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解析: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前面10小题,每题2分,后面10小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共50分)
1. 科学家在制备植物原生质体时,有时用蜗牛消化道提取液来降解植物的细胞壁,据此分析,蜗牛消化道提取液中可能含有( )
A. 几丁质酶B.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 肽聚糖酶D. 蛋白酶和酯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要分解植物细胞壁应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因此,蜗牛消化道提取液中,可能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
2. 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下列原因错误的是( )
A. 卵母细胞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过程
B. 采集到的卵母细胞的成熟程度不同
C. 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算成熟
D. 卵母细胞还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由小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受精前的准备阶段:
(1)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刚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
(2)准备阶段2-卵子的准备,动物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详解】A、卵母细胞只有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有与精子受精的能力,因此卵母细胞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过程,A正确;
B、排卵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后,因此不同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B正确;
C、采集的卵母细胞还需要体外人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算成熟,C正确;
D、冲出的卵子还需要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算成熟,但这不是由小变大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睛】
3. 生产中培育香蕉脱毒苗的常用方法是( )
A. 选择与优良品种杂交B. 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
C. 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D. 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制备脱毒苗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无性繁殖繁育没有病毒侵染的植株,该过程需要培养的细胞本身没有病毒或者有少量病毒。
【详解】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会使子代获得优良性状,不会消除病毒,A不符合题意;
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会使得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该过程中细胞内的病毒不会消失,B不符合题意;
C、植物长期无性繁殖,病毒在体内积累,植物的茎尖无毒或病毒极少,可以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C项符合题意;
D、基因突变只会获得优良性状,不会使得体内的病毒消失,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4. 人体卵子成熟、形成受精卵的场所依次( )
A. 输卵管、子宫B. 卵巢、子宫
C. 卵巢、输卵管D. 输卵管、输卵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胚胎与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发育,成熟之后,分娩产生。
【详解】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但它们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当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另外输卵管也是进行受精作用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场所,故形成受精卵的场所也是输卵管,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卵子的发生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顶体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一道屏障
B. 卵子形成的过程需在卵巢和输卵管内完成
C. 采集到的精子和卵子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D. 卵子发生时,MⅠ和MⅡ过程是不连续的,但细胞质均等分配
【答案】B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过程:a、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穿越放射冠;b、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c、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的过程[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d、精子尾部脱落,原有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同时卵子完成减二分裂,形成雌原核;e、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
【详解】A、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一道屏障,卵黄膜封闭作用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A错误;
B、卵子形成的过程需在卵巢和输卵管内完成,B正确;
C、采集到的精子获能后与成熟的卵子相遇方可发生受精作用,C错误;
D、卵子发生时,MⅠ和MⅡ过程是不连续的,细胞质不均等分配,D错误。
故选B。
6. 下列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各个环节,正确的顺序是( )
①用特定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
②从小鼠腹水获取单克隆抗体
③将抗体检测呈阳性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
④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⑤用特定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⑥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A. ⑤③②⑥①④B. ③②①④⑥⑤
C. ①⑥⑤④③②D. ⑥⑤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由分析可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为①用特定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⑥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⑤用特定的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④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③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②从小鼠腹水获取单克隆抗体。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科学家培育出了白菜—甘蓝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需要先获得原生质体
B. 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以采取物理法和化学法
C. 植物体细胞杂交只适用于染色体数目一致的两个物种
D.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打破生殖隔离,培育出新品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植物体细胞杂交包括植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阶段,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详解】A、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
B、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以采取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法(聚乙二醇),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后的染色体数目是亲本的染色体数目之和,且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故其也适用于染色体数目不一致的两个物种,C错误;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新品种,D正确。
故选C。
8. 只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诱导方法是( )
A. PEGB. 灭活的病毒
C. 电刺激D. 离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包括:物理法(离心、电刺激、振动等)、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包括:物理法(离心、电刺激、振动等)、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病毒)。
【详解】A、PEG既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也能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A错误;
B、灭活的病毒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B正确;
C、电刺激既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也能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C错误;
D、离心既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也能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D错误。
故选B。
【点睛】
9.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必要条件( )
A. 有机物B. 矿质元素C. CO2D. 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
【详解】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营养(包括有机物和矿质元素等)和激素条件下,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和芽,此过程不能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C。
【点睛】
