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2021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 以下描述中,哪一项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互区别开来( )
A. 是寄生的
B. 没有核膜,但有核酸
C. 能够使植物、动物或人染病
D. 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三类。(2)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有些细菌、真菌也具有寄生性,A错误;
B、原核生物也没有核膜,但有核酸,B错误;
C、有些病毒、细菌、真菌都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C错误;
D、病毒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其它微生物都有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D。
2. 从细胞全能性的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 分化程度低,具有较低的全能性
C. 分化程度低,具有较高全能性 D. 分化程度高低与全能性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详解】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A错误;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B错误;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C正确;全能性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强,分化程度越高,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全能性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受精卵>卵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3. 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氢键
C. 它不能被反复使用
D.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连接酶:
(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
(2) 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 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区别:①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②DNA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聚合酶只是在单链_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③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而DNA聚合酶需要模板。
【详解】A、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
C、酶只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自身的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能被反复使用,C错误;
D、DNA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因此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不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D错误。
故选 A。
4.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
C.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
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B错误;
C、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C错误;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和DNA,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
5. 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
A. 微生物对高温环境不适应
B. 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C. 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
D. 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详解】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表现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物质,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高温能使他们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所以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故选D。
【点睛】
6. “分子伴侣”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蛋白质)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
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溶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复杂结构,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内质网增多了细胞内膜面积,膜上还附着了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还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详解】A、核糖体只能合成多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A错误;
B、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B正确;
C、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C错误;
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D错误。
故选B。
【点睛】
7. 下图是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而变化的曲线。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B. 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C. 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
D. 适当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随质壁分离的进行,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详解】A、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仍有吸水力,A错误;
B、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即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吸水力越大,B错误;
C、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力应逐渐降低,C错误;
D、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浓度差越大,导致细胞失水越多,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D正确。
故选D。
8. 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B. 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C. 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
D. 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进行划分,可以依次分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细胞是最小的生命系统。
【详解】A、细胞是最小、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一个个体只含有一个细胞,所以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
C、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虽然并不单纯构成一个结构层次,但生命系统均由这些物质和成分组成,因此其属于生命系统,C错误;
D、植物没有系统,因此动物与植物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D正确。
故选C。
9. 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A. 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 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 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因此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可以避免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其他植物,B正确。
故选B。
10. 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观察叶绿体——绿色植物根尖细胞
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西瓜汁
C. 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D.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概念模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A 、绿色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无法观察叶绿体,A错误;
B、西瓜汁是红色的,对斐林试剂和还原性糖反应的实验结果砖红色沉淀的观察有影响,B错误;
C、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
D、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C。
【点睛】
11. 一般情况下,素食者往往需要摄入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蛋白质,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蛋白要比动物蛋白更难消化吸收
B. 以玉米为主食的人要从其他食物中补充赖氨酸
C. 植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蛋白的比例不大相同
