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一年级12月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 )
A.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 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D. 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人作为多细胞生物,其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符合题意,C正确;
D、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2. 基于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真菌和细菌原核生物
B. 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C. 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D. 细胞具有统一性是因为它们来自相同的原始祖先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详解】A、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原核生物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原核生物中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B正确;
C、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如真核生物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人是多细胞生物,C正确;
D、细胞具有统一性是因为它们来自相同的原始祖先,D正确。
故选A。
3. 下列关于细胞和生物体中的元素、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使得碳元素成为生命构建的基础
B.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C.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D.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项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是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由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中的固醇,B正确;
C、构成生物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而不是任何一种化合物,生物体内有些化合物是生物所特有的(特殊性),C错误;
D、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项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A. 胆固醇、脂肪、脂肪酶 B. 淀粉、核糖、脂肪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脂肪、性激素、磷脂
【答案】B
【解析】
【详解】胆固醇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肪酶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A错误;淀粉、核糖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C、H、O,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B正确;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D错误。
【点睛】对于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分类和组成元素的区分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理清细胞中各类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下: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5. 下列概念哪项不能用图来表示( )
A. 1表示固醇,2→4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B. 1表示核糖核苷酸,2→4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 1表示糖类,2—4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D. 1表示细胞,2→4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菌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1、脂质主要包括固醇、脂肪和磷脂,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所以若1表示固醇,2→4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A正确;
B、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若1表示核糖核苷酸,2→4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B正确;
C、糖根据水解情况,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所以若1表示糖类,2—4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C正确;
D、细胞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菌细胞属于真核细胞,D错误。
故选D。
6. 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
培养液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甲离子
20
30
50
30
40
乙离子
55
45
60
45
55
丙离子
10
15
20
25
25
A. ①⑤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题主要考察了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设计实验时,需要首先明确实验目的,题干中明确的指出实验目的为“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自变量为丙离子的浓度。
【详解】A、①⑤中除了丙离子的浓度不同以外,甲离子的浓度也不相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
B、②③两组三种离子的浓度都不相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错误;
C、②④中甲离子和乙离子的浓度相同,控制了无关变量,C正确;
D、③⑤两组三种离子的浓度都不相同,也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
故选C。
【点睛】该题的重点是考虑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由于实验目的是探究丙离子的浓度,则除了丙以外的两种离子都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时需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7.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
B.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加热后先变绿,再变成砖红色
C. 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D. 实验结束时剩余的斐林试剂应该处理掉,不可长期保存备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分别为0.1g/mol的NaOH和0.05g/mol的CuSO4,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且需要水浴加热。
【详解】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用10mL量筒误差大,A正确;
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浅蓝色,加热后先变成棕色,再变成砖红色,B错误;
C、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确保试管中液体都能受热,C正确;
D、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D正确。
故选B。
8. 下图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此种反应的是( )
A. 脂肪 B. 蛋白质 C. 淀粉 D. 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该生物大分子水解形成了一种单体。
2、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单体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如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详解】A、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不属于生物大分子,没有单体,A正确;
B、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水解后可以得到单体——氨基酸,B错误;
C、淀粉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单体——葡萄糖,C错误;
D、DNA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单体——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9. 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2、由图可知,可溶性糖在40天中都存在,第30天后淀粉不存在,脂肪从第10天开始增加。
【详解】A、据图可知,第10天时,有可溶性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能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化成淀粉,相应的酶存在于细胞内,催化淀粉合成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能出现紫色反应,B错误;
C、第30天时,脂肪的含量较高,用苏丹Ⅲ试剂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C正确;
D、第40天时,淀粉的含量降低至0,因此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各种蛋白质的功能,正确的组合是( )
A. 抗体——组成生物体结构 B. 血红蛋白——调节
C. 胰岛素——运输 D. 唾液淀粉酶——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抗体的功能是免疫功能,A错误;
B、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运输功能,B错误;
C、胰岛素的功能是催化功能,C错误;
D、唾液淀粉酶的功能是催化功能,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
D. 细胞膜流动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BCD、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 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 磷脂和蛋白质 B. 多糖和蛋白质
