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最新《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微专题三 古诗文阅读- 《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展开
这是一份微专题三 古诗文阅读- 《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0页。
古诗文是中考语文的重点版块,也是每年各省市必考内容。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下中考语文古诗文的必考点,以及古诗文常见题型的解题策略。考点12 诗歌鉴赏微考点一 主旨情感类【提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技巧】古代诗歌主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熟悉这几种,就可以应对各种考题:(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抒发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达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微考点二 人物形象分析类【提问方式】(1)诗(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诗(词)中如何或怎样塑造或描写××形象?请简要分析。(3)简析诗(词)中诗(词)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答题技巧】(1)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点(两三个词)+人物身份。(2)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可以翻译诗意) (3)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6)献身边塞、保家卫国的形象。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微考点三 品味炼字类【提问方式】(1)诗歌中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这个词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3)“×”字能否改为“×”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词)?请赏析。(5)诗中的哪个字(词)在全诗中具有统摄作用?为什么?【答题技巧】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炼字题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炼叠词: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炼数词:数词的表达效果: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炼形容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炼动词: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微考点四 名句赏析类【提问方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题技巧】(1)从内容入手,赏析其蕴含的生活哲理。(2)从感情入手,赏析作者体现的健康向上的感情。(3)从词语入手,赏析作者遣词表达主题的魅力。(4)从修辞和表现手法入手,赏析修辞、表现手法对诗词的表现情趣。微考点五 想象描述类【提问方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答题技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特征,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微考点六 表达技巧类【提问方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答题技巧】(1)明手法。明确说明所用的手法是什么。(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诗人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关键句,进行描述性说明)(3)析效果。分析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结构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微考点七 分析意象类【名师提醒】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提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析某意象的内涵。【答题技巧】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常见意象作用:①营造气氛;②设置背景或环境;③塑造意境;④奠定情感基调;⑤借景抒情;⑥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衬情);⑦诗歌线索。考点13、14 文言文阅读中考文言文是全国中考卷必考题型,且分值有增无减。文言文阅读大多是以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有时是课内、外单篇设题,有时是课内两篇对比,更多的时候是课内外的对比。且对比的两篇文言文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存在关联点或可比点。同种存异,异中有同。一、文言文整体阅读思路。(1)观——总观总览,上下贯通。也就是从整体上看,从整体上思考,善于联系上下文思考。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看,从整体上去思考,联系上下文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是很难理解透彻的。(2)理——理清人物关系。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环。(3)概——概括主要内容或事件。以段为单位,在确定语段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把握关键词句,概括出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这是解题时推断的基础。(4)联——联系所学,联系题目。文言文的一些选择题,往往是对全文重点字词的解释,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虽然其中有二个错误项,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问题,对于理清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二、各个微考点问题举例及其答题技巧。微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一)问题举例: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二)方法技巧:1.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2.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3.成语推断法。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4.语境推断法。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语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5.古今对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来比照推断词义。6.对举判断法。又称"结构推断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词义相近或相反,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可据此进行判断。微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一)问题举例: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主体思路:积累典型实例——看词语结构——推断虚词的用法与意义。(二)方法技巧:1.语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代入检验法。中考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虚词,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微考点三、翻译句子(一)问题举例:1.下列对文章画线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二)方法技巧: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有:1.对:一般指把原句中的文言单音节词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2.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在译文中应将这些古语换为今用。3.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帝号、谥号、书名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4.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表敬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5.补:应补出省略的部分、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微考点四、把握人物形象(一)问题举例:1.×××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依据?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2.读了此文,你认为×××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二)方法技巧:1.根据故事把握人物形象。把文中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提炼出来,将这些事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感知人物的品性。2.根据描写把握人物形象。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上的文言文看,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不少都运用了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往往能看出人物的品性,可据此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3.根据议论把握人物形象。一些文言文中,作者在写人记事结束后,往往还会针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简短的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主旨。抓住这些议论性(或抒情性)句子评价人物,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种议论性(或抒情性)句子有时也会借他人之口发出。考点15 名句名篇默写【命题趋向】名句名篇默写是中考语文必考内容。