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贵州省凯里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展开
凯里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文科生物试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生物大分子与对应的单体,不正确的一组是
A. 纤维素——葡萄糖 B. 糖原——葡萄糖
C. 蛋白质——氨基酸 D. DNA——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由单体聚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质,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详解】A、纤维素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糖原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由若干单体氨基酸聚合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单体,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时先用高倍镜 B. 调节焦距时先用细准焦螺旋
C. 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更少 D. 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更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粗准焦螺旋调焦用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时调焦,高倍物镜观察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2、高倍物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详解】A、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A错误;
B、低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先用粗准焦螺旋,B错误;
C、低倍镜下放大的倍数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更多,C错误;
D、高倍镜下放大的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更大,D正确。
故选D。
3.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依次是
A. 糖类、脂肪、蛋白质 B. ATP、糖类、脂肪
C. 糖类、ATP、脂肪 D. 糖类、ATP、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最终能源都来自于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
【详解】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叙述属于RNA功能的是( )
A. 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B. 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C. 催化某些代谢反应 D. 包括A和C
【答案】D
【解析】
【分析】
RNA主要有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等三种:
(1)信使RNA的功能是在细胞核内转录DNA基因序列信息,为遗传信息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2)转运RNA(tRNA)功能是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转运载体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
(3)核糖体RNA(rRNA)功能是与核糖体蛋白组成核糖体,细胞浆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4)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少部分RNA具有催化功能。
【详解】A.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正确;
B. 细菌是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C正确;
D. A和C都正确,D正确;
故选:D。
5.在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不存在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中心体 D. 液泡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高等植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
【详解】A、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细胞的“动力工厂”,A不符合题意;
B、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B不符合题意;
C、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符合题意;
D、叶肉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A. 细胞体积小 B. 单细胞 C. 没有核膜 D. 没有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该题考查的是原核生物的特点.
【详解】A. 细胞体积的大小并不是细胞分类的依据,故A错误;
B. 真核生物也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故B错误;
C. 原核生物的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C正确;
D. 原核生物有DNA,故D错误。
【点睛】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7.下列哪项是细胞核的功能
A.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A
【解析】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B错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错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属于细胞膜的功能,D错误。
8.分泌蛋白释放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吐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胞吞:胞外物质通过质膜包裹,质膜内陷并形成膜包被的囊泡,囊泡与质膜脱离进人胞内并在胞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和生理功能;胞吞: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过程。
【详解】A.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不是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A错误;
B.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不是通过协助扩散出细胞,B错误;
C.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C错误;
D. 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吐出细胞的,不需要载体,需要能量,D正确;
故选:D。
9. 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是( )
A.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B. 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
C.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的相互连接
D. 一个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进入相邻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是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细胞间的间接交流,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A正确;
B.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是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C正确;
D.一个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进入相邻的细胞,方式是主动运输,没有携带信息,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名师点睛】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10.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的洗涤效果更好,这说明
A. 酶的活性受pH影响 B.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C. 酶具有高效性 D. 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B
【解析】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温水中酶的活性较高,所以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的洗涤效果更好,B正确,A、C、D均错误。
11.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都能产生ATP
B.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C. 一分子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供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流动的通货,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能产生ATP。
【详解】A.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ATP,呼吸作用中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能产生ATP,A正确;
B. ATP具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B正确;
C. 一分子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P~P~P,~表示高能磷酸键,C错误;
D. 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C。
【点睛】注意ATP的结构简式:A-P~P~P,~表示高能磷酸键。
1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H2O参与的阶段是( )
A.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B. 丙酮酸分解成CO2
C. [H]与O2结合形成水 D. 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叫做糖酵解。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过程中没有水的参与,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错误;
B. 丙酮酸分解成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需要水的参与,B正确;
C. [H]与O2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
D. 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需要水,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叫做糖酵解。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13.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表示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B. ②代表[H],用于CO2的固定
C. 当光照强度不变,突然终止④的供应,短时间内C5的含量增加
D. 光反应产生的③可以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A为光反应过程,B为暗反应过程,①为氧气,②为还原氢,③为ATP,④为二氧化碳,⑤为有机物。
【详解】A、B表示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B、②代表水光解产生的[H],用于C3的还原,B错误;
C、当光照强度不变,突然终止④CO2的供应,则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消耗的C5减少,短时间内C3还原生成C5的速率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5的含量增加,C正确;
D、光反应产生的③ATP只能用于暗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相关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能够根据图中物质变化判断阶段A和阶段B,以及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物质。
1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C. 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坏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有密切关系。机体衰老的基础是构成机体的细胞在整体、系统或器官水平的衰老,但不等于构成机体的所有细胞都发生了衰老。正常生命活动中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更替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也避免了组织结构退化和衰老细胞的堆积,使机体延缓了整体衰老。
【详解】A. 对多细胞生物而言,衰老的生物体中,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也有新细胞,A错误;
B.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
C. 细胞坏死是由于病理造成的细胞死亡,与细胞调亡不同,C错误;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癌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 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
C. 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 D. 癌细胞是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癌变是指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详解】A、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可导致形成癌细胞,故癌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A正确;