C. 胆固醇和多糖 D. 胆固醇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详解】根据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可知,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而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是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因此被镶嵌的物质很可能是多糖和蛋白质,B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 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C. 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分泌功能
D. 有核糖体的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一定是分泌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中心体是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A错误;
B、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也可能是动物细胞,B错误;
C、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细胞中,无论细胞有无分泌功能,C正确;
D、有核糖体的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分泌蛋白,D错误。
故选C。
14. 将细胞膜破坏后的某植物细胞匀浆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下列三种有机物的有无(“+”表示有,“”表示无),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X
+
+
+
细胞器Y
+
+
-
细胞器Z
+
-
+
A. 细胞器X一定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细胞器Y一定与蛋白质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Z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没有水产生 D. 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细胞器X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细胞器Y含有蛋白质、脂质,不含核酸,可能是含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如溶酶体、内质网等;细胞器Z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不含脂质,可能是不具有膜的核糖体,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表格可知,细胞器X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细胞器Y含有蛋白质、脂质,不含核酸,可能是含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如溶酶体、内质网等,其中溶酶体与白质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
C、细胞器Z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不含脂质,可能是不具有膜的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是氨基酸进行脱水缩合形成的,此过程有水的产生,C错误;
D、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有且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核糖体,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不与细胞内的其他膜相连
B. 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
C. 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控制细胞的代谢
D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周期性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膜与内质网膜是相连的,A错误;
B、细胞核中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
C、细胞核中的DNA不能进入细胞质中,C错误;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周期性变化,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D。
16. 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则能通过图甲中c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 Na+ B. K+ C. 胰岛素 D. 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可知,上侧含有糖蛋白,表示膜外;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物质,c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物质。图乙是不同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因为“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并由题图可知,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所以为胰岛B细胞,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它们进出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胰岛素只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
【详解】A、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运输出细胞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c主动运输,A正确;
B、钾离子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运输出细胞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与图c不符,B错误;
C、胰岛素是生物大分子,运输方式是胞吐,C错误;
D、二氧化碳运输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
B. 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
C. 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
D. 抑制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1、性激素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2、像水分子这样,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详解】A、某些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谷氨酸,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A正确;
B、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并不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B错误;
C、一般来说,葡萄糖被细胞吸收属于主动运输,但有的属于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性激素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所以抑制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B。
18.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 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C. 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 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
(1)温度和pH: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或最适pH),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降低。低温和高温都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低温不使酶失活,只起到抑制作用,高温能使酶(蛋白质类)变性而失去活性。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失去活性。
(2)底物浓度:在一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酶的催化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浓度后因为酶的数量有限(所有酶都参加了反应),反应速率变化不明显。
(3)反应时间:当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底物被分解,反应速率降为0。
(4)酶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之后由于底物有限,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仅包括温度和pH,还有酶浓度等。在反应底物充足的条件下,增大酶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所以A、C项正确,B项错误;题图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2左右,因此这种酶可能是胃蛋白酶,而不会是唾液淀粉酶,D项正确。
19.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在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假设酶的环境条件适宜,对于图中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无酶条件下的能量变化
B. 若使用无机催化剂,则图中B点在纵轴上向上移
C. 该图体现出酶能提供活化能
D. 曲线中纵坐标所示的AB段为酶所降低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曲线①表示无酶条的能量变化,曲线②表示有酶条件下的能量变化;
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
【详解】A、由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多少可知①曲线为无酶催化条件,②为有酶催化条件,A正确;
B、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比无机催化剂强,使用无机催化剂,则图中B点在纵轴上向上移,B正确;
C、有酶的一组和无酶的一组比较可知酶具有催化作用,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AB段为有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酶催化作用的机理,要求考生能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解题信息,同时识记酶促反应机理。
20. 在三支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体积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鲜鸡肝研磨液、蒸馏水,一段时间内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曲线b表示FeCl3的催化作用,a与b的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的专一性
