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精编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精编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归纳Western Europe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0 10 20 3微点纠错易混易错点训练CONTENTS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1要 点 必 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或者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当今环境问题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而且其影响范围已扩展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海洋空间等。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国家制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等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拓展蓝色空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2微 点 纠 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提示:一般来说,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都属于环境问题。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提示: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问题。4.环境污染问题只在发达国家存在。(×)提示:发达国家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严重。5.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0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6.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提示: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实现社会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7.过度放牧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提示: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草场的持续生长,违背的是持续性原则。8.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对环境的开发利用。(×)提示: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9.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是人们思想的改变。(√)10.人们将旧物进行交换属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一种方式 。(√)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1.我国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大,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不大。(×) 提示:我国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小,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12.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13.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重点开发区域。(×)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强,但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属于优化开发区域。14.长江经济带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各地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提示:长江经济带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同。15.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0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6.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但大陆架较窄,岛屿较少。(×) 提示: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17.我国的海底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深海盆,近岸大陆架上很少。(×)提示:我国的海底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大陆架。18.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是建设海洋强国。(√)19.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我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50海里。(×)提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04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3易混易错点训练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易混点1 不会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0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时,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会造成生态破坏问题C.人类活动必然导致环境问题D.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等【解析】1.D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时,易产生自然资源枯竭问题,而不是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但人类活动适度且科学会避免造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等。据此分析选D。D【易错辨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易混点2 混淆可持续发展原则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下图为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历史上的纽芬兰渔场曾经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上岸”的美名,但经过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特别是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的作业,这种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已不可见。人类大量捕捞鳕鱼,危及鳕鱼的生存,人类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解析】2.B 图示现象为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单纯追求人类的所谓“生存与发展”,忽略了鱼类等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权利,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故选B。3.B 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人类大量捕捞鳕鱼,危及鳕鱼的生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B对,故选B。BB▋易混点2 混淆可持续发展原则 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幡然醒悟的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发展清洁生产C.市区营造休闲绿地广场 D.内蒙古大草原发展发菜加工业5.“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解析】4.D 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A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发展清洁生产利于减轻环境污染,B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市区营造休闲绿地广场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环境问题,C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内蒙古大草原发展发菜加工业会破坏草原植被,D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故选D。5.B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强调“竭泽而渔”与“明年无鱼”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DB【易错辨析】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易错点3 对区域发展方向认识不清0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分布图(部分),完成下面两题。6.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和天津的优势是(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C.资源环境承载力 D.资金、科技和人才7.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C.加快科技产业发展,赶超京津地区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解析】6.D 北京、天津属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故相对河北来讲,北京和天津的优势是资金、科技和人才,选D。7.B 相对于北京、天津来讲,河北经济优势不明显,科技实力较弱,赶超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发展重型工业对环境危害大,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河北农业用地范围大,可发展现代农业,为京津冀发展助力;提升金融服务主要依托人才优势而非人力优势,与京、津相比,河北人才优势并不明显。DB课程结束同学们再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归纳Western Europe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0 10 20 3微点纠错易混易错点训练CONTENTS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1要 点 必 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或者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当今环境问题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而且其影响范围已扩展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海洋空间等。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国家制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等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拓展蓝色空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2微 点 纠 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提示:一般来说,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都属于环境问题。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提示: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问题。4.环境污染问题只在发达国家存在。(×)提示:发达国家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严重。5.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0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6.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提示: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实现社会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7.过度放牧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提示: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草场的持续生长,违背的是持续性原则。8.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对环境的开发利用。(×)提示: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9.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是人们思想的改变。(√)10.人们将旧物进行交换属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一种方式 。(√)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1.我国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大,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不大。(×) 提示:我国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小,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12.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13.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重点开发区域。(×)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强,但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属于优化开发区域。14.长江经济带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各地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提示:长江经济带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同。15.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0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6.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但大陆架较窄,岛屿较少。(×) 提示: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17.我国的海底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深海盆,近岸大陆架上很少。(×)提示:我国的海底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大陆架。18.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是建设海洋强国。(√)19.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我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50海里。(×)提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04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3易混易错点训练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易混点1 不会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0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时,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会造成生态破坏问题C.人类活动必然导致环境问题D.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等【解析】1.D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时,易产生自然资源枯竭问题,而不是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但人类活动适度且科学会避免造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等。据此分析选D。D【易错辨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易混点2 混淆可持续发展原则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下图为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历史上的纽芬兰渔场曾经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上岸”的美名,但经过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特别是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的作业,这种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已不可见。人类大量捕捞鳕鱼,危及鳕鱼的生存,人类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解析】2.B 图示现象为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单纯追求人类的所谓“生存与发展”,忽略了鱼类等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权利,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故选B。3.B 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人类大量捕捞鳕鱼,危及鳕鱼的生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B对,故选B。BB▋易混点2 混淆可持续发展原则 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幡然醒悟的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发展清洁生产C.市区营造休闲绿地广场 D.内蒙古大草原发展发菜加工业5.“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解析】4.D 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A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发展清洁生产利于减轻环境污染,B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市区营造休闲绿地广场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环境问题,C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内蒙古大草原发展发菜加工业会破坏草原植被,D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故选D。5.B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强调“竭泽而渔”与“明年无鱼”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DB【易错辨析】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易错点3 对区域发展方向认识不清0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分布图(部分),完成下面两题。6.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和天津的优势是(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C.资源环境承载力 D.资金、科技和人才7.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C.加快科技产业发展,赶超京津地区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解析】6.D 北京、天津属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故相对河北来讲,北京和天津的优势是资金、科技和人才,选D。7.B 相对于北京、天津来讲,河北经济优势不明显,科技实力较弱,赶超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发展重型工业对环境危害大,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河北农业用地范围大,可发展现代农业,为京津冀发展助力;提升金融服务主要依托人才优势而非人力优势,与京、津相比,河北人才优势并不明显。DB课程结束同学们再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