D. 某些植物蛋白提供给人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要少于动物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大约有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和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对成人来讲必需氨基酸共有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详解】A、植物蛋白要和动物蛋白都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消化吸收,A错误;
B、玉米的蛋白质中缺少赖氨酸,所以以玉米为主食的人要从其他食物中补充必需氨基酸,B 正确;
C 、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在植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蛋白的比例不大相同,C 正确;
D 、某些植物蛋白中缺少部分必需氨基酸,所以提供给人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要少于动物蛋白,D 正确。
故选A。
【点睛】
12. 下列有关细胞或结构中,不能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
A. 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小,核孔少
B.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C. 浆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其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体积很小,呈扁球形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孔的数目与细胞代谢有关,核孔越多的细胞,代谢越旺盛。
2、细胞小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制约。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蛋白质合成旺盛,核质之间物质交换迅速,核仁大,核孔多,A错误;
B、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酶的附着,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B正确;
C、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因此浆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其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
D、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体积很小,呈扁球形,但细胞相对表面积大,物质运输效率高,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有关细菌纯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B. 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都是一个细菌细胞的克隆
C. 实验操作者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D. 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为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每次划线后接种环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A正确;
B、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都是一个细菌细胞或几个同种细菌细胞的克隆,B错误;
C、对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要进行消毒,一般接种前要用70%的酒精棉球擦手消毒,C正确;
D、菌液梯度稀释后用涂布法接种,得到单菌落便于计数,D正确。
故选B。
14.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 ③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
C. ②过程发酵所用的酵母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D. ②过程中为保证无氧环境,应将发酵装置中发酵瓶装满
【答案】B
【解析】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过程①如果先切块,则内部组织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应先清洗后切块,A错误;
B、③过程是醋酸菌发酵,醋酸菌是好氧菌,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打开,B正确;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C错误;
D、②过积发酵瓶中留1/3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D错误。
故选B。
【点睛】
15. 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菌体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B. 发酵工程生产用菌种是对自然界分离的菌种进行定向改造后获得的
C. 发酵工程的产品如果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以采用过滤、沉淀、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
D. 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①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②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4、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
【详解】A、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A错误;
B、发酵所用的菌种多是通过人工诱变的方式获得,B错误;
C、发酵工程的产品如果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C错误;
D、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D正确。
故选D。
16. 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髄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分化成胰岛样细胞,再导入该患者体内。放射性免疫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正常分泌胰岛素,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功能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 治疗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
C. 培养骨髄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通常需加入血清
D. 在体外连续培养时,利用胃蛋白酶将接触抑制的骨髄间充质干细胞分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胚胎干细胞可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如帕金森综合症。还可培育出人造器官,解决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3.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详解】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胰岛样组织细胞,但没有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人,不能说明其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错误;
B、治疗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不可能发生改变,B错误;
C、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属于合成培养基,需加入人的血清,C正确;
D、在体外连续培养时,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不利于细胞培养,利用胰蛋白酶将接触抑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开,D错误;
故选C。
【点睛】
17.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相同
B. 动物细胞工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植物细胞工程不需要
C.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可以克服生殖隔离得到新个体
D. 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可以培养克隆动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能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
B、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错误;
C、动物细胞融合不能得到新个体,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如花药离体培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可以培养克隆动物,D正确。
故选D。
【点睛】
18. 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B. 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 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 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启动子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终止密码子在胰岛素基因的翻译中起作用,A错误;
B、表达载体的复制启动于复制原(起)点,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启动于启动子,B错误;
C、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人的肝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D错误。
故选C。
19.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若受体是棉的受精卵,则含毒素蛋白基因的受精卵能够直接发育成为具有抗虫性状的棉株,④正确;若受体是棉的体细胞,则导入毒素蛋白基因之后,需要离体培养这些受体细胞以产生具有抗虫性状的棉株,这种离体培养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③正确;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导入的是蛋白质,不是目的基因,①错误;不能将目的基因直接注射到棉花的受精卵中,需要先形成重组质粒,才能保证目的基因的稳定遗传和表达,②错误,故选C。
【点睛】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导入目的基因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通常需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连接,以便有效地进入受体细胞。
20. 辣椒素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获得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过程需在一定强度光下进行
B. 果皮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