B、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周期缩短,B错误;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减低,容易扩散和转移,C错误;
D、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16.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时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同位素标记法 B. 建立物理模型
C. 假说—演绎法 D. 类比推理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详解】A.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孟德尔利用豌豆做实验,没有运用建立物理模型,B错误;
C.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分离定律,C正确;
D.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点睛】比较区分,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注意总结那些科学家运用什么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如萨顿是用类比推理法推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1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几种配子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产生的配子是Ab和AB。
【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AABb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AB、Ab。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 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兔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B 羊的长毛和卷毛
C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D 月季的黄色花与重瓣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答案为C。
19.豌豆种子的形状由R和r基因控制,表中是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能够根据下列哪种杂交组合很快判断出显、隐性性状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出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1
皱粒×皱粒
0
102
2
圆粒×圆粒
125
40
3
圆粒×皱粒
152
141
A. 1 B. 2 C. 3 D. 1和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显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详解】组合1亲本和后代的表现型一致,无法判断显隐性;组合2,亲本均为圆粒,后代出现亲本没有的皱粒,故皱粒是隐性性状,可以判断显隐性;组合3,亲本为圆粒和皱粒,后代也是圆粒和皱粒,无法判断显隐性。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0.将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比例应为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按分离定律单独考虑每一对基因的遗传,AaBb和AABb杂交,可拆成Aa×AA杂交;Bb×Bb杂交,然后再将结果组合在一起。
【详解】根据分离定律,Aa×AA后代出现AA比例为1/2,Bb×Bb后代出现BB比例为1/4;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1/4=1/8。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B和b基因控制),两队性状独立遗传。下表是不同亲本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叙述错误的是
A. 幼蚕体色的显性性状是黑色
B. 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
C. 组合二子代的黑蚕白茧中纯合子占1/3
D. 组合三属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组合二子代中,黑色:淡赤色=3:1,黄茧:白茧=3:1,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若分别用A、a和B、b表示,则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组合一子代中,黑色:淡赤色=3:1,黄茧:白茧=1:0,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组合三子代中,黑色:淡赤色=1:1,黄茧:白茧=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一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B错误;
C、组合二中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的黑蚕白茧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1:2,故黑蚕白茧中纯合子占1/3,C正确;
D、组合三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为测交实验,D正确。
故选B。
22.在“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模型。他模拟的时期是
A. 减数分裂间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2、识图分析可知,该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因此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有核膜核仁,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D错误。
23.四分体是指( )
A. 四条染色体 B. 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C. 四对同源染色体 D. 任意两条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分体是指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也就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详解】A. 四分体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A错误;
B. 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B正确
C. 四分体有一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 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D错误;
故选:B。
24.减数分裂特有而有丝分裂没有的现象是(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DNA复制
C.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
减数分裂:( 1)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 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中发生联会(并且出现四分体及分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3) 分裂后形成四个精子或一个卵细胞;(4) 分裂后,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
有丝分裂:( 1)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2)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等行为;(3) 分裂后形成两个体细胞;(4) 分裂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中的相同。
【详解】A. 同源染色体联会是有丝分裂特有的,A正确;
B. DNA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要进行,B错误;
C.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有,C错误;
D.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有,D错误;
故选:A。
25.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B. 受精卵中含有父母双方各一半的遗传物质
C. 受精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D. 受精卵形成后立即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指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形成配子的时候,A错误;
B. 受精卵的核DNA,含有父母双方各一半的遗传物质,B错误;
C. 受精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 受精卵形成后立即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C。
26.甲、乙两图表示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有丝分裂,乙为减数分裂 B. 甲图中有4个DNA分子
C. 乙图中有8条染色单体 D. 甲乙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为减数分裂,乙为有丝分裂,A错误;
B、甲图中有4个染色体,8个DNA分子,B错误;
C、乙图中着丝点已经分裂,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甲、乙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7.人体中Y染色体一定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
A. 初级精母细胞 B. 精子 C. 次级卵母细胞 D. 卵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来说,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还没有分离,故含有Y染色体,A正确;
B、精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和变形后形成,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X和Y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所以精子细胞中可能含有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B错误;
C、次级卵母细胞为雌性动物体内的细胞,不含Y染色体,C错误;
D、卵细胞为雌性动物体内的细胞,不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28.一个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患色盲的概率是( )
A. 1 B. 1/4 C. 1/2 D. 0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XBXb和男性正常人XBY婚配后,生男孩的基因型有XBY和XbY,因而男孩患色盲的概率为1/2,故选C。
29.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下图表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
B. Ⅲ8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
C. Ⅱ4和Ⅲ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D. Ⅱ3和Ⅱ4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是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Ⅱ5和Ⅱ6正常,子代有女性患病个体可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7和Ⅲ9患病,基因型为aa,则Ⅱ3和Ⅱ4,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Ⅱ3和Ⅱ4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8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B正确;
C、Ⅱ4基因型为Aa,Ⅲ10的基因型为1/3AA,2/3Aa,所以Ⅱ4和Ⅲ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错误;
D、Ⅱ3和Ⅱ4基因型均为Aa,Ⅱ3和Ⅱ4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是1/4×1/2=1/8,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题干信息和系谱图推断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30.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基因与染色体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B. 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完全相同
C. 一个基因由一条染色体构成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有的基因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二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
B、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错误;
C、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
31.艾弗里及其同事,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该实验证明了( )
A. DNA是遗传物质 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 多糖是遗传物质 D. DNA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B.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 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32.下列有关DNA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对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内侧
