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展开玉溪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生物学科(文科)试卷
第I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1—40题每题1.5分,41-45题每题2分。每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下列各项中,能揭示动植物细胞统一性的是( )
A. 细胞学说 B. 进化学说
C. 分离定律 D. 中心法则
【答案】A
【解析】
分析】
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学说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由分析可知,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
故选A。
2. 淀粉、DNA的化学元素组成中,相同的是( )
A. C、H、O、N B. C、H、O
C. C、H、O、N、S D. C、H、O、N、S、P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由分析可知,淀粉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有C、H、O;DNA属于核酸,化学元素组成有:C、H、O、N、P。所以,淀粉、DNA的化学元素组成中,相同的是C、H、O。
故选B。
【点睛】
3. 下列关于蓝藻和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具核糖体 B. 都具染色体
C. 蓝藻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D. 都具细胞膜和细胞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水稻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蓝藻和水稻都具有核糖体,A正确;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C正确;
D、蓝藻和水稻都具细胞膜和细胞质,D正确。
故选B。
4.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 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三是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四是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蛋白质千差万别,但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相同,A错误;
B、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蛋白质千差万别的原因之一,B正确;
C、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C正确;
D、多肽链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D正确。
故选A。
5. 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 )
A.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C.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D.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介质,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参与细胞的许多化学反应等,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高,细胞新陈代谢的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与细胞新陈代谢强弱密切相关,A错误;
B、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升高,生物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B错误;
C、结合水/自由水的值降低,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C正确;
D、当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细胞内水稻存在形式和不同存在形式的水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6. 下列有关细胞膜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中只有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 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糖类组成
C. 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D.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A错误;
B、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
C、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C错误;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D正确。
故选D。
7. 图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某种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属于这种运输方式的是( )
A. H2O B. Na+ C. 乙醇 D. 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分析可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A、水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A错误;
B、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B正确;
C、乙醇属于水溶性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D、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B。
8.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A. 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 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活化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催化化学反应。
【详解】A、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B错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C错误;
D、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概念,识记并理解酶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成熟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在这个渗透系统中相当于半透膜的是(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液泡膜 D. 原生质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能发生渗透作用要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详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所以把能形成一个渗透系统的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时,其中起“半透膜”作用的是原生质层,它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内容,考查的能力为理解判断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10.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
A. 1和3 B. 2和3 C. 2和2 D. 3和2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据此答题。
【详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因此,一分子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3个磷酸基团,B正确,
故选B。
11. 水稻幼根长期淹水会变黑、腐烂,主要是由于( )
A. 能量不足 B. 酒精中毒
C. 乳酸中毒 D. CO2中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水稻种子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2、水稻种子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详解】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会变黑、腐烂,俗称“烂根”。
故选B。
【点睛】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12.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主要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B. 细胞凋亡就是细胞坏死
C. 细胞凋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D. 蝌蚪正常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详解】A、细胞凋亡主要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影响,A错误;
B、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并非细胞坏死,B错误;
C、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C错误;
D、蝌蚪正常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D 正确。
故选D。
13. 离体的胡萝b韧皮部细胞经过组织培养成完整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 )
A. 多样性 B. 专一性 C. 全能性 D. 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将植物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故选C。
【点睛】
14.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经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相同染色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膜会融合在一起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A、受精卵中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而细胞质基因全部来自于母方,A错误;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膜会融合在一起,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C正确;