C.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有机营养物质
D. ①过程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例适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分析题图可知,①和②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
【详解】A、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会产生叶,所以需在光下进行,A正确;
B、由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所以果皮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B正确;
C、在具有叶片分化之前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营养物质,C错误;
D、①过程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所以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例适中,D正确。
故选C。
21. 现有氨基酸a个,它们共有氨基b个,共有羧基c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共同合成的含有d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数目依次是( )
A. a−d,b+d−a,c+d−a B. a−d,a+d−b,a+d−c
C. a−d,a+b−d,a+c−d D. a−d,a+b+d,a+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有a个氨基酸,组成了d条肽链,所以肽键数是a-d;每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而R基上的氨基有b-a个,R基上的羧基有c-a个,所以游离的氨基有d+b-a,游离的羧基是d+c-a,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 g
K2HPO4
4 g
FeSO4
0.5 g
蔗糖
10 g
(NH4)2SO4
0.4 g
H2O
100 mL
MgSO4
9.25 g
CaCl2
0.5 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
A. 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
B. 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C. 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
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表分析:Ⅰ培养基的特点是缺氮,能在这样的培养基上存活的只能是固氮微生物;Ⅱ培养基的特点是没有有机碳源,是培养自养微生物的培养基;Ⅲ培养基是适宜异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而Ⅰ培养基缺氮,说明甲能够自身固氮,属于固氮微生物;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而甲和丙都不能,Ⅱ培养基中没有有机碳源,说明乙能够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微生物;而丙不能在Ⅰ培养基,说明不能固氮;又不能在Ⅱ培养基中生长,说明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在Ⅲ培养基中生长,说明属于异养微生物。
故选D。
【点睛】
23. A种植物细胞和B种植物细胞染色体如下图所示,将A、B两种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诱导融合,形成单核杂种细胞,再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杂种植株,则该杂种植株是( )
A. 二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B. 三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C. 四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D. 八倍体;基因型是DDddYYyyRRrr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将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则杂种细胞中含有2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详解】据图分析,A物种基因型为Dd,属于二倍体,B物种的基因型为YyRr,也属于二倍体。植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种细胞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基因型为DdYyRr,属于异源四倍体,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24. 绿叶海天牛(简称甲)吸食滨海无隔藻(简称乙)后,身体就逐渐变绿,这些“夺来”的叶绿体能够在甲体内长期稳定存在,有科学家推测其原因是在甲的染色体DNA上可能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为证实上述推测,以这种变绿的甲为材料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最能支持上述推测的是( )
A. 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
B. 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DNA杂交,结果显示出杂交带
C. 通过PCR技术能从甲消化道内获得的DNA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
D. 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这说明甲中含有叶绿体,但不能说明的染色体DNA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A错误;
B、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DNA杂交,结果显示出杂交带,这说明甲的染色体DNA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B正确;
C、通过PCR技术从甲体内的DNA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这只能说明甲体内含有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但不能说明甲的染色体DNA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C错误;
D、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RNA,这只能说明甲体内含有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但不能说明甲的染色体DNA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D错误。
故选B。
【点睛】
25. 下图表示培育试管婴儿的两条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可表示体内受精过程,在输卵管中进行
B. ②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在特定的培养液中进行
C. 途径1为培育试管婴儿,途径2为设计试管婴儿
D. 通过这两条途径获得试管婴儿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培育试管婴儿的两条途径,其中①表示体外受精,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途径1表示设计试管婴儿的形成过程,途径2表示试管婴儿的形成过程。
【详解】A、培育试管婴儿需在体外人工受精,故①表示体外受精过程,A错误;
B、②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该过程要在特定的培养液(需加入血清等)中进行,B正确;
C、途径1进行了遗传学诊断,表示设计试管婴儿,则途径2表示培育试管婴儿,C错误;
D、此两条途径获得试管婴儿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避免遗传病的发生,后者主要是解决不育不孕问题,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
26. 核孔复合体是镶嵌在内外核膜上沟通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由多种核孔复合蛋白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孔复合体存在,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
B. 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C.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D. 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A、核孔复合体的存在,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但DNA 不能,A正确;
B、核孔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
C、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
D、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D正确。
故选C。
【点睛】
27. 盐害是全球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通过农杆菌中的质粒将CMO基因、BADH基因、mtld基因、gutD基因和SAMDC基因5个耐盐基因导入水稻,获得了一批耐盐转基因植株。有关耐盐转基因水稻培育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转基因水稻与原野生型水稻不存在生殖隔离
B. 该基因工程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有多种
C.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水稻细胞,水稻就会表现出抗盐性状
D. 可通过将水稻种植到有农杆菌的土壤中观察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答案】C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该转基因水稻与原野生型水稻是同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该基因工程要将CMO基因、BADH基因、mtld基因、gutD基因和SAMDC基因5个耐盐基因导入水稻,因此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有多种,B正确;
C、目的基因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一定能成功表达,因此水稻不一定会表现出抗盐性状,C错误;
D、可通过将水稻种植到含盐较高的土壤中观察目的基因是否表达,D错误。
故选CD。
28.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时,需对细胞进行一次脱分化和两次胰蛋白酶处理
B. 适宜条件下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周期的长短不会随细胞培养进程而改变
C. 胚胎工程中常对桑葚胚或囊胚进行二分割,可以获得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
D. 为了防止早期胚胎培养过程中发生微生物污染,应将培养箱抽成真空以消毒,灭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组织动--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95%空气和5%的CO2)。
