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圆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
展开第三章 圆
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2.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3.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难点: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1)点在圆外;(2)点在圆上;(3)点在圆内. 2.观察三幅太阳升起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由这一问题来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图示回答问题,由于比较简单,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自信,这样就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探究新知 1.作一个圆,把直尺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固定圆,平移直尺. 从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这一角度进行思考,如何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1)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2)直线和圆有一个交点;(3)直线和圆没有交点. 当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切;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交; 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这时直线与圆相离. 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太阳升起这一自然现象引入,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研究发现规律,抽象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借助学生对太阳升起情景的认知经验为下文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的认识与构建做准备. 3.类比探究:前面我们用量化(d与r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判定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类似地,我们能不能用量化的方法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总结:①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 ②若d=r,则直线与圆相切; ③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 总结: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两种: (1)根据定义,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 (2)根据性质,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关系来判断.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应的分类方法,因此在这部分设计中,让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实验,大胆猜想,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概括出判定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两种判定方法. 4.探索切线的性质 (1)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你能由此悟出什么? (2)如图,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设计(1)是为了在(2)中使用“对称性”证明作铺垫.学生可以用对称性或反证法说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层层引导,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对有关图形的基本认识上,进行自主学习、展示成果,关键是通过三种语言认识、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让学生感受用好定理的关键就是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几何语言:∵CD是⊙O的切线,A是切点,OA是⊙O的半径, ∴CD⊥OA. 5.例题讲解 例1:如图,已知Rt△ABC的斜边AB=8 cm,AC=4 cm. (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C相切? (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 cm和4 cm的长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提示:(1)要使AB与⊙C相切,则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D,求出CD的长即可;(2)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解:(1)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D(图略). ∵AC=4 cm,AB=8 cm,∴BC==4(cm). ∵S△ABC=AC×BC=AB×CD,∴CD==2(cm), ∴当半径长为2 cm时,AB与⊙C相切. (2)由(1)可知,圆心C到AB的距离d=2 cm,当r=2 cm时,d>r,⊙C与AB相离;当r=4 cm时,d<r,⊙C与AB相交. 总结: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例2:如图,△ABC的边AC与⊙O相交于C、D两点,且经过圆心O,边AB与⊙O相切,切点为B.已知∠A=34°,求∠C的度数. 提示:已知切线,连接切点与圆心,能得到什么结论?要求∠C,观察发现在等腰△OCB中,利用三角形的哪些性质来求得∠C的度数? 解:连接OB,如图.∵AB与⊙O相切,∴OB⊥AB,∴∠ABO=90°,∴∠AOB=90°-∠A=90°-34°=56°.∵∠AOB=∠C+∠OBC,∴∠C+∠OBC=56°.又∵OB=OC,∴∠C=∠OBC,∴∠C=×56°=28°. 总结: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证,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例3:设⊙O的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半径为r,且直线与⊙O相切.已知d,r是一元二次方程(m+9)x2-(m+6)x+1=0的两根,求m的值. 提示:题目中“直线与⊙O相切”→d=r,再由“d,r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Δ=0→求出m的值. 解:∵⊙O的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半径为r,且直线与⊙O相切,∴d=r.∵d,r是一元二次方程(m+9)x2-(m+6)x+1=0的两根,∴Δ=0,即[-(m+6)]2-4(m+9)·1=0,解得m=0或-8.当m=-8时,x=-1,不符合题意,舍去,∴m=0. 总结: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综合,由直线与圆相切可判定d=r,再由两根相等,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0,进而得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课堂练习 1.已知直径为10的圆,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10,此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无法确定 2.已知⊙O的直径等于12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的交点个数为( ) A.0 B.1 C.2 D.无法确定 3.已知⊙O的半径为5,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3,则反映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的图形是() ABCD 4.已知⊙O的半径r=3,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且d是方程x2-5x+6=0的一个根,则l与⊙O的位置关系是. 参考答案 1.A 2.C 3.B 4.相切或相交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3.切线的性质定理. 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圆 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相交、相切、相离. 2.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d<r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 d=r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 d>r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无交点. 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初中湘教版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9.3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9.3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及反思,共8页。