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4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4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BD=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4认识三角形-课后补充习题分层练
-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苏科版)
【A夯实基础】
A1、如图,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是 ,
其中∠BDC既是 的内角,又是 的外角.
A2、下列四个图形中,BE不是△ABC的高线的图是( )
A.B.C.D.
A3、如图所示:
(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 ;(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 .
A4、(2020秋•重庆期末)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E.F为AB上一点,CF⊥AD于H,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
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边AD上的中线;
③CH是△ACD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5、(2020春•江都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D⊥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共有 个.
A6、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A7、(2021春•青浦区期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
A.10 B.13 C.14 D.15
A8、(2021春•盐田区校级期中)如图,AD为△ABC的中线,AB=13cm,AC=10cm.若△ACD的周长28cm,则△ABD的周长为 .
A9、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是△ABD的中线.
(1)作出△BDE中BD边上的高;
(2)若△ABC的面积为40,BD=5,求△BDE中BD边上的高.
A10、如图,在△BCD中,BC=1.5,BD=2.5,
(1)若设CD的长为偶数,则CD的取值是 .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B培优综合】
B11、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B12、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
化简:|b+c﹣a|+|b﹣c﹣a|﹣|c﹣a﹣b|﹣|a﹣b+c|
B13、(2021·安徽六安皋城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AC=3.
(1)边BC的取值范围是 ;
(2)△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 ;
(3)在△ABC中,若AB边上的高为2,求AC边上的高.
B14、(2021春•徐州期中)如图,BD是△ABC的中线,点E、F分别为BD、CE的中点,若△AEF的面积为3.则△ABC的面积是( )
A.9 B.10 C.11 D.12
B15、(2021春•常熟市期中)如图,点D,E分别是△ABC边BC,AC上一点,BD=2CD,AE=CE,连接AD,BE交于点F,若△ABC的面积为18,则△BDF与△AEF的面积之差S△BDF﹣S△AEF等于( )
A.3 B. C. D.6
B16、(2021春•东台市月考)如图,△ABC的面积为280cm2,AE=ED,BD=3DC,则图中四边形EDCF的面积等于( )
A.50 B.55 C.60 D.65
【C拔尖拓展】
C17、(2021·湖北咸丰·八年级期末)如图,△ABC的面积等于35,AE=ED,BD=3D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_______
C18、观察并探求下列各问题,写出你所观察得到的结论.
(1)如图①,在△ABC中,P为边BC上一点,则BP+PC AB+AC(填“>”、“<”或“=”)
(2)将(1)中点P移到△ABC内,得图②,试观察比较△BP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将(2)中点P变为两个点P1、P2得图③,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7.4认识三角形-课后补充习题分层练
-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苏科版)(解析)
【A夯实基础】
A1、如图,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是 ,
其中∠BDC既是 的内角,又是 的外角.
答案: 3 △ABC, △ABD △BCD △ABD
A2、下列四个图形中,BE不是△ABC的高线的图是( )
A.B.C.D.
【答案】C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
解:BE不是△ABC的高线的图是C,
故选:C.
A3、如图所示:
(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 ;(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 .
【分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高的概念可知.
【详解】解:(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AB;
(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CD.
A4、(2020秋•重庆期末)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延长BG交AC于E.F为AB上一点,CF⊥AD于H,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
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边AD上的中线;
③CH是△ACD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的概念进行判断.
连接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即为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
【解答】解:①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知AG是△ABE的角平分线,故此说法错误;
②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知BG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故此说法错误;
③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知CH为△ACD的边AD上的高,故此说法正确;
④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知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线,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A5、(2020春•江都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D⊥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共有 个.
【分析】由于AD⊥BC于D,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它们都有一边在直线CB上,由此即可确定以AD为高的三角形的个数.
【解答】解:∵AD⊥BC于D,
而图中有一边在直线CB上,且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6个,
∴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6个.
故答案为:6
A6、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分析】依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解即可.
【详解】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
B、因为2+4<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
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
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
故选:D.
A7、(2021春•青浦区期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
A.10 B.13 C.14 D.15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求出第三边的范围,得到三角形的周长的范围,判断即可.
