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第1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第2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第3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第4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第5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第6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第7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6 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2023年中考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注意,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整体梳理,朗读全文,阙què,胜shèn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结合相关背景更好理解文章内容
    还记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月”的象征义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这个意象的诗词?
    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在古人的心目中,中秋的月亮无疑是最圆、最亮、最美、最牵动人心的月亮。月亮是夜的灵魂,是夜空中的点睛之笔;中国文化中的月亮不是冰冷的石头、凄凉的荒地,而是精神家园、灵魂的栖息地。月亮也是贞洁、洁净、爱与美的象征。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反复通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梳理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层次体会写作思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上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下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饱含情感。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端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现在是哪一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重点难点突破深入理解主旨情感
    请从本文的写作意图(怀念弟弟)的角度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喝醉了,心理难受,借着酒劲说胡话:月亮什么时候有的?怎么又到了月圆之时了?又到团圆之际了?
    传说天上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说法,是不是在天宫生活,日子就不会这么难熬了?
    体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忧伤、孤独的心理,在中秋之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越发深厚煎熬。
    “归”体现了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但是听说月宫名叫“广寒宫”,害怕自己经不住“寒”。
    算了算了,哪里比得上人间温暖有趣啊。
    体现了诗人内心充满矛盾,想“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经受不住寒冷。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酒稍微醒了,但是心里感到更加难受,还是睡不着。
    "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也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体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
    最后表达自己对世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人间分离少一些,团聚多一些。
    不要忘了,本学期重点在于结合背景理解,说说诗人所属朝代背景,再思考文章表达有无深刻含义?
    请从本文的作品背景(作者政治方向)的角度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怎么又到月圆之时,又到团圆之际了呢,离家在外,实在是非常思念亲人。
    宫阙指的是朝廷,而且年是朝廷年号:不知道你们现在斗到什么地步了,是谁当家了?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其实我如果追求政治,我就不会在意这个时间,并且我也能跟弟弟团聚。
    我读书多年,似乎政治才是我该追求的梦想。
    但是我实在害怕啊,那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算了算了,一身轻松,自由自在也是我的追求,就在这人间,看着人间烟火,抚慰温暖人心。
    想想他怎么来到这里受这种苦的?自然想到什么?
    看着月色凄清,别人都在团圆,说不难受是假的。
    "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看这月圆,为何世事如此难以周全呢?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就像我满足了自由轻松的追求,远离官场的人情冷暖,那我也必然会有不能如愿的时候。人生便是如此,有得有失。
    最后表达自己对世人的美好祝愿,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多一些,失去的少一些吧。
    答:“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和“无眠”的表达效果。
    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也体现出他更高的思想境界。
    全词通过写月下之感,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望月问天(写景)想象∶明月→宫阙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怀人问月(抒情)联想∶月国→人合富有哲理 议论升华
    考点延伸思考举一反三运用
    古诗:1注意结合诗人背景理解主旨2体会字词的深刻内涵阅读:1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前因后果2赏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作文:1小说结构:需求+契机+转变+展望2深化主旨,可以结合创作背景,给读者更深度的阅读体验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7 诗词三首之行路难(其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7 诗词三首之行路难(其一),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注意,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整体梳理,朗读全文,樽zūn,塞s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5 诗词三首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专题05 诗词三首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注意,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内容整体梳理,朗读全文,长zhǎng,疏通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鱼我所欲也: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古代诗文解读课件鱼我所欲也,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初识,学习重点注意,内容整体梳理,重点难点理解,鱼我所欲也,考点延伸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