对这一考点,常见的考试说明要求如下:正确识记、理解、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准确识记教材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中的名篇(段)名句;准确识记教材要求背诵的外国优秀诗文中的名篇(段)名句。考查的重点:一是识记准确,理解正确;二是书写正确,规范、工整;三是能够根据要求灵活选择运用诗文名句。考试题型主要采用填空题,命题方式大致有两种方式:①根据上下诗文语句,直接填写诗文句子;②根据语境语意需要,填写恰当的诗文句子。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 续剧型:就是直接写出与所给诗文名句相对应的上句或下句,多为古诗词中的名句。例如:用古诗文原句填空:出淤泥而不染, 。所填名句为:濯清涟而不妖2. 理解型:就是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与提示、要求相符的句子。例如:《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 。所填名句为: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3. 迁移型:就是设置某种特定的情景(背景),让学生据境择句,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侧重考查名句的运用能力。例如:根据语境“月亮代表我的心”,填写诗句。(1) 面对明月,李白深情地写道:“ , ”,给遭贬谪的友人无限的慰藉;(2) 面对明月,苏轼感慨地写道:“ , ”,给亲人美好的祝福;(3) 面对明月,李煜伤感地写道:“ , , ”,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心情。所填名句为:(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2)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 开放型: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题目只设定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而不具体限定某篇诗文,有相当的灵活性,一改过去默写答案唯一的旧貌。学生在答这类题时应看清要求,按照题意,从自己的积累中任意填写符合题目范围的名言名句即可,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足课外的。例如:写出与“月”相关的两组诗句并简要说明诗人所抒发的情怀。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抒发情怀:对人生的美好祝愿。(1) , 。抒发情怀: 。(2) , 。抒发情怀: 。此题是开放题型,没有固定答案,可填名句为:(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无亲,渴望友情。【考点考向】考向一、古代经典诗句默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代优秀诗歌,推荐背诵115首。其中1—6年级75首,7—9年级40首。课标明确指出,这些诗歌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会以不同的编排形式呈现。考试往往选取这些诗歌中的名句进行命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诗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考向二、古代经典散文默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代优秀的短篇散文,推荐背诵21篇,集中安排在7—9年级。这些文章内容包括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魏晋以来的写景、叙事、抒情散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文质兼美,耐人寻味。古代经典散文默写,往往选取文章的精华部分命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文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考向三、现当代经典诗文默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诗文,还包括中国现当代优秀诗文。课标明确指出,这部分的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现当代经典诗文默写,往往以教材中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的代表性诗文为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文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考向四、外国优秀诗文默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诗文,还包括外国优秀诗文。这部分的具体篇目也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外国优秀诗文默写,也是以教材中出现的外国优秀诗文为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文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方法技巧】“名句名篇默写”属于“识记”这一能力层级。对于这一考点,除了在原来学习课文时已经背诵过的基础上加以巩固以外,还要讲究一些方法,使自己记得更牢固些,默写句子尽量不出错。一、要把《课标》推荐的诗文篇目不折不扣地背诵下来。背诵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注意篇、段、层、句的关系,在前后联系中背诵,不能死记硬背。例如:韩愈的《马说》,教材中全文共三段,先要理解各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如第一段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才能的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再就段内的层次理解其内在的联系,如第三段,有些同学觉得难背,如果先把这一段文字按照所写的内容分解开来:先是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句紧承上文,全面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再是用“执策而临之”,写他们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之”指代千里马,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竟然宣称“天下无马”,这是十足的妄说,两相对照,生动地揭露了这种人的愚蠢、荒唐;然后用“呜呼”领出作者的感慨:“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用来为下句蓄势;最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住全文。这样化整为零,分块背诵,就容易一些,也好记了。2.要理解文意、句意,在理解中背诵。例如《北冥有鱼》,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难背,主要原因是不能够理解文句的意思,前后关联不起来,如果从文句的意思出发,建立前后的联系,就容易一些了。如第一二句叙写鲲鱼;三四句叙写鹏鸟。第五句,解释“南冥”;第六句,解释《齐谐》。如此逐句思考句意与彼此之间的联系,在理解中背诵,会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二、要在默写中避免出现错别字。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你默写时减少错别字,应引起注意:1.要注意生难字的偏旁部首。例如:韩愈《杂说》(四)“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中的“祗”(左面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槽枥”都是木字旁。2.要注意领悟字的含意。例如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其中的“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样子,不能写作“淡淡”。3.要注意区分同音异义词。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其中的“简拔”不能写作“拣拔”。4.要注意通假字。例如《马说》中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中的“见”,不能写作“现”。5.要注意句子中的词序。例如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不能写成“停车坐爱晚枫林”。再如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之中“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不能写成“看孙郎,亲射虎”。【注意事项】1. 注意生僻难写的字很多同学虽然能背诵名句名篇,但当时会背的东西不一定就会写,考试时可能因为不会写其中的难写易错的字而丢了分。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勤于动笔,在纸上用笔默写。2. 注意同音异义字名句名篇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这是命题人最喜欢设下圈套的考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不仅知其发音,还知其意义。3. 注意同义异形词句中的“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写作“岸”;“凌”的意思是“登上”,易误写作“临”。意思相近或相同而字形截然不同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字极有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的“失分点”之一,复习时应高度重视。4. 注意具体语境考试时还应将名句名篇考题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品味,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记效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10 名著阅读- 《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文件包含考点10名著阅读-《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解析版docx、考点10名著阅读-《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6 记叙文阅读- 《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文件包含考点16记叙文阅读-《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解析版docx、考点16记叙文阅读-《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7 说明文阅读- 《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文件包含考点17说明文阅读-《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解析版docx、考点17说明文阅读-《三步冲刺中考•语文》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