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胚胎分割存在问题: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时,需对细胞或组织进行胰蛋白酶处理,不需要脱分化处理,A错误;
B、适宜条件下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周期的长短可随细胞培养进程而改变,B错误;
C、早期胚胎细胞未分化,胚胎工程中常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二分割,可以获得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C正确;
D、为了防止早期胚胎培养过程中发生微生物污染可进行全过程的严格消毒、灭菌,并在培养液中适量添加抗生素,而不能将培养箱抽成真空,D错误。
故选C。
29. 如下图所示,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在密闭的锥形瓶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再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无氧呼吸的进行,酒精的含量逐渐上升,待葡萄糖消耗殆尽,不再增加。由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因此溶液的pH值持续降低。由于葡萄糖的量是一定的,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逐渐被消耗,其浓度逐渐降低到零。
【详解】A、随着无氧呼吸的进行,酒精的含量逐渐上升,待葡萄糖消耗殆尽,不再增加,A正确;
B、由于葡萄糖的量是一定的,因此酵母菌繁殖所需的营养有限,其数量不会无限制增加,B错误;
C、由于葡萄糖的量是一定的,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逐渐被消耗,其浓度逐渐降低为零,C正确;
D、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因此溶液的pH值持续降低,D正确。
故选ACD。
30. 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在内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进行基因治疗,现在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B. 对于基因制药,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C. 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
D. 我们可以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
【答案】BCD
【解析】
【分析】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中基因来源是药用蛋白基因和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成果是乳腺生物反应器。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还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详解】A、转基因技术可以进行基因治疗,但现在技术还不成熟,A错误;
B、由于人们对基因药物持不同观点,所以应科学地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B正确;
C、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国家应该设立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机制,C正确;
D、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如有人将α-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到羊体内生产α-抗胰蛋白酶,D正确;
故选BCD。
【点睛】
三、非选择题
31. 下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 有关(填写图甲中数码)。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__________ 。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时可用图甲中的__________ 表示。
(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③ ②.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 b ⑤. a
【解析】
【分析】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考查利用基本知识和图示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⑴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即③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形成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因此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⑵细胞的形变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同一个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⑷酒精能够被胃上皮细胞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即图中b方式。
⑸分析图乙可知,所示方式中物质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所以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即图甲中的a。
【点睛】易错点: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功能特点;细胞膜有糖蛋白的一侧为外侧;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32. 劣质奶粉中由于含有大量糖类物质,而蛋白质含量低,婴儿虽然喜欢吃却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营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劣质奶粉中含有大量还原糖,如果用斐林试剂鉴定,则该试剂与待测样液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后,还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处理,预计试管中混合液最后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劣质奶粉中是否有蛋白质,是因为其能与蛋白质中的________(结构)发生反应。
(3)评价奶粉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是看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缺乏则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
赖氨酸是否也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呢?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请补充并完善他们的实验方案:
材料与用具:2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幼年大鼠、分装在不同试剂瓶中的20种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秤、天平等。
实验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当动物缺乏必需氨基酸时,就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或减轻。
实验方案:
①配食: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适量的20种氨基酸,配制成食物A;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________________,配制成食物B。
②分组:将20只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量其体重。
③饲喂:甲组每天饲喂适量的食物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测: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大鼠的体重,计算体重变化量。
若该小组的实验结果是乙组大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组正常。则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水浴加热 ②. 砖红色 ③. 肽键 ④. ①等量的除赖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 ⑤. ③乙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B ⑥. ④赖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验证赖氨酸是否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可用含赖氨酸的食物和不含赖氨酸的食物分别喂养甲乙两组大鼠,一端时间后若若两组大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说明赖氨酸不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若食物中缺少赖氨酸的大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而另一组正常,说明赖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3、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赖氨酸是否也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实验的自变量是:食物中否含有赖氨酸;实验的因变量是:大鼠的营养状况和体重。
【详解】(1)鉴定还原糖要用斐林试剂,与待测样液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后,还必须经过水浴加热处理,试管中混合液的颜色变化是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2)双缩脲试剂可以蛋白质肽键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食物中否含有赖氨酸所以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其他的条件相同。
①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0种氨基酸,配制成食物A(对照组);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人除赖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配制成食物B。
②分组:将20只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量其体重。
③甲组每天饲喂适量的食物A;乙组每天饲喂与食物A等量的食物B。两组大鼠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④实验结果是乙组大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组正常,说明缺乏赖氨酸对生物生长有影响,赖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实验的设计,找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33. 下图甲、乙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 甲、乙两种接种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对这两种接种工具进行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_。