10. 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可采用( )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详解】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该育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故选B。
11.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合成培养基时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需加入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
B. 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要明显高于体细胞核移植
C. 动物细胞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滞
D. 培养的癌细胞不存在接触抑制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动物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 A正确;
B、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要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全能性十分困难,B错误;
C、细胞增殖不是无限进行的,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滞,接触抑制,C正确;
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因此可无限增殖,D正确。
故选B。
12.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医药卫生以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关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的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B. 以患者作为供体培育的人核移植胚胎干细胞诱导形成的组织、器官等,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C.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成功率较高
D. 有研究者指出,绝大多数克隆动物存在健康问题,如体型过大、脏器缺陷,免疫失调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1)畜牧业: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
(2)保护濒危物种:可望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增加濒危动物的存活数量;
(3)医药卫生: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医用蛋白;转基因克隆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后,可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
(4)其他领域:研究克隆动物和克隆细胞可使人类深入了解胚胎发育及衰老过程;用克隆动物做疾病模型能使人们更好追踪研究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疾病;
存在问题:成功率低,克隆技术的各个环节有待进一步改进.绝大多数克隆动物还存在健康问题,许多克隆动物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如体型过大、异常肥胖、发育困难、脏器缺陷、免疫失调等;对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存有争议。
【详解】A、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的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A正确;
B、以患者作为供体培育的人核移植胚胎干细胞诱导形成的组织、器官等,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C、尽管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经获得了多种克隆动物,但该技术的成功率仍然非常低,各个技术环节也有待进一步改进,C错误;
D、有研究者指出,绝大多数克隆动物存在健康问题,如体型过大、脏器缺陷,免疫失调等,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体细胞核移植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体外将从卵巢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 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
C. 使用电刺激等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
D. 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高于体细胞核移植
【答案】D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
2、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以克隆高产奶牛为例)
3、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
【详解】A、在体外将从卵巢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核移植,A正确;
B、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可以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B正确;
C、使用电脉冲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C正确;
D、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因为胚胎细胞分化程度比体细胞的低,更容易表达细胞核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D。
14. 关于杂交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B. 不能无限增殖
C. 可产生分泌特异性抗体D. 可体内外培养获得单抗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产杂交瘤细胞要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2、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或者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者小鼠腹水内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A、杂交瘤细胞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A正确;
B、杂交瘤细胞具有瘤细胞的特征,可以无限增殖,B错误;
C、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C正确;
D、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或者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者小鼠腹水内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正确。
故选B。
15.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 )
A. 动物细胞没有识别能力B. 动物细胞易被病毒感染
C.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 动物细胞膜易被击穿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动物细胞具有识别能力,诱导融合时依赖流动性,不需要识别,A错误;
B、病毒可以诱导细胞融合,但不是唯一诱导方法,细胞融合依然依赖膜的流动性,B错误 ;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C正确;
D、电刺激可以引起膜结构的改变,可以作为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但是不是唯一诱导方法,细胞融合原理是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16. 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 )
A. 细胞和组织培养
B. 细胞融合
C. 单克隆抗体
D. 核移植
【答案】A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细胞融合是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用抗原刺激小鼠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小鼠体内提取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再筛选合适的杂交瘤细胞,进行相应的克隆,对单克隆抗体进行大量的制备。
4、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5、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详解】A、细胞和组织培养是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A正确;
B、动物细胞融合是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但不是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B错误;
C、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但不是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C错误;
D、核移植是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但不是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D错误。
故选A。
17. 可以通过细胞核移植的方法获得克隆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克隆动物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B. 细胞核移植实验的成功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该实验需要将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形成重组细胞
D. 体细胞克隆比胚胎细胞克隆容易
【答案】C
【解析】
【分析】克隆动物是将供核细胞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质组合在一起形成重组细胞,在经过早期胚胎培养等步骤培育成新个体。
【详解】A、克隆动物的核遗传物质来自于供核亲本,质遗传物质来自于提供卵母细胞的亲本,A错误;
B、细胞核移植实验的成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
C、该实验需要将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形成重组细胞,利用卵细胞的细胞质激发细胞的分裂、分化,C正确;
D、体细胞分化程度大,克隆比胚胎细胞克隆困难,D错误。
故选C。
【点睛】
18. 组织培养的过程一般可以归结为( )
A. 离体组织细胞愈伤组织胚状结构植物体
B. 愈伤组织胚状结构植物体
C. 离体组织细胞胚状结构愈伤组织植物体
D. 胚状结构愈伤组织植物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再分化胚状体,继续培养形成植株(新植体)。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组织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根和芽) 植物体。
故选A。
【点睛】
19.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一般在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A.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 生长素和乙烯
