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pptx
    • 练习
      6.2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docx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1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2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3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4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5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6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7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8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1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2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pptx、62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阅读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2010年),回答下面1-2小题。

    1目前,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

    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辽宁省 D不能确定

    2在东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A中部、南部平原地区 B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C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D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读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回答下面3-5小题。

    32010年,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黑龙江、吉林、辽宁 B吉林、辽宁、黑龙江

    C辽宁、吉林、黑龙江 D黑龙江、辽宁、吉林

    41953年至2010年,东北三省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辽宁省 D不能确定

    5东北地区人口比较稀疏的地区的是

    A中部、南部平原地区 B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C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D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图中甲所示我国最大的油田是 (    

    A中原油田 B辽河油田 C胜利油田 D大庆油田

    7图中阴影区域所示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一部《闯关东》红遍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是闯关东精神---无畏、包容、开放、创新、进取、拼搏。哈尔滨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成为当年闯关东人的主要地方之一,接纳了闯关东的人,更接纳了这种精神。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关东是指(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9影响当年人们闯关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国家政策 C交通便利 D个人感情

    10在东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A中部、南部平原地区 B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C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D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11-12问题。

    11.图中A山脉东西两侧分布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12.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形成主要是依托( )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13.结合我国部分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_______。甲地地形是______,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______(高、低)。

    2)乙地是______(河流)和______(河流)主航道的交汇处,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丙所在省区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_,该省东部是我国______(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3)甲山脉是我国___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西侧的丁地是广阔坦荡的______(地形区),东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平原,主要由______江、嫩江和_______河冲积而成。

    1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东北号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是我国优质稻米产地,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稻米产地(50°N)。

    资料二:东北地区地形图、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1)左图中A地区被称为         平原,这里能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稻米产地,自然原因是          。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东北大米营养丰富、品质较好的原因是什么?

    2)左图中白山水电站是东北著名的水电站,该水电站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        ,分析松花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3)每年春季气温开始上升时,松花江水量开始大增,河水主要来自          

    4)右图中的虚线内是工业城市比较集中的区域。分析这里工业城市比较集中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人口密度是由人口总数除以当地的面积,由图可以看出,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辽宁省,故选C。第2题,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该地区的中部、南部平原地区,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和松嫩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黑龙江北部山区气温低,人口稀疏,故选D。

    【答案】3C  4A  5D

    【解析】第3题,人口密度=人口/面积。结合图中东北三省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自的人口密度,2010年,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故选:C。第4题,黑龙江自1953年至2010年平均人口增长率=(38330000−11900000÷38330000×100%÷2010−1953≈1.2%;吉林自1953年至2010年平均人口增长率=(27470000−11330000÷27470000×100%÷2010−1953≈1.03%;辽宁自1953年至2010年平均人口增长率=(43750000−20390000÷43750000×100%÷2010−1953≈0.93%;可见自1953年至2010年,东北三省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黑龙江省。故选:A。第5题,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相比之下,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在10/平方千米以下,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故选:D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大庆油田在中国诸油田中,堪称至尊.大庆油田1960年正式投产,到2001年年底已生产原油15.7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D符合题意,选D。第7题,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图中阴影部分位于辽宁省中南部,为辽中南工业基地;故A符合题意,选A

    【答案】8A  9A  10D

    【解析】第8题,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题意。故选A。第9题,闯关东是因为清朝末年,山东自然灾害严重,人们生活困难,而关外的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有着大面积的荒地,急需开发,人们迫于生计闯关东;结合题意。故选A。第10题,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相比之下,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在10/千米2以下,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结合题意。故选D

    【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A山脉是我国最北端的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该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也是我国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西部是位于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是位于我国第三阶梯的东北平原,故选B。第12题,东北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这里也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直以来以重工业著名,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石油等资源,对发展重工业十分有利,该区域的人口不是十分密集,所以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不是有利条件,先进的高科技条件是以北京、上海为中心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这里除海运便利外,河运不发达,交通上主要依靠铁路运输,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答案】13.(1)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山地        2)黑龙江    乌苏里江    长春市    朝鲜族    3400    内蒙古高原    东北    松花       

    【详解】

    1)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从-8℃,降至-28℃。甲地是东北地区西部的大兴安岭,故地形为山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

    2)乙地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从图中可以看出丙是吉林省,其省会城市是长春。该省东部与朝鲜接壤,故东部有大量的朝鲜族聚居。

    3)甲山脉是大兴安岭,是我国400mm年降水量经过的地方,400mm等降水量大致是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大兴安岭西侧是广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东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主要是由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击而成。

    【答案】14.(1)三江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属于雨热同期   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有肥沃的黑土,土壤有机质丰富(2)夏季  河流水量丰富,由山地流向平原落差大(简单说出落差即可)(3)冰雪融水(4)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解析】(1)由图可知,左图中A是东北地区纬度最高的平原-三江平原,该地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生长;与南方地区的大米相比,东北地区的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有肥沃的黑土,土地有机质丰富。

    2)图中所示的白水电站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因为夏季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最大;松花江上游地区由山地流向平原,落差大,水能丰富。

    3)每年春季气温开始上升时,松花江水量开始大增,这是由于春季时冰雪融化快,河流水量增大。

    4)图中虚线内是工业城市比较集中的区域,由于该地区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相关课件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等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等奖备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PART01,人口分布,闯关东,PART02,城市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湘教版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pptx、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备课ppt课件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练习)精编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