【解答】解:∵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5,
∴第三边x的长度范围是5﹣2<x<5+2,即3<x<7,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a范围是2+5+3<a<5+2+7,即10<a<14,
故选:B.
A8、(2021春•盐田区校级期中)如图,AD为△ABC的中线,AB=13cm,AC=10cm.若△ACD的周长28cm,则△ABD的周长为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得到BD=DC,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AD为△ABC的中线,∴BD=DC,
∵△ACD的周长28cm,∴AC+AD+CD=28(cm),
∵AC=10cm,∴AD+CD=18(cm),即AD+BD=18(cm),
∵AB=13cm,
∴△ABD的周长=AB+AD+BD=31(cm),
故答案为:31cm.
A9、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是△ABD的中线.
(1)作出△BDE中BD边上的高;
(2)若△ABC的面积为40,BD=5,求△BDE中BD边上的高.
解:(1)如图, EF为△BDE中BD边上的高
(2)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S△ABD=S△ABC.
同理,S△BDE=S△ABD, 所以S△BDE=S△ABC.
因为S△BDE=BD·EF,所以BD·EF=S△ABC.
又因为△ABC的面积为40,BD=5, 所以EF=4.
即△BDE中BD边上的高是4.
A10、如图,在△BCD中,BC=1.5,BD=2.5,
(1)若设CD的长为偶数,则CD的取值是 .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分析】(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求出CD取值范围,再根据CD的长为偶数即可得出CD的取值;
(2)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求解即可.
【详解】解:(1)∵在△BCD中,BC=1.5,BD=2.5,
∴1<CD<4,
∵CD的长为偶数,
∴CD的取值是2.
故答案为2;
(2)∵AE∥BD,∠BDE=125°,
∴∠AEC=55°,
又∵∠A=55°,
∴∠C=70°.
【B培优综合】
B11、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分析】要把四条线段的所有组合列出来,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组成三角形的组数.
【详解】解:四根木条的所有组合:9,6,5和9,6,4和9,5,4和6,5,4;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能组成三角形的有9,6,5和9,6,4和6,5,4.
故选:C.
B12、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
化简:|b+c﹣a|+|b﹣c﹣a|﹣|c﹣a﹣b|﹣|a﹣b+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a+b>c,a+c>b,b+c>a,再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解:∵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
∴a+b>c,a+c>b,b+c>a,
∴原式=|(b+c)﹣a|+|b﹣(c+a)|﹣|c﹣(a+b)|﹣|(a+c)﹣b|
=b+c﹣a+a+c﹣b﹣a﹣b+c+b﹣a﹣c
=2c﹣2a.
B13、(2021·安徽六安皋城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AC=3.
(1)边BC的取值范围是 ;
(2)△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 ;
(3)在△ABC中,若AB边上的高为2,求AC边上的高.
【答案】(1);(2);(3).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
(1)直接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2)根据三角形中线将△ABD与△ACD的周长之差转换为和的差即可得出答案;
(3)设AC边上的高为,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ABC中AB=5,AC=3,
∴,
即,
故答案为:;
(2)∵△ABD的周长为,
△ACD的周长为,
∵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
∴-()=,
故答案为:;
(3)设AC边上的高为,
根据题意得:,
即,
解得.
B14、(2021春•徐州期中)如图,BD是△ABC的中线,点E、F分别为BD、CE的中点,若△AEF的面积为3.则△ABC的面积是( )
A.9 B.10 C.11 D.12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即可.
【解答】解:∵F是CE的中点,△AEF的面积为3,
∴S△ACE=2S△AEF=6cm2,
∵E是BD的中点,
∴S△ADE=S△ABE,S△CDE=S△BCE,
∴S△ACE=S△ADE+S△CDE=S△ABE+S△BCE=S△ABC,
∴△ABC的面积=12cm2.
故选:D.
B15、(2021春•常熟市期中)如图,点D,E分别是△ABC边BC,AC上一点,BD=2CD,AE=CE,连接AD,BE交于点F,若△ABC的面积为18,则△BDF与△AEF的面积之差S△BDF﹣S△AEF等于( )
A.3 B. C. D.6
【分析】由△ABC的面积为18,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等积代换即可求得.