D、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都发生减半,而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又恢复为原来亲本的染色体数,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西红柿的抗病与易染病 B. 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 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D. 骆驼的长毛与细毛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西红柿的抗病与易染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水稻的早熟与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骆驼的长毛与细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17. 两株高果南瓜杂交,后代高果和矮果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GG×gg B. GG×Gg C. Gg×Gg D. gg×g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两株高果南瓜杂交,后代高果和矮果的比例为3∶1”可推知,双亲均为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Gg,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 DNA的双螺旋结构 B. DNA的复制方式
C. 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19.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B.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C. DNA分子的两条链按同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
B、DNA分子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
C、DNA分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C错误;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D正确。
故选C。
20. 已知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部分碱基序列为“-A-G-T-T-”,那以其为模板进行复制,得到的子链碱基序列为( )
A. -T-C-U-U- B. -T-C-A-A-
C. -U-C-A-A- D. -T-C-A-T-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在RNA中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因此,已知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A-G-T-T-,那么,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T-C-A-A-,B正确。
故选B。
21.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染色体只由DNA组成
C.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 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A正确;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C错误;
D、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而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22. 果树的叶芽早期突变后,可长成变异枝条,但其长势一般较弱或受抑制,这表明基因突变( )
A. 具有随机性 B. 具有多方向性
C. 突变频率低 D. 具有有害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3、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4、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多害少利性: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果树的叶芽早期突变后,可长成变异枝条,但其长势一般较弱或受抑制,这说明基因突变往往是多害少利的,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 韭菜体细胞中的32条染色体具有8种各不相同的形态,韭菜是 ( )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四倍体 D. 八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韭菜体细胞中具有8种不同的形态的染色体,说明韭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8条染色体,因此韭菜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为32÷8=4个.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生物称为四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
【名师点睛】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定染色体组数。
24. 下列人类疾病中,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先天性聋哑 C. 青少年型糖尿病 D. 猫叫综合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由分析可知: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先天性聋哑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
C、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C正确;
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点睛】熟知常见的各种遗传病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 不能用杂交育种方法来培育新品种的生物是( )
A. 水稻 B. 牛 C. 小麦 D. 大肠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育种方法比较:
名称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应用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筛选
使分散在同一物种或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即“集优”
(1)育种时间长
(2)局限于同一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培育杂合子品种:一般是选取纯和双亲杂交,产生子一代
年年制种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1)物理:紫外线、α射线、微重力、激光等处理、再筛选
(2)化学: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处理,再筛选
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盲目性大,有利变异少,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供试材料
高产青霉菌、“黑农五号”大豆品种等的培育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地减少)
(1)先将花药离体培养,培养出单倍体植株
(2)将单倍体幼苗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子代均为纯合子,加快育种进程
技术复杂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快速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多)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所需品种
技术复杂,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
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四倍体水稻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重组
提取目 的基因→装入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
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抗虫棉
【详解】A、水稻能进行有性生殖,可以用杂交育种方法来培育新品种,A错误;B、牛能进行有性生殖,可以用杂交育种方法来培育新品种,B错误;
C、小麦能进行有性生殖,可以用杂交育种方法来培育新品种,C错误;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而不能用杂交育种方法来培育新品种,D正确。
故选D。
26. 在基因工程中,能将两个DNA分子的黏性末端缝合起来的“针线”是( )
A. 运载体 B. 限制酶 C. DNA连接酶 D. D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由分析可知:能将两个DNA分子的黏性末端缝合起来的“针线”是DNA连接酶,即C正确。
故选C。
27.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 )
A. 新的形态结构 B. 新的生理功能
C. 生殖隔离 D. 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新的形态结构不是物种形成标志,可能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A错误;
B、新的生理功能不是物种形成标志,可能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B错误;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标志着新物种形成,C正确;
D、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必需两者杂交后代不可育,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的时间不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共同进化形成的,A正确;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知,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生活的环境等,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很长时间,D错误。
故选D。
29. 人体红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 血浆、组织液 B. 组织液、血浆 C. 血液、淋巴 D. 血液、组织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据此答题。
【详解】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人体的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肝脏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正确。
故选A。
30.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是( )
A. 葡萄糖、尿素 B. H2O、K+
C. CO2、O2 D. 血红蛋白、呼吸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葡萄糖、尿素都可以存在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H2O、K+都可以存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CO2、O2都可以存在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血红蛋白、呼吸酶都存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31.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是( )
A. 体温相对稳定 B. 细胞中DNA含量稳定
C. 血浆pH值相对稳定 D. 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内环境稳态主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达到相对稳定。
【详解】A、体温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A错误;