C. 碱基通过氢键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DNA是由两条链同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双螺旋结构包括三点:1.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双螺旋结构。2.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构成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 两条链的碱基间能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A和T;G和C)。
【详解】A.磷酸和五碳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
B.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B错误;
C. 碱基通过氢键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 DNA是由两条链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C。
33.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 )
A. DNA连接酶 B. DNA酶 C. DNA解旋酶 D. 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与DNA分子相关的酶:
【详解】A、DNA连接酶被用于将两DNA黏性末端间的缝隙连接起来,常用于基因工程,错误;
B、DNA酶可以水解DNA,断开脱氧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错误;
C、DNA解旋酶用于DNA的复制,其作用是将DNA双链间的氢键断开,错误;
D、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等酶,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正确;
故选D。
34.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复制模板:DNA分子两条链 B. 复制结果: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
C.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 复制原料: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分子复制模板是DNA的两条链,A正确;
BC、由于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一个DNA分子复制结束后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BC正确;
D、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
3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准确地复制 B. 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 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 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基因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地复制,A正确;
基因能够存储遗传信息,B正确;
基因是4种碱基(或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C错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正确。
36.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产物是( )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糖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详解】转录的产物是RNA,故选B。
37.下列关于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RNA分子中没有碱基T B. mRNA分子上有密码子
C. tRNA能识别密码子 D. 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A、mRNA分子中没有碱基T,但有U,A正确;
B、mRNA分子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三个这样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mRNA上也存在不决定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B正确;
C、tRNA上有反密码子,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C正确;
D、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搬运,D错误。
故选D。
38.某肽链由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中至少有碱基
A. 9个 B. 18个 C. 27个 D. 5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条多肽链中有9个氨基酸,则对应mRNA上至少有9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含3个碱基,即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含有的碱基至少是9×3=27。
【详解】DNA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多肽中氨基酸数至少=6:3:1,一条多肽链中有9个氨基酸,所以mRNA中碱基数至少有27个,DNA中碱基数至少有54个,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9.下图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表示转录、复制、翻译 B. 所用过程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④表示RNA的复制 D. ⑤过程的场所在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翻译过程。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据此答题。
【详解】A、①②③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RNA复制,A错误;
B、上述所用过程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
C、④表示以RNA为模板形成DNA的逆转录过程,C错误;
D、⑤过程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0.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B.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是由基因控制的
C.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D.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合成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性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详解】A.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A正确;
B. 生物体的性状除由基因控制的以外,还受到环境的影响,B错误;
C.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
D.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如酶,D正确;
故选:B。
【点睛】注意:性状受基因控制的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4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所有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B.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C. 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导致体细胞发生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导致生殖细胞发生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详解】A、基因突变是有害还是有利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A错误;
B、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以及人,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2.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减数第二次分裂 D. 受精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基因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基因的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局部互换。
【详解】A. 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A错误;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
C.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 基因重组发生在形成配子时,受精过程没有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43.下列变异是由于染色体变异而引起的是
A. 猫叫综合征 B. 白化病 C. 原发性高血压 D. 红绿色盲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由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形成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符合题意;
B、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
C、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在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A. AaBb B. AAaBbb C. Ab D. AA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含有控制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套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有几个,一般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详解】A、AaBb中同一种字母(包括大小写)有两个,可判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
B、根据上述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可知,AAaBb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错误;
C、Ab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
D、AAaa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A。
45.普通小麦是六倍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属于
A. 六倍体 B. 三倍体 C. 单倍体 D. 一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详解】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有6个染色体组,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3个染色体组,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6.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常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而获得。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A. 使细胞染色体复制发生差错 B. 使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点不分裂
C. 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D. 使末期细胞不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前期,所以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前期,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形成。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需要识记课本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能与有丝分裂联系起来,理解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7.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A
【解析】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育种方法的原理,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D错误。
4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自然选择
C. 基因重组 D. 隔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A。
49.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49个、42个和9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49%、51% B. 70%、30% C. 91%、9% D. 58%、4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详解】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49个、42个和9个,则A的基因频率=(49×2+42)÷(100×2)×100%=70%,a的基因频率=(9×2+42)÷(100×2)×100%=30%,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计算能力。
5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 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
C、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2022-2023学年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0 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