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2(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阅读
展开专题6.2(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阅读
(一)知识梳理
说明文的概念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貌、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 |
说明文的分类 | 按对象分 | ①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苏州园林》。 |
②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如《大自然的语言》。 | ||
按语言分 | ①平实说明:一般性说明文。 | |
②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文。 | ||
说明顺序 | 时间顺序 | 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说明的条理,也就是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的顺序。具体地可分为从古至今、由早到晚等。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
空间顺序 | 按照事物的四方上下来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例如介绍建筑物、实体、工艺品等的文章。 | |
逻辑顺序 |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常用于事理性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八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⑧从整体到局部。 | |
说明方法 | 举例子 | 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
分类别 |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有条理性。 | |
列数字 | 运用科学严密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里的“数据”包括确数、约数。 | |
作比较 |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强调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对比和类比) | |
下定义 | 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 |
打比方 | 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让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具体化。 |
说明方法 | 作诠释 |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浅显易懂。 |
引资料 | 引用具体事例、数据、名言警句、诗词、俗语、谚语、神话故事、新闻报道、谜语等,准确说明事物特征,富有趣味,或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 | |
摹状貌 | 细致描绘事物形貌,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特点。 | |
列图表 | 用图画、表格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直观。 | |
说明文的结构 | 总分式 | 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
递进式 | 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性说明文。 | |
连贯式 |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 |
并列式 |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并列式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 |
说明文的语言 | 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 |
(二)考点指津
◆考点一 文章标题
【常见问法】
1. 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2. 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
3. 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4. 给文章拟写标题。
【知识放送】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①揭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
1. 看语言结构。看标题是短语还是句子,是陈述句还是问句。如果是短语,一般就是告诉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完整的句子,往往就是告诉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个问句,除了点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外,还有设疑激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 看语言特点。说明文标题语言一般比较平实,但也有生动含蓄的。若是生动含蓄的标题,则应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其是否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对象,是否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3. 拟写标题。①文章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②事理说明文说明的事理——“所要说明的问题”即可作为文章的标题。③也可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来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
1. 点明说明对象(是……)及其(……的)特征。
2. 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说明了)……。
3.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二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常见问法】
1. 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3.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特征?
4.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5. 给某一事物下定义。
【知识放送】
1. 找说明对象
(1)区分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并且往往可以从题目或首段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则要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2)抓关键句。一般段首中心句或段尾总结句能点明说明对象。注意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看标题。有些标题中限制性的修饰词往往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看首尾。一般总分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段首或段尾交代说明对象的特征。
(3)概括、提炼、归纳。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概括、提炼来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可以采用摘引语句法。即摘引原文相关语句,回答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特征的。如文章中没有明确信息提示的文字,则需要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概括。
3. 把握下定义的方式考查说明的特征
(1)下定义,要用简洁的语言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2)掌握下定义的方式。其格式多为“……(说明对象)是……的……(说明对象特征)”或“……(说明对象特征)叫……(说明对象)”。
◆考点三 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
【常见问法】
1. 概括某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 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 选出信息提取有误的一项。
4.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解题技巧】
1. 抓段落的中心句。一般说来,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2. 锁定答题区域。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有的可能涉及一段或几段乃至全篇。
3. 筛选有效信息。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发掘隐含信息,淘汰无关信息,挑选符合要求的信息。
4. 权衡信息。将“筛选”之后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5. 整合答案。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分值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答题时,语言要准确简洁、要点全面。
6. 一般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最好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7. 以简答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若是选择题,其选项内容一般是改掉了原文语句中的个别关键词语,或者是对某段内容的概括性说明,或者是对全文各个方面的解说等。
◆考点四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问法】
1. 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第×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技巧】
1. 抓住标志。说明方法都有一定的标志性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准确地判断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中有“如”“比如”“例如”等词语;打比方中有“好像”“是”等词语;看到数据就要想到列数字;如从几个角度逐一解说,往往是分类别等。
2. 有时会有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说明方法时不要有遗漏;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如要求回答“主要运用了哪种(或哪两种)说明方法”,则要选出最主要的说明方法作答。
【答题模板】
1. 举例子:举了……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内容、特征、道理等),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分类别:分门别类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
3. 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特征、道理等),增强了说明的生动形象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 列数字:用具体数字,更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5.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特征或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6. 下定义:对××进行简单明确的概括,准确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必须概括本质特征),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 作诠释:对××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浅显易懂,概念清楚(不一定说明本质特征),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8. 作引用(引资料):引用名言熟语、神话传说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征或道理),使说明内容更具体生动,更有权威性。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
9.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10. 画图表:具体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考点五 说明顺序
【常见问法】
1. 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2. ××段落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解题技巧】
1. 明确说明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常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但也不能绝对化。
2. 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有表示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为什么”“原来”“因此”等。
3. 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说明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
4. 判断说明顺序,可以采用排除法。如果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那一定是逻辑顺序。
【答题模板】
1.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具体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指出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考点六 说明文语言
【常见问法】
1. “这”“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指代性词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 “××”一词(限制性、修饰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 “××”一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
4. 加点词语有何含义和作用?
5.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6.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技巧】
1. 指代的内容是上下文出现的词语或句子,且是最近的一句。注意有时候不是整句话,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2. 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掉(不能替换)。②解词。解释该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文意的限制作用。③比较。比较删掉(替换)该词后文意发生的变化。④结论。若删掉(替换),句子意思就变了。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3. 找出语言准确的语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性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4. 找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一般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等。
【答题模板】
1. 不能删去。原文“××”表……,意思是……。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不合文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2. 不可以替换。“××”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3. “××”(加点词语)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
◆考点七 文本解读
【常见问法】
1. 分析本文的结构,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2. 分析某段(首段、过渡段、尾段)的作用。
3. 文章以故事开头(在文中引用传说、史料)有什么好处?
【知识放送】
1.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要抓住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 (1)首段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增加说明的文学色彩,激发阅读兴趣;③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文中段的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③设置悬念。
(3)尾段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与开头呼应,使结构更严谨;③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3. 引用故事或传说的作用:①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使文章避免呆板;②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③使文章内容更加翔实。
◆考点八 拓展运用
【常见问法】
1. 阅读链接材料,获取信息谈感受。
2.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
3. 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进行解释或谈认识和看法等。
4. 对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
5. 为文章补写空缺的语句。
【解题技巧】
1. 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要善于从文章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不能脱离文本。
2. 偷梁换柱,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3. 联系现实,提出的方案、建议等要具有可行性,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切忌无用的空想主义。
4. 追求独立的见解、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
5. 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谈感悟,要求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生活科普: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生活科普,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生活科普: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生活科普,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二节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 这是一份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二节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