B、细胞中DNA含量稳定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B正确;
C、血浆pH值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定,C错误;
D、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D错误。
故选B。
32. 随着冬季的来临,人体产热有所增加,下列激素的分泌增多的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性激素 D. 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与散热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故选B。
【点睛】
33.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 作用时间长 B. 反应缓慢 C. 作用范围广 D. 调节准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时间较长,起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详解】A、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A错误;
B、神经调节反应迅速,B错误;
C、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局限,C错误;
D、神经调节准确、比较局限,D正确。
故选D。
34. 下列描述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
A. 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
B. 结核杆菌进入宿主细胞引起的免疫
C.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
D. 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免疫的过程:
【详解】A、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结核杆菌进入宿主细胞成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使细胞裂解,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正确;
C、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C错误;
D、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B。
35. 一般来说,用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生根成活,其原因是( )
A. 幼芽能产生生长素 B. 带芽的枝条生长迅速
C. 带芽的枝条呼吸作用旺盛 D. 带芽的枝条有利于蒸腾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其生理作用包括: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促进雌花分化。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有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和根等生长旺盛的部位。
【详解】由于生长素具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并且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进行扦插时,用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生根成活。
故选A。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识记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
3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 B.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C.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D. 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可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和叶片的衰老脱落,A错误;
B、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和促进种子发芽,B正确;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
D、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内容,掌握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7. 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数量在一定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呈J型增长 B. 该种群的K值是300头
C. 种群数量在300头时增长最快 D. 第12年后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种群增长呈现S型曲线,其中K值为600,在0-8年种群增长率增加,在第8年种群增长率最大,第8年后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在第14年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
【详解】A、图中表示S型曲线,而J型曲线表示种群的指数增长,A错误;
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则K值为600,B错误;
C、在第8年的种群数量为300,为K/2的位置,则种群增长最快,C正确;
D、第12年后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使得种群密度上升,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掌握S型曲线的基本原理,特别是K值和K/2的含义。
38. 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 种群密度 B. 出生率 C. 年龄组成 D. 丰富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A、种群密度是一个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正确;
C、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正确;
D、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的特征,D错误。
故选D。
【点睛】明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即可分析作答。
39.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温度、食物
B. 温度、光照
C. 温度、温度
D. 光照、食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D正确,
故选D。
40. 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 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B. 裸岩上的演替
C. 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D. 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次生演替,A错误;裸岩上没有生物及土壤条件,故发生初生演替,B正确;弃耕的农田上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发生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演替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41.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进行染色
C. 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
D. 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时,需经盐酸处理使细胞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2、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4、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5、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详解】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需将乙液进行稀释,A错误;
B、健那绿是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活性染色剂,B正确;
C、鉴定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鉴定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C错误;
D、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时,常用叶绿体的流动来反映细胞质的流动,故应直接观察活细胞中叶绿体,不能用盐酸处理使细胞死亡,D错误。
故选B。
42. 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水乙醇可用于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B. 研磨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
C. 在滤纸条最上端的色素带颜色是橙黄色
D. 分离各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无水乙醇可用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但不能分离色素,A错误;
B、研磨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B正确;
C、在滤纸条最上端的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其颜色是橙黄色,C正确;
D、分离各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D正确。
故选A。
43. 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边滴入添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及分析正确的是
A.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红色部分为液泡的细胞液
B.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色部分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
C. 视野中红色部分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
D. 视野中无色部分逐渐缩小,浓度逐渐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细胞外液是含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由于其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可以让蔗糖溶液和红墨水通过,而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蔗糖溶液和红墨水都不能通过,因此质壁分离后细胞液是无色的,而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含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但是细胞液是无色的,A错误;发生质壁分离后无色部分为细胞液,而红色部分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B错误;视野中红色部分应逐渐增大,颜色应逐渐变浅,C错误;由于质壁分离,液泡中的细胞液大量失水,导致视野中白色部分逐渐缩小,浓度逐渐升高,D正确。
