新疆的甜瓜黑夜呼吸作用较当地弱 D.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影响
15.人的卷舌和非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全校同学发放问卷,回收后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类别
家庭数目
父母性状
子女性状
卷舌
非卷舌
第一类
89
非卷舌
非卷舌
0
91
第二类
160
非卷舌
卷舌
104
60
第三类
120
卷舌
卷舌
85
46
(1)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卷舌和非卷舌性状遗传情况,这种方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中的______。
(2)第三类家庭中父母的性状相同,但子女中出现了与双亲不同的性状,产生这种现象为_____。根据上表数据推断,____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如果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第三类家庭中非卷舌子女的父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父母控制是否卷舌性状的基因是通过____传递给后代的,其中父亲传给儿子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
(4)某学生不能卷舌,但其父母都能卷舌。如果该对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孩子的性状可能表现及理由是:_________。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21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21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21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21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5 生态系统: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5 生态系统,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15生态系统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15生态系统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3 健康地生活: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3 健康地生活,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13健康地生活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13健康地生活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