C. 乙烯和脱落酸D. 赤霉素和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激素的使用:
【详解】在植物组培中,需要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种激素的使用比例、顺序均能影响植物组培的结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常用同种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 用Ca2+处理大肠杆菌有利于目的基因与载体的结合
C. 可通过标记基因来检测重组质粒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
D. 导人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遗传技术。
【详解】A、基因工程中,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连接,一般使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A正确;
B、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利于基因表达载体进入受体细胞,B错误;
C、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后,要利用标记基因检测是否导入成功,C正确;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要进行转录水平,翻译水平和个体水平检测,导入不一定能成功表达,D正确。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50分)
21. 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__________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__。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__________。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__________。
(2)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__________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__________,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量__________。
(3)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______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______的活性降低,细胞______的速率降低。
【答案】 (1). 相互接触 (2). 接触抑制 (3). 单层(或一层) (4). 胰蛋白酶 (5). 衰老甚至死亡 (6). 不死性 (7). 降低 (8). 减少 (9). 冷冻(或超低温、液氮) (10). 酶 (11). 新陈代谢
【解析】
【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2)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出现衰老或死亡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不死性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下降,细胞膜表面蛋白质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
(3)在冷冻(或超低温、液氮)条件下,细胞中的酶活性降低,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降低。因此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这种条件下保存细胞。
22. 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性______________(化学物质),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细胞1是向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③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糖蛋白 (2). 抗原 (3). B淋巴 (4). 单一的抗A抗体 (5). 快速大量增殖(无限增殖) (6). 体外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7). 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8). 抗A单克隆抗体
【解析】
【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
(1)注射相应抗原后,从小鼠脾脏中提取出B淋巴细胞。
(2)生产杂交瘤细胞要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3)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4)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
(5)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或者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者小鼠腹水内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1)人的红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糖蛋白,称为凝集原,属于抗原,可以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2)向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由于人体A型血红细胞被小鼠识别为抗原,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获得的细胞1为免疫的B淋巴细胞,这种细胞可以产生单一的抗A抗体,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无限增殖,但不会产生抗体。
(3)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获得细胞3即杂交瘤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群。
(4)过程①通过专一抗体检测,可以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过程②或③即体内或体外培养方法产生大量抗A单克隆抗体。
【点睛】易漏易错知识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用专一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3. 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回答下列问题:
(1)“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涉及核移植过程,核移植是指_____________。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填“减半”“加倍”或“不变”)
(2)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哺乳动物核移植的过程中,若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性染色体组合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 (1). 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已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 (2). 不变 (3). 小于 (4). 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 (5). 相同 (6). 不相同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有关知识。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为动物个体;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克隆动物的细胞核来自供体,其染色体和供体一致,雌性供体和雄性供体的常染色体相同,性染色体前者是XX,后者是XY。
【详解】(1)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后发育成为动物个体;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的细胞核来自供体,因此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供体一致;
(2)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3)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染色体常染色体相同,性染色体前者是XX,后者是XY,因此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相同,性染色体组合不相同。
【点睛】本题回答核移植概念时,要叙述全面准确,不能漏掉、写错“去掉细胞核”、“卵母细胞”等关键术语。
24. 科学家以番茄(2n)和马铃薯(4n)为材料利用如图所示的技术得到“番茄—马铃薯”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a、b所选用的酶为________,c和d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
(2)图示的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____;由d培育成植株的过程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3)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所用的化学法一般是____________。
(4)该技术的最显著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 (3). 杂种细胞 (4). 植物体细胞杂交 (5). 植物组织培养 (6).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7).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8). 聚乙二醇(PEG) (9).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酶解法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1)图中a和b为原生质体,获得a、b需要去除细胞壁,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应该选用的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图中c为(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 ,d为杂种细胞。
(2)上图示技术的名称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d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根据分析可知,过程②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一般是PEG(聚乙二醇)。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最显著优势在于能够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点睛】本题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具体过程及意义,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激素使用情况
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且比例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生长素用量较高
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细胞分裂素用量较高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