(2). 平板划线时,为保证微生物的数目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每次划线都要从_________开始,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_________________。
(3). 接种操作之所以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图是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据此判断接种时采用的是甲、乙两种接种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
(5). 假设用图乙所示方法接种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接种环 ②. 涂布器 ③. 灼烧
(2). ①. 上一次划线末端 ②. 相连(或相接、相交、交叉等)
(3). 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
(4). 乙 (5). 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分析题图:图甲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乙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甲接种后的结果可知,甲接种微生物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这种方法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图乙在培养基中央滴了一滴培养液,可见其利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该方法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对这两种接种工具进行灭菌和消毒的方法依次是灼烧灭菌和酒精消毒。
【小问2详解】
平板划线法接种时,为保证微生物的数目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每次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相交(相接、相连、交叉等)。
【小问3详解】
由于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因此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操作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菌落均匀的分布在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说明该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为方法乙。
【小问5详解】
假设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①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掌握接种微生物的两种方法及无菌技术,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有两种:核酸检测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下图表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部分流程。
(1). 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通过①_________过程合成cDNA,再对cDNA进行PCR扩增,这项技术称为RT-PCR。
(2). 进行RT-PCR需要加入的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 一次病毒核酸检测历时需16小时,为快速检测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这一技术的关键是要生产出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请将下列生产这种抗体的基本思路补充完整:
①向小鼠体内注射_________,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效应B细胞;
②提取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_________融合,经多次_________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③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_________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答案】(1). 逆转录(反转录)
(2). ①. 逆转录酶 ②. Taq酶(热稳定性强的DNA聚合酶)
(3). ①. 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或灭活的新冠病毒) ②. 骨髓瘤细胞 ③. 筛选 ④. 小鼠腹腔内
【解析】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作为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小问1详解】
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通过①逆转录(反转录) 过程合成cDNA,再对cDNA进行PCR扩增,这项技术称为RT-PCR。
【小问2详解】
RT-PCR是扩增DNA的过程,因为加入的模板是RNA,故需要加入的酶是逆转录酶和Taq酶。
【小问3详解】
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病毒检测,需要制备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设计的思路是设法获得能产生该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步骤如下:
①向小鼠体内注射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或灭活的新冠病毒),目的是要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效应B细胞;
②提取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③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可以提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点睛】本题考查了PCR技术,反转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35. 干扰素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的免疫活性蛋白质,若人的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内表达,产生的抗病毒性较低且保存困难,若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造为丝氨酸,则生产出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性是原来的100倍,且可在70℃条件下保存半年,下图是构建干扰素工程菌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③过程将B导入大肠杆菌,需用_________对大肠杆菌进行处理,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_________的生理状态。
(2). 要检测B是否导入大肠杆菌,将③过程后的大肠杆菌先接种于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在前者培养基上能生长而在后者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是导入B的工程菌。这种改造的干扰素的生产属于_________工程技术。
(3). 下面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部分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图中不同限制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不同的末端,甲代表的是重组质粒,乙代表番茄细胞,可用_______酶和_________酶切取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
【答案】(1). ①. Ca2+ ②. DNA分子
(2). ①. 氨苄青霉素 ②. 四环素 ③. 蛋白质
(3). ①. PstⅠ ②. SmaⅠ
【解析】
【分析】1.根据构建干扰素工程菌的过程示意图可知,干扰素基因插入到四环素抗性基因内部,故形成的重组质粒中的标记基因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因此没有导入任何质粒的大肠杆菌,不含上述两种抗性基因,在含有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都不能生长;导入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含有的上述两种抗性基因的结构均完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含有的四环素抗性基因的结构遭到破坏,而含有的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结构完好,因此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2.根据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示意图,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故甲表示的是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乙表示的是受体细胞即番茄细胞。
【小问1详解】
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需用Ca2+处理,使大肠杆菌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重组质粒中的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完好,则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存,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存。因此要检测B是否导入大肠杆菌,将③过程后的大肠杆菌先接种于含 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然后将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在前者培养基上能生长而在后者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是导入B的工程菌。这种改造的干扰素的生产属于蛋白质工程技术。
【小问3详解】
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代表的是重组质粒,乙代表受体细胞,可以是番茄细胞。由图可知,外源DNA上含有限制酶PstI、SmaI和Alu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用限制酶AluⅠ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不能用该限制酶;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自身环化或反向连接,可用PstI酶和SmaI酶提取目的基因。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文件包含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pdf、高三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pdf、高三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