②曲线c表示鸡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a与c对照反映了酶的作用
③曲线c与b的对照可以说明酶的作用效果比无机催化剂好
④曲线a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FeCl3是无机催化剂,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鸡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加蒸馏水属于空白对照,过氧化氢不会分解;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具有高效性。据图分析,曲线a表示蒸馏水的作用,曲线b表示FeCl3的催化作用,曲线c表示鸡肝研磨液的催化作用。
【详解】①曲线b表示FeCl3的催化作用,无机催化剂与a空白对照组比较,反映了无机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①错误;
②曲线c表示鸡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a与c对照反映了酶的催化作用,②正确;
③曲线b表示FeCl3的催化作用,曲线c表示鸡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曲线c与b的对照可以说明酶的作用效果比无机催化剂好,③正确;
④三条曲线所处的温度相同,曲线c中的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说明该温度比较适宜,因此曲线a不下降的原因不是温度过高,是因为加蒸馏水条件下过氧化氢不会分解,④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
21. 下图A为蓝细菌细胞结构示意图,图B为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细菌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__,因而属于原核细胞。
(2)在蓝细菌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的结构有③和⑪___、④和⑩细胞膜、②和⑥___,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___。
(3)蓝细菌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___生物。
(4)不论蓝细菌细胞还是水绵细胞,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都是__。细胞内最基本的元素是___。
【答案】(1)细胞核 (2) ①. 细胞壁 ②. 核糖体 ③. 统一性 (3)自养
(4) ①. 水 ②. C##碳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可知,水绵细胞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不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小问2详解】
分析图可知,在蓝细菌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的结构有③和⑪细胞壁、④和⑩细胞膜、②和⑥核糖体,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
【小问3详解】
蓝细菌细胞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水绵细胞含有叶绿体,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自养生物。
【小问4详解】
不论蓝细菌细胞还是水绵细胞,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都是水;细胞内最基本的元素是C。
22. 下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的是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
(2)图乙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可用图中字母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图丙所示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是由_____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该化合物中有___个羧基。
【答案】(1) ①. 淀粉 ②. 纤维素
(2) ①. 核苷酸 ②. b ③. ②
(3) ①. 四肽(多肽) ②. #3##三# ③. #2##二#
【解析】
【分析】1、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是生物体内糖绝大多数的存在形式,必需水解为单糖后才可被吸收,最常见的是淀粉,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细胞中。另外还有糖原作为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2、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NH2 ),一个羧基(—COOH ),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可知,图甲表示三组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糖原作为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纤维素。
【小问2详解】
图乙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且磷酸与五碳糖的第五个碳原子相连,所以可用图中字母b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
【小问3详解】
R基不同表示不同的氨基酸,分析图丙可知,该化合物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所以称为四肽(多肽),其中④和⑧表示相同的R基,所以表示同一种氨基酸,因此该化合物是由3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分析图可知,该化合物中有2个羧基。
23. 如图是桃树细胞的某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有关结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结构①由_____层磷脂分子组成,与其磷脂分子层数相同的生物膜有_________。可将结构①与细胞膜联系在一起使细胞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细胞器是___。
(2)图示结构内部行使遗传功能是[ ] _____,它也是DNA的主要载体。
(3)科学研究发现,Cd2+对桃树叶片细胞的结构②有毒害作用,而当溶液中Ca2+、Cd2+同时存在时Ca2+可显著缓解Cd2+的毒害。为验证Ca2+可缓解Cd2+对桃树叶片细胞结构②的毒害作用,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预期结果:___。
【答案】(1) ① 4##四 ②. 线粒体膜、叶绿体膜 ③. 内质网 (2)③染色质
(3) ①. 将一棵桃树相同部位叶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培养在清水中,乙组培养在等量及一定浓度的Cd2+溶液中,丙组培养在等量及一定浓度的Cd2+和Ca2+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三组叶片中结构②的变化 ②. 甲、乙、丙三组叶片中结构②的破坏程度的关系是乙组>丙组>甲组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核膜,②表示细胞核,③表示染色质,④表示核孔,据此答题即可。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核膜,核膜是由2层膜组成,所以有4层磷脂分子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所以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也具有4层磷脂分子。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与细胞膜和核膜构成直接联系。
【小问2详解】
③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当溶液中Ca2+、Cd2+同时存在时Ca2+可显著缓解Cd2+的毒害,且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实验思路是:设计三组实验,甲是空白对照,乙是Cd2+溶液的实验组,甲与乙对照能证明Cd2+的毒害作用,为证明Ca2+对Cd2+毒害作用的缓解,还缺一个Ca2+和Cd2+混合溶液的实验组。如果丙破坏程度比乙轻,就证明确实有缓解作用。即将一棵桃树相同部位叶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培养在清水中,乙组培养在等量及一定浓度的Cd2+溶液中,丙组培养在等量及一定浓度的Cd2+和Ca2+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三组叶片中结构②的变化。预期结果:甲、乙、丙三组叶片中结构②的破坏程度的关系是乙组>丙组>甲组。
24. 看图填空
(1)注明图中各标号所指结构的名称:①___;②___;
(2)表示质壁分离的正确图解是___。
(3)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___。
(4)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___。
(5)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如果不能复原,则说明___。
(6)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说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液可以通过___(填标号)与外界环境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答案】(1) ①. 细胞壁 ②. 原生质层 (2)b
(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4)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5)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6)②
【解析】
【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
(1)必须是活细胞;
(2)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
(3)成熟的植物,即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③表示液泡。
【小问2详解】
分析图可知,b、c、d中黑色的结构表示细胞核,细胞核不位于液泡中,也不位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间隙中,细胞核应该在细胞膜内,所以表示质壁分离的正确图解是b。
小问3详解】
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小问4详解】
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小问5详解】
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如果不能复原,则说明细胞由于过度失水而死亡。
【小问6详解】
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说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液可以通过②原生质层外界环境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从而进行渗透吸水和失水。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生物pdf、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