【解答】解:∵S△ABC=BC•hBC=AC•hAC=18,
∴S△ABC=(BD+CD)•hBC=(AE+CE)•hAC=18,
∵AE=CE=AC,S△AEB=AE•hAC,S△BCE=EC•hAC,
∴S△AEB=S△CEB=S△ABC=×18=9,
即S△AEF+S△ABF=9①,
同理:∵BD=2CD,BD+CD=BC,
∴BD=BC,S△ABD=BD•hBC,
∴S△ABD=S△ABC=×18=12,
即S△BDF+S△ABF=12②,
①﹣②得:S△BDF﹣SAEF=(S△BDF+S△ABF)﹣(S△AEF+S△ABF)=12﹣9=3,
故选:A.
B16、(2021春•东台市月考)如图,△ABC的面积为280cm2,AE=ED,BD=3DC,则图中四边形EDCF的面积等于( )
A.50 B.55 C.60 D.65
【分析】连接CE,由△ABC面积为280cm2,AE=ED,BD=3DC,可求出△ABD,△ADC的面积.根据底一定时,三角形面积与高成正比或高一定时,三角形面积与底成正比,求出△ABE、△BEC,△AEC的面积,从而得到△ABE与△BEC的高之比为3:4,亦即△AEF与△CEF的高之比,进而得到△CEF的面积,最后求出四边形EDCF的面积.
【解答】解:连接CE,如图.
∵△ABC的面积为280cm2,BD=3DC,
∴S△ADC=280×=70cm2,S△ABD=280×=210cm2.
又AE=DE,
∴S△ABE=S△BDE=×210=105cm2,
∴S△AEC=S△DEC=×70=35.
∴S△BEC=S△BDE+S△DEC=140,
∴△ABE与△BEC面积比为105:140=3:4,
∴△ABE与△BEC高之比为3:4,
即△AEF与△CEF的高之比为3:4,
∴S△CEF=S△AEC==20,
∴四边形EDCF的面积为S△DEC+S△CEF=35+20=55.
故选:B.
【C拔尖拓展】
C17、(2021·湖北咸丰·八年级期末)如图,△ABC的面积等于35,AE=ED,BD=3D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_______
【答案】1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三角形中线有关的面积问题,根据题意得到 ,, ,是解题的关键.
连接DF,根据AE=ED,BD=3DC,可得 ,, ,,然后设△AEF的面积为x,△BDE的面积为y,则,,,,再由△ABC的面积等于35,即可求解.
【详解】
解:如图,连接DF,
∵AE=ED,
∴ ,,
∵BD=3DC,
∴ ,
设△AEF的面积为x,△BDE的面积为y,则,,,,
∵△ABC的面积等于35,
∴ ,
解得: .
故答案为:15
C18、观察并探求下列各问题,写出你所观察得到的结论.
(1)如图①,在△ABC中,P为边BC上一点,则BP+PC AB+AC(填“>”、“<”或“=”)
(2)将(1)中点P移到△ABC内,得图②,试观察比较△BP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将(2)中点P变为两个点P1、P2得图③,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结果,
(2)可延长BP交AC与M,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结果,
(3)分别延长BP1、CP2交于M,再根据(2)中得出的BM+CM<AB+AC,可得出BP1+P1P2+P2C<BM+CM<AB+AC,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1)BP+PC<AB+AC,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BP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
如图,延长BP交AC于M,在△ABM中,BP+PM<AB+AM,在△PMC中,PC<PM+MC,两式相加得BP+PC<AB+AC,于是得:△BPC的周长<△ABC的周长,
(3)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
如图,分别延长BP1、CP2交于M,由(2)知,BM+CM<AB+AC,又P1P2<P1M+P2M,
可得,BP1+P1P2+P2C<BM+CM<AB+AC,可得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7.4 认识三角形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7.4 认识三角形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认识三角形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认识三角形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7.4 认识三角形精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