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56,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化学(考试时间:4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一 文理共答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食醋中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属于A. 醇 B. 有机酸 C. 醛 D. 酯【答案】B【解析】【详解】A. CH3COOH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而醇中所含官能团为羟基(-OH),A项错误;B. CH3COOH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是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属于有机酸,B项正确;C. CH3COOH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而醛中所含官能团为醛基(-CHO),C项错误;D. CH3COOH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而酯中所含官能团为酯基(-COO-),D项错误;答案选B。2.下列物质如敞口放置质量会增重的是A. 苯 B. 碳酸氢钠 C. 饱和食盐水 D. 浓硫酸【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相关的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解决此题,食盐水会因蒸发使质量减少,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质量增加,石灰石在空气中没有变化而质量不变。【详解】A. 苯易挥发,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小,A项错误;B. 碳酸氢钠易分解,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小,B项错误;C. 饱和食盐水会因水的蒸发而使溶液质量减少,C项错误;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要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浓硫酸易吸水,常用作干燥剂;而浓硫酸的脱水性主要是指将有机化合物(尤其是糖类如纤维素、蔗糖等)按水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夺取这些有机物分子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3.下列各物质充分燃烧,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其他物质的是A. 甲烷 B. 聚乙烯 C. 蛋白质 D. 乙醇【答案】C【解析】【详解】物质充分燃烧,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其他物质,说明该物质中除了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外,还一定含有其它元素,
    A. 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中不含其它物质,A项错误;
    B. 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中不含其它物质,B项错误;
    C. 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则燃烧后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其他含氮物质等,符合题意,C项正确;
    D. 乙醇(C2H5OH)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中不含其它物质,D项错误;
    答案选C。【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颜色。该气体是A. CO2 B. O2 C. SO2 D. H2【答案】C【解析】【详解】A.通入CO2,不能使品红褪色,A项错误;
    B.O2不能使品红褪色,B项错误;
    C.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但其漂白性不稳定,加热后品红溶液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C项正确;
    D.H2不能使品红褪色,D项错误;
    答案选C。5.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 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溴水 D. 稀硫酸【答案】B【解析】【详解】A. 硫酸铜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
    B. 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
    C. 溴水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错误;
    D. 稀硫酸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独有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应是胶体。生活中常见的胶体有牛奶、豆浆、淀粉、鸡蛋清、云、雾、氢氧化铁胶体、墨水等。6.下列关于氯气的物理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 黄绿色   B. 有刺激性气味 C. 密度比空气大 D. 无毒【答案】D【解析】【详解】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氯气有毒、且有刺激性气味,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A、B、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选D。7.考古学常用来确定文物的历史年代,原子核内中子数是A. 6 B. 8 C. 14 D. 20【答案】B【解析】【详解】表示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其中子数为14-6=8。故选B8. 下列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 硅 B. 磷 C. 硫 D. 氯【答案】D【解析】【详解】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在上述四种元素中,氯元素原子半径最小,非金属性最强;故答案选D。9.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A. HCl B. NaOH C. H2O D. NaCl【答案】D【解析】【详解】A. HCl只含极性共价键,A项错误;B. NaOH中含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B项错误;C. H2O中含O−H极性共价键,C项错误;D. NaCl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只含离子键,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10.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H2SO4+2NaOHNa2SO4+2H2OB. MnO2+ 4HClMnCl2+ Cl2↑+ 2H2OC. NH3+ HClNH4ClD. 2NaHCO3 Na2CO3+ CO2↑ + H2O【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据此可知选项ACD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得到电子。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所以剩余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B。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会议特别是判断依据的了解掌握情况,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11. 实验室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安全使用标识是(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答案选A。考点:考查危险化学品标示判断12.下列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 甲烷 B. 苯 C. 乙烯 D. 乙烷【答案】C【解析】【详解】A. 甲烷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其褪色,A项错误;B. 苯与高锰酸钾混合会发生分层,但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C. 乙烯容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C项正确;D. 乙烷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其褪色,D项错误;答案选C。1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 。关于1mol H2O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1mol H2 B. 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C. 质量为18 g/mol D.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H2O中不含H2,故A错误;1mol H2O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水分子,故B正确;1mol H2O的质量为18 g,故C错误;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B. 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D. 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吸热或放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正确;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错误;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正确;D、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吸热或放热,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关系15.下列有关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从左到右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C.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D.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A.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项正确;B. 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B项正确;C.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电子层数均为3,所以电子层数相同,C项错误;D. 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得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D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同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得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16.下列试剂中能将NaClNH4ClFeCl3 三种溶液区分开的是( A. HNO3溶液 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 D. AgNO3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 HNO3溶液与三者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区分,故A错误;
    B. BaCl2溶液与三者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区分,故B错误;
    C. NaCl、NH4Cl和FeCl3三种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无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褐色沉淀;现象不同,能区分,故C正确;