44.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B. 一般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C. 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 制作装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详解】A、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的两倍,A正确;
B、一般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
C、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可选用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C错误;
D、制作装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正确。
故选C。
【点睛】
45. 用月季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实验,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 ppm
B. 预实验结果可体现NAA两重性的作用特点
C. 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D. NAA不是植物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柱形图:图示为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预实验结果,其中NAA浓度为0ppm的一组为对照组,NAA浓度在0ppm~4ppm范围内,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NAA浓度在4ppm~8ppm范围内,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NAA浓度超过10ppm后,不再促进插条生根。
【详解】A、图中NAA浓度为4ppm时,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最多,但浓度梯度太大,不能说明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A错误;
B、与NAA为0组进行比较,不同浓度的NAA对其生根有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故该实验结果能体现NAA对生根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
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但不同组实验应该采用相同的方法,C正确;
D、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D正确。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共30分,每空1分)
46. 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示例:[ 2 ]细胞壁 )。
(1)含有DNA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2)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___________。
(3)与成熟植物细胞吸水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
(4)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大约95%来自[ ]___________。
【答案】 (1). [4]叶绿体 (2). [11]线粒体 (3). [13]核糖体 (4). [14]液泡 (5). [11]线粒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结构1~15依次表示1细胞膜、2细胞壁、3细胞质基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7染色质、8核膜、9核基质、11线粒体、12内质网、13游离的核糖体、14液泡和15附着型核糖体。
【详解】(1)含有DNA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和[11]线粒体。
(2)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13]核糖体。
(3)与成熟植物细胞吸水有关的细胞器是[14]液泡。
(4)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大约95%来自[11]线粒体。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7. 如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I、II表示生理过程,1表示结构,2—8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_____________ 上。H2O在光下被分解为[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II阶段,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该阶段称为___________阶段。
(3)水稻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6降至极低水平,则短时间内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4] ATP (3). [5] [H] (4). 暗反应 (5). 减少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1为类囊体,2为水,3为氧气,4为ATP,5为[H],6为二氧化碳,7为三碳化合物,8为有机物;Ⅰ为光反应阶段,Ⅱ为暗反应阶段。
【详解】(1)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H2O在光下被分解为[4]ATP和[5][H]。
(2)Ⅱ为暗反应阶段,该阶段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3)6为二氧化碳,水稻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会导致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减弱,而短时间内不影响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短时间内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将减少。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8. 如图为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分裂,该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在最终形成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答案】 (1). 有丝 (2). 体细胞 (3). 减数分裂 (4). 1:2 (5). 2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体细胞。
(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1:2;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其最终形成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条。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49.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性遗传病。
(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3为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3)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Aa (4). 1/3 (5). 1/12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父母表现正常,生下了患病的女儿,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
(2)Ⅱ4是患者,所以其基因型是aa,Ⅰ1和Ⅰ2表现正常,所以其基因型是Aa,Ⅱ3表现正常,所以其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为纯合子的可能性为1/3。
(3)由于Ⅱ3有1/3AA,2/3Aa的可能,所以一个杂合女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2/3×1/4×1/2=1/12。
【点睛】本题是简单的遗传系谱图的辨析,分析出该病的遗传方式,结合基因分离定律进行解答。
50. 该图为突触示意图,请结合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知识回答:
(1)在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图中④_________释放,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 的。
(2)正常情况下,人进食后不久,胰岛素的分泌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 (1). 突触前膜 (2). (特异性)受体 (3). 单向 (4). 增加 (5). 减少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神经纤维,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突触前面,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详解】(1)据图示结构可知,该图是突触结构的示意图,在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中,由于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中,故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2)正常情况下,人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通过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和转化,维持血糖的平衡。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的关系,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和原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51. 下图代表人体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_免疫。
(2)分别写出下列细胞的名称:细胞I___________;细胞II___________。
(3)图中T细胞在过程②中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是由_______细胞产生的。
【答案】 (1). 体液 (2). 吞噬细胞 (3). 记忆细胞 (4). 淋巴因子 (5). 浆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细胞Ⅰ为吞噬细胞,细胞Ⅱ为记忆细胞,细胞Ⅲ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
【详解】(1)图示免疫过程有B细胞参与,属于体液免疫。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Ⅰ为吞噬细胞,细胞Ⅱ为记忆细胞。
(3)图中T细胞在过程②中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淋巴因子。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word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文)试题 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病毒和细菌的根本区别是, 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尔基体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