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专题2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展开www.ks5u.com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双基巩固 学考突破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化学式 或名称 | NaOH | 汽油 | KClO3 | 乙醇 |
危险警 告标签 |
答案:D
解析:乙醇属于易燃物,不属于有毒品,应贴易燃液体的标签,D项错误。
2.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 B.过滤 C.蒸馏 D.蒸发
答案:C
解析: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相差较大进行分离,该法为蒸馏。
3.下列仪器用于过滤和蒸发分离物质的是( )。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发皿 ④天平 ⑤烧杯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答案:C
解析:过滤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蒸发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则用于过滤和蒸发分离物质的仪器为①③⑤。
4.右图是关于蒸发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再放酒精灯
B.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C.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液体溅出
D.蒸发的过程中,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
答案:C
解析: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放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固定好铁圈,再放蒸发皿,A项错误;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用垫石棉网,B项错误;蒸发时不能直接蒸干,应在析出大量固体时用余热使其蒸干,D项错误。
5.下列关于仪器使用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B.除去KNO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
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旋塞和顶部的塞子
答案:C
解析: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项正确;除去KNO3中的NaCl,利用两者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别很大采用重结晶法,B项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项错误;振荡分液漏斗时为了防止内部液体流出,应关闭其旋塞和顶部的塞子,D项正确。
6.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采用化学方法提取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取青蒿素通常可以用乙醚浸取,这与下列哪种方法的原理相同( )。
A.萃取 B.蒸发
C.蒸馏 D.过滤
答案:A
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 )。
A.汽油和水、四氯化碳和水
B.汽油和水、食用油和水
C.食用油和水、醋酸和水
D.葡萄糖和水、酒精和水
答案:B
解析:A项中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分液时油层不从上口倒出;B项中都不互溶,且两组中的有机物的密度都比水小,分液时均从上口倒出;C项中醋酸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中两组物质都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8.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
③倾倒盛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④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⑤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⑥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⑦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⑧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答案:①②⑤⑧
解析:③不正确,倾倒盛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液体腐蚀标签;④不正确,这样操作易使烧瓶破裂,应将烧瓶拿在手里慢慢转动着塞紧塞子;⑥不正确,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滴管造成污染试剂;⑦不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选考奠基 素养提升
1.在学习实验操作规范时,我们要学会融入生活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下关于化学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⑥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先放质量较小的砝码,后放质量较大的砝码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④⑥
答案:C
解析:此题引导我们关注操作先后顺序(步骤),这实质上也是一种操作上的规范。许多操作的“先”与“后”都涉及了安全问题。用托盘天平称量时一般是先放质量较大的砝码,以减少尝试的次数。
2.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分离方法 | 原理 |
A | 分离溶于水的碘 | 乙醇萃取 |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
B | 分离水和乙醇 | 分液 | 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
C |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 重结晶 |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
D | 除去丁醇(沸点为117.5 ℃)中的乙醚(沸点为34.6 ℃) | 蒸馏 |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
答案:D
解析: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A项错误;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B项错误;除去KNO3中NaCl杂质,是利用两者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别很大,使用重结晶法,C项错误;分离两种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液体,一般使用蒸馏操作,D项正确。
3.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顶部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旋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盛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旋塞,另用容器盛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答案:D
解析: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等下层液体恰好流完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入另一容器中。
4.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自来水中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入,上口流出
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
答案:B
解析:为防止沸腾时液体从导管中冲出,蒸馏时加入的液体约为蒸馏烧瓶容积的,且加入几粒沸石,A项正确;温度计测量的是水蒸气的温度,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B项错误;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入,从上口流出,这样冷凝效果好,C项正确;因为仪器中难免有杂质存在,为保证蒸馏水的纯度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D项正确。
5.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乙二醇 (C2H6O2) | -11.5 | 198 | 1.11 | 易溶于水和乙醇 |
丙三醇 (C3H8O3) | 17.9 | 290 | 1.26 | 能与水、乙醇以任意比互溶 |
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选用 。
(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答案:(1)C (2)A
解析:材料一中,根据曲线图知,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很大。提纯纯碱时,可以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然后降低温度,大量纯碱晶体析出,而氯化钠不会析出,再过滤可得纯净的纯碱晶体。材料二中,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很大,可以用蒸馏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