    D. AgNO3溶液与三者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7.下列同族物质中,在相同条件下最易与水反应的是A. Li B. Na C. K D. Rb【答案】D【解析】【详解】同一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这几种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Rb,则相同条件下最易与水反应的是Rb,D项正确,答案选D。18.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 油脂 B. 淀粉 C. 蔗糖 D. 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二糖、多糖、蛋白质、含有酯基或卤原子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详解】A.油脂中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不选;B.淀粉属于多糖,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故B不选;C.蔗糖属于二糖,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不选;D.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解题关键:把握结构中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易错点BC:油脂、多糖、二糖的化学性质。19.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N2(g) + 3 H2(g)2NH3(g)。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B. N2、H2、NH3的浓度相等C. 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D. 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所以,N2、H2、NH3的浓度相等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错误;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各种物质都共存,故C错误;D.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并没有停止,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等于0,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20. 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Zn是负极B. Cu是正极C. 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 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A正确;铜是正极,B正确;C、负极是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D、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D【点晴】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即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二、文科选答题 《化学与生活》模块试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正确,每空3分,共30分)21.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 无机物 B. 盐类 C. 有机物 D. 糖类【答案】C【解析】根据组成元素可知,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有机物,答案选C。22.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B. 自然界中硫化物分解C.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D. 可燃冰燃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汽车排放尾气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氮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B、自然界中硫化物分解的量较少,所以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错误;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和以含硫矿石为原料的金属冶炼,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C正确;D、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硫,所以不能形成酸雨,D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名师点晴】该题侧重于考查酸雨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考查了汽车尾气、温室效应等污染环境的几种现象。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中的SO2富集,在水凝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SO2+H2O=H2SO3],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2H2SO3+O2=2H2SO4],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23.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蛋白质 B. 葡萄糖 C. 淀粉 D. 聚乙烯【答案】B【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详解】A.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项不选;
    B.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0,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符合题意,B项选; C.淀粉为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项不选;
    D.聚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不选;
    答案选B。24.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碱性 D. 酸性【答案】B【解析】【详解】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Fe2+变成Fe3+,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项正确,答案选B。25.有人分析一些小而可溶的有机分子的样品,发现它们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这些样品很可能是(   A. 脂肪酸 B. 氨基酸 C. 葡萄糖 D. 蔗糖【答案】B【解析】【详解】A. 脂肪酸由烃基和羧基组成,烃基含有碳和氢元素,羧基含有碳、氢、氧元素,A项错误;B.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中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羧基含有碳、氢、氧元素,B项正确;C.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含有碳、氢、氧元素,C项错误;D. 蔗糖属于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含有碳、氢、氧元素,D项错误;答案选B。26. 能证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的试剂是A. 淀粉-碘化钾试纸 B. 银氨溶液C. 碘水 D. 碘化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淀粉-碘化钾试纸中无碘单质,不能证明淀粉完全水解,A错误;B、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若能发生银镜反应,证明淀粉已水解,但不能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B错误;C、淀粉遇碘变蓝色,在溶液中滴加碘液,溶液显蓝色,证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溶液不显色,证明淀粉完全水解,C正确;D、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与碘化钾无变化,不能证明淀粉是否已完全水解,D错误。答案选C。考点:淀粉的水解27.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哈喇味,这是因为发生了A. 氧化反应 B. 加成反应 C. 取代反应 D. 水解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哈喇”味,这是因为油脂被氧化而产生过氧化物和醛类等的缘故;答案选A。2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亚硝酸钠B. 为了使婴儿对食品有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在婴儿食品中加少量着色剂C. 食盐加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D. 为保证人体所需足够蛋白质我们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答案】C【解析】A、亚硝酸钠有毒,多加一些亚硝酸钠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A错误;B、添加过量的着色剂对人体有害,B错误;C、食盐加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D、蔬菜、水果含有人体生长需要的维生素等营养素,为了营养均衡,应多吃蔬菜和水果,D错误。答案选C。29. 下列关于药物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 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分药物有毒副作用B. 使用青霉素时,不用进行试验直接静脉注射C 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副作用D. 我们生病了都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吃,不用到医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分药物都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正确。B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使用青霉素时,必须先做过敏试验才可以进行静脉注射。C.阿司匹林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防止血栓的形成作用。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长期服用或大量服用则其抑制前列腺等错误。D不同的病因可能具有相同的症状,如果生病了在不明病情的情况下自己去药店买药,可能会导致因延误疾病的最佳时机而危机生命。错误。考点:考查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常用药物的作用和正确使用等相关知识。30. 铝制品不宜长期盛放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是因为铝制品表层物质属于A. 金属铝 B. 碱性氧化物 C. 酸性氧化物 D. 两性氧化物【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起保护作用,氧化铝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既不能长期盛装酸性食物,也不能长期盛装碱性食物,故D正确。三、计算题(文理共答题10分)31.将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CO2气体的体积为2.24L,反应后的固体残渣与100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又生成CO2气体4.48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试求:(1)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_________?(2)所用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答案】    (1). 0.100mol Na2CO3、0.200mol NaHCO3    (2). 4.00mol/L【解析】【分析】固体加热时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由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计算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反应后的固体中只有Na2CO3,利用Na2CO3+2HCl=2NaCl+CO2↑+H2O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来计算HCl的物质的量及碳酸钠的质量。【详解】(1)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2.24L÷22.4L/mol=0.1mol,则根据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0.2mol,同时生成碳酸钠是0.1mol;反应后的固体残渣与100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又生成CO2气体4.48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4.48L÷22.4L/mol=0.2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残渣中碳酸钠是0.2mol,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是0.2mol-0.1mol=0.1mol;(2)根据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可知消耗氯化氢是0.4mol,则所用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mol÷0.1L=4.0mol/L。【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反应后的固体碳酸钠是由生成的碳酸钠和原来的碳酸钠组成即可解答。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